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42|回复: 1

熊春锦:论《道医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19: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春锦:论《道医学》
一、历史渊源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巨系统,包括道、释、儒三大分支,其中以道学最为历史悠久,远溯于上古人纪时代,道德文化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脊梁。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真学说(也就是后世所言的金丹学说),它在道家内部严格地恪守着师徒相授的原则,在各脉系中代代口传心授、相互承传。
《黄帝内经·上古通真论》中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段话中的“其知道者”就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系统的缔造者。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诞生道医学、传统中医学的源泉,“歧黄源于道”,绝非虚言。
“道”不可见但可知,“德”可见亦可积,积之厚足,则可知“道”而生万化。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东方哲学、科学、医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她养育我们的祖先撰写出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造就了大唐盛世,盛唐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至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文化现象中仍可略见一斑。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每个领域之中,它在历史上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比的辉煌。
宋代以后,由于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中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儒学文化进入了教条化阶段,以及接踵而至的外族入主中原,加之西方科学的传入,才逐步压抑和冲淡了道德文化系统对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力。综观历史的进程,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在近数百年中,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力都日见势微,民族虚无主义者大兴其说,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但这种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暂时现象,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由于高度符合宇宙自然的总法则,必会兴盛于世,大行其道,传遍整个世界。
分析中华传统中医学系统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便可得到道德文化与传统中医学诞生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中医理论富含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内核,在运用中比其他领域更贴近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源头,因此,它虽然在近数百年来饱经蹂躏,却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傲立于中华大地,百折不颓地顽强地发展着。近代更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傲然屹立于世。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言:“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二、“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智与慧
“理炁科学”,是道德文化系统中有别于其他各种哲学观的独到之处,它以道生一(炁),一生二(天地),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为理论基石,抓住宇宙生成和万物生成的根本物质——炁,并以自身的内证为认识生命和宇宙的方法,具有肉眼不可见性,我们将其称之为“慧观科学”。在慧观下产生和形成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我们称之为“理气学说”和“理气科学”。传统中医学的祖先可以说都是“慧观”科学的姣姣者,神农、扁鹊等先辈的“内慧观”和“外慧观”,都达到了慧观科学的高峰,给后代不能实践慧观的人们留下了“神话”般的奇迹。东方的慧观科学,是系统型的灵感思维、有序性潜意识思维以及深度定观、慧观、无为先天状态下的产物。理气科学是祖先们以自身为实验室进行道德生命科学实践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对道进行全面实践和验证的系统科学。理气科学包括了我们东方的修真学说、金丹学说、玄学,以及现代的正确的气功学说(不包含人为意识创编的方法)。如果从人体小宇宙内环境的实践而言理气科学,那么知道、得道、成道、了道是理气科学实践的最高成就。完整的理气科学内容博大精深,包涵着对自然万物的气理研究和实践,以验证“万物为一炁”的自然真理和法则。
西方科学的发展中虽然也同样伴有灵感思维,并也因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史的长足发展。但是,他们的灵感思维开发与应用处于一种自然性和偶发性,缺乏理论与系统性。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的一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科学研究成果,许多都源自于不可捉摸的灵感与下意识。他发觉在主观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更为神秘的领域。也正因为这些大量的不解之迷,才促使处在科学研究黄金年龄时期,只有三十多岁的的他,毅然地放弃了科学研究而进入宗教领域进行研究。他的后半生研究宗教虽然也颇有成就,但是由于缺乏象东方理气科学这样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其成果也就很快被时代所湮没。目前世界上唯有东方的理气科学是人类历史上慧观科学领域中硕果仅存的瑰宝,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去向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
“理形科学”是诞生于理气科学基础之上的形态科学的同步。是指在慧观基础上,通过对肉眼可见、身体可感或通过仪器可测的事物进行同步性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认识自身和宇宙的的理论和方法。例如阴阳、河图、洛书、易经、五行、甲子、干支、九宫八风、斗建十二月、运气、气化、脏象、经络等等理论和方法。我们东方的理形科学,既是先天慧性的产物,也是后天知识的日积月累,是慧性开发基础上的聪明才智和逻辑思维的叠加,我们称其为理形科学。理气科学是理形科学之母。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祖先们大量地将在理气科学中所得出的真知,广泛地应用如社会实践中。例如中国古建筑学中的长安皇城建筑布局图的三城九门,即是慧观中大脑气态结构图形的全部外用。其中的八水绕长安之理,也是仿用了人体经络学说的手三阳足三阳在头部的分布,外加额带脉和鼻带脉的循气之理而用于国家的中央首都。使唐朝的首都生气勃勃,诞生出大唐之盛。中国传统建筑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理气学说基础上的理形科学成果。我们现在所继承的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同样隶属于理气科学基础上诞生的对人体生命形体阐释的理形科学。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圣哲学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到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不惊奇”和“惊奇”的答案,是因为他并未全面了解中华道德文化和科学的一元始气大统一性,以及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太极统一论的生发与形成。这一点就连我们国人自己由于“大道废”和“离德散”的原因也未能形成真正的共识,大量的研究者和继承者,都是将这两大科学系统活生生地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及实践,因而离道日远,难识东方科学的真面貌。西方科学虽然具有严密的形式逻辑推理和系统的反复实验求证。但是它所依靠的主要是大脑的智识系统和片断性、触发性的灵感思维。而且在理论上缺乏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同频性和系统联接性,因而几个世纪以来所产生的西方科学系统都是孤立的、弥散的、各自分离独立的科学。西方科学苑如苍茫大海上的一个个互不相连的孤岛,长期各自独立地发展着,正是由于缺乏与宇宙自然总规律相联接的大统一性的基础,当进入二十世纪未期后西方科学也就步入了危机时代。这也可以说是东西方科学的关键的差异性所在。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内证修炼和社会实践,在道德文化的一元总枢的基础上,形成了既高度协调一致又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一幅太极图即将这种哲学框架完美地组合于一体之中,构筑了东方科学的基石。这种道生一、阴阳生万物的东方科学理论,历史上曾出现过数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师言,唐宋以前,“理气学说”盛行于世,文人墨客、诸子百家,内修甚众,蔚然成风,普遍有“半日内修坐,半日应堂厅”之习。这种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进行的内证与外应,可以说是诞生我国古代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数学、物理学、文学、音律学、人体学、中医学等等百业鼎盛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人类的物欲越来越强烈,距离自然真常之道日见远离,加上封建王朝的制约性,和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理气科学”日趋隐传,逐步退隐山林深藏民间。祖先们在历史上通过理气学说和理形学说高度结合在各门各类、各行各业创造的科学成果,虽然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作出巨大贡献,确保着中国古代能够出现大量的创造和发明,从而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国人自己都未能很好地将道德文化继承下来和发展下去,相反却被西方有知之士接收了理形科学的精华并且应用它们滋养和丰富着西方科学,从而推动了西方科学的迅速发展。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归纳总结出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的摇篮”他在书中列举了26种重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了西方的产业革命。他讲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道德文化系统中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在我们古代社会中的逐步断裂分离过程。这种逐步的失道,与社会整体的逐步离德是一种相互因果的必然关系。
在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受到压抑的时期,在中华传统文化成果(如四大发明)的基础上,东方的“理形科学”成果在西方科学的形式逻辑与系统的实验土壤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说:“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助产婆”。近年来西方科学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级的阶段,整个西方科学由于缺乏东方大智慧科学成果的补充,前途已经显现出渺茫,西方的智者都在寻求新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些敏锐西方的科学家已经将目光地紧紧盯上了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早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曾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宣言中的话虽然未能触及东方科学体系的本质,并不明白“老子通于大道,孔子精于常道,二子智慧皆归于道”的真理。但是现代人类智中精英所发表的这份宣言的份量,对我们炎黄子孙而言,是足够震聋发馈的醒钟。也是我们自己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继承和发扬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契机。
《老子·德道经》中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东方科学中的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的学习与实践,与西方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虽然理形科学中具有部分与西方科学学习方法相似之处,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整体而言,东方科学是建筑于慧观科学坚实基础之上并与智观科学高度协调统一的科学体系。只有在智观科学与慧观科学领域同时进行实践,并将之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人,才能称得上大智慧。中华传统中医学的系统论思想,正是诞生于我们祖先中的这些大智慧者的毕生求证和实践之中。
时至今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学科的成就,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都早已湮没在西方科学的汪洋大海之中。唯独硕果仅存的东方哲学,在我们自己并未高度重视的麻木状态中,反而被西方科学界敏锐地吸收了,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发挥出导向的作用。传统的中医学和其中的针灸术和内功术,针灸医术和内功术在全世界的迅速传播,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现象。许多眼光敏锐的西方人士都在寻找“真正的”传统中医学,而并不满足于目前学院式的教学内容。这一现象其实也必将推动我们自己对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反思。是到了真正地全面继承发扬祖国传统中医的时代了!我们如果能恢复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教育的基本框架,在中医学院的基础理论阶段,开设“理气科学”的课程,并贯穿于中医的学习和实践,将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并重性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和选择中医学的真正人才,充分体现出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根本特征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不是全盘照搬西方医学的教学模式与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传统经典的领会体悟,而且能较快地提升学医者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医疗水平,更能全面深刻地掌握“理形科学”中的内容而使其发挥更为深刻的作用。从而全面地整体性地提高我国中医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国内和国际的医学发展总趋势。

