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165|回复: 6

中医内科中 药 验 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3 2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疑难热症

1.  功能性低热  指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而缠绵不愈者。祖国医学认为是血虚发热。症见发热口不渴,疲乏无力。舌质润,脉细弱者。

处方:黄芪30g   当归(酒洗)6g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亦可冶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欲饮,或自汗盗汗以及各种原因的血虚发热、头痛等症;如治先兆流产者可用本方加阿胶治疗。

2.日晡潮热  系午后四、五点钟时的发热,一般为低烧,常连绵难愈,多属原因不明的发烧。(小柴胡汤的1/4量加芒硝)

处方:柴胡6g  黄芩2.5g  党参3g  半夏3g  甘草2.5 g  大 枣1枚

生姜2.5g 芒硝6g

用法:水煎前七味药,去渣,再入芒硝在火上煎一、二沸, 于发热前一次温服。

注:本方的四倍量去芒硝,可治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去党参、芒硝加桂枝、葛根治初期面神经麻痹、面侧部肌肉抽搐;去党参、芒硝加桂枝治伴有颊部肿胀发烧的牙痛,经期齿龈肿痛。

3.内伤发热    若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饮,脉数者,可用本方治疗。

处方:猪苓(去皮)、、泽泻、阿胶、滑石各9g

用法:先水煎4味药,煎2次,去渣,再入阿胶烊化,分2次温服。

注:亦治急性肾小球肾炎:症见血尿、蛋白尿、浮肿、尿急、尿频、脉浮数者。若尿系感染而有以上诸症者,可用本方治疗。

疗效:屡用屡验

4.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系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以发热、头痛、肌痛,黄疸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本病病程缠绵,其中湿邪偏重和湿热并重,持续高热,深度黄疸或神志障碍的病例,病情颇重,不仅难于速愈,如治疗不当,往往因肾、肝功能损害或出血等而致严重后果。

处方一:生石膏30~60g  肥知母9~15g  白僵蚕12g  苍术15g  蝉蜕12g  姜黄9g                                          

   薄荷9g 生大黄6g 甘草6g。

初期:邪从外受,湿温之邪困遏卫阳,故有卫分见症。大黄少用或不用。

中期:由于湿遏热伏,粘腻胶着,病邪不易速去,故本期留恋时间较长,症侯变化复杂。 但一般不外偏热偏湿两种倾向。热偏重者,治宜清泄阳明热邪,兼以通便除湿为主,生石膏、知母用量宜大,大黄可加至9~12g;湿偏重者宜疏利三焦加薏苡仁30g滑石30g 白蔻9g 槟榔片9g。

后期:高热退后即转入恢复阶段。由于发热汗出损伤元气,耗伤津液,治宜益气养阴,兼清余热。方中去大黄、薄荷、蝉蜕,加党参9g  生地15g  竹叶12g,方中生石膏、知母、苍术用量宜小。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帖。

疗效:46例中,痊愈45例,无效一例。治愈率为97%。   

处方二:银花、连翘 、芦根、白茅根各31g   黄芩18g  栀子15g 淡竹叶、藿香各12g  通草9g

制法:加水500ml,煎沸半小时,药渣再煎2次。合并3次煎液加冷开水至600ml。

用法:在发热期间,每隔4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服100ml,退热后可隔6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服150ml,连服3至5天以巩固疗效。

疗效:治310例,全部治愈。                              

处方三:板蓝根5份,双花、黄芩、紫草、柴胡、甘草各1份,以蒸馏法加5%葡萄糖制成注射液,供肌注及静脉点滴,肌注每次3~5ml,每日2~4次;小儿0.5ml/日/公斤体重。静滴:用于重症,每次250~500ml。治10例,均愈。平均退热时间2~3天,其他症状亦伴随减轻,平均住院9天。                                         

5.急性血吸虫病     以发热、肢厥、寒热如疟、心痛灼热,胸胁膨胀,恶心烦呕,口渴纳呆等为主症。属六经辨证之厥阴、少阳范畴。

处方:复方乌柴雄黄汤(丸)  乌梅30g  柴胡15g  黄连、白芍、川楝子、大黄各13g  党参10g  干姜8.5g  黄柏、附子块、细辛、桂枝、雄黄(另包,随汤送服)各5g 当归、花椒各3g(儿童量酌减)。若寒象较轻。可酌减姜、辛、桂、附剂量。

用法:水煎,4次分服,一日2次。或以上方炼蜜为丸,每丸重10g,一日3次,每次一丸。

疗效:治疗42例,全部临床症状消失,饮食、精神恢复正常。其中用药天数最短为4天,最长14天,平均9.5天。                                                                  

6.伤寒    此系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持续性发热等临床特点,属于温病中的“湿温”范围

处方:抗菌二号:穿心莲、白花蛇舌草、葫芦茶、银花各15g            

用法:水煎服,一般病例日服一剂,重症上、下午各服一剂,至退热后七天停药。

疗效:治12例,除2例合并胆道感染和肺感染,加氯霉素或四环素外,其余均单用抗菌二号。服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最短为2天,最 长26天,平均退热时间为7.5天。住院天数最短为5天,最 长88天(入院已有合并症),平均住院16.6天.                                                                             

7.流行性咽结合膜热     发热,咽部充血,滤泡增生,扁桃体红肿,附有灰白色伪膜,可伴有头痛头晕 ,咽痛,恶心呕吐,纳减乏力,尿少而黄便干等症。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金银花、滑石、射干各12g、连翘、藿香、荆芥穗10g

板蓝根15g  薄荷6g    甘草3g   大黄适量。

用法:每日1.5~2剂,水煎,昼夜频服(每剂服4~5次),服药前需服米粥1小碗。

疗效:治354例,服药24小 时内退热者72例,占20.34%; 48小时内退热者198例,占55.93%;72 小时退热者76例,占21.47%;4天以上退热者8例。

