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皇甫谧》-----等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0 2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系统论述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一个至今尚未证实其客观存在的系统,但2000多年来其理论学说一直指导着中医学、针灸学之诊断和临床治疗,并每获佳效。这一系统的径路、走行方向、与穴位关系等在针灸学的发展上每有不同观点,《甲乙经》在晋以前医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研究,对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之内容、生理功能、循行路线、走行规律以及其发病特点等作了传统理论的概括和比较系统的论述,成为后世对此学说研究论述的依据。
  关于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哪些疾病适合运用针灸治疗,这是针灸临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选择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表于 2007/3/20 2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甲乙经》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计800多种。例如该书所分述的热病、头痛、痓、瘧、黄胆、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妇人病等等,也基本上达到了条分缕析,内容比较丰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的治疗学水平。
  
    阐明针灸方法和临床禁忌。该书强调:"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提示针灸医生为病人施治时,必须掌握时机,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针刺艾灸的手法和技术。要求选穴适宜,定穴准确,操作严谨,补泻手法适当等等。该书还在选穴治疗方面论述了后世始形成的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

     《甲乙经》专篇阐述了每日时辰不同与选穴、针刺补泻方法的关系,这一时间医学问题至今在临床上还在应用,并为国际学者所注目和研究。关于针刺操作手法,从理论到具体操作要领,均作了比较具体的叙述。例如,持针之姿势和方法,针灸施术必须全神贯注,审示病人接受治疗前后的神态反应,掌握针刺之浅深、方向、轻重以及事故之预防。对留针时间、艾灸壮数、某穴禁针、某穴不能深刺等等,均作了明确的规定。所有这一切,既具有对前代经验的总结性,又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无论从文献学价值和指导后世针灸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发表于 2007/3/20 23: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一部影响中国针灸学发展的划时代著作。远在隋唐时期,就已作为医学教育的必学课本,并视之为经方。不但为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列为"凡欲为大医,必须读《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定为医学生必须学习熟读的基本功。而且在唐代、宋代官方的医学教育中,也明确规定其为医学校学习必修课,并设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进行授课和据以指导临床实习。在此之后,不论是宋王唯一创制针灸铜人、著书和刻石以广针灸之正确流传,或是明、清诸针灸学者编撰针灸书籍,几乎无不以之为主要依据。

  《针灸甲乙经》成书后,为历代医学家、针灸学家所重视,传抄者颇多,自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成今之传本。在国内现仅存若干明刊本,日本珍藏有我国宋刊本。现国内所收藏者有明刊本之后历代刊刻出版者计约20种。

    《针灸甲乙经》对国外发展中国针灸也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公元七八世纪,日本、朝鲜在引进中国医学的同时,均在其医学教育中明确规定以《针灸甲乙经》为教材,还明确规定了学习日数。日本的《大同类聚方》等也都较多地引用了《甲乙经》的内容。其后,日本不但收藏中国宋版之《黄帝针灸甲乙经》,并多有中国历代之版本,近年他们影印了宋版在日本和国际上流传。欧美学者学习中国针灸虽然较晚,虽然并非始于《针灸甲乙经》,但该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产生影响,为欧美一些大图书馆所收藏,特别在法国影响更大。据知,法国现代学者正在翻译《针灸甲乙经》。
发表于 2007/3/20 23: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

皇甫谧出生于公元215年,东汉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一个贫苦的农舍中。初取名静,后改谧,字士安。年轻时拜乡里着名的学者席坦为师,数年以后,他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学者。他认为,不求名利才会无损于生命;不追求富贵,才能获得深厚的道行。因此,尽管郡守曾请他出仕,举荐他为孝廉,相国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他甘心一生玩味经典册籍,为将知识传播他人而着书立说,为後世立言。 他40岁时,不幸得了风症,半身麻木,右腿肌肉萎缩,服寒食散又药物中毒,身发热,寒冬时尚须袒露身服食冰雪,夏天则更烦闷不堪,并伴有咳嗽、喘、浮肿和四肢酸重,时刻处于病危之中。疾病的折磨考验了他的意志,求生的欲望又促使他研读医学典籍,而针灸治疗风症的效果使他更对针灸学感兴趣,于是他广泛研读针灸文献,终于成了一位针灸大家。

