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19 2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兵法与临床
以往的医学教材、参考书中只提到和强调病因治疗、对症、支持疗法,虽在实践中也不自觉地采用病机治疗,但对病机治疗在疾病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认为疾病的治疗应分为病因治疗、病机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辅助治疗四种。病因治疗指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除去病因和病灶。皮肤病的病因最常见的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及食物、药物过敏等,所以代表性的病因治疗包括抗感染、去除过敏原等。病因治疗的目的在于打击“敌人”,去除病邪,清除侵入人体的各种有害物质,以求根治。但许多疾病的病因尚不明了,特别是对于变态反应性、免疫性疾病很难查清病因和解决复发、根除问题.
此时病机治疗则显得更为重要。病机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病邪在体内、局部或某一器官与机体“自卫反击战”中引起的免疫反应性炎症造成的功能性或破坏性器质损害。如能对“战地”-靶部位及时采用合理的病机治疗,便可以阻止病变扩大、蔓延,缩小战场,消除病灶,避免和减少伤亡,所以病机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特别重要,在急重症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即使病因清楚,若中毒反应成为主要矛盾时,如感染性休克、脓毒败血症、感染性变态反应、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和自体敏感性皮炎等疾病时,必须病因、病机治疗并举,双管齐下,才能扭转乾坤,转危为安,立竿见影,所以对过去提出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不用或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清规戒律应重新认识。我们认为在感染病原明确,在治疗时除及时应用敏感足量抗生素的同时,对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中毒、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器官,甚至危及生命的重症危相,一定要联合应用皮质激素这一能够全面抑制各种炎症因子、改善组织器官功能的病机治疗的代表性药物,以尽快阻抑病情发展,加速疾病的痊愈。
而临床上有时只强调病因治疗,却忽视了病邪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病变部位(战地)、病变周边及全身(即后方)引起的连锁反应。对病因不清而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剧烈、病情进展无法控制、症状严重者,病机治疗更应放在首位。病机治疗的药物很多,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抗组胺、抗角化、许多生物因子等西药及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等中药,而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适应症最广、免疫抑制作用最强、抗炎作用起效最快、效果最佳的首选病机治疗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后被誉为疾病临床治疗中的第二次革命?,如能对该类药物恰如其分的合理应用,严防长期大剂量的滥用,尽量避免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以及停药后的反跳现象,确能及时扭转病情,挽救某些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这种事例在临床上不胜枚举。维甲酸类药物属维生素A的衍生物,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裂周期恢复正常,纠正各种角化异常,抑制皮脂腺分泌,消除皮脂腺导管角化,防止胶原纤维老化变性,减少黑色素合成,促进黑素颗粒的消散此外还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所以该药具有病因、病机和症状治疗的多重作用,因此Kligman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称维甲酸的问世为皮肤病治疗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目前该药已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疾病所表现的多种皮肤粘膜症状,如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化不良以及皮肤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凋亡。无论内服和/或外用,如能把皮质激素和维甲酸类药物等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确能像科学家预言的那样,可以治疗很多过去认为的重症、疑难性皮肤病和所谓的“不治之症”。维甲酸的诞生又一次为皮肤病治了新纪元,写出了新篇章。?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3/19 22:1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