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古月

大熊猫先生【古脉法寻踪】讲座:录音整理工作留言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21: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悉豫晋鲁得到录音并已开始整理“第一讲:2007/3/1中医的思维方式”了,他先从前面整理。

上面原本“蓝天白云”也曾报名要整理,如果见到此帖,可以和豫晋鲁先生联络,看要如何分工。
如果蓝天白云暂时不便,就由豫晋鲁整理当晚全部,以后再请蓝天白云整理别的。

非常感谢!

[ 本帖最后由 古月 于 2007/4/12 23:19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2 20: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子羽,报名参加整理。
发表于 2007/4/12 2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来的
也报名参加整理,请版主分配
认领07.03.22 【色诊(第一)】

[ 本帖最后由 空心竹 于 2007/4/12 20:48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2 2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辛苦了!报名参加整理工作.请发给我一份录音,提出相应的要求.一定认真完成任务.信箱:www.asgaohui@163.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月 于 2007/4/10 21:26 发表
知悉豫晋鲁得到录音并已开始整理“第一讲:2007/3/1中医的思维方式”了,他先从前面整理。

上面原本“蓝天白云”也曾报名要整理,如果见到此帖,可以和豫晋鲁先生联络,看要如何分工。
如果蓝天白云暂时不便 ...


已确定蓝天白云不便整理录音,暂请豫晋鲁独力整理当晚的录音,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07.03.22 【色诊(第一讲)】已由“不知道”(空心竹)同学认领,录音及聊天文本由白熊熊提供,整理时可参阅下帖: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 ... p;extra=&page=2
23楼的图

子羽、涵慧两位留待下回再请您们帮忙。

感谢大家热心参与!

[ 本帖最后由 古月 于 2007/4/12 23:25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7 18: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思维》部分录音整理

由于本人接触中医时间不长,有些地方听不明白空下了。

说一下关于中医的思维方式:
    因为我本身西医出身的,在学中医的过程当中,首先碰到特别不舒服、特别别扭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这个的区别,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就包括像我们年岁比较大的人,从这个上学以后呢接受的都是这种西方科学的这种现代教育,这种教育的思维方式呢,它属于那种线性思维的,我们打个比方说:恐怕我们在小学二三年级我们做的这个数学题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挖一条沟需要四天才能挖完,那么四个人几天挖完?你经过运算以后你答题四个人需要两天挖完,这是唯一标准正确答案,除去这个答案以外都是错误的。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一直到我们上初中上高中,这个包括再上大学,所接受的这个教育都是这中思维方式;但是中医的这种思维方式呢和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在什么地方?你比如说就同样使这个问题:两个人挖一条沟需要四天,那么四个人需要几天这个完成呢?简单的说标准答案:两天。可是在实际现实生活当中,它也可能一天挖成也可能两天挖成,也可能永远都挖不成,也可能八天挖成,因为现实生活当中这种不可预知的可变的因素太多了。同样的就还是拿这个挖沟的事打比喻:你在气候温暖的时候挖两天行了,赶到这个天寒地冻,这个地冻得跟铁板一样硬的话,它可能需要四天需要八天才能挖成。你赶到夏天正好刚挖了一点下了一场大雨,全都是水,那它可能时间还要长,或者那你刚一挖地下挖出一个东西了,文物部门去到那一考察这个东西不能动了,这作为一个考古现场,那么这个你就永远都挖不成。这个还有很多这个非常多的东西。
   我在学中医的时候大概是在1988年是89年呢?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叫什么中国中医高级进修班还是什么班?在这个班上呢在那时候听课我的感觉啊,讲中医这些东西根本就听不进去,想听的是什么你就给我介绍一个方子,这个方子治什么病。就像西医这么明确的扁桃腺炎就用青霉素,就这么直接肯定的就行,听这种东西。以后随着对这个中医这个接触这个增多和了解的深入,那么发现自给在那个时候的那种思维方式是完全不是中医的思维方式。