三、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我国古代社会,以是否修证“道德文化系统”,将世人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未进行修证的或者难以进行修证的人群,将这一类人称之为庶人;另一类则是进行道德文化系统实践的人群,这其中又按照他们本身修证的层次和量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分类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四个大的层次。这种分类正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 而有极时。”——贤人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欲,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圣人:
“淳德全道,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至人。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真人(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达到最高层次的人)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就是诞生于这些大批的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的长期内修证和外实践之中,历史上大批的“道”和“德”的实践者,就是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以及东方哲学、东方科学、传统中医学的创始者、承传者和发扬者。由于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支撑,传统中医学其实早在二千年前就已经处于历史的巅峰之上,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系统理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自然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果以是否修养和内证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内容,以及修真的深浅度对中华医学的从业者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类。当然这种分类,同样适用于其它与传统道德文化系统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
第一类是系统掌握修真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自我生命再造工程实践,在此基础上跻身于医林者,这一类的人数虽然较少,但他们是中华传统医学承传的基石,他们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其它安身立命之地,都在默默地为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类是掌握部分或者单一的内功修炼方法,长期不辍地坚持着内证,拥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在杏林中深研实践者,这一类的人数稍多,包括中医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教授,以及身居民间的名老中医。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深谙内修之法,精研于师徒承传的或者家族承传的一部分“理气科学”的方法进行着或深或浅的内证实践,他们的医技在杏林中常常独树一帜,显示出非凡的造诣。他们是中华传统中医学的真正主流,在真正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的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三类是按照标准的“理形科学”单一框架,并且采用西方科学的教学模式,经过系统理论学习而培养的中医师。在国际医学界称之为“学院派”。他们中大多数都未曾掌握和实践“理气科学”的内证方法,只是单纯地系统性地学习前人的理论、经验和方法以及理形科学中经过节删了的一部分内容。这一类的人数众多,他们虽然学习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但是由于缺乏内证修养基础,因而对传统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常持否定态度或似是而非的态度(包括一部分老师也是如此)。只有理性认识,而无建立在内证基础上的理性与感性认识的完美结合。所以常常限制了他们医技水平的提高,阻碍着传统中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全面的继承和发扬。不少人更是变成了中医包装下的西医。这一现象如不及时解决,传统中医学将很难真正走向世界,也存在着湮没在西方医学中的风险。
道医和传统中医内部曾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这一分类,其实是古代对修证道德文化人群修为层次的一种归类法。“下医医病”属于“贤人”内证修养层次和同时掌握医术的人,那么贤人修的内容:“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也就是从医者必须掌握和实践的内证和修养的课题,未能达到贤人的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则不足为医。“中医医人”则是圣人修养水平和内证层次的能力范畴,这里的“医人”也就是应用本身深厚的道德修养,运用德化天下的方法,影响和教化百姓众生“离恶向善,修德遵道”。“上医医国”则是至人和真人修养水平和内证层次者的能力所在。这里的“医国”也就是运用“淳德全道,合于阴阳”或“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大智慧来“兴民族、旺国家”。由此可见,要继承和发扬道医和传统中医学,关键是按照道德文化系统的理气理形合一的科学思想,培养合格的具有道德的人才是根本,真正的继承者必须达到贤人的内证和修养水平,实践“合同于道”,才能“为世良医”,舍此别无它途。

四、道德文化的返朴归真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的历史进程,从上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道治天下、德治天下、人治天下、法治天下演变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是对道治天下和德治天下历史时期中,社会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归纳总结。它的真正内涵,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则难以全面认识和掌握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距离道治社会的时间太遥远,难以直接切入进行学习和掌握其中由大智慧所产生的知识,只能延着“道”所显化的德治文化思想逐步全面地进入其中。历史上诞生于道治、德治与人治、法治相交叉时代的著名经典《道德经》,就是一部殊胜的“哲学诗”和“万经之王”。它预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纵观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也的确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后底线,降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最末的“忠信之薄”阶段。人类道德中所拥有的最根本、最基础的“信德”,这一道最后的道德人格防线都出现了危机,在世界各地忠信、诚信、信誉、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从而使整个世界的法治步入了登峰造极的时代。
但是,阴极阳生,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特别是我们的世界演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之后,德和道的回归,也必将是极其迅速的一个变化过程。我们共同处在道德最后的底线上,返朴归真,修德知道的路也同样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全面继承和发扬道德文化系统中所诞生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其它学科,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作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也必然成为我们返朴归真和进行《内经》学习、研究、掌握与发扬的航船。
道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真正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现代化以及走向全世界,使我们共同面临着一个真正认识中华道德文化巨系统本来面目的大课题,这个本来面目简而言之,也就是对“道德”的真正认知与遵从。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都是诞生于道德文化时代中的应世之学。“道德”像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系统之中,她像阳光雨露,养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道德的光明,朗照神州,亘贯古今,渗透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道德是中华之根,华夏之魂,我们民族的灵根深植在道德的土壤里。
“道德”二字的内涵博大精深,并不是今天人们所浅知的抽象概念,她是涵盖宇宙万物的科学大真理。她既是物质性的,又是精神性的,是一元含三素的特殊物质,是真实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无形而又具有巨大能量的物质。近代人类社会只是注意到它的精神性而忽视了她强大的能量性,这是非常可悲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了世界科学界在开始逐步认识道德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讲到:“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这些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的相应思想之间高度地和谐一致,这对于认定神秘的传统哲学(亦称持久常在的哲学)为我们近代的科学理论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如果说物理学现在把我们引向一种在本质上是神秘主义的宇宙观,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就是返回到2500年以前的起点上。”东方科学大系统建筑在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这一阴阳复合体之上,从古至今是一个完全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巨系统。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绝不是什么神秘主义,也不是宗教(因为它远远早诞生于宗教出现之前)。“神秘主义”其实是西方近几百年来,由于东西方文化根砥的差异性,以及我们自己的盲目性而被强加的一个不白之冕。剔除“神秘主义”几个字,也就是东方的道德文化巨系统,也就是东方的科学系统。这个起点的回归,是自然法则的必然过程。
我们的祖先在“道”文化时代和“德”文化时代的社会环境中,运用时代大环境所赋予的优势和由此而诞生的大智慧,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堪破了宇宙奥秘,总结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揭示了道德与天地人万物同体共心,人与天地万物之心息相通的真理。诞生了“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的太极自然哲学框架,并由此产生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长期的内证外验实践中,祖先们真实不虚地认识到了“道”是宇宙的本源核心,是天地人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是宇宙的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德”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态,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高能量物质。她充满宇宙太空,养育滋润着天地人万物,大至宇空星群,小至物质夸克,一切生命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质的巨大作用力。德蓄聚的厚薄深浅,决定着万物“道能”质量层次的高低,规范着物性的特征和物体的轻重大小,及其运化过程的长短。“德”就像人类万物生命分秒不能离开的阳光、空气和雨水一样,离开就是生命的终结。一切万有生命物质,都是道德二字的充分体现,只是人类既享受着道德的恩惠,却不知自然道德的真谛,更未能自觉地修德行德去“知道”与“合道”,长期处于一种愚昧无明的状态中而已。
大道的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无论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道德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德是道的外在体现,是道的运化和应用,是大道的天然流露。对人来说,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就是德;德是道的外现,是道之可见、可观、可言、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虽无形无象,但可以通过德去表现。道是不可见的精微物质,德是道的基础物质元素。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
道德是天地人的总纲、枢纽,是万物的主干和脊梁,是宇宙生命的灵魂,亦是天下万物生灭运化的总持和主宰。若无道德的运化,宇宙生态不能平衡,日月星辰不能运行,国家不能长治久安,人体生命不能健康长寿,万物不能生息长存。所以说道德是宇宙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道德是万物之母,天地人万物是道德之子,本性中都携带着道德遗传的基因,形体中皆载有道德之性,只是所含德性物质的质量与数量不同,才构成了大千世界万物万类不同质形的特征。道德不仅生养万物之形身,而且赋予万物以理性。万物虽无言,但都在默默地遵道行德,完成大道赋予它们的使命。而且是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大公无我,毫无私心,充分体现着道德的天然属性。日月之光明,朗照人类万物;森林树木,吸炭制氧,净化空气;谷物蔬菜牺牲自己的生命,供养人类的生存;一花一草,一水一石,无不具有道德的因子,也无不效法道德之属性。所以万物皆效法道德,莫不像子女孝敬父母那样尊道而贵德,这是万物的天性决定的,没有任何人指示命令,皆是以天然的本能去依附于道,亲近于德。万物与道德的这种自然亲缘关系,没有后天的丝毫痕迹,全是一片天然纯真。自然界大环境中遍存的“大道无私,天心至公”的科学真理,揭示了人的思想道德与天地自然的统一辩证关系。人心正,才能与天地正气相融相应;人心不正,即会干扰破坏天地的浩然正气,阻碍天地正气的流畅。人类本是万物一分子,所谓“天之骄子”,与万物同禀天性之理,原本也有尊道贵德之性。只因人类私心浊欲逐步日益膨胀,天性被污染蒙蔽太深,先天被后天凿丧,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尊道贵德方面反而不如物性,这正是人类离道失德的总趋势,也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根本课题。《内经·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气。”德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源动力作用,人类与自然万物皆须臾不可与道德分离。离开这一根本的自然法则而外求探索与研究,都是舍本求末,必然步入科学的终结。
天下唯道德至高至尊,它不会因为今日科技的发达而过时。反之,更加证明了大道自然真理的真实存在。无论古时的四大发明,还是现代的飞船上天,以至于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等科技成果的普及,皆得益于自然大道物理的应用。道德法则永恒不变,不分古今,并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也不因人类无视或歪曲而消失。无论古今,人类社会都是循道德而行,始终逃脱不了“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一铁定的自然根本规律。当今人类偏重物质,轻视精神,只重享受,不讲道德,故而失去了古道淳朴的元始一炁,丢失了上苍赋予人类的天良,不能以道德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这正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最大的缺憾!