    当时医学经典著作颇多,但经络胞穴并不统一。于是他把当时风行的《黄帝针经》、《素问》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叁部书进行了比较研究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词,除其重,论其精要,著成《黄帝部针灸甲乙经》10卷,。又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约完成于公元259年。南北朝时改为12卷本。原书以天干编次,主论医学理论和针灸之法,故以《针灸甲乙经》命名。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而较完整的针灸学着作。前部分阐明脏腑、经络、脑穴、诊法病;后部分论述各病证及针灸法。它是中国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
发表于 2007/3/20 2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现在流行之通行本《甲乙经》,基本上都是经过宋臣林亿等新校正后的本子。因此,对林亿等之新校正必须做出分析,这与我们今天对该书的阅读和再校都是大有益处的。
根据林亿等新校正序,对《甲乙经》的版本和校勘情况,是这样表述的:“  《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卷,最出远古,黄甫士安能撰而集之,惜简篇脱落者已多,是使文字错乱,义理颠倒,世失其传,学之者鲜矣。……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玉成”。从而可以看出,《甲乙经》在宋代的流传本,已是“简篇脱落”,“文字错乱”处较多。经林亿等整理后,又使该书进一步完整。从现行本中初步统计,新校正校记约有600余条,其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旁参他书互校者,记有《太素》、《素问》、《九墟》、《九卷》、《灵枢》、《针经》、《黄帝古针经》、《难经》、《脉经》、《千金》、《千金翼》、《外台》、《吕广募腧经》、《铜人》等260余条,其中有关《内经》的内容就近于200条。在这些校记中大多属于《甲乙经》与其他医籍之异体文。这就是说,在宋代《甲乙》与《内经》之异文处,仅有此数而已。然而今日所见《甲乙》与《内经》之异体文及互误处,竟有四千余处。说明这些本子在宋代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有很大变动,又需进一步互校。(2)别本对校者,约有200余条,从行文的形式上看,称一本、有本、古本、一云、一作、又作、一曰等。这些不同的称谓,不是林氏行文不严,当是用以区别不同的版本。如卷一第十六上形之人“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校记:“一曰众之人,一曰阳明之上”这部分资料,应予足够重视,是校勘的重要依据之一。
发表于 2007/3/20 23: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现行本中,有很多讹误处,可以据此而改。如卷一第四最末一句“关格者,不得尽而死矣”。“尽”后林校云:“一作尽期”,与《灵枢•脉度篇》同,鼓当据补“期”字。卷四第一上春脉条“不及则令人胸满引背,下则两胁胀满”。上“满”字下,林校云:“一作痛”,与《素问•玉机真脏论》、《太素•四时脉形》同,且作“满”而曰引背,义不安,例难寻,又与下文“满”字重,故当据改为“痛”字。又如卷六第二标本先后条“人有客气同气”,“同气”义难通,林校云:“同一作固”。《素问•标本病传篇》亦作“同”,林校云:“按全元起本同作固。”是《甲乙》、《素问》均误,当据改为“固”字。足证这一部分资料于对校中可参处甚多。(3)引注旁校者,约有130余条,其中主要是援引《素问》王冰注,个别引了全元起注。王冰注主要根据《经脉流注孔穴图经》、《中诰孔穴图经》、《甲乙经》、《针经》等书,尤以前二者为多,这些书起码是唐以前针灸著作,对考证针灸文献是很有价值的,再参考《素问》王注中其他有关针灸内容,对《甲乙经》校勘,是很有益的资料。如卷三身柱穴,原作“灸三壮”,林校云:“气府论王冰云:灸五壮”。与正统本及《外台》同,故当据改。特别是今《素问》王注异文处较多,故可互参。(4)林亿等自语,记有近40条,属移改、增补、指缺、疑误等的文字说明及注语、按语等,对校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之,林亿等对《甲乙经》的新校正,虽不及《素问》新校正之详细,但仍是很有价值的。所以这一部分资料对《甲乙经》的再校,实属重要的依据。
发表于 2007/3/20 23: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对《甲乙经》的研究,近些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黄甫谧的生平及其学术上的成就;(2)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3)腧穴的研究;(4)刺灸法的研究;(5)针灸临床的研究(6)有关《明堂》的研究(7)《针灸甲乙经》有关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关于黄甫谧生平及其在学术上的成就,在一些专题讨论会,如1983年甘肃省召开的黄甫谧学术讨论会及杂志文章,都对黄甫谧的生平、学术上的成就及《针灸甲乙经》的命名、卷数、成书年代等进行过研究和探讨。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由于《甲乙经》的理论部分基本上都是取材于《内经》,故有关《内经》理论的探讨和词义的训释,都与《甲乙经》有关。在腧穴研究方面,除一般临床和穴位考订外,对穴名释义者,早期有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惜只残存手太阴一经。今人有高式国氏《针灸穴名解》、张浩星等人编的《穴名释义汇解》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讨;我院张善忱氏主编的《针灸甲乙经腧穴重集》,乃参考《素问》王冰注、《千金》、《外台》等,对《甲乙经》全部腧穴有关内容进行了汇集。对刺灸法与针灸临床的研究,多见于有关报道文章,虽非专为研究《甲乙经》而作,但都与研究本书有关。
