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疑葳蕤之药,过于中和,不若用四物汤之流动,虽白芥子能消膜膈之痰,然用至五钱,未免过多,起首口角流涎,自宜多用,至于后来,似可少减,何以始终用至五钱耶?
不知血病多痰,消痰始能补血。况中血之病,血虚之极,膜膈之间,无非痰也,非多用白芥子断不能消。白芥子消痰而不耗气,且能助补血之药以生血,故始终之所必需。但其力少薄,不比半夏、贝母之力厚,是以必宜多用,而不可少用也。四物汤虽是补血之圣药,而白芍非中血之宜,川芎亦过于动,故特用葳蕤者,以葳蕤生血,而又能起废,同熟地、当归用之,尤善建功,实胜于四物汤耳。且葳蕤之药,暂用则难于取胜,久用则易于建绩。以之治缓病,实有相宜。
况多用至二两,其力更厚,用之为君主之药,又相佐得宜,故始终任之而攸利也。此症用益阴生血汤亦佳。熟地一两 茱萸 白朮 白芍 麦冬各五钱 人参二钱 白芥子三钱 五味子五分 水煎服。有人头面肿痛,口渴心烦,一旦猝中,手足抽挡,言语不出,口眼喎斜,人以为中风也,谁知是中火也。夫火生于木之中,火藉风之力,似乎中火即中风也。人谓不解其风,则火从何而息?嗟乎,中火而祛风,非所以治火也。火所最恶者,水也。
祛风以息火,则火之焰少战而火之根未除;滋水以救火,则火之光自消而火之性尽灭。是祛风以治火,不若滋水以治火也。况中火之症,内实无风,用祛风之药,则毛窍尽开,反足以通火之路。火之路开,而风反得入之矣。火得风之威,风恃火之势,本非中风。欲不变为风症,而不可得矣。治法贵乎补水,而不必用祛风之药也。方用灭火汤:玄参三两 沙参二两 白芥子三钱 茯苓一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
一剂而心烦定,二剂而口渴除,三剂而语言清,四剂而喎斜正,十剂而手足不牵搐矣。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4/28 10:4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