站在道德历史的源头,纵观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和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时,我们不难发现人类逐步离道失德的演化过程。“道临世,真至治,德性淳,天地宁。离大道,圣贤治,至真辅,德育民。大道废,人治生,有仁义,刑辅政。仁义失,有礼智,人治杂,刑复繁。丧忠信,刑治崩,乱之首,祸之端。反之动,道复还,归德道,大自然。” 这段三字颂,提纲挚领性地归纳了人类逐步离道散德的演变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道德修养层次人治和刑治的复杂演变阶段,以及大道一气周流,道德持世复归的必然。
“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它集中地浓缩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里。历史上大批的仁人志士都曾经精心研究她,历史上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等皇帝,都曾为之作注。马克思曾从《道德经》中汲取过精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印记着《道德经》的痕迹。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著作里多处引用《道德经》经文中的词语和意境,尤其是《矛盾论》和《实践论》的辩证思想,无不闪耀着《道德经》的哲理光辉。
医与道相通,也就通在道德之中。医是道与德的外化外显性的科学,我们学习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推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必须精读深研《道德经》和《黄帝内经》。只有将此两部经典真正掌握,并且溶入自己的灵魂,我们才可能跨越历史中道德文化的断裂期,进入道德真境中去感受、体会以及实践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真实不虚地全面掌握传统道德文化大系统中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中的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
对道德文化的深刻的解悟,是对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建立主次分明和谐统一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人们以肉眼不可见而阉割祖先们通过长期慧观中产生的并且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诞生的理气科学,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这无疑是对自然科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背叛。就象理气科学中的人体经络学说一样,虽然我们也曾经历了否定与肯定的痛苦煎熬,但是由于它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是运用理形科学和西方科学也能证实的科学,人类最终的承认也就是必然。我们坚信,通过大批有识之士的艰苦努力,以及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巨系统的全面研究与实践,道医和传统中医这一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必将会创造辉煌于世界。

五、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的历史进程,从上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道治天下(三皇)、德治天下(五帝)、人治天下、法治天下演变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是对道治天下和德治天下历史时期中,社会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归纳总结。它的真正内涵,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则难以全面认识和掌握这一特地历史时代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距离道治社会和德治时代的时间太遥远,难以直接切入进行学习和掌握其中由大智慧所产生的知识。只能延着“道”所显化的德治文化思想逐步全面进入其中。历史上诞生于道治、德治与人治、法治相交叉时代的著名经典《道德经》,就是一部殊胜的“哲学诗”和“万经之王”。它预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也的确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后底线,降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最末的“忠信之薄”阶段。人类道德中所拥有的最根本的基础的“信德”,这一道最后的道德人格防线都出现了危机,在世界各地忠信、诚信、信誉、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从而使整个世界的法治步入了登峰造级的时代。医学界的道德观也随着人类离道失德的大浊流迅速下滑, 医德丧失唯利是图,医者仁心的丢失,医患关系紧张正在逐步凸显。人类的健康,由于心灵的扭曲,疾病也随着德性的丧失而使病种、病情越来越复杂,人体内五德的凿丧和内五行动态平衡的破坏使病种越来越多,病变更加错综复杂。
但是,阴极阳生,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特别是我们的世界演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之后,德和道的回归,也必将是极其迅速的一个变化过程。我们共同处在道德最后的底线上,返朴归真,修德知道的路也同样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全面继承和发扬道德文化系统中所诞生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其它学科,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万经之王的《道德经》也必然成为我们反朴归真和进行《内经》研究学习掌握与发扬的航船。
道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真正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现代化以及走向全世界,使我们共同面临着一个真正认识中华道德文化巨系统本来面目的大课题,这个本来面目简而言之,也就是对“道德”的真正认知与遵从。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都是诞生于道德文化时代中的应世之学。“道德”像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系统之中,她像阳光雨露,养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道德的光明,朗照神州,亘贯古今,渗透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道德是中华之根,华夏之魂,我们民族的灵根深植在道德的土壤里,医学亦同。
“道德”二字的内涵博大精深,并不是今天人们所浅知的抽象概念,她是涵盖宇宙万物的科学大真理。她既是物质性的,又是精神性的,是一元含三素的特殊物质,是真实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无形而又具有巨大能量的物质。近代人类社会只是注意到它的精神性而忽视了她强大的能量性,这是非常可悲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了世界科学界在开始逐步认识道德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讲到:“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这些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的相应思想之间高度地和谐一致,这对于认定神秘的传统哲学(亦称持久常在的哲学)为我们近代的科学理论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如果说物理学现在把我们引向一种在本质上是神秘主义的宇宙观,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就是返回到2500年以前的起点上。”东方科学大系统建筑在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这一阴阳复合体之上,从古至今是一个完全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巨系统。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绝不是什么神秘主义,也不是宗教(因为它远远诞生于宗教出现之前)。“神秘主义”其实是西方近几百年来,由于东西方文化根砥的差异性,以及我们自己的盲目性而被强加的一个不白之冕。剔除“神秘主义”几个字,也就是东方道德文化巨系统,也就是东方科学系统。这个起点的回归,是自然法则的必然过程。
我们的祖先在“道”文化时代和“德”文化时代的社会环境中,运用时代大环境所赋予的优势和由此而诞生的大智慧,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堪破了宇宙奥秘,总结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揭示了道德与天地人万物同体共心,人与天地万物之心息相通的真理。诞生了“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的太极自然哲学框架,并由此产生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长期的内证外验实践中,祖先们真实不虚地认识到了“道”是宇宙的本源核心,是天地人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是宇宙的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德”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态,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高能量物质。她充满宇宙太空,养育滋润着天地人万物,大至宇空星群,小至物质夸克,一切生命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质的巨大作用力。德蓄聚的厚薄深浅,决定着万物“道能”质量层次的高低,规范着物性的特征和物体的轻重大小,及其运化过程的长短。“德”就像人类万物生命分秒不能离开的阳光、空气和雨水一样,离开就是生命的终结。一切万有生命物质,都是道德二字的充分体现,只是人类既享受着道德的恩惠,却不知自然道德的真谛,更未能自觉地修德行德去“知道”与“合道”,长期处于一种愚昧无明的状态中而已。
大道的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无论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道德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德是道的外在体现,是道的运化和应用,是大道的天然流露。对人来说,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就是德;德是道的外现,是道之可见、可观、可言、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虽无形无象,但可以通过德去表现。道是不可见的精微物质,德是道的基础物质元素。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
