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2 1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死枉死的急救
急救吊死
吊死者千万不可割断绳索,用手裹布紧抵肛门,如是妇女,连阴户一并抵住,抱住将绳索解下。
令一人脚踏其两肩,手提其发,不可使其头垂下,一人轻捻其喉咙,搓其胸口及肚腹,一人捻其手足,轻轻活动,又以脚紧抵住粪门阴户,不使气泄出。
手足如已僵硬,可轻轻扭曲,以两人用空竹管吹其两耳,或用鸡冠血依男左女右滴入鼻中,男用雄鸡,女用雌鸡,约一顿饭的功夫,必有气从口中出来,此时,不可松手,速以姜汤或清粥喂之,润其喉咙,至苏醒能活动为止。
一切照前法救治,将其两手大姆指并排平定,用小带捆好,在两指缝中离指甲根前一分半处,又叫鬼哭穴,用艾火烧三七次,两脚心各烧三次(一炷艾绒为一次),凡是无故自缢者,应多烧鬼哭穴。
急救溺死
先将溺水死者牙齿撬开,横衔一筷,使水流出,再用生平夏末约豆大,男左女右吹入鼻孔,以皂角末以空管吹入肛门,又用鸭血灌之。
然后将溺水者横伏卧在牛背上,两边令人扶住,牵牛慢行,使水从口中流出,再用生姜汁灌之,以活人对溺者嘴接气,又用生半夏擦牙齿。若无牛,则一人覆卧躬腰,使溺者肚脐伏在人背上,微微摇动之,水自会流出流出;或是用大锅一口覆于宽凳上,将溺者之肚脐对锅覆上,手提其发。
如系冬月,急将湿一换去,一面炒盐用布包熨肚脐,一面厚铺被褥。取灶中草灰多多铺置于被褥上,将溺者覆卧灰上,脐下垫一个棉枕,再取草灰,多多盖在身上,不可使灰进入眼内,再盖被褥,其它的一切,都照夏天的方法救治。
冬天醒后宜少饮汤酒,如是在夏天,溺者醒后应少饮汤粥,溺者如微笑,迅速掩住其口鼻,如不掩住,则笑不止,以至断命;又不能见火,见火则会大笑而死。
打墙泥一堵,将溺者仰卧其上,身上再盖泥土,只露出口眼,水气吸入泥中,溺者即可救活。
烧烫伤
轻微之烧烫伤,可用GMP 之科学中药单位药,混合后药方使用。
银花五公克,薄荷十公克,生石膏十公克。需求量大时,可加倍调配。
使用方法:
直接洒于伤处,需完全覆盖伤处。
用水或米酒,调成集糊状,直接敷于伤处,需覆盖伤处。
寄生虫
一般眼白若有蓝色斑点,即显示其肠子里有寄生虫,尤其是幼童。
简易消虫法:可吞食新鲜木瓜子,几岁吞几粒,如六岁吞六粒。但最多可吞食十二粒,一天一至二次;症状较轻者,两天见效;难治者二周左右可愈,眼白蓝色斑点随之消失。
失音
演讲、唱歌、唱颂、教学引起声音沙哑或声带长茧,均可服用声响破笛散,也可自行购买中药;服用方法参考毒蛇咬伤经验方。(份量单位:公克)
桔梗 2、生甘草 2、胖大海 1、黄芩 1、枇杷叶 4、桑白皮 4、薄荷 3、五味子 1、麦门冬 4、天门冬 4、射干 1 、牛蒡子 2、赤芍 2
以上二方可预防,也可治疗。
半夜肛门搔痒
大蒜切半,在肛门边沾一下,再用卫生纸轻拭一下,以降低蒜辣浓度,避免肛门过刺激。
大蒜捣烂,拌色拉油或麻油、香油,再用棉花棒或牙签裹棉花,沾少许蒜油在肛门边涂擦。
急救穴位
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机交叉点。
颊车穴:下额(?)角前方一横指,用力咬牙时,在咬肌隆起处。
曲池穴:侧腕屈肘,于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
印堂穴:两眉之间中点。
迎香穴:鼻翼两侧鼻唇沟处。
人中穴:鼻唇沟上三分之一处。
风池穴:枕骨下两侧凹陷处。
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在第二掌骨之中点。
血海穴:屈膝,膑骨(膝盖骨)内侧上缘上二寸。
足三里穴:外犊鼻下三寸。
阑尾穴:在足三里穴下二寸。
上巨虚穴:在外犊鼻下六寸。
委中穴:于腘窝横纹中央。
环跳穴: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和胝骨之联机上,外三分之一点上。
阳陵泉穴:于腓骨小头前缘凹陷处。
三阴交穴:内踝高点上三寸。
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水平联机中点凹陷处。
尺泽穴:手肘内侧横纹外三分之一点上。
间使穴:仰掌,在腕横纹上三寸。
神门穴:掌后锐骨端凹陷处。
内关穴:仰掌?腕横纹中央上二寸。
天突穴: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
丰隆穴:犊鼻与外踝高点联机之中点。
神阙穴:肚脐中脘穴:在肚脐上四寸。
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二寸。
气海穴:在脐下一寸半。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中极穴:在肚脐下四寸。
少商穴:在大拇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命门穴:在十四椎下陷中间,与腹部之脐相对。
肾俞穴:在命门穴旁开一寸半。
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风府穴:哑门穴:承浆、廉泉、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_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