   那么中医的思维方式,这个体现在这个什么地方呢?我那个这几天呢大概的总结了一下:这个第一点就是中医的整体观:这个整体观包括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的协调。第二个方面呢就是人自身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它也是非常协和非常协调的。这是第一个整体观。虽然我们在学中医的时候,好像开始的时候就是说强调这个整体观,但是我觉得理解这个整体观并不是很容易的。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呢中一所用的阴阳、五行、精气,它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一个比象,取类的比象。那么什么叫做这个取类比象呢?一会再解释。那么中医第三个思维特点是一个同气相求,这个整体观还比较好明(白)点好懂一点,但是这个曲类比象和同气相求这是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这个接受现代科技教育这些人,那么中医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显得特别,很特别的或者很别扭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接受现代教育程度越深的也就是说学(问)越高的他这个线性思维的方式往往越固定,越稳(固),越不容易转变,相对的说在我们民间中医的这些没有受现代教育所不多的或者说没有上过大学的这些人,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呢倒是非常接近中医的这种思维方式,他们对中医的理解呢往往比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人理解的要快,理解的要到位,(....)受到了一个思维方式的这个影响。
    下面就把中医思维方式的这个三个基本特点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个就是整体观:中医首先强调一个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和,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个产物,在这个地球上面有众多的生物,人只是众多生物当中其中的一种,人必然要和自然相适应,所谓逆天者,就是不适应自然这些个人,它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关于这个人和自然的这个协调呢,这个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因为春夏秋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夏天穿衣服少,出汗多,尿少,喝水多;冬天穿衣服多,出汗少,尿多象这些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下面要说一下就是人身整体观和对于疾病的整体观:首先我们说说这个中医对人生理这个整体上面的这个观点,简单的举几个说吧,你比如说在说这个脏腑的时候,我们在说心,中医的心的时候,中医的心是什么呢?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现代中医解释就是心主神志,心主血脉;但是,这个神明这个神志,这个中医紧接着后边还有解释,它不是由心这一脏单独所主的,紧接着后边的(解释)就是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那么这个神魂魄意志这都是中医的神,因为我们中医的神,它这个狭义的解释呢就是指我们这个情志的这个精神活动,广义的解释呢它泛指一个人这个一切的这个生命现象。就是解释这一个神,那么心主神明,这肯定是没错的,然后呢还需要其余四脏的参与,这是五脏共同主神。这个古籍上有这么几句话:悲哀忧愁自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忧),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及意志,故忧动与心,则肺应之,思动与心,则脾应之,怒动与心则肝应,恐动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为心所使也。这几句话的解释呢就是心主神明,但是其余四藏也同样参与主神明,这是解释我们人这个整体观以这个神明靠的是五脏所主,那么其它的这些各脏的解释上面都不是说肺主气就单独肺主气,别的脏就不参与这个主气,都是这样这个整体的,五脏是互相影响互相(维持)互相为用的。这是举了一个心主神明,举的第二个例子呢是举的魄门,在这个中医的藏相学说上面呢五脏六腑我们都知道,五脏是心、肝、肺、脾、肾,六腑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可是在《黄帝内经》上面呢,它还有一个别的这个分法:它这个分法呢就是如何分脏如何分腑?这个分脏呢我们现在是脏念藏,往往用简写字用一个月字一个庄严的庄,写这个脏,实际在内经时时期它是写这个藏,就是躲藏,躲藏的藏,这个五脏也行五藏也行,因为什么叫脏呢?它的功能就是藏而不泄,这个腑的这个定义呢是泄而不藏的。在这个《黄帝内经》上面实际它标出的是五腑,没有后世这个中医(说)这个六腑,因为它把这个胆归到奇恒之腑当中,它就剩下这个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不就是五腑。但是在这五腑之后它紧跟着又有一句:魄门宜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也。