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4986|回复: 115

大熊猫先生【古脉法寻踪】讲座:录音整理工作留言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01: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缘起:

熊猫戏说脉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6188

“熊猫戏说脉”整理帖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278
上帖#55  起,对话如下:

海韻:
“大熊貓老師:您好!
趕快發新貼談古代脈法和傷寒脈法吧,我正在學傷寒,有好多問題要問。”

大熊猫老师:
“关于古脉法不是不想说,而是不好说。如果不从头说起那绝对是不好理解,假如从头说起,那就要从阴阳、五行、精气、历法说起。尤其是五行是很不好说的,照熊猫打字的速度大概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说完。而熊猫是懒懒的,所以才没有说。呵呵。”

古月:
“恳请大熊猫先生到 UC 讲堂开课,为盼!
如果录音清楚,我们发动义工帮老师打成文字档,再请老师过目修改,应该会节约一点时间。”

[ 本帖最后由 古月 于 2007/3/23 12: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2: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月问:
先前和先生说过,也许将来可以请人将讲课内容打字整理出来,或许时机成熟我再招募一些人力来做?

大熊猫先生答(局部节录):
“以前的想法很简单的,我所说的相信能够理解的人并不多,所以对于是否整理出文字没有多少信心和愿望。”…
“不过既然讲了,希望别人能够了解中医、也希望能够为中医的振兴做点努力。”…
“脉诊已近乎失传,又是中医的精髓。不懂中医的诊法奢谈什么中医?”…
“所以还是希望能够找朋友帮忙把文字整理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熊猫老师古脉法课程资料帖: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3838

已讲出的讲座依序如下:

第一讲:2007/3/1 中医的思维方式

第二讲:2007/3/8 脉诊的注意事项、四季之常脉:春弦

第三讲:2007/3/15 续讲四季之常脉:夏洪秋毛冬石

讲完季节脉后,以后每周四顺序讲:
内经决死生之脉(一晚上)、如何顺应四时(一晚上),然后内经的诊病脉就不讲了,直接讲《伤寒》脉法。(诊病脉伤寒比内经详细),伤寒脉法大概需要6---8个晚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2: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招募,目前得到几位热心朋友愿意协助将录音整理成文本,非常感恩!

安排如下(恕略敬称):

第二讲:2007/3/8 脉诊的注意事项、四季之常脉:春弦

前半部认领人:歧黄仁术 录音由古月寄到您信箱,档案较大,但愿能顺利收到。
后半部(老师中场休息之后)认领人:白熊熊 (自备录音)


第三讲:2007/3/15 续讲四季之常脉:夏洪秋毛冬石

前半部认领人:打鬼 
后半部认领人:yiwongwong (中华神针)
前后以何为界,请两位私下商议。

录音:
尚待师承好整理,整理之后发在何处让整理人下载,尚未确定,有可能发在论坛。建议最好档名能用“日期、时间”命名,例: 200738下午074417001.mp3
如果档名是简体字,使用繁体视窗的朋友可能解不开。

[ 本帖最后由 古月 于 2007/4/6 02:1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2: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豫晋鲁:我先报名参加录音,但我明天要出差没有时间整理,

蓝天白云:我非常支持你的做法,我报名了
====================================
以上两位还没有确认可以认领哪部分,如果可以的话,安排如下,看看是否可以?

第一讲:2007/3/1 中医的思维方式

蓝天白云:前半部 (先整理前一个小时的内容)
豫晋鲁:后半部 (出差回来再整理)

录音:如果没有录音,请在此帖留言,我们再设法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3: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寄给歧黄仁术先生的信

歧黄仁术先生您好!

寄给您的附加档案是2007年3月8日,大熊猫先生讲座的录音前半部分,我还是缺了几句先生的开场白。
弄了半天,才把本来较大的 .WAV 档弄成 mp3 格式,但还是有 24MB 左右,档案相当大,但愿能顺利寄到您的信箱。

大熊猫先生治学严谨,所以建议录音的整理尽可能传真,先生所引用的医籍,有的资料可能需要查一下书名、原文。

如果有问题,请随时和我联络。我事忙无法每天上 UC讲堂,一般是周四和周六才会上来。
您可在论坛上发短消息给我,或用电邮发信给我,但最好的方式是此帖留言。
辛苦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拟一些原则如下(如有不妥请指教),请发心整理的朋友们看一下:


大熊猫先生治学严谨,所以建议录音的整理尽可能传真,将来有需要删修的地方可由大熊猫老师亲自把关。


先生讲课旁征博引,各家注疏如数家珍,倒背如流,文本整理起来可能比较吃力,先生所引用的医籍,有的资料可能需要查一下书名、原文。原则是:宁慢勿急,原则上以两周时间整理,有困难请提出来大家商量。


