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548|回复: 0

唐高宗颁布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药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8 2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本草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开始逐步趋于成熟。这表现在,其一,本草学得到国家的重视,政府出面组织编撰、修订、颁行本草学著作,使之成为药典;其二,本草学知识领域更加扩大,开始出现一些分支性的专门著作。其中唐代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体现了这一时期本草学的主要成就。
?
  苏敬(约599-674),宋(今湖北省境)人,后因避宋太祖赵匡胤家讳,被改名苏恭,为唐代重要勋官,曾任朝议郎行右监门府长史等官职。自从梁代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之后,唐代药物学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鉴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乖违及当时医家用药的纰紊,苏敬对本草学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研究工作,并于公元657年上书唐高宗,请求政府修订本草 。唐高宗李治采纳了苏敬的建议,征召当时的著名医药学家和科学家、艺术家等学者,以及行政官员20余人,由苏敬主持,共同进行这项工作。在修订工作中,采取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注意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提出“《本经》虽阙,有验必录,《别录》虽存,无稽必正”,不为前代本草著作,哪怕是经典性著作所束缚;另一方面,又强调“下询众议”,“定群言得失”,广泛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注意吸收各方面的经验。其间,还下令全国郡县,征集地道药材,并要求各按实物描绘成图,送至京城,以备修订参考。如此该书之编撰实际上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经过两年紧张的整理研究,于公元659年编撰成《新修本草》一书(亦称《唐本草》),并由唐政府颁行全国。《新修本草》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第一部药典,比过去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纽伦堡药典》(1542)要早800多年。全书正文20卷,目录1卷;《新修本草图》25卷;《新修本草图经》(药图的说明文字)7卷,目录1卷,共54卷。?

  《新修本草》所载药物比《本草经集注》增加114种,使我国本草学著作收载药物品种达844 种。在114种新增加的药物中,有37种收入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修本草》的分类与《本草经集注》基本一致,但将陶氏七类调整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九类。本书正文部分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加以重新修订改编,校正了若干错误之处,并详述了各药的性味、主治及用法。图谱部分则是根据广泛征集来自全国各地所产地道药材所绘制的药物形态图。图经部分除了对图谱所绘药物形态作了文字说明外,还有采集、炮炙等方面内容。《新修本草》还广泛收载了当时民间的用药经验,如创造性用白锡、银箔、水银合成牙科的填充剂等。 ?

  《新修本草》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文图并茂,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学价值。书中并保存了一些古本草著作的原文。尤其在编撰过程中,从全国各地道药材产区征集实物、药图,并于书中增附图谱、图经,实为我国本草学史上的创举,对药物形态鉴别、药物真伪辨别及帮助学者认识药物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书颁行后,很快流传全国,成为当时对药物性味、主治、用法、炮炙和产地等有规范性要求的依据,对医生、药商有法律性约束的一部标准性的药物学著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医科大学——唐太医署,亦立即采用它作为教材。这种注重吸收运用学术发展中的最新成果的开阔风度,今天对我们也仍不无启发。同时也证明该书在当时所具有的权威性。其后本书影响达300余年。 本书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如颁行后不久即传到日本,对当时日本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公元701年,日本制定了医药律令“大宝律令·疾医令”,其中规定医学生的必修书中,就有《新修本草》,学生学习课时还必须达310天。日本律令《延喜式》905年亦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足见当时本书在日本医学界所受到的重视。?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682)保存了本书正文大部分内容。唐以后,本书正文多收录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书中,本草图及图经部分则早已亡佚。《新修本草》现存三部残卷,从敦煌发掘出的两种残卷片断,为英、法国掠去;另一种为日本仁和寺藏本《十三四世纪抄卷子本》的残卷共10卷,又补辑1卷(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现国内流传的日本岗西为人和国内学者尚志钧先生的两种辑佚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