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德:谁在强求 谁在坚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07-03-28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26岁的陆嘉学医完全是个意外,是母命难违他才穿起了白大褂。不过,当慢慢接近这个行业后,他开始乐观而执著地将自己的职业上升为信仰。“医路行者”,这是陆嘉给自己取的网名。
可是,在商业时代,在科技时代,一个好医生该是什么样子?已经成为住院医的陆嘉至今仍然不能回答。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面对患者神性的呼唤,面对生活现实的重压,医生的整个群体都产生了困惑、发生了分裂。
“医”,到底是什么?
人道才是医道核心
同济医学院院长胡大一行医快40年了。他下过乡,进过厂,去过河西走廊,也上过世界屋脊。其中的许多辛苦为后辈医者所不能想象。
“最初我对医学的理解也非常简单:外科医生用刀片、内科医生用药片去医治患者。”世家出身、著名心内科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说,真正从医以后,才认识到事情远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他认为,医生是一种职业,但是核心却在“人道”。
一名医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这个信任既包括对技术和判断力的信任,也包括对人的信任。“我想,所有的医者先贤,包括未来的名医大师,在这条道路上谁也无法越界偷懒。”胡大一说。
只是他痛切地发现,当今的时代让这条道路更加荆棘丛生。医生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新技术的同时,和患者沟通的却越来越少。现代医疗诊疗器械日新月异,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但医学却离人文关怀渐远。本科—硕士—博士连读,一气呵成,把一个年轻人一下子掷进针对一种具体病变的某种技术(腹腔镜、导管术)中,见病变不理解疾病整体,更不理解患者,只能坐井观天。不重视问诊,不重视望触叩听的基本功,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就越发变成奢侈品。
“如果医生更尽心一些,综合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多花一些时间给患者解释病情,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就可能花费更低的成本获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也使医患关系更为和谐。”胡大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