因为我是西医出身吧,开始看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是特别别扭,这个魄门指的是肛门,它的作用无非就是一个排便的作用,它还能有别的什么作用?但是中医恰恰认为它的作用是很大很大的。因为这个中医认为这个魄门呢也有的学者把它解释为六腑之一,接受这种观点的人不多,就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加魄门,接受这种认同的人不多,但是我们看看这个魄门呢其实它也是受五脏支配的。五脏的升降出入从魄门当中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察的这个方面,所以在后世这个中医问诊上这个问诊十问上面,第一个是问寒热,第二个就是问便;问便就是问大小便,其中就包括魄门,因为通过这个魄门呢,可以了解五脏六腑整体的气机升降出入的情况,(20:25)我们知道这个魄门就是一个排便的,诸腑的糟粕呢肯定是由这个魄门这个排泄出去的,但是这个脏器的升降肯定也是由它调节的。这样呢这个魄门它这个它的公用就不单单是一个排便它还参与五脏气机的这个调整。比如说中医讲的五(实)五(虚),这五(实)五(虚)中医都认为是死症,但是在这个西医上面呢,紧跟着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做什么?(虚)者就是这个五(虚)的病人喝点粥以后这个泄呢它能止住,那么这样的人可以活。虽然说五(虚)是一个死症,但是喝点粥以后这个泄,这个泄它可以止住这样的人可以活的;这个五实的这些人呢,他出点汗然后大便通了,这样的人他也是可以活的;这都是内经上面所讲的东西。(这样)我们看魄门的功能它就不是单纯一个排便的功能,这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就是指着这样一个五实和五虚。五实和五虚,实证和虚症。这个我们举的第三个例子,是这个膀胱,叫白了就是这个尿泡。膀胱者州(督)之官津液藏焉,汽化则能出也;这句话解释我们尤其像我学西医出身的,膀胱它没有别的作用:这个肾脏分泌出尿液以后经过输尿管储存到膀胱,膀胱储存尿到一定程度以后引起膀胱壁尿肌的收缩,然后排尿,就这么点作用吧。别的它还有什么作用?但是中医恰恰认为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很特殊的,因为什么呢因为膀胱者州督之官津液藏焉,这个津液藏焉紧跟着后面一句话叫汽化则能出已;我们知道足太阳膀胱经是咱们人身上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主一身之表,它又主阳,所以这条经脉有叫做巨阳;它这个津液藏的是什么?五脏六腑所需要的那种水谷精微的这个东西,其中就有是在这个膀胱所主的。因为这个饮食入胃它这个水谷精微它需要经过气化,这个气化是谁气化的,主要是靠这个肾阳的气化,那么膀胱所藏的津液当中呢主要是靠肾阳的气化,它也需要这种肾阳的气化。它气化这个经过气化以后呢它的归途吧有这么三个途径:膀胱所藏的津液,经过气化以后第一个途径就是出汗,就是变成汗液。(25:00)因为膀胱它主一身之表嘛,这个一身之表奏里毫毛肯定也是归膀胱所主的了,这个膀胱之气呢在津液上行外达而能出汗,这就是它第一个所归。那么第二个所归呢就是化为血液,膀胱所藏的津液,经过气化以后呢化为血液。这个好像是(朝远方)的《诸病(员后)论》上有这个描述,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膀胱肾之腑也,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津液之余者入泡作为小便。就是这个膀胱所藏的津液,经过气化,变成血液,这个气化是经过谁?经过心,经过心阳的气化而成赤血,这是它的第二条所归。第三条呢就是变成尿液,它经过膀胱所藏的津液经过气化以后,它这个变成尿液,假定说它这个气化是经过谁的气化?经过气海的气化,假定气海气足那么这个小便它就通畅;假定这个气海不足,那么这个小便就不通,出现中医所说的隆闭,也就说尿不出尿。通过我们这个对膀胱的这个功能的描述,我么可以看出来膀胱不是单独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这么一个器官。其实在中医的这些古籍当中,就关于这个整体观,关于人这个整体观上处处可以看到这个整体观念,我不只不过是随便举了三个,一个是心主神明,一个是魄门,一个是膀胱,只不过是随便举了这么三个;用以说明中医非常重要的一个整体的观念,他认为任何一藏一腑都不是单独的,都不是单独的在执行着某种功能,它必须要和其它的一些脏腑相配合相协调,这是我们介绍的这个中医的思维方式第一个“整体观”。
    那么中医的这种思维方式的第二点就是一个取类比象的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中医呢它是这个重象而不重质的,它往往是以象以这个那种象,中医往往是重象而不重形质的,这个象是什么?如果按阴阳分的话像也属阳,这个质属形属阴,它往往是这个重象而轻质,所以在这点上就和西医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我们说这个(....)主生,这和西医的解剖学就不是一回事呀,西医的解剖学解剖这个肝它不在左边它在右边,(30:03)所以这句话也成为很多人攻击中医的一个问题,实际中医说的肝呢不完全是解剖上面的肝,它这个由于重象重的是肝脏整体的这个它的生理活动它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一个解剖上面的肝。