《内经·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气。”由此可见德就是长养我们人类生命的能量“生者气”。德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源动力作用,人类与自然万物皆须臾不可与道德分离。离开这一根本的自然法则而外求探索与研究,都是舍本求末,必然步入科学的终结。
道德是天地人的总纲、枢纽,是万物的主干和脊梁,是宇宙生命的灵魂,亦是天下万物生灭运化的总持和主宰。若无道德的运化,宇宙生态不能平衡,日月星辰不能运行,国家不能长治久安,人体生命不能健康长寿,万物不能生息长存。所以说道德是宇宙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道德是万物之母,天地人万物是道德之子,本性中都携带着道德遗传的基因,形体中皆载有道德之性,只是所含德性物质的质量与数量不同,才构成了大千世界万物万类不同质形的特征。道德不仅生养万物之形身,而且赋予万物以理性。万物虽无言,但都在默默地遵道行德,完成大道赋予它们的使命。而且是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大公无我,毫无私心,充分体现着道德的天然属性。日月之光明,朗照人类万物;森林树木,吸炭制氧,净化空气;谷物蔬菜牺牲自己的生命,供养人类的生存;一花一草,一水一石,无不具有道德的因子,也无不效法道德之属性。所以万物皆效法道德,莫不像子女孝敬父母那样尊道而贵德,这是万物的天性决定的,没有任何人指示命令,皆是以天然的本能去依附于道,亲近于德。万物与道德的这种自然亲缘关系,没有后天的丝毫痕迹,全是一片天然纯真。自然界大环境中遍存的“大道无私,天心至公”的科学真理,揭示了人的思想道德与天地自然的统一辩证关系。人心正,才能与天地正气相融相应;人心不正,即会干扰破坏天地的浩然正气,阻碍天地正气的流畅。人类本是万物一分子,所谓“天之骄子”,与万物同禀天性之理,原本也有尊道贵德之性。只因人类私心浊欲逐步日益膨胀,天性被污染蒙蔽太深,先天被后天凿丧,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尊道贵德方面反而不如物性,这正是人类离道失德的总趋势,也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根本课题。
道德对宇宙万物而言、对人类而言,就如同鱼与水之间的关系,鱼在水而不知水,人在道德能量场之中而不识道德对于生存和健康须臾不可分离的意义;水浑水浊水臭而鱼类必然难以生存,人类道德丧失离道失德,健康必然危殆,社会必然腐败。人类的离道失德,不仅仅是外环境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内环境中心灵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丧失。因为道德能量广泛渗透于人类心身环境的内部,支撑着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德能共有五大不同性质的元素,与五行相应。德能在人体内的分布在肝含仁德,与木相应;心含礼德,与火相应;脾含信德,与土相应;肺含义德,与金相应;肾含智德,与水相应。道医学依据人类道德缺失的强弱状态,将人类分为五大类型:阴木性、阴火性、阴土性、阴金性、阴水性。在此基础上再依据道德的全息原理,展开对人类心身状态的医学系统性分析。(见附表)
天下唯道德至高至尊,它不会因为今日科技的发达而过时。反之,更加证明了大道自然真理的真实存在。无论古时的四大发明,还是现代的飞船上天,以至于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等科技成果的普及,皆得益于自然大道物理的应用。道德法则永恒不变,不分古今,并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也不因人类无视或歪曲而消失。无论古今,人类社会都是循道德而行,始终逃脱不了“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一铁定的自然根本规律。当今人类偏重物质,轻视精神,只重享受,不讲道德,故而失去了古道淳朴的元始一炁,丢失了上苍赋予人类的天良,不能以道德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这正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最大的缺憾!
站在道德历史的源头,纵观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和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时,我们不难发现人类逐步离道失德的演化过程。“道临世,真至治,德性淳,天地宁。离大道,圣贤治,至真辅,德育民。大道废,人治生,有仁义,刑辅政。仁义失,有礼智,人治杂,刑复繁。丧忠信,刑治崩,乱之首,祸之端。反之动,道复还,归德道,大自然。” 这段三字颂,提纲挚领性地归纳了人类逐步离道散德的演变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道德修养层次人治和刑治的复杂演变阶段,以及大道一气周流,道德持世复归的必然。人类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的发展,其实与整个社会的逐步离道失德是同频同步的过程。人类逐步的失德,心智越来越复杂化,同时造就了医学和疾病的繁复性发展,当“忠信薄”信德也丧失殆尽之时,也必将是现代医学危机时代的到来。道德建设在医学界的回归和重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与道相通,也就通在道德之中。医是道与德的外化外显性的科学,其中最富含的是仁德,是佛性的慈悲道性的仁爱。医者仁心,习医者要想真正掌握好医技,必须遵循自然道德的必然法则,重德、修德、守德、行德、积德。我们学习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推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必须精读深研《道德经》和《黄帝内经》。只有将此两部经典真正掌握,并且溶入自己的灵魂,我们才可能跨越历史中道德文化的迷失期,进入道德真境中去感受、体会以及实践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真实不虚地全面掌握传统道德文化大系统中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中的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对道德文化的深刻的解悟,是对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建立主次分明、和谐统一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正确掌握中华道医学和真正的传统中医学的必然。

六、生命健康的真谛
第一章 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道德经·德篇第一》
第四十五章 觀眇(1)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道德经·道篇第一》
人类总是希望把握自己命运的浮沉,回避灾咎困厄。人们总是期盼掌握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煎熬的痛苦。
修习任何法门,都应当穷通宇宙道德真理,明理知法好修行,以德归道不迷程,世间虽然有千门万法,但是任何正法都具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指引众生修养淳德归道。
只有五德俱全的德性充满心身,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齐全并且淳正不杂,以此五德能量滋养支撑功能的肝、肺、心、脾、肾五大生命子系统的功能才能真正健康。我们的生命才能具有旺盛的精力与活力。宇宙化生养育生命的根本物质是道德能量,道德能量是所有有形生命体中众生的精神食粮,是生命活动维系的根本物质,道德是生命再造工程学的灵魂,道光德能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它虽然肉眼暂时难以窥见,却是所有生命性中灵魂的生命源泉,可以说道德丰隆者,五行德性健全者必然健康,五脏安宁心身愉悦康泰,命运和顺。
几千以来,人类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不是真正地知道和高度重视以及实践一隐一显谓之道。人们长期以来,对生命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对显性的,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后天有为物质的研究和应用,不识生命的本质是“非常道”,“非常名”。人们都是“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为真”,自误而不知真的元气,元体,元器,这些隐态的生命和物质才是生命的根本。而误将显态的假为真,抱着显气,肉体,显器,这三显不放以假为真地生活。全然不知是虚态的三元支撑着空壳子前行,离开了隐态三元这个根本,人身只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
所以研究和实践生命再造工程,必须依据道德经的理论和佛家道家等等众多人体生命科学前圣们的切身实践体会和经验展开,才有出路,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改变和再造。

七、开穴通脉补能库储
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和研究,才逐步明白和接近承认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维的时空世间,对人体生命的研究,才逐步接近承认是由隐态和显态两大系统共同构成。三魂七魄和肉体两大部分共同组成,合称为性命。三魂七魄是人体中隐态生命系统的主干,体内的众生虽然我们许多人的肉眼不可直接窥见它们,但它们却是客观地存在着,而且还是每个生命体的真正主宰者,我们的肉身只不过是体内众生的一个载体,只是它们的房屋而已,人们生命活力的强弱,身体的健康与否,从根本上而言,都取决于灵魂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的强弱。人的性体系统一旦无力担负起对肉体维修养护的能力,必然不能久居危房之中,离体弃居也就是必然现象,这时也就是性与命的阴阳合抱终结之时。所以,对生命健康的研究,必须抓住对体内众生的研究,而不能只是单纯地在肉体这个外在的房舍上下功夫。只有整体抓住性和命,进行双管齐下的保养修缮,为体内的众生提供高质量的丰富的能量,才是正确的健康之路,我们要高度重视体内众生的健康和安居乐业,给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生态,这才是最根本的健康长寿方法。
在2001年世界最具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有篇值得我们深思的医学报告,荷兰心脏专家Pim Van Lommel发表了一个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NDE)的报导,拉曼尔医生及其同事对在1988-1992年间被成功抢救的 334 位 26-92 岁的突发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追踪式濒死体验研究。其中一个病例记述的是44岁的心脏病患,救护车将他送往医院途中,已无呼吸、心跳、意识处于医学上的死亡状态。当医护人员以心肺复苏术抢救他的过程中,一位护士为方便救护,而取下了病人的假牙。事后这位病患幸运地被救活了,在他苏醒后,一见到那位护士时,立刻认出她来,并指出他的假牙取出后放置的位置,详细地叙述了他意识脱离肉体看见的情况,包括整个抢救的过程,甚至一些特殊超常的景象。我们不禁要理性地问:一个处于死亡状态的人,怎么还有意识、还有记忆呢?
