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243|回复: 1

伤寒知源 笑评中医大腕系列之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2 1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无聊赖,信手拈来《中国汤液经方》,知此乃“伤寒大家”胡希恕与其弟子冯世纶教授的代表之作,不可小觑。然不及细读,竟觉得漏洞百出。勾起书瘾,遍查胡冯言论,才觉胡老(希恕)名不附实,实在是没有读懂伤寒。因为谬处太多不能一一道来,就从根上说说仲景之学怎与《内经》无关?

一、胡老说:“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不知胡老可否读过《素问·热论》,伤寒名字的由来,《伤寒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等六经中关于“日限”的言论可否是仲景不读《内经》竟然与其巧合?

二、冯世纶教授慨叹六经排序是个迷,《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能否为冯大教授解开这个迷?

三、“晋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汤液经》又已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向来读者又惑于叔和的伪序,大都戴上了《内经》的带色眼镜,因而不可能更客观地看待仲景书,……”放着《伤寒论》与《内经》原文的吻合,硬说王叔和伪序;《汤液经》又已失传,竟能考证出《伤寒论》脱胎于《汤液经》,可见胡冯师徒治学之胡闹。

四、“……故无论伊尹或张仲景都不会有这样奇绩的发明,而只能是广大劳动群众,在不断的疾病斗争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伟大成果。它有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决不是,亦不可能是某一个时代,更不要说是某一个人便能把它创造出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却记在帝王宰相们的功德薄上……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文革遗风毕现,胡老可否告诉我牛顿定律是哪些“劳动人民”“逐渐积累起来的”,相对论又有多少“劳动人民”看得懂?西方人为什么没有“复方”的医学观念,难道西方古代的医生不是“劳动人民”,都是帝王宰相?伊尹、仲景何时成为的帝王宰相,你以为仲景真的做过长沙太守啊?

五、“仲景书古文古奥,本来难读,……”仲景面对众多死亡的亲眷、民众,救人之书意欲广泛流传,几近白话,有何难懂?至少比起鲁迅的白不白文不文让人明白。胡老读不懂,也别低估了“广大劳动人民”吧?

六、“《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三书,三阳三阴篇中无一语道及……”不知胡老要求仲景怎样“道及”,才能明白理解?刘老(渡舟)虽然没有弄清“标本中气”之真确内涵,但已经清楚地讲明六经辨证暗含此玄机。

七、《伤寒论》是否脱胎于《汤液经》不好说,但仲景继承发展了先人的“汤液”经验是必然的。“引用”了《汤液经》,就一定“不外是《汤液经》的杰出传人”?胡老能否只认家慈,不提家严呢?

“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既然刘老(渡舟)这般评价胡老,给胡老一个经方临床家的称谓不为过。若非得冠以伤寒理论大家,恐怕误人子弟。

参考文献:
胡希恕 冯世纶《中国汤液经方》
《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座》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
胡希恕《“方证对应”是辩证中的尖端》
《黄帝内经》
《伤寒论》宋本、桂本
发表于 2007/3/24 1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