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4/4 13: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遙遊>是莊子書中的第一篇文章,而「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的第一個重要觀念
,就是對於人生哲學的問題,主張採取一個逍遙自適的生活態度。莊子之所以為莊子,就
在於他給世人的那種灑脫、放達、愉悅、自適的感覺,特別是當我們把莊子的這種形象對
比到戰國時代的風雲人物時,莊子這種追求逍遙的意境則更為鮮明。在莊子的那個時代,
一般的知識份子要不就汲汲營營地追逐功名利祿,要不就孜孜不倦地研究、宣揚他的理論
。而國家的領導者要不為了保衛國家而憂心,要不為了侵略別國而傷神,幾乎所有自以為
有頭腦有思想的人,都生活在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的束縛中。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
他們都認為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是全天下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於是都一往直前、義無反顧
地投入爭逐的競技場中,想讓自己出人頭地、頭角崢嶸。因此他們對自己生活意義的滿足
或失落也就都建立在這些事件的成功或失敗上。當他們滿足的時候,他們失去了追求更有
意義的價值的機會,當他們失落的時候,他們徘徊在根本不需要失意的情緒中,他們讓自
己生命的精彩絞鎖在世俗的煩憂中,毫無真正的快樂,也一點兒都不高明。
莊子不這麼想,他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於追求「與造化者同其逍遙」的境界,
也就是要像天地萬物般地自然祥和、寧靜自足,卻豐富精彩、巧妙愉快的意境,而不是世
俗價值標準中的權、利、名、位、功、祿等。但是世人對於這種「與造化逍遙」的意境並
無體會,因為他們根本已經以世俗價值的追求為目標了,同時也已經滿足於他們所獲得的
成果了。所以莊子為了要打破人類的這種自滿心態,便藉著<逍遙遊>這篇文章,編織許
多超越人類知識上所能想像的自然環境及生活意境,引導世人產生對生活在更高境界之中
的嚮往之心。同時,說出人類因知識上的限制,才會自限於小知之境而不自覺。總之,<
逍遙遊>文中,莊子的寫作目標,就是要:「打開人類的心胸」、「豐富人類的認識」,
以便產生「對於更高明的生活境界的嚮往之心」。
如何才能「打開人類的心胸」、「豐富人類的認識」、「嚮往更高明的生活境界」呢
?要提供這些東西,是要講理論呢?還是要說故事呢?如果光從知識上作解說,那麼以戰
國時代的才智之士們,來跟莊子辯論個三天三夜也辯不完,所以關於知識上的問題莊子便
先避而不談,我們以後要讀的<齊物論>、<大宗師>等篇中才是莊子談知識的文章。在
<逍遙遊>中,莊子不談「知識」而談「故事」,藉由故事中一個個差異鮮明的價值對比
之事,刺激那些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知識份子、英雄豪傑們,讓他們在心中先產生疑惑
、心生不服,讓他們在驚訝懷疑的情緒中醞釀,然後才能往上一步,說出道理,從而培養
他們要「與造化逍遙」的心胸。故而莊子在<逍遙遊>中是以「價值目標的差異所產生的
強烈對比」為討論的方式,而以達到「打破世俗價值的自滿心態」為說理的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