因为它重象它要有一个取象,所有的取象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这个观察客观事物,它(...)形象,它功能状态,和(外观)的观察这个客观事物外在的表象,就把这些这个性质比较相近的东西归纳到一起,归纳成一个象的范围之内。这是这个取象的解释,就是观察客观事物的这个感性的形象功能的状态和外在的表象,这是一个取象,比类呢就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彼)此要认知事物的特有的征象进行比较。取象是指通过观察而获取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功能状态和外在的表象。通过观察而获取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功能状态和外在的表象,这个就是一个取象的过程。那么比类呢,就是以五行的特征为依据,依所要认知的事物的特有征象进行比较,那么这个取象和比类这个定义基本上就是这样。如果所要认知的事物征象与这个已知的五行中的某一行的特征相同或者相近,就可以将这个事物归属于五行中某一行,就是通过取象通过比类那么我们所要认知的这个事物它的征象与所知的,与已知五行中的某一行这个特性相同或者相近,那么就把这个事物归属与五行当中的这一行。在我们这个中医这个五行当中呢,对于五行的描述比较准确的啊,是这个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缘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这是五行的基本特征;这个木曰曲直的意思呢,这个应当是指植物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呢,它所具有的特性是能曲能直的,从这个意思引申到呢凡是具有生长、升发、调达、舒畅这些作用和特征的事物,其属性都可以用木进行归纳;这个木曰曲直它的意思就是说植物在生长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能曲能直它的那个特征,从这个特征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调达、舒畅有这个作用或者特征的事物,其属性都可以用木进行归纳。因为这植物(庄稼)在长的过程当中它确实是能曲能直的,你比如说这个植物刚出土的时候有一大的土块压在它的上面或者大的一块石头压在它的上面,它总会在旁边它弯曲着绕过这块石头它也是要长出来的,还有我们看城市当中这些的树,刚种上的树受旁边别的这些建筑或其它的这些影响,总是向那个空间比较大的那个地方尽管弯曲着它也向空间比较大向那个方向生长,所以它这个特性呢就是能曲能直;那么按照木的这个特性,按照木的这个这一行它这个特性,就是凡是能具有生长、升发、舒畅、调达作用或特征的事物都归到这个木这一行,比如说:东方为木,东方是日出之地呀,日出充满着生机,和木的生发这个特征这个相近,所以就把东方归于木;第二个就是火的特征,火曰炎上,所说的炎指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热。灼热、燃烧、焚烧就是这么个意思,从这个火曰炎上引申出凡是具有温暖、向上、升腾等作用或者特征的事物,这都归到这个火的这一行当中。"东方为木,为日出之地,充满生机,和木相近;火曰炎上,炎就是表示热,上就是向上,热的东西就要向上蒸腾,火苗是向上的,热蒸汽是向上的。”从这个引申为凡是具有这个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征的事物就都归入到火这一行当中;同样是按这个方位说,这个南方气候炎热,植被比较茂盛,与火的这个炎上的特征是比较相近,所以把南方按五行的归属当中就归属到火这一行;那么第三个土缘稼穑,就是指这个土地呢,土厚德而载物,它指的就是我们人生活在这个土地上边,那么我们所种植或者收获这些农事活动,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把土的这个特征引申为,凡是具有这个升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征的事物,就归属到土的这一行当中;(40:30)这个五行方位上边的是位于中间的,按方位讲应该指的是比如说重点这一带,气候它也不是特别寒也不是特别热,它就是为植物生长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外部条件,这个就与土的升华成长的特性比较相近,所以就把中央就归属与土的这一行,第四个是金曰从革,这个从革的解释呢,(41:45)这个好像应该是说:这个从革的解释呢,就是这个因为金属呢是通过对于矿石的这些的烧制,在这个烧制的这个过程当中呢,这个矿石呢包括这个所有的金属呢它是顺从的是变革的,顺从的意思经过烧制以后它融化了,这个变革呢就是去除这个杂质,纯净这么一个变化过程,所以说金的这个特性呢它是这个金曰从革,那么从金曰从革的这个特性上,引申出凡是具有这个肃杀、(情节)、收敛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就把它归到金的这一行;从革的解释应该就是金属通过矿石的冶炼去除杂质顺从变革,这个变革的就是一个去除杂质的过程。那么在五方当中这个东方是日出之地,西方是日落之地,这个气候呢在这个在一天当中这个太阳如果运行到西边的话气温逐渐的降低,气候逐渐的变得凉爽,这与金的这个肃杀之性相近,所以就把这个西方归属与这个金的这一行。第五个就是水曰润下,润:滋润的意思,指这个水呢可以使这个物体保持湿润而不干燥,(夏季)向下,下行。从这个引申出来的凡是具有滋润、向下、寒凉有这些作用或者特性的这些事物,就把它归到水的这一行。