二、头 痛

1.神经性头痛、偏头疼、慢性鼻窦炎所致头痛,龋齿、牙周炎所致牙疼。

处方:白芷30g  川芎15g  细辛10g  升麻10g  冰片6g

薄荷10g  共研末,贮瓶备用。

    用法:药棉蘸少许药粉塞鼻,深吸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两侧痛双侧同塞。

    疗效:治20余例,有效率达90%以上,止痛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左右。

2.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其特征为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目珠胀痛等,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发作前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运动障碍等,一般先兆症状持续15~20分钟。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4~48小时,偶尔达数天。祖国医学称偏头痛。

处方一:川羌活9g  香白芷6g  川乌4.5g  草乌4.5g  前四味焙焦共研细末

用法:将药粉分九次服,每日三次,饭前服之,白开水送下,须避风三天,一付即愈。

处方二:生石决明30g (先煎)   兆细辛4.5g   大川芎9g  香白芷4.5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煎2次服,七日一疗程,不愈再服。

疗效:治数百例,效果显著。

处方三:白芷、川芎各21g  羌活、防风、柴胡、荆荠各9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早晚服用。

疗效:治30例,2~3剂即奏效。

处方四: 郁李仁、甘草、柴胡各3g  白芷1.5g  白荠3g  香附子6g  川芎30g  白芍15g  疼痛时服一剂,水煎服。

疗效:治13例,近期治愈10例,好转3例,随访5例,一年多未见复发。

注:本方重用川芎达30g,不能减量,否则无效。本方不能久煎,服药后40分钟即可止痛。

处方五: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g  冰片7g

用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密贮勿泄气,用时以绸布或的确良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内,右侧头痛塞左,左侧头痛塞右。

疗效: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可逐渐消失。复发再用仍效。

注:止痛后,可以平肝降逆汤调理,得以巩固。

处方六:细辛、石膏、花粉、白芷各6g共为细末,水和丸如绿豆大。左边痛塞右鼻孔,右边痛塞左鼻孔,见汗即愈。

疗效:治若干例,均愈。

处方七:川芎15g    延胡索9g    柴胡6g    细辛3g    寸香0.05g(冲服)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疗效:治20余例,效果尚佳。  

3、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处方:羌活9g  防风9g  白芷9g  黄芩9g 水煎服。日一剂

疗效:极佳。

4、偏头痛、巅顶痛(疼如针刺)、脑震荡头痛、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痫症(伴有眼前发黑者)、眼球疼痛难忍(多伴有眼膜发红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失眠(彻夜不眠、伴有头晕痛)、疽疮(发于大腿内侧,肿而不红、疼痛难忍)、奔豚气、重危症(各种疾病、证候错杂,辨认不清,病情尚继续恶化者,本方每能转危为安,后再根据病情之转归再行辩证施治)、手心起硬皮、咽痛(咽下咽后壁痛色垢者)。

处方:乌梅15枚  黄柏3g  黄连8g  干姜4.5g  党参3g  桂枝3g  川椒2g  细辛3g  附子3g  当归2g  水煎两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疗效:佳。  

5、发作性偏头痛(病程较短者)

处方:柴胡24g 黄芩9g 半夏9g 桂枝9g 甘草9g 大枣4枚

用法:水煎去渣,再煎服。  

6、偏头风

处方:白芷3g  天麻6g  荆荠9g  防风9g

用法:将白芷、天麻研为细面;荆荠、防风煎汤冲服面药。每日一次(痛甚者可服2次),上药为一次量。

疗效:屡用屡效。

7、眶上神经痛

处方:生马钱子0.9g(注意不可超过此剂量)  蝉衣9g  黄酒124g

用法:将马钱子放在麻油灯上烧透,烧至炭黑色,不存性,捏之成灰为度,再与蝉衣9g共为细末,用黄酒一次冲服。

疗效:共治13例,其中服药一剂愈者11例,服二剂愈者2例。  

8、前额疼,麻疹(发热无汗、体温升达400C以上,皮肤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

处方:葛根12g  麻黄9g  甘草6g  芍药6g  桂枝6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先水煎葛根、麻黄,去白沫,再入诸药煎,温服一次,盖被取微汗。外感引起的前额疼用原方,内伤前额疼加当归以补虚,如伴眩晕者,再加菊花以疏风散热。原方亦可治合谷部位红肿疼。  

9、前额冰凉疼痛,伴呕吐酸水者。大肠痛(症见下腹疼痛,时间较长,缠绵不愈,大便闭塞者)。

处方:吴萸 9g  人参9g  大枣4枚  生姜18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疗效:佳。

10、前额、枕后掣痛(外感引起者)

处方:柴胡12g  黄芩4.5g  人参4.5g  半夏6g  桂枝4.5g  芍药4.5g  甘草8g  大枣4枚  生姜6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11、后头痛  外感引起者,自汗或无汗,恶风或不恶风匀可用。

处方: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并喝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盖被取微汗,不可使汗如水流而更伤其阴,病必不除。若一服微汗出病愈,则其余之药停服。若不微汗出,乃服二、三剂。

12、慢性后头困痛,常伴有健忘、眼花等症

处方:干地黄24g  山药12g  山    12g  茯苓9g  丹皮9g  泽泻9g  炮附子3g  桂枝3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两次温服,亦可炼蜜为丸,每丸9g每服一丸。

注:亦可治咽痛:如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可加桔梗治之;心动应衣:症见心跳动,其跳动于衣外可望见者;腰胯弛痛,(指髂后上嵴至臀部牵扯性疼痛);无梦滑精,伴有疲乏无力,脉结者,加生龙骨、生牡蛎;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席汉氏综合症:多发于分娩后期大量出血,症见长期闭经,毛发、腋毛、阴毛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

