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泽心仁厚

请大家辩析: 老牛专家治病的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9 12: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一朋友让牛先生用通用方来看,疗效不好。
发表于 2007/4/20 17: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牛先生治小儿发烧案一则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 ... amp;extra=page%3D1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4: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4/25 09: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生评牛脉

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这不是行家的话。此对学人误说太多。脉要有较多时间的临床才会有提会。硬脉多较重病,阳气不敌阴之脉 。阴气胜也内结水饮。或元阳欲脱之危象。軟多缓若从容,是修行有素人的脉。为阳气神足。
发表于 2007/4/25 1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ywy 于 2007/4/17 21:06 发表
人体气血是一个圆运动. 滋阴\壮阳 一个是右边用力,一个是左边用力, 本来是殊途同归.




左边升力不组,右边降力不组,何来殊途同归.

即便病人年轻,药可以意用
何需饶如此大弯.
北京失火,从南京运水.......况方中阴多,恐敛邪于内.


只对此文看法
发表于 2007/4/25 22: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泽心仁厚 的帖子

诚然如此,无论是民间还是医院,类似老牛这样的专家实在不少,其疗疾的技艺虽是一般,临床疗效甚微,然其确是拥有一大堆的患者群,其虽不愈疾,然其害人实是非浅!!!其疗疾从不问虚实寒热,盖执一方而疗之,但遇“炎”字既用苦寒泻火以伐其阳,一遇外感既用清热解毒、辛凉发散以退其热……
发表于 2007/4/25 22: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谢先生门生 于 2007/4/15 13:39 发表
老牛先生也医治好了一些病人,这些都可以从病人的反馈中看到,我们还是应该给老牛先生一个公正的评价。网络评分系统,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病友和岐黄同道。


曾读《方剂“隐效”假说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一文(文见《中华中国医药杂志》2006.1卷),其文解读了我多年不解之惑:人体本来就具有积极自然向愈的能力,在其感疾之时,若机体抗力尚可,稍遇外力(药物)即能获效(亦即我们所说的体质壮实者),象这种情况,即使不药,亦能获愈,药物只是促使其向愈的进程;然而,一旦机体抗力下降,则需精于辨证之大医诊治,方能使其疾向愈。我身边就有一位红医,其治疗感冒,不分春夏秋冬,皆用大剂竹叶石膏汤(其石膏剂量每达100g以上),试问世上火热之疾何其多也!!!然其中亦有获愈者。此医之功乎?!!!
发表于 2007/4/25 22: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泽心仁厚 于 2007/4/17 12:13 发表
我是楼主,  多谢各位参与讨论.
我相信老牛是个好人,  要不然他就不会为那么多人看病.
我整理了老牛的医案是让大家辩析讨论从中学习,  并没有评说他品质道德如何.  

我列出的案例都是在网上公开治疗的, 最 ...


我有一文,是专驳医之医疾无效而责之于药。现将其文附后,供同道者评说。

            补中益气汤缘何伍知柏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知母  黄柏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所创立,为“甘温除大热”之名方,对脾胃气虚、饮食劳倦伤脾、中气不足等证,效若桴鼓。近千年来,众多医家对其加倍推崇,且代有创新。及至今日,更有医者对其钟爱有加,精擅于其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苦寒之品。然其疗效如何,笔者疑虑甚多,不禁对其发问:
1.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之剂,“温能除大热”,能益元气、助脾胃,治食少懒言、肢倦体怠、发热自汗、大便稀溏等。然知母、黄柏二味皆为苦寒之品,《药品小笼》有黄柏“无火忌之”;《本草疏经》有黄柏“阴阳两虚之人,病兼脾胃虚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法咸忌之”;《中华本草》亦戒:黄柏“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禁服”,知母“脾胃虚寒,大便溏者禁服”;《本草逢源》亦谓:知母“脾胃虚弱人误服,令人作泻或减食,故虚损大忌”。由此可见,于补中益气汤加知母、黄柏,如欲除疾,实难求效,犹恐增疾矣。
2.   补中益气汤为举下陷、益中气之名方,治脱肛、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证。而知母之苦寒,《本草纲目》早有明戒:“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医者每见气虚有热,即于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知母、黄柏,欲求速效,亦种患矣。
3.  《本草正义》有戒:“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泻雍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宜忌……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而正气不充,脾土不振,视之当鸩毒”。然补中益气汤为补气扶土之名方,正气虚、脾土弱,伍之知、柏,又有何益?
4.   黄柏之戒,历代医家亦有明示:李梃“丹溪谓肾家无火而两尺脉微,或左尺独旺者,皆不宜用,惟两尺俱旺者最宜”;李时珍“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陈士铎“盖黄柏乃至阴之物,其性寒冷,止可暂用以降火,不可长用以退热。试思阴寒之地,不生草木,岂阴寒之药,反生精髓”;冯兆张“惟湿热、实热暂用之。若肾虚脾薄之人,所当痛绝也”;黄宫绣“实热实火则宜,而虚热虚火,则徒有损而无益。阴寒之性,能损人气,减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而消亡,脾运之职,一见而沮丧,元气既虚,又用苦寒,遏绝生机,莫此为甚”!深恶痛哉,何以于补中益气汤中加知母、黄柏,愚孤陋寡闻甚矣!
5.  根据人类体质理论(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状态),中气不足、元气下陷属倦晃质(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多由脾胃薄弱而引起功能衰退现象。在李东垣认为:胃气所化之元气是后天“血气阴阳之根蒂”,而且在人体内脾胃是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更以胃气的升发踞于主导地位,是元气充盛的主要条件。如果由于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或七情所伤,胃气受到损伤,必将导致元气不足而百病丛生。而治疗脾胃内伤“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火则愈”,《内经》云“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因此,在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疾病时,首要一点就是护住胃气,切忌戕伐,方能有效地祛除疾病。而医者一逞己之所能,每于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苦寒之品,以戕伐生机,而欲求其效,余实难明其理也。
综上所述,用药鲜有其效,究是医之过?药之错?孰能断定。怪之怪今之病者,何不合医之方而患病?果若如此,医者处方,鲜有未效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5: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TO:糊涂王子
"怪之怪今之病者,何不合医之方而患病",  真是一语中的.                                                      现在去看病能看好的, 就跟中六合彩一样. 世人多有感叹!

收藏了你的驳医一文,  精僻!

今之世医, 疗效式微, 不是所学之理论错误就是学艺未精, 要不就是道德问题,
为求财源滚滚!
发表于 2007/4/27 16: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平不会多高

不知道这个老先生,感觉跟时下许多中医一样,整一个经验方,再加减几个药就可以看所有病了,水平不会多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