文本整理好之后,因为可能还有需要修订之处,所以请勿直接公开的发上来。
请先私下发给我(建议用短消息--寄出前务必自存备份),由我汇整后统一转给大熊猫先生,经先生过目修订后,将来再找机会发出来。


师承好先生、长安先生等对录音的整理比较有经验,欢迎协助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建议,非常感恩!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3: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对脉学有兴趣且有点时间的朋友加入认领整理后续讲座录音,意者可在此帖下报名。
谢谢!
发表于 2007/3/17 22: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手报名

好像 俺是第一个来报名的!谢谢!
发表于 2007/3/20 1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熊猫先生古脉法文字整理(中后段),音频开始时间:53:00

翻译开始时间:5300
音频资料根据师承好老师录音
〈由于个人中医知识浅薄,中间有些个别地方听错,写错,或听不懂的地方不少,尤其是一些著作名,可能没发正确拼出,请大家批评修正,对于实在弄不懂的我打了问号。yiwongwong
不管是在《伤寒》还是《金匮》,张仲景都是把病、症、脉放在一起的,一般伤寒的大家对于伤寒的脉像都不是很重视,其他的所谓的经方家,如最早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还有其他的一些,基本上都属于经方家,还有其他的一些经方家,都不懂脉,基本上都是往症状上套,学术有不同的见解,这经方家呢,准备好兜子在路边上等,守株待兔。我们中医讲的四诊辩证,即因人、因时、因地?,根据病人去辩证,辨病机,然后再说怎么去治。
季节脉还有一个是沉脉,沉脉是冬季的脉,往往和“石”互用,或并用。普遍的认为这几个纲领性的脉,必须要熟悉掌握的,它指的是浮、沉、大、小、滑、涩,这些都掌握了之后,其他的一些脉就可以用这几个作为依据,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这个沉脉,古代脉法上对于春玄,夏洪,秋毛说得比较多,而在冬石,沉脉上说的就不多了。
在内经上,首先就肯定了冬天的脉为石脉,《素问  平人气象论》曰,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肾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这就肯定了冬天的脉为石脉,同样是在这一篇中,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在素问《玉机真藏论》帝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内经中对石脉的描述当中,没有给出具体脉形的描述。在《素问 阴阳别论》中,鼓阳至而绝曰石,更让人对石脉(沉脉)摸不着头脑,鼓阳至而绝这句话对沉脉的解释应该是不通的。
仲景《伤寒论 平脉法》:迟缓相搏名曰沉,我认为这个沉不应该是沉脉,应该指的是脉症的性质,因为迟、缓应该指的是这个病的性质是在里在内的,我们知道迟脉一息四至曰缓,一息三至曰迟,假定迟缓相搏作为沉脉的条件的话,迟和缓如何相搏?而又如何成为沉脉呢?所以这个沉应该是指的脉症的性质,而不是沉脉的脉形。
王叔和的《脉经》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对于沉脉的条件,因为沉脉是和浮脉成对出现的,浮脉是举之有余而按之不足,对于沉脉,王叔和的解释为举之不动为有余,和浮脉的描述正好是相反的,其他后世几十部著作对沉脉的描述都遵循王叔和的这种说法,但是也有一些医家对沉脉提出了一些其他条件,比如说《脉诀》上沉脉是摁之至骨的,脉学 刊物说沉脉在肌肉之下,《频湖脉学》,重按之筋骨方得《脉乙》说,肌肤之下得知,四言沉形筋骨,。。。???
还有很多医家对沉脉位置的描述,我对于这些医家的描述的总结是,不管他们怎么说,他们的用意是描述沉脉的位置是偏下的,靠下的,不一定说,非得是摁至筋骨乃得的,像这些医家,都认为沉脉是摁至筋骨乃得的,我觉得这些描述是太过了,如果沉脉都是摁至筋骨而得的话,那么伏脉去哪里找呢?其实这个摁至筋骨乃得是伏脉,伏脉位置是极端靠下,重按之筋骨方可应指的,还有一些医家,把浮脉的描述也太过了,这是在沉脉位置上面后面一些不同医家的形容吧。
从指法上讲,后世很多医学著作强调重按乃得,至少有二十几家脉诊著作是强调这个的。像《景岳全书》曰:轻手不见,重取乃得,《四名心法》说:轻按之则无,重按之则有。
这些形容也都是形容浮脉位置的深浅,只不过是从指法的角度,其实也是形容太过的。
举止不足,按之有余,和轻取不得,重取乃得,本身产生矛盾,就是说一定要重取乃得的话就对沉脉的描述太过了,还是要遵循这个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定要仔细体会这句话。
浮脉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沉脉的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这两个定义,虽然是说对于脉形的定义,我觉得除了强调这个位置浅深外他更多的强调的是脉势。
在贴子《熊猫细说脉》上说过
还有一个东西,????上,下,来气即止;形,势,脉势应该从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和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这两句话里面体会。