在这个五方当中呢北方气候肯定比南方要低得多,这个霜冻期长,无霜期短,这些植物是蛰伏的,这些动物也都是蛰伏的,它与这个水的向下、寒凉、静藏与这个特性这个比较相近,所以把北方归于水。这是我们说的五行的这个取类比象的这个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的取象比类的方法。在这个方法当中呢就是一会我们第三个我们还要说到同气相求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这个取类比象的这个整个的过程当中,它运用的就是一个同气相求的这个中医所特有的这么一种思维,关于同气相求这个第三个问题还要说一下,那么在这个刚才说这五行它是一个直接的取象比类的方法,那么第二个方法呢就是间接的推算法,因为这个在现实生活当中呢有好多问题它并不能直接的用于这个取象的办法去获得它这个认知的这个它是属于....,所谓间接的推算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其它相关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属性的认知方法。在我们中医当中呢其实这个东西也是到处可见的,比如说我们中医在解释肝的功能上面,具有舒泄、调达、升发的这个特性,这个属性为木,肝所主的这个筋,它柔和屈伸自如,也符合木曰曲直这个特性它也属木;这个胆和肝相表里,它有储存胆汁排泄胆汁的这个功能,胆也有舒畅、调达的这个特性,这也属木,这都是直接的取类比象的方法。但是我们认为肝开窍在目,在志为怒,在华为爪,这个肝开窍在目,其志在怒,所以怒伤肝;其华在爪,这个东西直接的取类比象的这个方法,就没办法解释。它只能是根据这个肝的属性为木,而这个爪、目、怒为肝所主,所以这些东西呢它也应该是属木的,这种方法就是这种间接推算的方法。(50:00)这是这个五行的这个比类取象的这个方法,下面还有一个什么呢?就是这个阴阳的这个比类取象的方法。
    刚才说的取类比象的是五行它的比类取象的这个方法,然后阴阳同样也是这样一个比类取象的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说在这个阴阳的属性上面,凡是温暖的、明亮的、上升的、活动的这些东西都属于阳;这个安静的、这个寒的、向下的、这个暗的这些东西它都属于阴;这是这个关于这个阴和阳的这个它的定义。在它这个比类取象上面呢,比如说象这个《黄帝内经》上面它就说嘛,水为阴,火为阳;这个五味,这个味为阴,这个气为阳;在这个药物的气味上面呢,它说味厚者为阴,这个味厚者它具有泄下的功能,你比如说大黄,它是属于这个味厚的。这个味薄者为这个阴之阳,就是它总的属性还是属阴,但是它这个阴比较少,它含有一些阳的这个成份;味薄者为阴之阳,薄则通,这个比如说(白茯苓)它这个味就比较薄,它有一个(单)渗、利湿的这么一种作用;同样解释呢这个药物这个气薄,这个气为阳嘛,这个气薄者为阳之阴,它有这个发泄的作用,你比如说麻黄、桂枝,它是属于气薄的,它属于阳中的之阴。这个气厚的呢,气厚的为阳,比如像附子、肉桂它是属于这个气厚,气厚则发热。然后按这个五味说呢,这个辛甘发散的为阳,这个酸苦涌泄的为阴。其实关于这个阴和阳它这个所谓的分法也同样是一个比类取象的这么一种分法;那么再有阴和阳它和这个五行相结合以后呢,它又有一些别的解释,比如我们用阴阳解释这个五行,五行之间的这个相生,它所这个承制亢害,在这个过程当中,它也有这个阴阳的这个成分在内。可能我大家对这个五行这个相生相克对这个比较熟悉,这个就不再多说。关于五行之间呢,它还有一个同行之间的这个相生,因为我们刚才说的是五行之间的相生,象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升水、水又生木象这些东西呢是五行之间的相生;第二个就是五行同行之间的相生,这个五行同行之间的相生这个解释是什么呢?就是所谓那个(物质)生者生于阳,(物质)成者成于阴,这个阳呢是象,是气;这个阴呢它是形是质,所以说(物质)生者生于阳,(物质)成者成于阴。具体到这个五行的这个同行之间的相生呢,比如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这是同行之间的这个相生。那么这个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同时它又主目,这个颜色是苍色,在这个声音是呼,在志为怒;象这个这是同行之间的这个相生;象这个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其主舌,在志为喜,在颜色为红或者叫做为赤,在意为笑;象这些,还有象这个中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象这个就是五行之间的同行之间的这个相生,它是这么一种关系。它这个这种关系,本身也体现了就是一会要说的那种同气相求的这个这种关系。那么第三点呢就是阴阳的这种互根和互用,大家可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就是阴阳发展到顶,发展到一个极值,发展到一个顶端,它要互相之间的转化,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寒极生热和热极生寒的是这么一种转化。在病态的时候呢,咱就说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60:15)但是这个寒极生热和热极生寒,它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它不是一种病态,假定是病态的那么热极它不一定生寒,寒极它也不一定生热,它可能出现这种阴阳分离这种危险的这个状态,关于这个阴阳这个互根互用呢,我们现在就是在教才上面罢它只是有这么几点,一个是阳消阴长,一个是阴消阳长。