人的灵魂系统是以天德之光和地慈之炁为食粮而生存的,人们常将这种看不见的物质统称之为气,或者“炁”。我们通过呼吸和饮食中所吸收的这种暗物质的确是太少太稀太薄,质量也太差,远远不能满足身内众生的需求。我们体内的众生,由于我们身体这座房子的封闭,门不开窗不敞,因而使体内的众生无法从身体场性的门窗 (穴位)中,直接从外界获得能量,因而长期都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加上它们的活力又被我们自己的无明,主观意识的固执消耗的太多太快。使它们不能健康地为我们的肉身而工作,从而导致身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功能下降与丧失,或者出现器质性病变,最终导致它们在我们身内无法生存而与肉体分离,产生生命提前终结的恶果。
由于这些根本性的原因,所以传统内功第一阶段最主要的关键的任务,是开启身体上与外界相交通的相关重要穴位(门窗) ,以及将阻塞及瘀滞的经络疏通(传输炁的道路)。使炁机循环进入舒畅的正常状态,为了加快体内病气、浊气、阴气、邪气的清除,穴位开启的通透性必需炼至比一般正常人的穴窍大得多,达到完全洞开,并且通过长期不断的坚持而保持它们的良好通透性,防止它们弥合关闭。这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基础,是内功养生学的根基所在。
开穴
全身穴位众多,360穴各有司职,各具不同的功能作用,其中36大穴是内功前期必需开启的重要门户。修证者要将这些大门优先地将它们逐一地修开,为养生所用。初修者开始主要任务一般是治疗疾病和康复疾病,所以第一阶段的基础是将与炁机推陈入新直接相关的穴位修炼开来。全身的穴位都是内环境与外环境交通的体表门户,它们既能排出体内的浊气、病气、邪气,也能吸纳外环境中的正炁清炁和具有营养作用的微观生炁,全身的穴位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主司纳入正阳清炁补充体内,例如百会、肩井等穴位;一类主司排出体内的代谢浊气和病气,例如涌泉、足趾尖等穴位;更多的一类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穴位,既能纳入也能排出,例如任督二脉上众多的相关穴位。所以内功养生极其重视开穴,将开穴作为修炼的关键和基础。古称修门户,门户开则能顺利地吐故纳新。
第一阶段需要首先炼开的穴位,上半身躯是劳宫穴、百会穴和双手的十宣穴;下半身躯是涌泉穴和十趾尖相关穴位。上半身的劳宫穴、百会穴和指尖的十宣穴,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纳新”的吸入天阳清炁、正炁有益于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生炁,而以“吐故”排泄浊气、病气、阴气、邪气为辅。下半身的涌泉穴和足趾尖的穴位,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吐故”的排泄浊气、病气、阴气、邪气,而以“纳新”的吸入大地之正炁清炁为辅。
以纳新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门户和以吐故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门户同时都打开,才能使身体内环境和自然外环境构成内功的生理循环系统。正炁、清炁循以纳新为主要功能的穴位门户进入躯体滋养全身,浊气、邪气循以吐故为主要功能的穴位门户排出体外而预防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修炼内功的第一阶段最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是先将身体这一所“房屋”上的门和窗(人体体表的36大穴称为门,其余穴位称为窗。)全部打开进行“换炁”,使房中的浊气能排出,新鲜空气能进入内环境中,这样才能适宜于体内的众生居住和生活,居住者获得大量的清正之炁的不断补充滋养,才能健康和舒适长久地安居乐业。所以开穴是内功养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第一步,必须认真地做到并且加以坚持,逐步将全身穴位打开。
开穴的方法,古称开灵法,其中又分为师助开灵灌顶法,自炼开灵启门法。而且内部又分为几次层次和级别。
通脉
经脉是人体生命炁机的传输系统,人体全身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分支型络脉。人身其实就象一个国家,就象一个宠大的城市。这个国家或者城市的交通建设状态同样决定着生机的兴旺和是否能够振兴发展。例如一个大城市,城市的交通分为主干线街道和支线街道以及街巷弄堂。街道的宽窄和交通的科学管理是城市交通是否畅通的关键。交通流畅,则生机勃勃百业兴旺,交通闭塞必然难以兴旺发达。
人体的经脉与此理相同,经脉有粗有细,直径有大有小,充盈饱满度存在着差异。健康人的经脉基本畅通,但是管径细小,内部炁机的饱和度和流量并不是十分充足,局部还可能存在着狭窄瘀塞,影响着炁机的循环,这些都是气瘀血滞产生疾病的因素。所以修炼者早期正确的修炼方法就是疏通全身经脉,对经脉进行扩容,增加通透性和传输性能,清除瘀滞阻塞,确保它们畅通无阻,无障无碍,正炁、清炁能顺畅地在经脉中循环,浊气、病气能及时地排出体外。同时体表门窗的穴位自如地开启关闭,外环境的清炁、正炁能流畅地进入内环境不断地补充损耗,体内产生的浊气和病气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是人体健康的前提,所以初入门者要掌握好这两个修炼的关键进行实践。
我们天元神修丹法所重视的经脉,主要是“人身中最大的一个太极”结构,这就是由任脉所构成的太极阴鱼线;由督脉构成的阳鱼线和以中脉构成的太极弦线。以及上丹田和下丹田代表的阳鱼眼和阴鱼眼,把握了人身这一太极,也就掌握了逆修性命的枢纽,比较容易进入旋极阶段全面升华变化,从而步入无极大道之境。
补能
整个宇宙都是道德所化生,古称道光德能,《内经·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炁。”由此可见德就是能量,是长养我们人类生命能量的“生者炁”。德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源动力作用,人类与自然万物皆须臾不可与道德分离。离开这一根本的自然法则而外求探索与研究,都是舍本求末,必然步入科学的终结。道德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德性不足者常因为自身内环境心身的“不相应”状态而难以获得德性完备的天德地慈光炁的及时补充。因而修德是补能的先决条件。道德修养是生命健康的前提,人只有具备完善的德性,才能从自然中获得能量。
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它象血液等体液一样,是生命的能源,虽然它暂时是具有不可见性的一种无形物质,但是它们却是无形而有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间万物皆有炁,只是炁量大小和质量高低不同的差异。人体内本身存在着多种生物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每个人炁的质和量都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别,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活力。人体的内炁,由于各种生命活动的消耗和各种原因的损耗,总体而言是不充沛的,急需不断地补充。
人体门户开,道路畅通后,必须大量从外界摄取天德地慈的光炁能量补充。补充的方法虽然众多,但是人们在早期单凭意念力进行采炁的方法,并不能突破低维空间的屏障和太极弦的障碍作用力,只能取得稀薄而能量低的炁,并不能对身体健康状态的改善产生明显的较快的作用力或者说治疗效果。我们是用隐态空间的特殊物品,太极球和旋极球这两种能量体作为载体,来传输灵能和进行光炁能量的吐故纳新。太极和旋极并不是简单的符号图形,它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回归道德的至宝,它们都是天德地慈灵性炁光能量的载体。
真正实质性的载体太极球和旋极球的获得,必须由老师亲自点赐传授而获得它们。修证者也必须掌握相应的方法运用它们。我们心灵印心获得它们的实体后,在意念力作用下,它能运行于天地万物之间,穿梭于多维空间世界内快速采聚吸收和传输天德地慈的光炁灵能,使体内不断获得高质量的生物光炁的补充以及灵能的增量。太极球载体,对病气、浊气、邪气具有极强的吸附、清除和平衡作用。经师传的这二种载体同时具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对保护人体内环境的场性安全具有很好的作用。
由于炁是道德所化生,道光德能具有极为纯正的德性品质,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全部饱和性地含在其中,这五德与我们每个人体内的德性相对应,如果因为我们自身体内的五德缺乏和不足时,那么由于难以产生谐振溶合,这些天德地慈的光炁,即使能够获得,但是最终也就难以吸收应用。因此修养道德品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难以获得光炁能量滋养体内的众生而获得真正的健康。
我们虽然拥有吸收和传输光炁能量的最佳工具助修。但是,对于灵能的获得,我们必须真正体悟到众生平等,众生即我我即众生。我们必须具备恭敬心,平等心、慈爱心、仁爱心、博爱心。从而自然地平等地用心灵与万物进行交流,在求取中获得,决不可以采用巧取豪夺或者偷盗窃取的失德方式获得,万物皆有灵,它们的光炁,都是养命之源,必须求取,而不是夺取。天地中的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众生之一,都需要我们平等相待,公平交换,处下求取。所以对太极球体或者旋极球体的应用,每个修证者都要切记保持善念、以慈心为本,勿以私欲之心妄作妄为,才不会留下无穷的后患。
库储
天慈地德的光炁,与水有极佳的亲和性,有水即有炁。人体内70%都是水,血液中同样具有极好的载炁性。光炁在人体中一方面与血液紧密结合推动血液的运行而参与有效循环。另一方面它可以象血液在体内的储存方式一样,广泛地储存于血液储存之处。与血液结合在一起,同时储存于微循环系统和脾、肝、骨髓等各处。而且由于光炁本身的先天无为道性特点,它们本身在体内还具有三个大的储存仓库。这就是下、中、上三个丹田。
丹田是指人体内中脉与脑腔胸腔腹腔三条前后贯通的内丹脉相交的十字交叉区域,丹田可大可小,腹腔中央为下丹田,胸腔中央为中丹田,颅脑中央为上丹田。三个丹田都具有仓库储存和凝炼变化精炁神的功能,只是各有侧重性而已。初期阶段光炁的储存和凝炼转化,都集中于下丹田内,因此基础和初级阶段,在高度重视开穴、通脉、补能的基础上,还要同时重视储存光炁仓库的建设,动以炼精,炼精化炁,炁化储存,凝炁培神,生神炼丹。这些无为自然先天变化过程,都是在丹田中全面完成,所以建设修葺高质量的光炁仓库,同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生命再造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它的建设工作。
