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31大熊猫—糖尿病及其脉象
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
1. 以症状特点分型:上消,中消,下消,痰湿,湿热。
2. 以阴阳为纲分型:阳虚型,阴虚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
3. 以气血盛衰分型:气虚型,血淤型,气滞血淤型,气虚血淤型。
4. 以脏腑阴阳气血:这种分型比较多,大概有20多种,胃热伤阴,肺肾阴虚,肺胃阴虚,脾气虚,脾阴不足,阳虚脾弱,肾气虚,肾阴虚,肝阴不足,肾阳虚,气阴两虚等等。
5. 以综合方式分型:胃火炽盛型,肺胃燥热型,肺胃湿热型,肺胃气阴两伤,燥火伤肺,胃燥津伤,肠躁津伤等。
大家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在这些分型中比较通用的是三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伤型,阴阳两虚型,这三型是我国卫生部为了统一糖尿病分型规范提出的,一直在临床当中应用。
在临床用药上每个分型基本上都对应一个方子,观点分歧多,用药比较杂。因为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基本病因病机的认识是阴虚导致的热症,病变在胃肺肾,应用最多的药天花粉,知母、元参、生地、玉竹、麦冬、山药、首乌、熟地,这些滋阴清热的药使用比较多;其他的补气药:黄芪使用也比较多;扶阳的比较少。市场上治疗糖尿病的成药品种比较多,广告说得非常好,但用起来效果不好。
在糖尿病的处方用药上,有一些对药效果比较不错,比如北京的名中医施今墨,他的苍术配元参降血糖;黄芪配山药降尿糖。朱振宇的生石膏配知母,生石膏配人参:降血糖;花粉配生地,乌梅配五味子,降尿糖。为什么介绍他们的药对,不管中医怎么解释糖尿病,而患者看的是疗效:一是自我的感觉,二是西医的化验指标。在临床当中,病人用了一段药后会到医院去化验,看看西医的指标如何。在实际工作当中,西医和中医不是对立的,是相互配合的,我们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不管用什么方法,让疾病好转或者治愈,这才是我们应该干的事。按照我们中医的理发方药去处理糖尿病的时候,假定患者的自我感觉非常好,也要兼顾到他的指标。像施今墨和朱振宇,他们的对药也完全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不是闭门造车,坐在屋子里想出来的。对于前人的东西可用的都应该继承使用。在期刊杂志上还有很多属于个人经验方面的介绍,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下面谈谈我对糖尿病的认识:
现在的糖尿病不完全等同于消渴病
以症状名命名疾病是古代中医常常使用的一个方法,例如消渴。渴指的是自我感觉口渴,喝水多,多饮;消一方面指的是消谷善饥,多食;另一方面还包括日渐消瘦。为什么说现在的糖尿病不完全等同于消渴病,首先现代人的糖尿病消渴的症状不明显,比如说口渴多饮这个症状不明显。糖尿病人往往在前一段时期,这一段时期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曾经有过能吃,体重比较胖,有所谓的脂肪肝,高血脂,血压有点高,或者心脏脑血管有点问题。等到糖尿病发病时,吃得不多,没有多食的症状。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逐渐变瘦而去作检查,大部分人在正常体检时,或者因外感病而咳嗽,这种咳嗽比较顽固,用药效果不太好这时候去查血糖,往往比较高。有些女性,出现泌尿道感染,本来这个病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非常容易治疗,可是她这种泌尿道感染不容易治好,病期比较长。还有一些人在皮肤长疖子,中医称之痈,查体结果是血糖高,他们在临床没有任何症状:吃得多,尿的多,喝得多这些症状都没有。体重在逐渐减轻,可是需要较长时间,起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出来。这些人的症状非常不明显,如果从这个角度把糖尿病归结到消渴病就不合适,这是一点。第二点古代中医在论消渴病时候,在消渴病的较早的时期,也认为是肺胃的热像,在这时候,他的脉像是洪大脉,可以兼数,兼浮。可是我们在临床当中,看现在的糖尿病的时候,他的脉像不是洪大,而是沉弦的,有的人兼涩脉。这也说明糖尿病和消渴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糖尿病的症状和消渴病的症状基本是吻合的,到了九十年代,大部分是吻合的,越到现在,吻合的症状越少。有一部分人的症状和古代消渴病的症状一致,就可以按照消渴病去诊治。如果症状不一致,而化验结果是糖尿病,我们仍然机械地按照消渴病去治疗,就会出问题。
糖尿病和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和处方用药
古代中医对消渴病是怎么认识的?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厥阴病篇里提到了消渴,所以后世医家就把消渴病作为厥阴病去诠释的,很多人把糖尿病归入厥阴病,这种归纳方法存在问题。“厥阴之为病消渴”,后世往往看到《伤寒》上有这么一句话,就把消渴病、糖尿病看作厥阴病。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伤寒指的是外邪,外邪按照六经传遍规律,传到厥阴经后出现的消渴,如果这个热邪在厥阴不能停留,把热邪解决掉以后,消渴很快就缓解了。而古代中医包括《内经》上面所描述的消渴病是一个慢性的病,病史经年累月的,不是几天的事。因为一个综合的原因,造成阴阳的失衡而出现一个杂症,有一个病变发展的过程。同时,古代中医论消渴时,有的人从厥阴去论述,但是他们所用的方子,很少用到厥阴的代表方“乌梅丸”。按厥阴病去解释消渴,停留在非常表层的字义上面。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如有他有10-20年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就不会在坚持这个观点。