三、眩晕

处方一、前庭神经元炎  本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伴有恶心、呕吐,有前驱症状,无耳鸣及听力障碍,平衡失调明显,前庭功能不正常,并有自发性眼球震颤。

柴胡、党参、桑叶、菊花、钩藤各10g  僵蚕、黄芩各9g  半夏、川芎各6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治23例,全部治愈。以单用本方,一周左右症状完全消失为准。

处方二、眩晕  适用于中年后患者

柴石英、灵磁石各30g(先煎)    菟丝子15g    甘枸子15g  党参12g  茯苓12g  山药15g  谷麦芽各30g  甘草3 g

如心悸不寐,加夜交藤、枣仁、金蝉花;喘咳加蜜麻黄、杏仁、苏子、胡桃肉;头痛加露蜂房、七叶莲、白芷;眩晕加菊花炭、制首乌;晕去党参,加生晒参、山肉、木蝴蝶;若患者脾胃虚寒,阳气虚馁,则磁石辛寒,不用为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随症加减,收效颇佳。

处方三:眩晕  凡具头重如蒙似裹,呕吐痰涎,胸膈痞闷,身体困重,大便粘裹痰涎,苔腻或多津,脉弦或滑或滞缓等症,均可施治。

茯苓20g  陈皮、白芷、防风、羌活、枳实各10g  法半夏9g  南星、川芎各8g  细辛3g  酒炒黄芩5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满意。

处方四:头重如裹  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

白术6g  附子(炮、去皮)6g  甘草3g  大枣2枚  生姜6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服。

处方五:眩晕  症见眩晕,甚则仆倒,不省人事,自汗,恶心呕吐,脉虚细弱。

黄芪9g  人参、灸甘草、白术各3g  陈皮、归身各2g  升麻1g  柴胡12g  天麻9g  半夏9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六:眩晕  症见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四肢不温,脉沉细。

薯蓣90g    人参21g   白术18g   茯苓15g    当归30g  芍药18g  川芎18g  干地黄30g  麦冬18g  阿胶21g  桔梗15g  杏仁18g   桂枝30g  防风18g  神曲30g  柴胡15g  白蔹6g  豆黄卷(蚕豆生芽)30g  甘草60g  干姜9g  大枣40枚(为膏)。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9g重,每服一丸,空心温酒服。

处方七:眩晕  因痰而作眩,症见伴有心下悸(指剑突下胃脘部跳动,与心前区之心悸不同)或起则眩晕加重者。

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甘草6g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亦治脉结代(指心律不齐,在心电图上表现为逸搏与脱逸性心律或早搏动等。症见疲乏无力,心悸,头晕等)如伴有心下悸,咳嗽,气短者,可用本方治疗。  

四、神经衰弱  

主要症状为:烦躁易怒、心情沉重、焦虑、忧郁、惶惶不安、手足无措、失眠梦多,记忆力减退、乏力,对外界刺激(如声响、光线等)特别敏感。

处方一:顽固性失眠 属肝气太盛、水不涵木者

白芍、当归、熟地、玄参各30g  柴胡、石菖蒲各3g

用法:水煎二次,下午三点,晚八点各服一次,每次一茶杯。

疗效:以治愈失眠症百余例,且愈后多不复发。

处方二:头痛失眠

黑芝麻30g  明天麻、焦黄柏各12g  破故纸15g  焦枣仁、大枸杞各24g  雪茸片1.5g  共研系末,炼蜜为丸。

用法:早晚各服4.5g  开水送下。如头痛甚者加羌活、篙本;失眠甚者加重焦枣仁;记忆力减退者,加重茸参。

处方三:不寐

茶叶、酸枣仁。

每日清晨8时前,将绿茶15g 开水冲泡两次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就寝前冲服酸枣仁粉10g。

疗效:39例,愈34例,占87.2%;好转4例,占10%;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97.2%。

    处方四 失眠、症见彻夜不眠、伴有头痛者、见 页偏头痛9方。

    处方五 失眠、症见失眠无梦、伴有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 弱者。

    茯苓18g 人参3g 附子3g 甘草6g 干姜4、5g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 次遇服。

    注:亦治尿频:症见夜达数十次,色白量少,无尿疼、尿赤、小腹不 胀、脉沉迟无力者;无脉症:此处所指是因惊恐伤

    及心肾、症见昏迷 不醒,四肢冰凉、颜面苍白,两上肢寸关尺脉全无者。

    处方7 失眠 伴有热象、彻夜不眠而烦躁、脉数者见 页4方高烧昏迷条。

六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 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病变的急性 传染病。一般在复秋季流行,由蚊虫传染,潜

   伏期限4—21天,多发 生于儿童及青壮年。主要症状为高热、头昏、头痛、嗜睡 、惊厥 、抽搐 、 昏迷,呼吸衰竭及脑膜

   刺激症等。

   临床分为四型:

      1、轻型:

                  体温38~39C,神志清楚或仅轻度嗜睡、无惊厥 、深浅反射无 异常,脑膜刺激不明显,脑背液检查细胞计数增高,

     多在一周内恢复。

      2、中型:

  体温39~40C,烦躁、嗜睡或半昏迷,有惊跳或少数惊厥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症

明显,脑脊液检查细胞 计数增高,一般经10天左右即恢复,无后遗症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 症状。

      3、重型:

  体温40~41C,昏迷或深昏迷,可有呕吐、躁动、抽搐,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脑膜刺激明显,发病

3~4天后即可出现呼吸 衰竭等症状,急性期可达到2周以上。重型病死亡率高。

      4、极重型:

    起病1~2日,体温骤升至41C,深昏迷,频繁强烈抽搐或呼吸骤 停,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西医对本病

