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511|回复: 5

中药抗炎可能病上加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4 2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热解毒药卖得火

  “中药抗炎我放心”———短短一句广告语,反映了老百姓对“中药抗生素”疗效和安全性的信任之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说,所谓“中药抗生素”一般指清热解毒类中药,使用广泛,深受老百姓青睐。
但也正因为此,他发现清热解毒类中药用得太多太滥,带来不少隐患。

  当记者走进一家大型药店,发现“中药抗生素”果然很有“市场”。首先,一位港星代言的某清热解毒药摆在了正对大门口的显眼位置;还有,清热解毒药的货架品种最为丰富,大败毒胶囊、三黄片、板蓝根冲剂、穿心莲片、双黄连口服液,应有尽有;店员还正在向一位女士推荐清热解毒药物,这位女士的药篮里放满了板蓝根冲剂、连翘败毒丸等,这位女士说,夏天里他们一家总是会吃点这些药,拿到什么吃什么。

  据店员介绍,自从去年抗生素限售令后,药店受到很大冲击,随后对柜台进行了调整,其中,清热解毒药物替代了抗生素,是中成药中卖得最好的,因此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吃药吃坏身体

  清热解毒药能替代抗生素吗?可以随意吃吗?广安门医院急诊科医师蓝海涛就接诊了不少清热解毒药“吃坏了”的病例。这些病例集中体现在:

  1、病情被耽搁,甚至迁延难愈。原来,很多病人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属于细菌感染,需要抗菌治疗。如果这时一味地只使用清热解毒药,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抗菌效果,因为这类药物抗菌作用较弱,拿“弱旅”对“强敌”,后果可想而知,造成患者病情迁延,咳嗽、发热反复发作,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此外,对于咳嗽等症状,过多地用寒凉的清热解毒药会造成邪气内郁而不能外散,病程反而延长,迁延难愈。

  蓝海涛医师指出,清热解毒药和抗生素不能互相替代。虽然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单用这类药物疗效难保证。因此,吃药两三天病情没有痊愈,最好上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治。

  2、吃药吃坏了胃肠。很多人认为,中成药安全无毒,长期服用也很放心,因此在酷热难当的盛夏习惯泡板蓝根茶、胖大海等清热解毒药,实际上,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研究,都表明清热解毒中药不能久服。原来,清热解毒药属于寒凉之品,长期服用会造成脾胃阳气受伤,而致食欲下降,腹胀腹满,腹泻等。很多人吃这类药吃出了肠胃不适却浑然不知,蒙在鼓里,还以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3、不对证用药加重病情。齐文升教授说,比如清开灵口服液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火毒等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等,但有些患者轻微发热时就用此药,这样做不但不会治好疾病,还有可能让病情加重。此外,空调房感冒患者属于“外寒内热”,也不适合使用苦寒的清热解毒药,而应该使用加减葛根汤、加减小柴胡汤等药发散内热,否则会使“内热”被包裹得更紧,发散不出。

  家里不用备清热解毒药

  齐文升教授指出,有三种原因造成了清热解毒类中药用得太多太滥,一是抗生素限售令后,药店的抗生素卖不动,因此,店员们就大力推荐清热解毒药来替代;二是广告宣传将一些不正确的用药观念“潜移默化”,比如“中药抗炎我放心”并没有医学道理;三是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清热解毒药厚爱有加,很多人的用药经验来自亲人、朋友甚至邻居。这造成了很多家庭都盲目地储备清热解毒药。

  齐教授认为,中医药的精髓在辨证论治,只有在医院拿过脉、看过舌象之后,才可能开出最适合病人的药物,家里盲目贮备中成药的做法是错误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2/24 2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治肝炎别滥"清热解毒"

目前,我国在治疗肝炎方面中药的使用率比较高,特别是中成药占我国肝病治疗药物的绝大部分。而治疗肝病的中药中,又以清热解毒药使用频率最高。那么,是不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都适用于肝炎患者呢?
  
  中医理论认为,肝炎可以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大类,以患者有无黄疸为标志。黄疸型又有阳黄、阴黄、急黄之分,无黄疸型又有肝热气滞、肝脾不和、脾弱气虚、肝肾阴虚之分,不同证候的肝炎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清热解毒的方法只适用于黄疸型肝炎,属于因热毒炽盛而引起阳黄的患者,临床患者有皮肤及巩膜黄染,并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肝区压痛等症状。如果临床不认真辨证就随便用中药治疗肝炎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特别是将清热解毒药用于脾肾阳虚患者,则如同雪上加霜,常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胀等情况,甚至使病情加重。
  
  目前临床滥用清热解毒药治疗肝炎的原因有四个方面:1.看其他病人吃什么药,不和医生商量,自己私自买药吃,由于不懂得中医理论,往往误认为清热解毒等于抗病毒,结果导致病情加重。2.厂家为追求商业利益夸大常用中成药的疗效,曲解清热解毒药物的治疗作用。3.患者自己找号称“排毒”功效保健品,盲目“排毒”。4.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出现副作用也不及时与医生沟通。
  
  由于肝炎患者因误用清热解毒药治疗肝炎常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加重病情,特别是乙肝患者中绝大部分人不适用清热解毒方法。所以,建议肝炎患者服用中药(包括中成药)一定要得到正规中医医师的指导,不要自作主张或偏听偏信,延误病情。
 楼主| 发表于 2007/2/24 2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清热解毒12种药方

此类药物功能清泄里热,解除热毒,凉血泻热,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里热证候。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5、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
发表于 2007/2/24 2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用药关键在辨症。曾记得治几例肝炎患者,在二甲医院久治不愈,查其处方,除西药输液抗炎保肝外,中药一派是龙胆泻肝汤,至使病人脾阳受损,腹胀、不食、舌胖有痕、苔浊厚。经茵陈附了汤加味治疗,两三付药临床症状消失。可见辨症论治的重要。
西药 的消炎与中草药的清热解毒不是同一概念。
发表于 2011/6/19 16: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亦绝大多数居庙堂之高“中医”专家教授之通病。中医如此“简单高效”且“无任何”副作用,则中医事业又何至于如此颓废不堪?
发表于 2011/6/21 19: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中药消炎 实乃中皮西骨的必然 中医何来‘消炎’之说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