丹田仓库的建设,主要是通过静坐内观养炼,出有入无地观照内丹田而完成它的建设,其中运用有为方法和无为方法,打通整个中脉和丹脉是丹田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丹田的建设,也就比较容易实现高质量的光炁储能功能,在此储存的前提下聚炼玉液还丹和金液还丹,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培生元神,养育圣神。
第二章 道医三元生理学

一、质元概述
修真界的道医学,以一炁含三的太极阴阳学说解析生命。道医学秉承道学的慧观和智观学说和方法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了生命,认识了人的生命是由“性体系统”和“命体系统”两大部分相结合而组成生命---性命。因而诞生了性命学说和性命再造学说(金丹学说)。道医学运用太极模式解析生命的命体系统和性体系统,类似于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原理。太极图中的“白”象喻生命中的命体系统,生命中的显、实、有全部囊括于其中;太极图中的“黑”象喻生命中的性体系统,生命中的隐、虚、无全部囊括在其内。太极弦线的阳侧又包含着具有显、实、有特征的体源、物源、质源三大生命基本结构,简称三源系统,这就是生命的命体系统;太极弦线的阴侧又包含着具有隐、虚、无特性的体元、物元、质元三大生命基本结构,简称三元系统,这就是生命的性体系统。这个一性一命,一阴一阳,隐显三元(源)完美的结合构成的整体,才使生命具有活力和生气。这个生命太极图的解体,也就是性与命的分离和生命的终结。道医学遵循《道德经·老子》中的:“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的教导研究生命科学,解析这个太极结构模式,对人类生命的命体系统,要求我们做到“知”;而对性体系统则要求我们做到“守”。这个“知”和“守”,将道医学研究生命的方法论和主次,泾渭分明地作为原则提出。太极图中黑内的质元、物元和体元,这三元虽然是暂时不可肉眼见到的隐、虚、无态物质,但却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这些“软件”才是生命的真主宰。只有牢牢持守住它们才是把握了生命的根本。
道医学高度重视对太极图“黑”境中三元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其中无形无象的质元物质---炁,就是道医学所研究的重点之一。道医学研究生命中的隐态三元,从而构成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在三元生理学中,质元的炁是生命最基础的根本物质,是生命的源头活水。这一点在传统中医学中也同样突出地表现着,只是在近代中医学中才逐步淡化了对它的认识。在人体生命中,一隐一显的两大质性物质,最为重要。这就是炁和血。《黄帝内经·素问》中也说:“炁血正平,长有天命。” 炁行则血行,炁滞则血止,炁是血行的源动力,也是生命的源动力。本章重点探讨生命的质元物质“炁”,由于物元和体元是更深层次的生命物质,我们将在修真学中专门阐释。
现代医学在飞速发展和全面细化深入。但是这些医学科学的研究都还暂时局限在“命体系统”的显、实、有的可观性形态框架之中,并没有能够进入性命两大系统中的“性体系统”内。还长期局限在太极图的“白”境之中,只是单纯“知白”的深化和进步,并没有跨越或者突破太极弦线的阻隔作用力,未能真实进入太极图的“黑境”之中,去“守”住那个生命的根本源头。只把握住了命体系统的三源物质而丢弃了性体系统内的三元物质,这也就是人类暂时还难以达到真正健康的根本原因所在。
修真者和道医学实践者以及研究生命科学者需知,性与命是一对阴阳,一隐一显,一虚一实,共同组成完整的生命,生命体上的经络现象,和尸体上的经络消失,其实也就无情地证明着这一生命的真理。三元(源)多维立体论,有助于对人体生命科学和佛、道性命双修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道为宇宙本源,道本虚无,《宗源》中说:“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炁,又从三炁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大道始初,发生乎一炁,一炁分为玄、元、始三炁。此三炁乃宇宙之本源,是化生天地万物之基本单元。道生一炁而有形,一炁含三,一炁生而分三元。三元是化生万物的隐显同体的立体基本物质,是万物成形之源。三元(源)各具阴阳属性,各自存在于不同时空之中,呈多维空间存在,三元(源)组成万物呈全息立体性,构成不同个体,修真界的道医学以此三元和三源,研究动植众生,宇宙万物。
太上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体生命和万物众生由此“三”而生成,存在于后天。人乃万物之灵,道不弃人而以德性显法于世间,促人修养道德,性命双修,直趋大道。然而德性的性命双修,复返先天,回归自然,则必然由此“三”而来,复由此“三”而逆返,朴归于二,脱归于一,度化于“○”中,回归于自然大道。
修真界的道医学以三元(源)学说为基础,探讨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理论,指导生命再造工程学中的道德修养和性命双修实践。人体一小宇宙,是自然大道的全息复制,是大宇宙的全息缩影,三中有二,二本禀一,一生于道。每个人的心灵中皆具佛性、道根,人人皆有真我本性,本来就在○中,乘一而来,演化为三,只因离道失德而本性蒙尘,难以复返重归于道,道德修养,性命双修,其实就是逆三而返,是为修真回返之法。修真回返必需知三、识三、修三、炼三,在此“三”中“知其白、守其黑”明理知法,诚修实证,复归德性纯朴,方可“朴归于二”。何为朴·五德俱足,志大心空,心无凡俗,身无浊累,身心清静为“朴”。此朴至简亦至难,难在立志、坚志、恒志,修持德善,难在修心、空心、无心,涤尽阴我。
朴归于二者,一阴一阳乃至简而朴素的法理。阴阳,本出于太极,前人云:太极判而两仪立,两仪分阴阳,乾坤定宇宙,也就是喻比天地,为什么不言天地之名,而言乾坤呢,前人贵其用而不贵其体,乾坤也分为阴阳属性,乾阳而坤阴。天地也就是乾坤,乾坤即分为阴阳,阴阳构成一太极。太极本无极,炁分而成,以太极言之,则形容天地,以易言之,则名为乾坤,以道言之,则称为阴阳,如果以人身言之,天地可喻之形体;乾坤可比拟性命;阴阳可释之于神炁。如果以法象言之,则可喻天龙地虎,乾马坤牛。如果以金丹之道言之,天喻为鼎,地喻为炉,乾金坤土。阴阳散而言之可喻万物,形成种种异名,合而言之,只是极其简朴的一阴一阳,阴阳果能合二为一,则是逆聚为太极未判,以此理涵养道德,性命双修,遍历法盘,则能成道。所以前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www.taoismcn.com
脱归于一,脱者,三元(源)尽化为先天,心灵淳德,超凡脱俗,历遍法盘,脱离阴阳制约,阴尽阳纯,三元现本色,性命达全真。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炁,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
度化于○中,○即是道,○即是佛,佛道同源一理。《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此乃慧观、超宇观,超大宇宙上之所见。度化于其中,进入此境地之谓。度者乃自度,分为体元、质元、物元三元合一之自度,此乃隐态三元合一之度,上乘者乃体源元、质源元、物源元,三源元合一,显隐源元合一,形神俱妙之度,实现“上与造物者游”(见《庄子·知北游》)。化者,乃是一种自修待接引而溶于○中,化属于自性之质元溶于○中之化,因其缺乏隐态物元组织结构和全息体元,所以没有全息整体独立性,而处于○中的一种质化之境界,度与化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此。
修真的道医组织生理学中的质元(源)类,在隐、虚、无态部分包括多层次元质量的炁性类物质,多层次元质量的光性类物质,多层次元质量的音性类物质。与隐态相对应的显态类质源性物质,包括血液、淋巴液、神经递质、脑脊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等全部体液。
质元(源)类物质,是生命隐显活动的质性能源,在性命双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性命之本。其中的隐、无、虚态的质元物质,是佛家、道家修证者实现“死而不亡”,体元全息性体永生于多维空间的物质基础。也是道德修养,性命双修,实现“神形俱妙”大成境界的关键性、根本性物质。
质元(源)类物质中的隐、无、虚态的质性物质,内容丰富,而且层次分明,前人对炁、光、音,在慧观中作过大量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史料,散见于各类文章记述之中,对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和指导修真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当很好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章节根据初真修证阶段应掌握的道医学内容范围和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将《修真质元生理学》中的部分内容提出来进行探讨,重点对隐态质元(源)的“炁”进行研究介绍。光类、音类质元(源)性物质的研究则纳入正式教学的内部参考资料中进行介绍。

二、气和炁
1) 炁的基本概念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部巨系统论的阴阳学说,中国的文字具有准确象意和启迪知慧的功效,但是在近代人为地简化后,逐渐失去这种重要的特性。例如:氣、炁这两个字都读qi音,如果将它们都简化成为“气”,就使人难以准确地、直观地分清这种质元(源)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传统文化中,人们用“氣”来表述太极图阳侧“白”中质源物质,后天物质;用“炁”来表述太极图中阴侧“黑”内的质元物质,先天物质。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中的道医学知识,我们在这里将气这种物质,还是按照传统进行区分,加以说明。