无特效治疗。本病属中医“疫病”、“暑温”范畴。

   处方一 乙脑极期、神昏痉厥、舌伸脸浮、脑水肿型成。

       川牛滕30g  车前草30g  生 石(先煎)45g  连翅30g  大青叶30g

       杏  仁15g。(每日一剂、煎成200mc鼻饲。重症可日服二剂)。

   处方二  乙脑

       大青叶31g   金银花15g   连翅15g  生石膏 62g  生地15g 玄   参15g  知母10g   地龙15g   甘草3g

       用法: 水煎至100mc为一剂。成人每日一剂、小儿每日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为一剂,必要时加倍。

       疗效: 治615例,愈591例,占96.1%,重型极重型131例中死亡24 例,占18.3%。治愈病例平均退热天数为4.1  天。

   处方三  乙脑

银 花31g  水牛角粉31g  地 龙15g  甘 草31g。(水煎服,儿童 酌减)。

       疗效:治243例、愈232例,占93、6%;好转4例,占1、6%;死亡7 例 ,占2、8%。其中有5 9例加用桑寄生、仙灵脾 。

  处方四  乙脑后遗症

  鲜活地龙(淡红色者,绿色而蜷曲者不宜用)适量。

      用法:以冷水洗净,不必剖开,每100g加水约50ml,炖汤内服,重复炖 2次.30天为一疗程。水儿用量100g—200g /次。

      连服2—3疗程。

      疗效:治10例、疗效满意。

  处方五  脑膜炎后遗症     此处指脑膜炎后出现口吐大量涎沫不能进食者。

      麦门冬21g  半夏12g  人参6g  甘草6g  粳米9g  大枣4枚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渐半夏至24g、麦冬60g

             疗效:数剂见效连服二十多剂。

  处方六、乙脑极期

       香蕉根汁500ml、冬蜜30g。500—1000ml/天,鼻饲点滴5~10ml分,均 匀 续滴给。在 儿出现稀便后即停止给药(以免因

      腹泻太过而致脱水酸 中毒)。一般用药1000~1500ml后即出现排稀便函1~2次,“以此定为有效量”。当达到有效量时,

      体温下降,神志日渐清醒,用此药时、忌用冬 眠灵,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抑制胃肠蠕动,引起腹胀。(便溏者审证慎

      用 。此方是否也可用以一般高热及高热昏迷?)。

七、 脑积水

                    脑积水,常见症状有头胀、昏晕、恶心呕吐等。

     处方一    柴胡24g 茯苓12g 人参9g 半夏12g 甘草9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水煎去渣再煎服。

  处方二   小儿脑积水

                茯苓15g 大腹皮15g 猪苓10g 泽 10g 牛滕10g 车前子孙10g 白术5g 桂枝叶2g。(烦躁加生石膏药20g,珀琥面1g,一次冲

      服量、早晚各一次;)(呕吐加竹 10g;大便干加大黄7、5g 知母10g)。

     用法:水煎顿服。

     疗效:作者在5年间用渐增剂量的方法、以重剂五苓散(本方)加味治疗脑积水三例,脑脊膜臌出症含并脑积水一例,收

     到较好之疗效。

  处方三  小儿脑积水

         皂角1500g  艾叶62g  寸香1—1.5g

    用法选胖大无蛀虫的皂角,去粉研碎,和艾叶共放锅内加水15斤左右 ,武火煮2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过滤后的药液再

   加热浓缩至用筷子蘸药液扯出3—5寸长的粘条时离火。稍冷后入寸香  搅拌均匀而成。将患儿的头发 剃去洗净,药膏均匀地

   涂敷于整个头部,颅缝和前囟涂药要厚些,用白布将整个头部包扎严密,再用胶布缠绕白布边缘固定,每两个月换药膏次,

   共3—5次。

   疗效:经治两例均获满意疗效。(其中一例为“先天胜脑积水”)。

  八 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多见的有“甲状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处方一] 甲状肿大。

   浙贝母、海藻 、牡蛎各12g共为细面。

[用法] 每服6g,日服2次,饭前服、白酒一盅送下。

[疗效] 治愈几十例效佳。

[处方二] 甲状腺肿大。

   归尾、熟地、昆布、海藻各15g,川芎、赤芍、桃仁、桔梗各10g, 浙贝12g、 红花6g,( 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 治10余例均满意,

[处方三] 瘿瘤,颈肿而质软、皮色如常或伴有随喜怒而增大或缩小者。

   川贝母12g  苦楝皮12g  海石粉12g  海 藻9g  

   昆  布9g   槟  榔9g   栝楼皮15g。

   (水煎服,一日服2次)。

[疗效] 连服3—4剂可愈。

[处方四] 瘿瘤

浙贝母18g  栝楼皮24g  海浮石18g  桔  梗15g

海  藻60g  槟  榔15g  海  带60g  夏枯草12g

青  皮12g  香  附12g。(共研为细未)。

[服法]每次服3g,每日服2次,开水送下(一料药为一疗程)。

[疗效] 治80余例,均获痊愈。

[处方五] 甲亢

黄  连12g  黄 芩3g  白 芍6g  生牡蛎 24g      

阿  胶9g   鸡子黄1枚。

[用法] 水煎前四味,去渣入阿胶烊化,稍凉入鸡子黄,搅匀服。

九 心脏病

一、   心肌炎,其病因颇多,但以续发于某些传染病和风

湿病为常见,多有外感发热史。近年来认为此病的发生与病毒性疾的关系甚为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其证多见心悸、恶心、气促、胸闷、五心烦热、眠差、全身无力、脉数、舌红苔黄,有的下肢浮肿。  

[处方一]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  夏18g   茯  苓12g   生  姜24g

