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0/22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这句话最早是于2005年夏天在武汉说的,那一年,师父应邀去武汉东湖给警卫中队上散打博击课,在讲台上讲了理论、训练与真打的区别,他问武警战士:“同志们,你们说说为什么警察打不过社会上小混混啊?”战士们答:他们经常打,真打!……。 我看过这段录像,其中有师父与警卫中队中力气最大的战士比手劲的场景。
师父业余爱好广泛,医、武、气、易、佛、道、儒……。但师父从不玩卜克、麻将、象棋、围棋,也不参加其它娱乐活动。现在更是苦行僧般的老农一个。正因为这样,那些追名逐利的,想利用师父发财的,想偷技艺盗药方又吃不了苦的弟子、粉丝们,只有无可奈何的远遁了。而经艰苦考验的坚心追随者却越来越多,比如上星期天我见到一个刚刚博士后第二站结束的博士,就成为师父的随侍,每天陪师父种田、砌墙,喂犬、干杂话。我问他准备随侍多久,他答:无期!
我调休几天来山帮师父晒谷子,昨天巧遇一文人来访,临走时挥笔写下《略记访真》一篇,摘几段献给诸位休闲。
《访真略记》
[ 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由港飞杭至紫凝山,访无意子、秦师也!……。是日,秋气清高,朗日稀云,路行旷野,古庙傍山,渐至山根,沿径直入松竹翠谷,有轮脚石门敞于前。径入谷中,豁然界开,鹅雁双啾,家犬群吠,村舍小轩,炊烟弥香。一溪穿谷而过,两侧方整稻田豆畸,四围丹霞山峰突兀矗立,短松披顶,修竹丛腰,雄浑气宇,宁静如穆,一派世外田园、仙家丹山景象。拾木阶至轩檐之下,见一身户外军色猎装者,秦师也。遂辍杂活儿,脱帽呼徒置办茶席于阳台之上,简介短唏之后,群贤坐而谈笑。秦师六十余,黑瘦精干之状,置诸田舍汉间难辨也。嗓声喑哑厚重,彼前车祸蜚名之伤尚留痕于面,睛目有神,身手筋节劲健。谈吐朗朗,貌甚闲暇。佛道人事,拈而细论,无不精到有力,生动妙趣。其人意远语高,故世有狂傲之虞传。余观之狂而有据、傲而有机,修深历弥,于世间世外眼界深广,已非一般修者所能测论,更非俗世中人可思可量。……,道承龙门,佛参天台,于当世而论辈份极高,以修为而论深邃难究。中医道医之术早已名传宇内,曾官至厅局,退休之后,隐于此间,秘辟乾坤,尽心探索。
余等品茶问道,中医西医,人事佛事,互杂而谈,渐至日中,忽山脚厨妇吼饭,秦亦吼应,众乐,同往溪畔饭堂,雁鹅截道,秦师喏喏相语如友,投食慰之。鱼贯入室,素餐米粥,豆腐青菜,淳朴称心。……众人散步览景,左指右点,阐释此中山水之玄机。有龙狮象蝠之山,有紫烟道田之谜,……,有三代稻土万年石磨之迹。复归阳台,其上有盘坐之岩台,岩下新穿之洞天,再右下有石门半隐天然深穴,幽冥若奥。岩脚吊兰石斛丹草遍生,四周多有野桃娑树,枝叶俏然。所坐之地曾传三百僧人坐化之说,谷溪深处竟是昭明太子读书之所。顿觉云台佛高,紫凝道深,三家相见,天心何旨?地气向上冲和,紫烟东来而凝,丹山溪谷所仰之天,当有璇玑斗柄时轮妙应之机。有诗为证:丹峦仰天气冲明,紫烟东来色欲凝,一溪化龙卧道谷,万载璇玑映真行。
当日话题纷繁,众人逸兴遄飞,一席茶话宇宙佛道、天地人鬼、东法西学、今昔纵横,竟至暮色满山夕红抹天。……。秦师磊落爽猛之真性坦率于前,旷达深沉之道心亦如雨阵洒。漫忆丛林故友旧事,所述人物犀利传神栩栩如前;精析佛道参修心得,所析法理字字珠玑落地有声。言至兴起,妙趣横生,论至妙时,弦外有音。余听得暗自手舞足蹈于心,……。秦师高妙趣语、人间佛道秘事,必是世珍音声轶闻。余驽钝早老,思记难详,若国清寺传灯之趣、文殊院方丈之圆、可明寿宴觉醒之乐等逸趣横生,另有黑箱之论、圆球之验、药师境之历、云豹雀鹰之邻、小狗之猫性、游灵热团之遇等超自然故事,仅一日之言已难以概记。言至欢时,戛然而止,意犹未竟,无奈夜残。…………。
抬首顿见星辰璀璨盈空,映射山野,光如微雪轻洒衿袖,无限清凉。
十月二十一日夜 某某某记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