炁,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炁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炁,命之曰人”。这就是说,人是道、是自然界的产物。《道德经·老子》论道中说: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以“炁”而诞生天地万物。人,也就是“天地之炁”的产物。人的形体构成,实际上也是以“炁”为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生成,所以《医门法律》又说:“炁聚则形成。炁散则形亡”。天地之炁,乃得一之元,一为大道根元。一者道之所立,炁者一之所生。未分,为混沌未分也。一炁虽从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炁未分清浊,此则是无名生有名,有名生万物。“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言道也,有名言炁也。言道者是一炁之父,言一炁者万物之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固一而生者也,是故修生则贵道,修道则重炁,言炁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主,人若依法修之则可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也称之为元炁,万物之生,皆禀元炁。元炁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是阴阳二炁未分未判混沌一体的实体。《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此冲炁即为元炁。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炁之聚也。…通天下一炁耳。”则更将元炁的“全息复制”特性直接言明,宇宙整体包含在它的每一部分之中,炁渗透于万物之内。《论衡·谈天》:元炁未分,浑沌为一。《抱朴子内篇·至理》:夫人在炁中,炁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生炁以生者也。《陶弘景·真诰》: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自然大道的奥秘,是具有物质性的,元炁学说并非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而是真知灼见,是超前科学的客观认识。是我们祖先运用大智慧,在慧观领域用超宇观和微观中对宇宙自然万物进行客观认识的科学结论。
近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和正在证明我们祖先的理论是科学的天才“预见”。例如匈牙利物理学家伽柏所发明的全息照相术就是一种佐证。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而且丰富,它通过激光照射可以使物体形象再现出来,尽管照片是二维的,然而再现出来的图像却是三维的。与原来物体的立体形象惊人地一致。不仅如此,这种照片的任何部分都包括了影象的全部信息。即使将照片碎裂成为许多小块,每一小块仍能再现原来整个物体的图像。这表明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是被摄物体的整体缩影,贮存着整体的信息。这也提示我们,科学研究一旦能够进入高维空间、多维空间,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知白守黑”,立体性、整体性地研究万物,那么也就能够实现小中见大,其小无内;大中见小,其大无外。
全息学说的出现,无情地验证了我们祖先“元炁学说”的科学性。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动物的体细胞,还是植物的体细胞都具有潜在的发育成新个体的能力,即体细胞的全能性。1952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用胡萝卜的单个体细胞的小细胞团在离体组织培养时找到了新植株,从而使体细胞的全能性假说得到了科学证实。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它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学科理论的方法,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宏观层次、中间层次、微观层次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性及全息规律。因而在理论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自然大道对众生是极为平等的,即使在物元(源)显态领域也是如此,这是由于黑决定着白,阴动阳随,无主宰着有,虚统帅着实,隐态决定显态的结果。现代生物学在微观领域中的深入中发现,构成生物最基本的单元中都具有DNA或RNA以及双螺旋结构。众生平等观在显态科学中的微观物源领域也是一致的。
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认为:“所谓全息胚,即是拥有整体的全部信息的胚胎。它是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它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属于向着新个体自主发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个是属于整体的。全息胚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单位,而且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任一全息胚都具有独立发展一个新的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从全息的角度来看,任一全息胚都具有整体和部分自身同一的特性。就全息胚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来看,它是部分,就其积累着生物个体的全套信息的全息性来看,它又是整体,就其只是机体的某一组分来看,它是部分,就其是建构整体的最初模板来说,它又是整体。在一个生物体上有三种特殊的全息胚,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细胞;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个体;经过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全息胚——胚胎。……对于非细胞生命体来说,一个RNA或DNA分子也是一个全息胚。”
全息生物学和其它众多全息学的问世,在三元(源)领域中,虽然只是在物源显态范畴内阐发,尚未进入物元(源)隐态,质元(源)隐态和体元(源)隐态。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使科研迈进了物源、质源显态微观领域而发现了万物太极“白”内同源的整体性。尽管目前科学受到显态领域制约的局限,暂时还不能完全破译道家、佛家大慧观、超宇宙的理论体系,暂时还不能解析“元炁”的本质。但是根据阴阳互根论,矛盾论,以显证隐,元炁的客观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古人在解读《道德经》以后说:“得一可以毕万”。这是说如果能在慧观中明白、知晓并且大量获得道生之“元炁”,那么宇宙造化之理也就了然于胸了。前人也说过:“不知一也就不识万”。认识一是得道、了道的关键。由此看来现代科学还需要经过一个飞跃,经过一个阴阳的跨越,经过一个阴阳的合璧,才能破译“元炁”的奥秘。在目前阶段,只能是采用传统的修真方法,来使一大批人认识她,推动科学认识的实现。
气,根据其隐显特性,分为两大类,这就是先天炁和后天气。先天炁为元炁,后天气为呼吸之气(空气),二者也称之为母气、子气。先天炁为母,后天气为子。先天炁,先于天而本有,它就是道的能量表现形态。无形之炁能生有形之天地,此炁是天地之先天,万物之本来,以无形之质而生有形之我,乃是生万物、生众生之先天。后天气,是指后于天地而有,由天地产生而存在,是指有了天形之后才生成的显态质性物质,后天气也就是供呼吸所用之自然空气。《崔公入药镜》中说:“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先天炁与后天气之间接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一隐一显阴阳为用,炁,为无内、虚中的太极之“黑”内的质元物质;气,则是有内、实中的质源物质。在修真学说中,人们认识到超劫之本乃隐态质源的元炁,但是仅凭元炁一物,由于被形骸所累、所制约,并不能自然超脱于形骸,还必需运用呼吸之气发挥出先天元炁妙用的功能。所以前人曾言:“有元炁不得呼吸,无以采取烹炼而为本,有呼吸不得元炁无以成实地长生,转神入定之功,必兼二气方是长生超劫运之本也。”《太平经》中说:“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炁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修真的性命再造,道医的科学研究,必需整体地把握住生命的太极整体,阴阳不离。
炁,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音义同‘饲’)人以五炁,地食(音义同‘饲’)人以五味。五炁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炁。炁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在这里非常明白地直指生命能量的来源,就是道(天)用道光德能的炁,五德之炁,仁义礼智信德性的能量和木金火水土五行属性的能量,用这些无形无相的物质,饲养于人体内的性体系统。使人体内无形无相的性体系统能够支撑起人体的生命活动。而道所化生的地,又以五味之物的显态物质饲养生命的命体系统,使有形有相的命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炁养精神,物养身形。就是生命活力的来源,生命不离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基本自然法则。《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说的人,是指常道之人,常道之人由于未经修炼,身场的穴位户牖未开,不能直接经体表的穴位门窗吸收道光德能之五炁,主要是经过鼻的呼气过程,纳入混和在空气中的、较少的五炁能量。而修真者则不同,他们经过修炼,凿开命体身场上的户牖,与宇宙天地相连接。不仅能通过鼻吸入天之五炁,而且能同时经身体上的门窗大量吸收五炁,以滋养精神。常人五炁入鼻,藏于心肺,修真者则能从全身各重要的穴位门窗同时吸入,藏于上、中、下三个丹田和五脏六腑三焦之中储存利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炁。”这是说有形有相的食物,它们也是道所化生,它们有形的内部同样含有道性的炁,这些炁通过肠胃的分解也能被人体所吸收,以补充五炁吸入的不足。而并不是单纯的一种以物养物的过程,后天物质中有先天,这些先天物质同样滋养着身内的先天性体系统。