在《内经》的《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上有这样一句话“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介绍了几个病,这几个病种,指出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这里的“肥贵人”,指的是饮食,不代表经济地位或者政治地位高的人。这里“消瘅”的“瘅”字的意思有这样几个方面,一般指得是“热邪,热气盛”。在《脉要精微》上,是这样说的:“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在《举痛论》上,“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在《玉机真藏论》上:“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内经上对“瘅”字的解释有这三条。在《说文解字》:瘅就是“劳”。这个“消瘅”我们可以理解为消渴,这个消渴病是因为肥贵的饮食造成的。
第二条,《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心不管“移寒于肺”还是“移热于肺”,都出现消。怎么解释呢?我们知道五脏都参与水液的代谢,肺主肃降,对于肺主肃降的的功能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找一根不太粗的空心管,灌满水,堵住上面,下面水不易出去,松开上面,水就流出去了,假定肃降功能丧失以后,水液就不通了。我们在治水病的时候,“腰以上肿当发起汗”,就是在宣通肺气。有人把肺称为“高原之水”,或者叫“水出高原”。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而上,肺通调水道而下,寒热入肺之后,高原之水被寒热胁迫,合外饮之水长驱直下,出现饮一溲二或者膈消。这条说明消渴病的病机起码有肺的参与,肺寒或者肺热。
再有在《阴阳别论第七》上,“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 死不治”,“二阳竭,为之消”。二阳指的是阳明,手阳明大肠主津液,足阳明胃经,气血生化之源,胃热消谷善饥,是血中的浮火,指的是血的不足。当出现二阳竭,一个是血的不足,一个是津液的不足。血和津液的不足和后世理解的阴虚内热、燥相对应。从这两条可以看出,消渴病主要是由肺胃的热燥引起的。
我们再来分析造成肺胃热燥的原因,通过什么环节出现的内热。在《内经》的《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上,“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这段解释了为什么出现胃气热?心热怎么来的?胃热上心胸中,出现心热和肺热。心热的来源就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会出现胃气热,我们要详细的解释一下,因为不只是糖尿病,还包括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所涉及的所有的病种,他们的基本病机一致。造成胃气热的原因在上段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因为“上焦不通,下腕不同”,脾胃升降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出现障碍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因为“有所劳倦,行气衰少”。这个“行气衰少”指的是胸中大气,是宗气。大家知道脾胃后天之本,胃中的水谷之气和胸中宗气相合之后才能灌注全身。因为“有所劳倦”,胸中大气衰少,造成水谷之气留于胃中,导致了胃热。这一条把消渴病的病机进一步的明确了,“有所劳倦,行气衰少”是造成消渴病的原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现在的糖尿病实际就是一个劳病。他的证据:在《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上:“请问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在心肝肺脾肾五脏的脉上,微小都定为消瘅,微脉小脉都是虚损的脉。在《金匮》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上有“劳之为病,其脉浮大”,在12条,“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从这些方面,应该说,我们就可以把现在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定为劳病。在临床当中,中医没有诊断,在糖尿病人没有成为糖尿病时,发现问题,产生怀疑时,让病人及早作检查。在出现糖耐量低点时,脉象上有非常明显的反映,在胃热时期,因为胃热所以第一就会出现阳明脉,洪脉,可兼有数浮。第二必见弦脉。第三在左关位肝脉的部位出现虚而无力的脉。洪脉指的是脉体宽大,弦脉指的是端指以长,比一般的脉要稍微有点力,在肝脉这个部位出现虚而无力,这种人往往有糖耐量的低点,虽然没有任何症状。具备这三个条件,对于形体比较胖的,年龄在30岁以上,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查糖耐量,为什么去查,因为中医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如果没有西医的指标患者也不会相信你,得到西医的曲线后,你给他分析是怎么回事,需要怎么调整,对于仅仅糖耐量低的患者,在这时候能把50%-70%的人调整到正常状态的。如果不注意,很快就会发展成糖尿病。怎么调整?官方的观点就是阴虚内热,就用滋阴清热的药物。我的看法是应该看这种洪脉是真热还是假热?热在血分还是气分?《金匮》上“弦则为减”,减也是虚损病。综合这些年的体会,在这时候尽可能不要用滋阴的药。因为热像是标像,他的本是虚的。滋阴清热的药要比较慎重。建议用白虎加人参汤。用白虎汤清阳明气分的热,用人参补气。如果白虎人参汤用得好,几剂药后脉象就会发生改变,洪大脉变小了,左关位不足的脉象更加明显,变得虚而无力和细,提示肝阴不足,肝体阴而阳用,在这时候就加上补肝阴的药,五味子,酸枣仁,白芍,川芎。还要适当的补一点用阳的药,附子,几克就行。或者在这种洪大的脉变细小以后,干脆直接就用金匮肾气丸,服的时间需要长一点,经过3个月到半年的调整后,糖耐量低点的曲线就可以转为为正常了。这是在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的做法。用白虎人参汤用到3-5天看看脉象的变化,如果有变化再调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