[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剂二次。

[疗效] 11例临床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二、   湿性心脏病系风湿性心脏炎所留下来的,以心脏瓣

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在此基础上,还可有风湿炎症的反复发作。临床类型主要有:(1)二尖瓣狭窄;(2)二尖瓣关闭不全;(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主动脉瓣狭窄;(5)联各瓣膜病变等。主要症状为心悸、浮肿、咳喘咯血、唇青、             斑。

[处方一] 风湿性心脏病

   薤  白9g   台  参9g    麦  冬9g   川  芎9g

   香  附9g   砂  仁9g    无  胡9g   云  苓9g

   厚  朴9g   内  金12g   柴  胡9g   石决明9g

   陈  皮9g   柿   蒂9g   甘  草6g   生  姜3片

[用法] 水煎服。

[疗效] 十多天痊愈。

[处方二] 心脏病(包括风心病)伴有疲乏无力、气短、颜面

        浮肿、小便不利、脉结代无力者。

   炙黄花9g   桂  枝9g   白  芍18g    炙  草6g

   茯  苓9g   杏  仁4.5g  大  枣4枚    生  姜9g

   饴  糖24g

[用法] 水煎前七味药二次,去渣入胶饴,用微火消解,分二

次温服。

三、   冠心病,病理表现为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黄色

斑块,斑纹沉着使管腔狭窄或闭塞,致心肌供血发生障碍,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等。

[处方一]

党  参24g   黄  芪18g   当  归15g   熟  地6g

丹  参15g   麦门冬9g    川楝子10g   龙眼肉10g

生龙骨24g   生牡蛎24g   焦三仙27g   远  志10g

[用法] 浓煎取300ml,瓶装高压消毒备用。每日服三次,每次100ml,40天为一疗程。

[疗效] 治50例,症状完全缓解36例,明显减轻8例,症状好转4例,无效2例。

四、   心悸是自觉心跳、悸动不安的病症,一般呈阵发性,

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本病的发生,除精神因素外,多因心血不足、心阳虚弱、肾阴亏损或因水饮内停、瘀血、痰火所致。                     

[处方一] 心悸

茯  神4.5g   炙远志6g   枣  仁12g   桂圆肉9g   

红  枣5枚   橘  饼1个。                     

[用法] 煎茶饮之

[处方二] 体弱惊悸

朱茯神9g   枣  仁9g   远  志9g   柏子仁9g

枳 壳4.5g   当  归6g  山  药12g   石菖蒲4.5g

炙黄芪9g   益智仁9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用法] 水煎服

[处方三]无脉症,属现代医学周围血管疾病,常由多发性大动脉脉炎所引起。此处指因惊恐伤及

肾而昏迷不醒、四肢冰凉、颜面苍白、两上肢寸关尺脉全无者。

  茯苓四逆汤:茯苓18g 人参3g 附子3g 甘草6g 干姜4.5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也可浴尿频,失眠(症见失眠无梦,伴有疲乏无力,舌

淡苔薄白,脉虚弱者)。

五、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兴奋波的发放紊乱或传导受

阻,使心跳失去正常节律性。常见心律失常有:(1)窦性心动过速。除心悸不安外,无其他症状,体征则从心率增快在

100次/分~140次/分之间;(2)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多为45~60次/分,也可低于40次,当心室率过慢时,常有疲乏、头晕、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心力度竭和低血压等;(3)

窦性心律不齐,可有头晕、心悸等;(4)窦性停搏时间较长可有昏厥;(5)早搏病人常有心脏“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脏停跳的感觉,脉搏则有间断的缺如,脉搏次数少于心跳;(6)陈发性心动过速是陈发性发作,突然发作,突然消失,可反复发作,发作时心跳可达150—220次/分,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眩晕、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7)心房颤动可有心跳不规则,脉搏快慢强弱不一,次数少于心跳;(8)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跳脱漏,心率变慢或心跳暂停,甚者每分钟心跳仅有20~40次,出现昏厥、抽搐。心律失常属中医的,“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范畴。脉象多为中医学中的结脉、代脉、促脉、疾脉、迟脉、数脉。

[处方一] 多发性房性早捕

红花10g、菌灵芝30g(先煎2小时),鸡血藤30g、党参30g、五味子15g、麦冬12g、熟地12g、阿胶10g;失民加苦参20g、五味子重用至3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 治10例,其中服药5~7剂早搏消失,两年末复发者

4例;服药10~15剂早搏消失,劳累复发,再服本方,早搏又消失者6例。

[处方二] 心律不齐伴有胸满者。

         桂枝9g  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6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并喝热稀弱适量,以助

药力。

[处方三] 心脏病脉结代,伴有畏寒、全身发抖不能自主者。

        亦可治过汗伤阳而至耳聋者。

        桂枝甘草汤: 桂枝12g、甘草6g

[用法] 水煎一次温服。

[处方四] 脉结代、伴有惊恐、失眠不能熟睡、易惊、怕响声

        者。

桂枝9g  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9g  牡蛎15g

龙骨12g  蜀漆(洗上腥或用茯苓代)9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五] 心律不齐伴有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3g  甘草6g  龙骨6g  牡蛎6g   

[用法] 水煎一次温服。

[处方六] 心律不齐、症见失眠、心悸者。

        磁朱丸:神曲120g、磁石60g、朱砂30g。

[用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6g,开水冲服。

[处方七] 脉结代伴有心下悸,咳嗽、气短者。

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亦可治眩晕伴有心下悸或起则眩晕加重者。

[处方八] 心律不齐伴有脉快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24g、甘草6g、黄芩6g、黄连6g。

[用法] 先煎葛根,后入诸药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注:发热并下赤痢者,可用本方加阿胶治疗。

