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紫极先生

温病治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0 13: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紫极先生 at 2005-10-28 07:29 PM:
温病之治,非叶桂之论温。叶桂之论,混温与疫,实为不分。

虽未读叶桂之书,然信先生一语中的!
真真此温非彼温也。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08: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缘医求道 at 2005/11/9 16:20:
如何知是疫证还是伤寒?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病在于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总为相火不藏,伤于太阳。故见发热不恶寒,而口渴。其兼证可有太阳之项强,身痛,头疼,及少阴不藏之咽痛等。

疫自口鼻而入,伤于太阴,太阴连嗌,可见嗌干,咽痛。太阴阳明经络表里,可见阳明经证,额痛,目痛,鼻干,卧不宁等。传阳明表证,可以发热恶寒身无汗。兼相火不藏会见有汗出。

温病初得即有表证,主证为发热而渴不恶寒。

疫证初得不必有发热之表证,自鼻入而有嗌干,咽痛,胸中痒,额痛,目痛,鼻干,卧不宁等。自口而入,为饮食疫证,不在此论之中。

此案初得,咽痛,卧不宁,未见发热,此即为疫。次日表传阳明经,而现身冷恶寒身无汗。复运动太过,致使相火不藏,而出现温病与疫证,同在阳明经。故阳明经表证候出现,当以葛根汤发阳明。
葛根汤后,身重无力为热象,兼少阴相火不藏之咽痛。无口渴,不恶寒,无汗出之温病之轻证。故以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皮汤少少与之。
发表于 2005/11/11 10: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紫极先生 at 2005-11-11 08:52 AM: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病在于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总为相火不藏,伤于太阳。故见发热不恶寒,而口渴。其兼证可有太阳之项强,身痛,头疼,及少阴不藏之咽痛等。

疫自口鼻而入,伤于太阴 ...

受教……
发表于 2005/11/11 1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疫不分,流弊数百年,桂林古本《伤寒例》: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甚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伏邪为温,时行为疫。

……(时行寒疫)“其与温相似,但治有殊耳。 ”


    紫极所论甚是。
发表于 2005/11/13 1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病与疫病,一则为人之气偏,一则为天地之气偏。
人之气有偏有正,天地之气人俱感之,故温病并非所有人得(除非当地习惯都差不多,导致相同人气之偏),而天地之气,人皆不能逃,故得之甚众。
圣人早有规矩,奈何后辈误解之。
无论温、疫抑或其他,得一神可矣!

[ Last edited by 寻找中医 on 2005/11/13 at 12:21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12: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云,人身常温也。

观四时之气,三百六十日,高于人身常温之气者,短短几十日。

同气之伤人,因人而异。

五脏元真通畅,真气内守之人,不病。

人身相火不藏者,病温病。

人身阳虚阴盛者,病直中。

人身无偏差,而寒气之胜伤者为伤寒,暑气之胜伤人者为暍热。

此四者,皆自表而伤于太阳,传经入里。同谓之伤寒。

天有四时不正之气,地有五方蛊霍瘴毒,其伤人者,自口鼻而入,首伤太阴,此谓之疠疫。

自叶桂起,混温与疫,此温病之不明也。用疫法治温,病者不即死,亦脱三层皮。今之世,叶派温病,复与西医消炎狼狈为奸,中华民族已处生死存亡之关头。温病不能不辩,亦不可不辩。紫极目前正书写伤寒疠疫之创作。待书成之后,必要于叶派之温病,一决雌雄。
发表于 2005/11/13 17: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早日看见紫极先生大作。
发表于 2006/4/30 18: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风之后其精不藏,有以寒凉取之,是《内经》所云:耗散其真也。

小儿稚嫩之体,最易伤风动精,攻之寒凉西药,症状速退者,是小儿元气尚足也。并非医药之功。

三叔叔每见小儿如此受苦,无不痛斥家长者,是与紫极先生志同道合也。
发表于 2006/5/1 07: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早日看见紫极先生大作。
发表于 2006/11/5 1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好,开蒙其昧,霍然明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0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