这个所谓的阳消阴长,阳长阴消,在这个解释对不对?对!但是它起码它应该是不完全的,或者说非常不完全的。因为按照我们的阴阳的理解,阳长阴消或者阳消阴长,这本身应该是一种病态的,它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这种正常的生理状态是什么呢?也是“内经”非常明确地指出来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因为所谓这个阳化气阴,阴成行;我们看看这个植物这个生长过程,现在是春天,这植物呢,这个天象的变化是气温逐渐的变暖,这个变暖的过程当中,冬至后四十五日阳气始生,在等到春天的时候阳气就已经生发到足以使植物这个生长的这么一种状态了,这时候阳肯定是升的,并且还在不断的处在这种上升的这个过程当中。但是这个阴长,阴指的是形体。首先看这个植物,从这个随着气温逐渐的增高,这个阳气逐渐的在生,那么这个植物从发芽到出一棵小苗,到逐渐的长大,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阳气的生发这个阴它在逐渐的长大。所以这个阳生阴长,等到春天生的时候,等到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那么也是植物长势最旺盛的时候;等到夏天热到极致的时候,夏至后四十五日阴气始生,等到阳气旺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才开始气温逐渐减低,进入秋天,这个秋天呢就进入一个阳杀阴藏的这么一个过程当中。所谓这个阳杀,我们还以这个植物,就说树叶吧,本来这个树叶长得挺茂盛的,突然下场霜,第二天早晨在起的时候太阳一晒树叶全都变蔫了,全都变成那种干瘪的,变成了这种情况,这就是一个阳杀,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个阴藏呢,那么这个树叶全都掉了以后,对植物不是一种伤害,是植物的一种保护,它是把这个树叶脱掉以后呢它减少这个体表面积,减少它的散热,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这就是一个阴藏的过程。我们看这个植物这个生长的过程它就是一个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过程。同样按我们人体这个气机说,春生下长、秋收冬藏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同时看我们这个气温,你比如说太阳和这个地球之间的关系,它也不是刚才说的阳消阴长、阳长阴消的这么一种状态,它也是一种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也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相反我们现在的教材上就是那个中医院校的教材上所说的这个阳消阴长、阳长阴消这个解释是不完全的,它应该是属于那种病态的,人处于病态的,不是正常生理状态的,是一种病态的这么一个过程。它这个互根互用呢就是阴和阳之间的这个关系,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其实对于这个事还可以解释一下就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阳消阴长,阳长阴消,它就把这个阴阳呢就是假定说用数值表示,这个从0到10表示这个阴阳这个它所可活动的范围,阴平阳秘的时候我们假定都说是5,我们假定说阴是5,阴也是5阳也是5,那么这个阳消阴长,那么阳变成四或者阳变成三,阳减下两个阴就应该长上两个去,阳变成三阴就应该变成七;这个阳长阴消呢,同样是阳变成七阴就应该变成三。实际这种理解的这个思维方式,它就是刚才我所说的那种线性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中医这种思维方式。理解这个阴阳它这个互根互用的这种状态,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点应该说是作为基础部分应该说是这个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个阴阳之间的关系呢,张介宾在注释《内经》的时候,他说过这么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吧,就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化生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它就把这个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就解释得非常好了吧。阳生阴长是这个是指气节,因为人和自然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整体性上面,所以气节的变化也就表明我们人体气机的变化,阳生阴长是这个正常的气节变化,但是阳长阴消,这个因该不是指这个气节(..)的,我们同样就按现在这个季节说吧,现在是春季,气温在逐渐的升高,那么在冬至的时候应该说是太阳到地球最远的这个季节,也是这个气温呢不算最低但是也差不多是最低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呢外界的气温低,这个地表的气温同样是低。这个地是冻的,这个水也是冻的,那么随着冬至后四十五日阳气始生,随着阳气逐渐的这个生发,这时候阳气生发的,阳是生的,但是阴作为这个地表的温度,它也在长,它和过去那个天寒地冻,冻冰的那种状态,它也从那种封冻的很结实的气温很低的从那种状态它也在逐渐的升高,再过一段时间北方就出现这个地表就要解冻了,这(....)