   六、胸闷痛,症见胸闷疼痛,伴有寒热往来等。

[处方一] 柴胡24g  黄芩9g  栝       白   甘草9g

        大枣4枚   生姜9g

[用法] 水煎去渣,再煎服。

    七、心中发痒症:此病有急、慢二性;急性的1—2日即死,慢性的长些。

[处方一] 好香六根(烧存性),红糖90g。

[用法] 开水冲服。

[处方二] 令人聪明,龟甲(即龟板自败者佳)、龙骨(煅)、远志(去心)、石菖蒲(去毛)、各等份,研末、洒调方寸 。

[用法] 日服3次。

注意事项:人若忘事,用远志、石菖蒲、每日煎汤服,

心通万卷书。气虚损,用紫河车入补药内服之,大能安心养血宁神。健忘惊悸忡不寐,用六味丸加远志、石菖蒲、人参、白获神、当归、酸枣仁(炒),同为丸服。

[处方三] 健忘,龟板(炙酥)60g、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60g、远志30g、石菖蒲3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白开水送下。

[用法] 一次服3g,一日服三次。

[疗效] 久服益智健脑。

十、高 血   压

   高血压:脉弦有力,头目眩晕疼痛或肢体不利,口眼歪

斜、昏厥不省人事等症。

[处方一] 生 地15g   元  参15g   丹  皮6g   焦桅子6g

        生赭石24g  生龟板6g   胆南星6g    清半夏6g

        南红花3g   桃  仁6g   明天麻6g    钩  藤9g

        当  归9g   生山药9g   牛  膝15g   杭白芍9g

        地  龙6g   菊  花9g   黄  芩9g    知  母6g

        生石膏21g  薄  荷1.5g

[用法] 将以上诸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9g,贮瓶内备

      用。每日早晚各服一丸,饭后服,白开水送下。胃弱

      者连服,常有胸满感,可暂停1—2日再服或减为每

日一丸。

[疗效] 治愈多人有良效。

[处方二] 茺蔚子、嗓树叶、桑树枝各10~15g,煎汤约1500ml,稍凉不烫脚,把双脚放入盆内浸泡约半小时,洗后

        上床休息。

[疗效] 泡脚后30分钟即并始降压,一小时后作用最强,维

      持4~6小时。在治疗的同时,常备药品剂量不加大。

      如8小时后血压有回升,还可以煎汤第二次浸泡,一

      般经1~2次即可恢复至平时的基础血压。

[处方三] 症见头晕、目眩、耳呜、眼花等症,并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

    菊花40g  白术10g  防风10g  桔梗8g  黄芩5g  

    细辛3g   干姜3g   人参3g   茯苓3g   当归3g

    川芎3g   牡蛎3g   矾石3g   桂枝3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四] 伴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

        苦耳呜、脉弦滑者。

    茯苓12g  甘草9g   干姜9g   细辛9g   五味9g

    半夏9g   杏仁9g   大黄9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处方五]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者。(小柴胡汤加茯苓。)

    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生姜9g   半夏12g

    甘草9g   大枣4枚   茯苓12g

[用法] 水煎去渣,再煎服。

[处方六] 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者。用 页偏头痛9方条的乌梅汤治疗效。

低血压:

[处方一] 桂枝30g   肉桂30g   甘草15g

[用法] 冲开水当茶频服。

[疗效] 治85例,均取得显著效果。最多五剂血压就升正常。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条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由于血浆

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

白血症。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

固醇及类固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脂。血浆中的胆固醇除来

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同样甘油三酯也可在

肝内利用碳水化合物—糖类为原料合成,所以多食糖类亦可

使甘油三酯升高。

    高血脂症的诊断依据目前根据电泳可分成I、IIa、IIb、

III、IV、V等六型。我国健康人总脂的正常值为500—750

毫克%,胆固醇150~230毫克%,三酸甘油脂90—120毫克

%,B脂蛋白400毫克%以上,高密度脂蛋白40毫克%以上。

高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

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胆石症,所以危害很大。

[处方一] 高脂血症,生大黄适量研成粉剂。

[用法] 每日3次,每次服3g,连续服2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 治15例。7例用药1疗程,5例用药2疗程,3例用

      药为3疗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降至正常。

[处方二] 血清胆固醇增高症,决明子31g,水煎服,分二次。

        或制成决明子糖浆,每100ml内含生药一两半,每

        次20ml,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决明子片剂,每片含生药1.8g,每日3次,一次五片。

[疗效] 治100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32例、高血压及冠

      心病36例、动脉硬化14例)。用煎服者20例,糖浆

      者30例,片剂者45例,其外有5例用决明子15g水

      煎服。在治疗前血清胆固醇为210—484毫克%之间,

      平均246.91毫克%,治疗后为110—208毫克%,平均

      153.7毫克%。平均下降87.9毫克%,总有效率达98%。

注:此药量少一般不能达到疗效,故每日药量多在30g

以上。部分病人服用后有恶心、腹胀与腹泻副作用,一般可自行消失,均不影晌温续服药。

[处方三] 高血脂症。

丹参15g  首乌15g  黄精15g  泽泻15g  山楂1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饭后服。

[疗效] 观察100例,胆固醇降低者占78%,B—脂蛋白降低

者94%。

[处方四] 高血脂症(耳针)取穴:胰、小肠、肝、前列腺。

        (胰穴位于胰胆区和屏间切迹下缘外侧)。采用埋

       针或压丸,(王不留行子),每3天更换耳穴一次,5

       次为一疗程,在耳针期间均停一切降脂药物。

[疗效] 治10例。8例血脂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其中一项下

      降至正常范围。

胁痛:疼痛难忍,脉沉细无力者。

[处方一] (虚寒)小建中汤。

桂枝9g  甘草6g  芍药18g  大枣4枚  生姜9g  胶饴24g

[用法] 水煎二次,去渣入胶饴用微火消解,分二次温服。

[处方二] 肋间神经痛。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15g、柴胡、郁金各6g、瓜蒌皮12g、薤白9g,痛在右胸,右肋加极壳、陈皮各6g以理气;痛在左胸,左肋加桃仁9g、、红花6g以祛瘀;口苦、咽干目眩,加龙胆草9g、川楝子6g以清肝经郁火;恶心呕吐、酸水上泛加生赭石15g、清半夏9g以和肝肾;心悸怔忡、多梦纷纭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2g。