前人认为,万物盗天炁而长生,人盗万物以资身,依存分合都是自然之理,人与禽兽草木俱禀阴阳而生,人之最灵,位处中宫,心怀智度,如果都能反照自性,求证自性真我,穷达本始,认识炁的宗根,明会阴阳五行之炁,盗万物之机以生。万物炁散,人以盗之,言盗非盗,取之有道,用之合德。性命之学中,人知盗万物之真炁养形,更知升降顺天时,接天炁,夺之造化长生不死,人盗万物之炁以成道。若不晓造化者,则必然被万物所反盗。常人之气节因五谷而生,即因五谷而死,乃人被复盗其炁而死。人们眼观五色,耳听五音,舌餐五味,醉饱膻腥,纵邪生淫,则反被万物所盗,七情六欲、阴我欲心乃是人体内被反盗而损炁之根源,修养道德,修心制欲即关门拒盗。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炁”中摄取营养成分,夺取阴阳造化之权,以养五脏之炁,使体内性体能长治久安,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先天炁和后天气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炁和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质性物质。由于炁具有虚、无、隐等全息质能性,具有道的化生长养性和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化生与长养、推动和温煦等作用,因而在道医学中和传统中医学中对炁进行比较详尽的研究和阐述,在传统中医药的生理系统中,主要是以炁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这是把握生命本源而论医的重要特征,离开对炁的研究和认识,也应抛弃了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
2)人体炁的生成
人体的炁,根据《道德经》的阐释和修真学理论,它共有四个来源,其一得于道和自然,道生一炁化阴阳,先天一点灵光承载而从中析出而生成;其二,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炁,这一精炁,亦称之为凡精中的元炁,父母交合,后天中亦有先天,以全息方式遗传物元、质元、各类物质,以此精炁为主导而构成色身。此后天中之先天才是性命本源之物;其三,是从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炁,简称“谷炁”)中获得,谷炁是指食物其本身携带的炁和消化过程中转换的精炁;其四,是经过呼吸道所纳入,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这一清气中也含有微量先天之炁。这四个来源途径不同的炁,进入人体后,通过人体隐态和显态的生理组织系统,主要是隐、无、虚态中的性体系统所吸收和调节使用。先天的体元为主,物元为辅。后天物源的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理功能也参与其中综合作用,将四者结合起来,渗入性命两大系统中,被先天和后天同时应用,而生成人体之炁。
人体中的先天精炁,是先天一点灵光的析出部分与从父母处遗传而来的部分结合后,所形成的先天之炁。此炁依赖于肾脏精炁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炁的生理效应;水谷之精炁,依赖于消化系统脾胃的隐显运化功能,才能从饮食物中分离、摄取而化生;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则依赖于肺的功能,才能吸入并析出、摄入其中的有效成份。严格地说,肺部的摄入属于常量性交换,另外还存着穴位和分布于皮肤的孙络的弱量性交换摄入,对修真者而言,这种弱量也可以是强量性的。因此,从炁的来源或炁的生成来看,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营养,以及自然环境等状况有关外,均与肾、脾胃、肺、经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肾、脾胃、肺、经脉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并保持平衡,人体的炁才能充沛;反之,肾、脾胃、肺、经络等生理功能的任何环节的异常或失去协调平衡,均能影响炁的生成,或影响炁的正常生理效应,从而形成气虚等病理变化。
对于常道人而言,在炁的生成过程中,脾胃的运化功能尤其重要。因为人在出生以后,必须依赖饮食物的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而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又完全依赖脾胃的受纳和运化功能才能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把其中营养物质化为水谷精气。体内先天之精炁,必须依赖于水谷中析出的精气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所以《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所以传统中医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常人由五味入腹,经消化解析而摄入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五谷五味中的有形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养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
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眼耳鼻舌身的生理功能活动,使体内的炁不断地消耗,又通过呼吸、饮食、穴位三大途径获得及时的补充。对于修真者而言,炁的纳入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显态的脾胃生理组织和呼吸系统空气的吸入。例如我们修真界道医学所释放的辟谷信息,可以使接收者进入自然辟谷状态七天以上,时间长者可以达数百天以上。我们所开办的几次中级学术研讨会,进入自然辟谷率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吉林中级学术会辟谷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点四。辟谷期间人体“炁”的获得,是通过体表人体场上的户牖,众多的门窗穴位所直接获得身外宇宙中的炁,另一方面是通过培生而成的培生性体,自由地穿越太极弦,从宇宙外环境的高维时空中获得高品质的隐态质元质能,携带进入体内,从而维持人体不进食物也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机能。所以在自然辟谷期间仍然可以像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修真者的胎息状态,也是一种后天口鼻呼吸停止,而内呼吸启动后不依赖后天鼻呼吸,而能生存的现象。修真界内功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强有力地证明生命的基本物质就是这个“炁”。人体生命的能量来源,并不单纯来源于太极图的“白境”之内,并不是仅仅来源于有形有相的后天物质之中,太极图中的“黑境”内蕴藏的先天质元物质炁,才是生命的最佳能量。有形中的无形物质才是生命的根本动力之源。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正是抓住了这个生命的本质,建立起丰富的生命与健康的理论系统和方法,才使它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而造福于人类的生命健康。
炁,虽然是一种先天的质元物质,但是却具备极强的德性特征,炁的本质特性就是德性。人体内“炁”的多少、炁的强弱和质量的高低,是由众多的综合因素所共同组成的。先天的本因和后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构成每个人体内“炁”这个能量物质的多少、强弱、盛衰的不同。由于整个宇宙都是道所化生,道所释放的德能长养万物和生命,德性能量的物质显现就是炁,所以说德就是炁,炁就是德,炁本身具有不同的德性。因而生命质量的高低,都可以通过对德性的分析而进行判断与鉴别。反过来,德性的修养又左右着炁的质量高低和强弱。在先天的本因中,来自于太极黑境中,生命的一点“灵光”元性本身的德性,就决定着元炁质量的高低和强弱。人在成长过程和社会行为中的内因与外因,人们的道德修养心性状态,又决定着这个炁的来源和吸收转换是否圆融无碍。当体内的德性与自然的德性同频共率时,人体都能非常自然地从宇宙中大量摄入这种生命的能量,使人的生命保持健康和拥有活力。
道生德而为炁。炁的这种德性又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大类,分属于木金火水土五类物理特性,我们在研究五炁时,不可以仅仅研究金炁、木炁、水炁、火炁、土炁,五炁的先天物理特性,五炁的五德之性才是生命的根本,仁德炁、义德炁、礼德炁、智德炁、信德炁,才是构成生命的真谛。这五德之炁,分别主宰着人体肝、肺、心、肾、脾五脏和它们所属的子系统。人体某种德性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中炁的缺失而产生疾病和功能障碍。人类的健康从根本而言,都与本身五种德性的强弱含量多少直接相关。关于炁的德能属性和作用,《黄帝内经·素问》中曾经大量、多处阐释。这些详细内容我们也已经在《道德经》释义中作过一些论述,可以互相结合参照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7/4/7 07: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熊春锦先生简介

熊春锦先生简介熊春锦先生,字厚金,是近代著名国学学者。熊先生1948年出生于湖北省一个道学世家,自幼随师学习研究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道、释、儒三道之学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修习道家内功、武术及相关法技,达到上乘妙境。
    1964年熊先生考入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市硚口医院协和分院从事外科和中医诊疗工作,任中医主任医师和外科副主任医师,并任副院长、院长多年。其医德医技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熊先生看到当今世界精神文明严重滑坡,伦理道德日益沦丧的现实,忧心如焚。他勇担历史责任,一边悬壶救苦,一边普传道德,救民济世。1989年,熊先生开始传播道家哲学思想及道德文化,并传授修德证道之理法学,学子遍及海内外。
    2001年8月,熊先生应德国中医中药协会的邀请,去柏林进行学术访问。9月,在柏林亚太文化周期间,应邀在德国洪堡大学附属医院和柏林市政府办公厅举办了两场学术报告会,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TVB电视台记者对熊先生进行了采访,并在新闻节目中作了专题报道。之后熊先生先后到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传播中华道德文化,受到广泛的欢迎。
    熊先生现任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欧洲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欧洲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南洋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8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