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水,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与人体的生殖、发育、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流行病学的观点认为,肾病是人体两侧肾脏非化浓的炎性病变,通常指肾小球肾炎,病人一般有血尿、高血压、水肿,重者有心力衰竭及尿毒症等表现,尿液中常有蛋白质、红细胞、管型等。 肾炎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高血压肾炎、反复发作型肾炎及尿毒症等。 肾病及尿毒症致病的原因,一般医学理论认为,急性肾炎的发生与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密切关系,但其它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慢性肾炎及其它型肾炎一部分是由急性肾炎转化而来,还有不少患者的病因仍与细菌、病毒、药物或其它物质在体内引起的变态反映有关。但大多数患者找不到诱发原因。 尿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睥进行生化与统摄,并通过肾来封藏与固摄。劳累、伤食、服药、妊娠等因素,部可引起脾肾两虚。如果再有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情况,就容易产生蛋白尿,其治疗也颇为棘手。临床上采用补肾固精、益气摄血治疗肾炎蛋白尿。处方:生黄芪,太子参,焦白术,云茯苓,煨葛根,白茅根,干荷叶,旱莲草,金樱子,菟丝子,蝉衣,丹皮。 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桑螵蛸;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仙鹤草、茜草根;尿中白细胞多者加石苇、鱼腥草;尿中有管型者加丹参、通草;纳食差者加陈皮、薏苡仁;伴高血压者加杜仲;阴虚者加生地;阳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 注意事项 尿蛋自属于体内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因此在处方选药时,必须重视补泻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补气健脾,金樱子、菟丝子益肾摄精,茅根、茯苓清热除湿,葛根、荷叶升提举陷,丹皮、旱莲凉血摄血,蝉衣可消蛋白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补而不滞,固摄不留邪,除湿不伤阴,清热不苦寒,凉血不留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