它就不再冻了,它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个地表的温度它也在升高;那么太阳属阳这个地属阴,太阳这个阳气它是升发的阳生,这个阴它也在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气节,它不是一个阳长阴消的,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因为按照这个阴阳属性说:来者为阳,入者为阴。这个太阳光照射到我们这,来这的阳光为阳,照射到这个地表以后,进入地表以后这个为阴。也可以说太阳为阳,地球为阴。这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有兴趣说这个问题,那么就是大家有兴趣,那么准备把这个精气、阴阳、五行都单独得拿出来说说。
     下面继续说第三个问题:同气相求。
     所谓这个同气相求是什么呢?我们一般的理解问题呢,你比如说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伤于阴,阴伤于阳,这个好像都比较好接受,好理解。但是同样是在《内经》上,它还有那个这样的描述,就是阳者(...)主外,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这就是一个阳邪犯阳。这个(同气相犯)的这个的描述,阴者地气也,主内,(....),阴受之。那么前面说这个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这个都非常好理解好接受的,阳伤阴、阴伤阳这都好理解,但是这个阳邪犯阳,比如说象这个足太阳膀胱它本身是主外的,主一身之表,那么凡这个贼风虚邪阳受之,象这个《伤寒》上也就....。阳邪犯阳、阴邪犯阴,因为这个《内经》据考证它不是一个人写的,它在有些个问题上它的观点并不统一,其实这种不统一呢也是一种相互之间的补充。象这个不统一的地方,比如说肝主春,火主夏、湿主长夏、燥主秋、寒主冬,象这个时间的分配上边,有的地方呢它就把这个长夏呢就是夏季的第三个月,他说是这个长夏;还有的地方呢就是把四季的每一季的后十八天,不是作为长夏,作为土吧,就是在这个所主的这个时间上它也不统一。象这个阳邪伤阴,这个阴邪伤阳,这个是比较公认的,但同样是《内经》它还提出阳邪犯阳、阴邪犯阴。它对这个的解释就是一个同气相求的这么一种解释。(76:48)那么这个同气相求举的第二个例子就是所谓这个诊脉,诊脉这个寸口,在这个《内经》时代是个遍诊法为主的,但是同时同样是在《内经》上它也提到一个寸口独为五脏主,这个寸口独为五脏主呢也就为这个后世脉法这个独取寸口这个奠定了一个这个基础,那么这个寸口我们知道是这个手太阴肺的脉,手太阴肺经呢在寸口这个部位呢它有这个太渊、经渠有这么两个穴位,就是我们现在诊脉这个寸关尺这个部位。就是这个部位太渊和经渠,是手太阴肺经的两个重要的穴位,我们就管它叫做原穴或者叫做经穴,这个原穴或者经穴是反映这条经脉反应元气最明显的地方,这是一点。这个第二点呢,我们知道这个肺经是起于中焦的,它向下这个到大肠这,绕一圈然后又绕回来,进入肺,然后再进入云门缺盆,就是咱们所说的(...),然后又到这个上臂;因为它是起于中焦的,所以这个脾胃之气呢,从这个肺经上肯定也要能见到反应,这个脾胃之气是什么?是后天之气,五脏六腑之气皆出于脾胃,这个脾胃的这个气它又能从气口上能见到变化,这是那个第二点。再有呢就是五脏入鼻,藏于心肺,肺主气,司呼吸,那么肺和心它同样都属于上焦,它都可以反映这种我们人身的这种神气。这种神气呢,肺和心都属于上焦,它可以反映这种神气,也就是说在寸口这个部位我们不妨可以见到脾胃的后天之气,还可以见到这个先天之气。那么这个先天之气它又指神气,狭义的它又指肾气,那么肾气为什么又可以反映出肾气呢?因为这个肾和心同样都为shao ,就象这个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同样都为太阴脉一样,那么这个肾脉和这个心脉同样都为shao ,shao就是少的意思麻,一个少阳一个少阴,它也有一个这个同气相求的这么一个作用,所以这个你看这个气口独为五脏主,起码它就是这个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它是一个同气相求的,这个心肾是一个同气相求的。这个关于这个同气相求的东西应该说在我们中医这个里面见得是非常多非常多的。
    准备说这个人为什么会生病,准备从五个方面说,其中第一个方面说的就是气候的影响,说起这个气候呢也不得不涉及这个所谓的五运六气,这块东西呢,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内经》的版本究竟是不是原来就这个模样,现在谁也不知道。但是这个关于这个运气这七篇呢,这个公认的是唐代的王冰,它在编纂这个《黄帝内经》的时候,它是参考了其它的东西,然后补充了这么几篇,以凑成这个《素问》八十一篇,《灵枢》八十一篇;对于这个运气学说呢,有的人认为它是这个中医学的这个顶端的,处于皇冠的位置,就是中医学的皇冠,也有的人认为呢是这个可信度不大,基本上在这个中医院校的这个教材里面呢,因为我学中医开始是学这个教材这一套东西的,在这里面呢基本上是采用了否定的态度;同时在以前呢,有些的医家呢,对这个五运六气也采取这种否定的态度,这个比较代表的这个人物他是这么说的:以四月之干支分管六气,以(......),(......),天气之温暑寒凉,(.....)虚实衰旺,东南西北之(...),春夏秋冬之(.....),其有皆同之理,此气旺淡,盖不在生论可知矣,盖金木水火土之气各主一时,当时则为主气为司天,非其实(...)则为客气,以(......),为其气伏于黄泉之下而不见也。春时木气司天则四方皆温,夏时火气司天则四方皆热,夏秋之交土气司天则四方皆湿,秋则皆凉、冬则皆寒,