[疗效] 一般3~10剂痊愈。

十一、肝    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所致的传染病。三者病理变化相似,主要为肝细浆疏松,

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和肝细胞坏死及色素沉着,小叶内和汇

管内炎细胞浸润,枯否氏细胞肥大增生和汇管区内纤维母细

胞增生。三者的病程、病情演变及预后转归则有很大差异。

一般认为甲型肝炎只有急性型,隐匿型而无慢性型;乙型肝

炎除急性型,隐匿型外,还有慢性型;非甲非乙型临床过程

多与乙型相似,但较轻。

    临床表现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黄疸型中在前期大

多起病较急,有胃寒、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呕吐、上

腹部不适,腹胀等。有的患者有呼吸道症状,肝肿大可不明

显,尿色加深,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本期持续数日至1—2

周,进入黄疸期,出现巩膜皮肤黄染,于数日2~3周达到到

顶峰,此后发热渐退,一般情况也见好转,大部分胃肠道症

状消失,食欲好转,疾病逐渐痊愈。无黄疸型中,整个病程

中始终无黄疸出现,症状和体征则与黄疸型基本相似,此型

部分病例在发现时实际上已是慢性。

[处方一] 急性肝炎。

    木贼草31g   板蓝根15g   菌 陈15g

[用法] 水煎浓缩至100ml。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儿童酌减。

[疗效] 治73例,临床治愈68例,基本治愈4例,好转1例。

       平均隹院约30天。

[处方二] 急性肝炎(黄疸)。

   生猪胆、冰糖各适量隔水蒸熟,配以含量为20%的糖浆,

日服3次每次33ml。

[疗效] 治10余例,其中资料完整者5例,服药10天黄疸消

      失2例,服药20天黄疸消失3例,服药30天肝功能

      全部恢复正常。

[处方三] 急性肝炎。

    龙胆草12g   败酱草30g   冬 青30g  甘 草6g  

[用法] 上药约煎2小时,得药液500ml,分2—3次口服,

      每日剂,同时辅以维生素类药物。

[疗效] 治42例,愈37例,好转5例。

[处方四] 急性肝炎。食醋,每天3次,每次10ml,口服。每次配合口服维生素B2片。

[疗效] 治51例,均获痊愈。20天内愈者42例,21~30天者

       7例,40天以上者2例。

[处方五] 急性病毒性肝炎。虎杖6斤、绵茵陈6斤、车前子3斤、板蓝根3斤、葫芦茶6斤、白糖3斤。加水煎二次,第一次煎沸三小时;第二次煎沸二小时,去渣,将二次煎液合并浓缩成浸膏状,然后加入相当于二倍药液的95%酒精,搅拌后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用脱脂棉过滤后回收酒精,将药液再煮沸,让酒精气味挥发尽,加入白糖3斤,再煮沸15分钟,共得药液6.000ml,加防腐剂后入经高压消毒的瓶内备用。                                                                                                                                                                                                                                                                                                                                                                                                                                                                                                                                                                                                                                                                                                                                                                                                                                                                                                                                                                                 

[用法] 成人每次40~50ml,11—15岁每次20~30ml,6~10

      岁每次15ml,6岁以下每次8~10ml,口服,每日服三

      次,服至肝功能复查正常为止。

[疗效] 治43例,愈4例,好转2例。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日数:纳差4.3天,恶心呕吐2.7天,肝区疼痛19.7天疲乏6.5天;黄疸消退

       8.8天,肝肿大恢复正常33.76天。肝功能第一组(包

       括黄疸指数、凡登白反应、胆红质)恢复正常20.3

       天;第二组(包括麝草酚浊疫试验,麝香草酚絮状

       试验,恢复正常29.4天,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26.1天。

[处方六] 急性传染性肝炎。

茵陈156g、郁金77g、甘草16g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6g。

[用法] 一岁每次半丸,一日服四次;三岁每次一丸,一日服

      四次;六岁每次二丸,一日服三次。

[疗效] 一般一周内黄疸及肤痒消失,精神及食欲好转;二周

      至三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一个月左右肝功能恢复

      正常。

注:本药加大剂量并配合安客牛黄丸,治疗肝昏迷效果很好。

[处方七] 急性病毒性肝炎。

    车前草12g  蒲公英12g  大枣10个  茵陈30g(后下)。

[用法] 水煎至300ml,两次分服。儿童2至9岁服1/2剂量,

     10至15岁服2/3剂量。

[疗效] 治112例,其中黄疸型99例,愈98例;好转1例。

      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22天;无黄疸型43例,治愈42

      例,好转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20.2天。

[处方八] 急性病毒性肝炎。

  生瓜蒂50g   元  胡650g   丁  香350g   白  糖350g

淀 粉200g  葡萄糖500g(共为粉末,压面炼蜜为丸,每

丸含瓜蒂25毫克。

[用法] 每服半丸,一日三次,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疗效] 治122例,愈116例。治愈率95.08% ,好转5例,占4.1% ,无效例占0.82%。平均治愈日为28.37天。自觉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5.14~14.1天。

