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829|回复: 0

评论:经济的考虑瓦解着医患信任的基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8 09: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论:经济的考虑瓦解着医患信任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07-03-28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 袁钟

    因担心医生开大处方,有患者不敢取药;因担心患者误解,有医生不敢果断处方;为了打官司,有患者身藏录音机前来就诊;为了防备打官司,有医生开了可做可不做的全部检查;医生态度不好,有患者猜想是否没送礼或送礼不够;有患者及家属态度变化,有医生想是否应该首先保护自身安全……
    医患关系恶化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医生和患者相互猜疑,相互警惕,双方走到一起的目的被不断干扰。何为就医?何为看病?有时双方都感到茫然,有的患者甚至不知所求,有的医生甚至不知所措,神圣而严肃的医疗活动被扭曲。
    细细思量,当今医患问题的根源不在医患双方,而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就事论事或简单地指责任何一方,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由于这些年多层次多方面经济利益的驱动,患者个人承担的医疗费一度迅速增加,医务人员也一度不得不承担经济指标,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双方都被经济压力强烈地逼迫着,经济的考虑动摇着道德的底线,冲淡着沟通的情感,瓦解着信任的基础。
    如此,“看病难”不仅是患者的问题,也成了医生的问题。谁都不愿意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让患者看得起病,让医生有条件治病,让患者满意就诊,让医生专心诊治,解脱医患双方,应当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新的医改方案即将出台。从有关部门陆续透露出的信息看,新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公立医院的营利冲动当会逐步被遏制,一些便宜有效的药物也会逐步占据药房的大部分位置,政府将投入更多的钱为老百姓的基本医疗费用兜底。但我们同样清楚,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立竿见影。
    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一起来改善当前已经不能再继续恶化的医患关系。
    一个好的迹象正发生在青年医生群体。在活跃着几十万青年医生的丁香园网站,网友(青年医生为主)自发开展了“换位体验”的活动。一些医生脱下白大褂走进医院就诊,开始有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感受。
    “自己得病或自己亲人得病时,我们开始注意到有些医生态度真的不好,医疗费真的很贵,开始想方设法节省钱,想方设法找个技术高态度好的医生”。许多有过换位体验的医生纷纷说,“有些心酸,有些无奈,下定决心,只要自己还是医生,就要微笑面对所有患者”。
    其实,医患双方都应该换位思考。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不仅有日益增长的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还有职业风险和职业晋级的多重压力,还要成年累月地面对几乎全是痛苦面容的患者。他们不是圣人,他们的神经比普通人更难放松,他们的委屈往往隐藏在口罩后面。
    记得最初宣传好军医华益慰时,有人认为这又是老一套,不会有多大反响。然而,我们就在网上看见一群青年医生围绕华益慰的事迹展开热烈讨论,他们的题目是“老实做医生,真诚待病人”,“做医生,我快乐”,“认真为患者着想”,“勇敢面对错误”,“就为了这一句谢谢”……看到这一篇篇文章,我们能感受一种虽经风雨但没被扑灭的信念。
    医疗是一种特殊的服务,需要我们去正确理解。医学是一种科学,科学就意味着认识有限,也就是说有的疾病可能目前病因不清楚,或尚无治疗方法,或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风险较大等等,这就是科学。只有伪科学才会声称拥有灵丹妙药,能包治百病。
    作为患者及家属,当然希望医生能药到病除或手到病除,但科学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正像不可能满足人们长生不老的愿望一样,无论你花了多少钱,有时的结果依然令人遗憾。但是,只要医生已经尽心尽责,其结果就应该被理解和接受。然而,大多数人面对亲人的死亡时,会出现极度的震惊和愤怒,首当其冲的是医务人员,而社会舆论却多是一边倒。
    医患之间存在专业知识的很大差距,临床中的许多问题患者不可能很快理解,因此容易产生误会。2003年SARS横行初期,北京协和医院某专家上午看的第一个病人就是SARS患者,处理疾病后,为了防止传染,保护其他病人,专家马上离开去消毒和换衣服,后面急着看病的患者就有了意见。显然,患者应尊重医生的专业行为,即使在有时不理解的情况下。当然,医生有义务给患者更多的解释。
    医学应当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医生临床不仅面对疾病还要面对病人。然而,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过分侧重于自然科学,新一代的医生尽管掌握了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但缺乏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人文智慧,他们尚难以从个体角度理解患者及疾病。当然,这或许不仅是医生的问题,而是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将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医患关系的形成是为了战胜疾病,医患和谐是百姓健康的保证和希望。我们相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医患双方能牵起双方曾经不信任的双手,让和谐重归门诊和病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1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