其他的比如说《脉诀》的寻之似有,举之全无,这些说法根本就不对的。《????》隐隐约约微藐难寻,脉诀上说的缓,就是把沉脉搞得玄玄乎乎的,没什么意义。
像这个《脉诀》的缓,就是慢点,没其他意思,更不能作为沉脉的一个条件。
古人对浮脉沉脉有一个比喻,就是浮脉法天,沉脉法地。浮像火焱上 沉脉像水润下,这些对于脉形的理解没有帮助,但是对于脉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脉法内经上面我们知道是三部九侯的,每一部的是浮中沉,即浮取、中取、沉取,三三得九。在《难经》上面则对三部不怎么感冒了,变成五侯,这个五侯应该对浮中沉是比较概括的,要变成五侯,也不好在浮中沉上再加什么东西。脉学著作《难经》在五难上有五级的分法: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
《难经》所说的肺部,与皮毛相得,肺部也,按之至骨肾部也,肾部肺部就是一个指浮脉和沉脉。
分成三个等级,实际上对于这个理解,我们一般是从浮取逐渐得到沉取,然后再从沉取逐渐得到浮取的过程中,我们的体会要更仔细一些,《难经》三菽之重、六菽之重,只是个概念性的东西,对于实际的诊脉当中,主要还要明白他的这个意思,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操作上很难掌握就是一个位置,浮脉的位置偏上,沉脉的位置偏下,其他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参与。到这里四季的正常脉像基本上就讲完了。
我在古脉法正常的四季脉当中,安排了好多后世脉法对脉形的定义,然后根据古脉法和后世脉法众多前辈们的说法,我把自己总结的感受到的玄脉浮脉洪脉沉脉的条件,他们的条件是什么,我都明白,简单的说出来,比如浮沉就是位置,即浅、下,洪就是大,玄脉的条件有三个,《熊猫细说脉中》,对于脉形的描述,有的一句话,有的比较详细,都有不同的叙述,根据前贤们的经验,加上我自己总结的,用咱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古人喜欢取类比像的,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不是很好明白的。不过在帖子上我对每一种脉形我都打出来了。
(网友问:秋浮如何转冬沉?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有水平,初学者一般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下周四我将讲内经的第二部决死生之脉的时候,我将讲到这个问题,如秋浮如何转冬沉。两个极端的脉怎么转化,就像秋燥,也不是很好理解。)
(熊猫老师放唛)
在讲季节脉的时候,上次说过,我们不同的人接受环境不一样,目前近况也不一样,我们接触到的脉学著作也不一样。有一些著作的,往往有些叙述是不正确的,有些该说的还要说,比如我刚才说过的芤脉,黄元御对芤脉的叙述肯定是不正确的,黄应该是没见过芤脉,他完全是自己猜得,发挥的,他所形容的为浮取有,中取没有,沉取又有,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古人讲得芤脉是两边有,中间无,我们在看这些著作的时候,多参考一下其他的著作。
脉形是非常困难的,不掌握中医的基础知识是不行的。网友问,学完阴阳再学脉是不是应该更容易些,其实不光是学脉,就是学中医的任何东西,因为阴阳,精气,五行这三大哲学基础是中医的基础,中医运用的是整体观作为指导。藏相,三焦,五运的 辩证去看待一个人的,这些基本的哲学基础如果不稳固地话,阴阳五行,必须要精通的,如果不精通的话,听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好像明白又不明白,三大哲学基础是中医的哲学基础,像这些哲学基础必须相当熟悉,不过不得话,中医辨证上面,组方方面都看不明白。
我们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阴阳五行精气,就是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例如网站上有人介绍用生姜治疗肩周炎的办法,听起来是不错的方子,生姜,温中散寒作用,肩周炎中医讲为痹症,风寒湿用生姜是可以的,因为风寒湿导致的肩周炎的话,用生姜是个不错的方子。
如果说这个方子放在哪里都能用,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首先从辩证的角度讲,人五十肝气始衰,肝为血之海,人在五十间和血虚又有一定的关系,这个血虚就是血痹,这个痹症,寒痹,血痹,肾痹,肩周炎,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人,痹症的人大部分是血虚的,从辩证的角度讲,血虚用生姜是不对的。从阴阳的角度讲,我们讲的四季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尤其冬季大量用生姜是原则性错误,原因是冬天主藏的,千万不要逆冬气,冬天主藏,内经强调,冬天要藏起来,春天才能生,夏天才能长,生姜长时间用就逆冬气了。
9744
夏天吃姜,所以冬天用姜就大错特错了,有其病用其药是没错的,
但是我们应该掌握,内经上:大德治病,时气:用药不要太过,不管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病用什么药是对的,中病即止,剩下的就调养,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脉法是非常难得,脉经得王叔和就说,指下难名,这个难字就是说应该还是可以掌握的,还要看机遇和悟性吧。
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