发表于 2007/3/20 2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对《明堂》的研究,由于至唐以来古本《明堂》早已佚失,故《针灸甲乙经》一书成为现存保存古本《明堂》内容较多的唯一著作,近世研究《明堂》者如日本莜原孝市之“《黄帝内经明堂》总说”,其关于“隋唐前之《明堂》”一节,亦认为《甲乙经》系保存古《明堂》之重要文献。今人马继兴研究员也曾参考《甲乙经》对古本《明堂》作过研究,并认为《甲乙经》中有关《明堂》的内容,“实际上即《皇帝明堂经》的一种早期传本。”《针灸甲乙经》有关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诸如版本、校勘、辑佚、注释、语释等均曾论及。在版本方面,有马继兴研究员对《甲乙经》版本作过较为详尽的考证。日本莜原孝市“《甲乙经》总说”一文,对《甲乙经》传本流源及现存版本情况,也作过比较详细的介绍。上述二家对《甲乙经》版本的研究,做出了较大成就。在校勘方面,见于文献记载着,最早为宋•林亿等人,取多种传本参以《素问》、《九墟》、《灵枢》、《太素》、《千金》、《外台》等十余种古医籍,作了较为详细的校勘,共出校记600余条,其中旁参他书互校者260余条,别本对校者200余条,引注旁校者约有130余条,林氏自按者,约40余条,所出校记,有较高参考价值。明•吴勉学曾校刊过《医统》本《甲乙经》。惜未出校记,其校勘详情,不得而知。日本•小岛尚真氏,曾以重抄正统本残卷及《素问》、《灵枢》等,对医统本进行过校勘,其中除保存有正统重抄本内容外,对今本中一些加冠书名的条文,提出了疑义,均以朱笔涂盖,以为非《甲乙》旧文。又有耐须恒德氏,亦曾参之《内经》,对《甲乙经》进行过批校,轻末有元和陆氏抄本,并有陆润痒参以《内经》之朱墨批校。民国间,余氏曾以嘉靖本校过医统本。由于嘉靖本存否不详,从此校文中可见其一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有铅印医统本正脉点校本,此后又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之刘衡如点校医统本。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山东中医学院编《针九甲乙经校释》本。该书参以《内经》、《太素》、《千金》、《外台》及正统本、嘉靖本等有关资料进行校勘,共出校记2600余条。辑佚方面,近代有孙鼎宜氏“取《甲乙经》所载,汇为二卷。列八图以明之,据《千金》、《外台》以校之”,辑成《明堂空穴针灸治要》一书。在注释语译方面,最早有《隋书•经籍志》载《针灸甲乙经》音释一卷,此后又有过一些注释类著作。如《甲乙经注》四卷,《甲乙义宗》十卷,《甲乙经私记》三卷(见《日本国见在书目》及《医心方》等),但均已失传。以后未见有《甲乙经》注释方面的著作,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刊行我院编《针九甲乙经校释》,是按提要、校勘、注释、语译、按语五项进行整理,共出注释2800余条。
总之,近代国内外对《针灸甲乙经》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随着针灸医学的发展,从事临床实践研究者越来越多,从事理论探讨者,也不乏其人;另一方面是从事文献研究,随着各种版本和资料的充实,整理研究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发表于 2007/3/20 23: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据今本自序云,原为十二卷。《隋书•经籍志》载:《黄帝甲乙经》十卷,音一卷,梁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载:《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皇甫谧撰,疑包括音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又载: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经》十二卷。由于以上史志记载卷数不同,结合命名含义的分析,近世学者提出了两种不同见解。一者以为隋志为十卷,《外台》引《甲乙》内容云出丙卷(即今本三卷)、庚卷(即今本七卷)等,应是以十天干记卷,当为十卷。所谓“甲乙者,既是以十天干起首二字得名。然而同出唐代文献之《新修本草》引《甲乙》文,又有子卷之说(即今本十一卷),故仍认为应是十二卷,“甲乙”取编次之意,因古传本早佚,二说暂难定论。《宋史•艺文志》载: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二卷,即《甲乙经》;另有林亿《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二卷,前者或系林亿等未校正之传本。又宋•郑樵《通志略•医方类》载:脉经类有《黄帝甲乙经》十二卷;明堂针灸类有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二卷。二书别出两类,各亦不同,当是不同的流传本。又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中引《甲乙》文近三十条,与今本《甲乙经》颇有不同处,疑系采用别本。从林亿新校正内容分析,林亿等曾用数种传本进行过校勘,多属一般性异文,尚未发现有较大差异。
从现有文献记载:《甲乙经》的最早刊本。当属于北宋时,北宋初期林亿等参照《太素》、《素问》、《九墟》、《九卷》、《灵枢》、《针经》、《黄帝古针经》等十余种古医籍,对《甲乙经》进行了校订整理,改称为《新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刊行。此本后已佚失。南宋及金、元时期有无刊本,暂未见现存书目记载。
发表于 2007/3/20 23: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甲乙经》

