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我对电脑的操做水平实在太差,一个小时都打不了二百字。可是,看到白熊熊,古月师兄工作的太辛苦,我也花费四,五个小时为大家做点贡献。
清.柯琴<<伤寒附翼>>中有关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论述: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汤三合 麻黄汤三合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虐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赤色者,是阳气拂郁在表不得越。因前此当汗不汗,其身必痒,法当小发汗,故以麻桂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合为半服而急汗之。盖八九日来,正气已虚,表邪未解,不可不汗,又不可多汗,多汗则转属阳明,不汗则转属少阳。此欲只从太阳而愈,不再作经,故立此法耳。此与前症〈指桂枝二麻黄一汤〉大不同,前方因汗不如法,虽不彻,而已得汗故取桂枝二分,入麻黄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而缓汗之。此因未经发汗,而病日已久,故于二汤各取三合,并为六合,顿服而急汗之。两汤相合,泾渭分明,见仲景用偶方轻剂,其中更有缓急.大小.反佐之不同矣。原法两汤各煎而合服,犹水陆之师,各有节制,两军相为表里,异道夹攻之义也。后人算其分两合为一方,与葛根.青龙辈何异?
〈〈经方实验录〉〉中桂枝麻黄各半汤医案两则:
顾左 住方斜路 十月二十一日 寒热交作,一日十数度发,此非虐疾,乃太阳病,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三钱 甘草钱半 杏仁五钱 麻黄钱半
白芍钱半 生姜二片 大枣四枚
佐景按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原法分为三服;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原法分为再服。取前方原量三分之一,后方原量二之一而较之,得麻杏同量,而后方之桂芍姜草枣悉比前方的多一倍,故前方名各半,
而后方名桂二麻一也。然而近代煎服法,率分二次煎服,与古者不同,况其分量上下,又甚微细,故吾人但知此二方之应用足矣,初不必过分斤斤于铢两之间也。
曹颖甫曰 此证甚轻,故轻剂而病易愈,不徒与铢两不合已也。
其二 颖师医案
朱右 住小北门福佑路 十月九日 自坠胎后,即病寒热往来,日夜五度发,此本麻桂各半汤证,可以一汗而愈。乃经西医用止截虐病之针,寒热之交作遂止,变为但热不寒。西医因验其血,谓无虐虫。病本非虐,安得有虐虫乎?自此以后,一身尽痛,经王仲奇先生用通络疏风之剂,身痛愈其大半。而大便否塞不通,今晨已发痉厥,证甚危 篤。脉实大有力,血分热度甚高,加以日夜渴饮,阳明燥热显然,治宜调味承气汤,佐以凉血通络,或可侥幸于万一。
生川军三钱 枳实三钱 芒硝二钱 生草二钱
丹皮五钱 大小蓟各三钱 丝瓜络一条(剪,先煎,去渣,入前药)
佐景按 吾师一二诊后,即因故辞谢,由他医续治。后闻卒不起,惜哉!然而卒不起者,非后医之过,坏病之治实难也!推本病之源,殆因坠胎之后,正气虚弱,因得太阳病。凡太阳病,当从汗解,绝无止截之理。竟止截之,故遂变为深一层之坏病。我更不知用以止截为何药,使其为奎宁之属,则吾知有服金鸡纳霜数十粒,因热极而死者,故截后之化燥,奎宁不无嫌疑。设此说非是,化燥实本乎病者在里之伏热,则吾以为初病起时,桂枝二越婢一汤当较桂麻各半汤为胜一筹。
复次,大论桂枝二越婢一汤条曰:“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诸家或以本条为有缺文,或以为是倒笔,余则谓但加一括弧如上式,以示例外之意,即得,初不必议论纷纷也。又括弧并可用于他条。
曹颍甫曰 历来病家最忌有钱,有钱则药石纷投,予每见富家子弟妇为杂医所误,甚有至死不悟者,可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