淫病往往因之,此志易显,(.....),其有气(...)与之相反者此为客气者也,这是对五运六气持否定态度的;但是也有好多医家这个对五运六气是持支持态度的,甚至认为不懂五运六气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医,(89:48)象这个清代的yujiayan,他就说凡治病不能(.....)盛衰,人气虚实,而(.....),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行。这是(.....)对这个五运六气的这个肯定的态度。其实这个五运六气,我的看法你学中医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要了解一下五运六气了,但是对于这个初学者这个五运六气,这个讲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你要了解这个五运六气的话,首先那点基础的东西要搞得非常熟悉,这个基础的东西呢就是天干和地支,还有这个二十四节。这个天干和地支呢,它在这个五运六气里面呢配起来非常麻烦,我们知道这个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个十二地支呢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但是在这个干支配五行当中,这个它是甲乙木这是天干配五行,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其实在这个天干和地支当中,我们知道天干和地支都是纪年的东西,在这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纪年的东西,在这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在这个顺序当中,它也包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包含这样一个从生到旺到盛到结束,这样一个过程;天干地支它本身也都包括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这样一个意思,所以它这个干支配五行上面把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在这个十二地支上面呢,这个寅卯配木、巳戊配火、辰未戌丑配土、申酉配金、子亥配水,这个天干配五行这个还比较好记,但是天干化五运和地支化气在这上面这个配起来记起来就比较麻烦的,这个麻烦在什么地方呢?像天干化五运还比较好记,因为你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你从一给它排到十,那么它这个配法呢就是1配6,2配7,3配8,4配9,5配10,就是从这个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是这么一个顺序,就是甲巳配土、乙庚配金、丙辛配水、丁壬配木、戊癸配火,这个东西呢也比较好记点,不好记的就是一个地支化气,丑未化土、卯酉化金、辰戌化水、巳亥化木、子午寅申化火,这个东西规律性就不是挺强的了,但是这些东西呢还必须要死记硬背,还必须要记住,记不住的话那么五运六气你就没法搞明白,比如说今年07年是丁亥年,丁亥年年运就是一个(厥阴风木),司天也是一个(厥阴风木),那么这个年运为什么丁亥它是一个(厥阴风木)?如果按干支配五行的话,丁是火呀,亥是水呀,那么怎么出现一个(厥阴风木)呢?就是天干化五运和地支化六气,这个上面因为丁壬是花木的,这个巳亥也是化木的,同时在这个天干和地支上面呢,它象这个天干甲乙是木,但是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是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在这个丁壬化木上面和这个巳亥化木上面,那么丁亥这个木呢又属于一个阴木,属于一个木不及的这么一个木。象这个东西天干地支,这个十二时辰,这些东西都是记得特别熟特别熟的,要不在说五运六气的时候根本就听不明白,但是这点东西要记不住的话,那么说的时候听起来也是不太明白的,因为这点东西要记不住的话也不可能听明白,所以这个天干和地支.....(0:00)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13: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豫晋鲁整理初稿!

您把初稿整理出来已很不容易了,多谢您的付出,非常感恩!

如果哪位有时间,可以在后面跟帖报名认领此稿的二校,二校的注意事项详见本帖的 11、13及16楼,谢谢!
发表于 2007/4/18 23: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对不起,熊熊最近太忙,没能整理出熊猫老师讲的决死生之脉(一)。能否给熊熊宽限一周?希望本周六熊熊能够抽出时间整理这个录音。耽误了大家,对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0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熊熊版主太辛苦了。慢慢来,没关系。如果需要人手帮忙可请子羽、涵慧两位协助,见 26楼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