现存国内外各种版本及抄本,居所见版本及资料,均系由宋本衍化而来,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明•吴勉学嘉靖(公元1522-1566年)刊本。肖延平氏曾以此本校《太素》(见《黄帝内经太素》例言);余氏亦曾以此本校过《医统正脉》本《甲乙经》,据校文分析,此本与医统本基本一致,只有少数文字差异,序例下林亿、孙奇、高保衡等署名后,无“明新安吴勉学校”一行七字。现已下落不详。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吴勉学校刊《医统正脉》,其中有《甲乙经》一书,此本是流传最广的一种传本。其重刊本与复刊本有清朱文震刊本,道光五年(1825年)竹纸本,光绪11年(1885年)存存轩刊本,光绪13年(1887年)行素草堂刊本,光绪33年(1907年)京师医局刊本,1912年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1923年北京中医学社刊本,1931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中国医学大成》排印本,1941年《中国医药汇海》本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商务印书馆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又刊行过《医统正脉》的点校本与影印本,台湾出版的几种刊本,也都是《医统》的本系统;在日本有13世纪末八尾勘兵卫本、植村藤右卫门本,1971年盛文堂影印八尾勘兵卫本,1978年《针灸医学典籍大系》据植村本之影印本等。此外,《四库全书》本,亦属《医统正脉》系统,(据《四库全书提要》载:两淮盐政采进八卷本。近查北京图书馆藏《四库》本,亦为十二卷八册,内容与《医统》本无异)。此系统刊本前有林亿等奏文及序列(疑是林亿等教书时所加),后无富弼,王安石等刊行碟文,正文中有加冠《素问》、《九卷》等书名条文及《难经》、张仲景等书内容一百余条,日本小岛尚真氏早已提出似非《甲乙经》旧文;另外有注文混为正文者数十处,如“杨上善曰”之作正文,最为明显。一是正统本体系: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刊本早佚,现只遗存1-3卷抄本。据有关文献记载,此残本有多种抄本。现已见到的有《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影印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另有小岛尚真据校《医统》本校文,小岛氏称之为“医学所储重抄本”。从校文与抄本对比来看,文字略有差异,可能系抄时所误。此本无林亿等奏文。正文中亦无“杨尚善曰”及注文混为正文之内容,也无林亿等校文,而正文中尚有些差别较大之异文。如卷三足阳明巨虚下廉穴条,医统本作“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正统本作在“上廉下三寸,足阳明脉气所发”等。此本曾有人认为或系据宋臣林亿等未校之传本翻刻。然医统本卷一第九“所谓交通者,……五脏皆受气也”一段,据林亿新校正云:“此段旧在经脉根结之末,今移在此。”正统本与今医统本同。固也有的学者认为系有人根据新校正文及《千金》等有关文献之整理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