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王药师

伤寒周易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8 0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mxmzh 于 2007/3/17 20:00 发表
先生可能没看明白我的意思。我讲的是探索一种执简御繁的方法论,并将这个办法归根到术数上。目的就是能找到草药 针灸 按摩导引 包括气功在内的一种共同理论依据。把握住这条根,就能融会贯通,闻一知多,这就是 ...



我也没有贬低先生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怎么治?用 什么法?吃什么药?直接说明不就得了吗。

罗里吧嗦的,1,2,3,4,5,6,7,喝到下去能当药吗?
发表于 2007/3/18 0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mxmzh 于 2007/3/17 20:20 发表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三世,不是指三代行医,而是三坟。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 神农 黄帝 之书,谓之三坟。先天八卦 神农本草 黄帝内经是成就一位大医的基础。这三本加起来也没4斤,您要看完,半年绝用不了, ...





如此说来,“三坟”已被先生悟透了。

不妨把治疗白血病的法药说出来,济世救人,也让那些藐视中医的人开眼闭嘴。

同时也证明一下先生的真正实力。
发表于 2007/3/18 09: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药师 于 2007/3/14 23:30 发表
[。。。观现在的中医,虽然在医院势微,但是网络上却是百花齐放各呈异彩尤其是理论领域。
今天开始也写一些东西,就从伤寒写起吧。因为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只能随写随贴,欢迎拍砖,交流进步!
。。。]


...


大实话。一千个人读伤寒有一千个读法,不知谁对谁错。不仅现在是这样,历代医家也是这样。由此可见中医传承之困难了。所以有时觉得方证相应派虽非究竟,但还切实一些。
先生的周易解伤寒,同样只是自己的解释,而且恐怕离仲景的原意也是相去甚远。
发表于 2007/3/18 10: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药师 于 2007/3/18 01:01 发表
兑,太阳之卦,主肺,汗法为本。
论坛上大多都是中医高手了,看到这点应该本能地反对了。太阳,寒水,主肾,这样才对嘛!没错,标准的说法就是这样的。不过呢,大家应该注意到,标准说法是建立在五行说的基础上 ...

不能同意。愚见以为,太阳寒水主膀胱没有错。当然,肺属金,金生水,所以太阳病与肺有莫大的关系。小肠之火化膀胱之水上升而成卫气,肺金收敛(金生水)而取得平衡。桂枝汤证是太阳寒水伤风从热化,麻黄汤证是太阳寒水伤寒从寒化。
发表于 2007/3/18 1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霜中菊 于 2007/3/18 09:39 发表





如此说来,“三坟”已被先生悟透了。

不妨把治疗白血病的法药说出来,济世救人,也让那些藐视中医的人开眼闭嘴。

同时也证明一下先生的真正实力。

先生言重了。我看先生乃是具临床经验的医者,而我充其量不过个中医学人而已,若与先生较实际治病本领,那肯定是不行的。只是缘于鄙人夙好古文,所以对前贤的大著阅读起来没感到太大困难,读到会心处,好处总喜对人说。若得全悟,只怕天机深藏,不肯轻传于人了。呵呵
发表于 2007/3/18 1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微积分的数学性质和物体运动的规律会有天然的吻合呢?这个事情实在不好解释。(正因为此,科学界有个有趣看法的认为,数学本身不是科学。        这个问题,本人引用前贤得话作一点解释。八卦大师,易经研究得大成就者劭雍先生曾言:万物有名即有数。
也就是说,天下万物,只要能叫上名来得,就能用数来表达。数是物的本质属性,与生俱有,不即不离。所以万物莫逃乎数,人如此,物如此,病亦如此。这个不变的 固定的数,就是易经中不易部分的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拍砖就好呀,小弟的粗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不枉熬夜敲键盘的苦心了:)

巽,阳明之卦,主胃,下法为本。
这点基本上后世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再来看看阳明病的主方,大小承气汤的主药,大黄,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简单地说,大黄就是攻胃通肠的猛将。再看伤寒论原文:“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伤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农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症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清,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好累啊,后人即使是跟随学习,也是难度很大很需要花费一番苦功啊!(那么想想创方的人,不能不叹服仲景用方真是鬼斧神工啊。)好了,现在我们总结一下,不大便,大便硬(有燥屎),潮热这三个特征证是和承气汤有关的。总而言之,就是胃热淤积。在少阴病条中,心下痛,口干燥,其实也是胃热淤积的反应,所以也是可以用承气汤的。

接下来讲讲阳明病的治法。因有胃热,故用下法。胃是人消化水谷荤素的器官,胃寒则泻,胃热则结。大家知道平常人有点小便秘之类的,都知道吃点香蕉通便啦。这个机理也就是通过通便把胃热排出体外。与此类似,西医中也有灌肠的方法。好了,阳明之卦,主胃,下法为本,就讲到这里吧。
发表于 2007/3/18 11: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mxmzh 于 2007/3/18 10:24 发表

先生言重了。我看先生乃是具临床经验的医者,而我充其量不过个中医学人而已,若与先生较实际治病本领,那肯定是不行的。只是缘于鄙人夙好古文,所以对前贤的大著阅读起来没感到太大困难,读到会心处,好处总喜 ...




先生太谦虚了,彼此彼此。

看来先生只是有“悟”,但无“觉”。
 楼主| 发表于 2007/3/19 23: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少阳之卦,主肾,和法为本。
为什么说少阳病是肾病呢?一向的观点都认为太阳主肾,阳气发动于肾中寒水。即使按前所说太阳主肺了,那少阳主肾又有什么根据呢?其实,肾是人体至阴之脏。阴阳转化之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循环不止则生机不息。少阳是小阳,即阳气之初生,可见肾正是少阳之源。(顺便说一下,太阳主肾的传统说法似乎存在矛盾之处,按照肾为阴脏和太阳为老阳的逻辑,老阳之转化应为小阴,即不太可能归于至阴之脏的肾;将元气从骤热到骤寒的折腾,是何道理?当然,这只是小弟的疑惑,限于才学粗浅无法自己解答所以对传统说法的扬弃;想必也有高手学理精湛临床丰富,能够知悉太阳主肾的相关道理。)说透了这一点,大家也就明白了小柴胡汤其实是治肾之方的道理。

通常认为,少阳胆经的相火上扰所以“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阳风寒入里与少阳相火相合所以“胁下硬满”“往来寒热”。其实,按照少阳主肾的观点,无论口苦咽干目眩还是胁下硬满往来寒热,都只是肾水与元阳真火融合不洽,真火胜肾水则伤津,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肾水真火势均力敌却不和睦共处则往来寒热激荡于胁下。


(其实,这个帖子写出来,已经透露了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中医奥秘,因此道理也只能点到即止了,不然就有妨碍别人饭碗之嫌了,(如果损害了很多靠中医吃饭的人的饭碗,其实也伤害了中医本身,如果说搞中医吃不饱饭了,谁还有力气去发扬中医:),写帖的目的只是从一个不寻常的角度启发中医奥秘,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从而让中医薪火相传万寿无疆。中医里面还是有很多小范围传播的奥秘的,所以学真正的中医通常都是靠师傅领进门。不然,为什么学中医的人都苦念四大经典,大家的书都是一样的书,苦功谁也没少下,名医却还是那么少呢?时间过的好快,待续吧!)
发表于 2007/3/20 10: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虽然我现在非学医之人,但粗读先生的大作,甚感流畅,支持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