[处方九] 急性病毒性肝炎。

    用鲜冰糖草60g,水煎,每日一剂,每剂煎2次内服。

或服干冰糖浆,每次10g(相当于干冰糖草15g),每日二

次。7—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检查肝功一次。

[疗效] 治239例,全部治愈。利胆退黄,降谷 转氨酶一般平均在8.5天开始减退。但降麝浊较慢,可加五味子、丹参、女贞子配成复方煎剂,疗效更佳。

[处方十]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生大黄50g(儿童20—30g)煎成汤剂200ml左右,每

日顿服一次,连服6天停一天为一疗程。年老体弱等病例可服两天停一天,服完6次为一疗程。

[疗效] 治80例,一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者17例,两周内肝功能恢正常者45例,三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者3例,一个月内临床治愈11例,治疗一个月以上肝功能末恢复正常者4例,总有效率95%。一般服药两个疗程,平均用药16天。

[处方十一]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硝石12g  矾石10g  青黛30g共研末,装瓶备用。

[用法] 每次服5.5g,用壹剂加味茵陈蒿汤送服,一日3次。

[疗效] 获捷效。对重型肝炎也有佳效。

[处方十二] 黄疸,面目全身俱黄,发热胁痛,口苦而渴,心烦食欲不振。

黄牛屎60g、荆芥30g分别炒成炭,加清水三碗煎至二碗。一日3次服,每隔3小时服一次。

[疗效] 曾治疗多数人,均获卓效。一般服药1~2天,眼黄渐

退,胁痛渐除。发热于第2天消失,连服4天,食欲增进而愈。

[处方十三] 黄疸

   川朴9g、枳壳6g、山楂9g、神曲9g、猪苓6g、泽泻6g

苍术3g、茵陈15g、广皮9g、桔梗4.5g、云苓6g、黄芩12g、

甘草6g、竹叶、灯芯为引。

加减:

    病重者再加川朴、山楂、神曲各6g、苍术15g、茵陈24g、

广皮12g、云苓3g、竹叶9g;腿肿者加银花18g、连翘15g

大腹皮30g;心内热者加黄芩9g;呕吐加霍香18g、竹茹9g;

胃口痛者加砂仁9g,痛重者加草蔻15g,去黄芩;口干者加

麦冬9g;渴甚者加花粉15g;大便泻不止者加肉蔻12g、乌

梅9g;咳嗽者加川贝12g;喘者加白果21g、桑皮15g;发

冷者加柴胡9g。忌一切腥荤豆类,不能坐车,不用按摩,不

用针炙。忌用一切清下药,如枳实、川军等。腹泻不用白术。

[疗效] 用此方治二千余人;无不痊愈。

[处方十四] 黄疸型肝炎。

生大黄、生芒硝各9~15g,开水冲泡10分钟后口服,每日一剂,日服1~2次。

[疗效] 治20例,症状基本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12天。

注:本方适用于体质强壮而有湿热积滞者,幼儿、老年、

孕妇及正虚者不宜采用。

[处方十五] 黄疸型肝炎。

   柴 胡12g  鲜蒲公英40g  鲜野菊花40g  山 楂10g

   茵 陈10g  茯 苓10g  甘 草6g  大 黄6g  陈 皮6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 治12例,均愈。

[处方十六] 黄疸型肝炎。

酒蒸大黄40g、生麦芽30g(儿童酌减)。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 治11例,黄疸者6~8日消退,肝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

[处方十七] 顽固性黄疸。

    丹参、桃仁、红花、茵陈、郁金、炮山甲、皂角刺、路

路通,厌油腻者加山楂、巩膜黄甚者加木贼、夏枯草、皮肤

搔痒加白蒺藜秦艽,有胆道结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寒湿

现象明湿者加白术、熟附片,若系肝细胞性黄疸者去炮山甲,

皂角刺加板蓝根、夏枯草。

[用法] 水煎服。

[疗效] 治8例,愈7例,1例因呕吐不受药而中止治疗。服药30剂左右愈者4例,15剂左右愈者2例,60剂左右痊愈者1例。

注:皂角刺、山甲有耗气伤正的副作用,剂量一般以每

剂9—12g为宜。

[处方十八] 重症肝炎(又称急性黄色肝委缩),严重黄疸。

新鲜蒲公英300g,(水煎服,每天不拘饮其汁,连服15天。)

[疗效] 验。

   另,黄疸不退,可购薏苡仁数斤,平常水煎服之,效果很好。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包括“迁肝”“活肝”两类。其病因主要为乙

型肝炎病毒。“迁肝”的病情发展属良性,极少数变为“慢

活肝”。“慢活肝”病情较复杂,且可有自身免疫机别的参与,

亦可有肝硬变的伴发,最终演变成肝硬变,预后较差。

   “迁肝”临床症状轻微,体检可发现肝脏轻度增大,质

软或偏中等,可有轻度压痛,脾脏多不肿大,亦无肝硬化体

征;肝功能试验可完全正常或反有少数个别指标轻度升高,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可阳性;肝活检肝小叶结构完整,门脉区

境界清晰,伴慢性炎症性漫润,肝实质内亦有炎性浸润,此

外还可以有急性肝炎的一些征象,偶亦可有极少“碎屑样”

坏死区。“慢活肝”亦可无急性肝炎病史,有急性期者往往

病情连续或有间隔较短的缓解期,反复发作超过一年;有明

显的临床症状,可有轻度出血倾向,有的尚可有持续黄疸,

亦可有肝外其他系统病变表现如关节痛、关节炎、溃疡性结

肠炎表现等;体检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或偏硬,有压痛。多

数患者脾脏可扪及或轻度肿大,伴肝硬变者可有少量腹水,

明显肝掌、蜘蛛痣等;肝功能试验明显异常,尤其是蛋白电

泳示丙种球蛋白增高,血浆白蛋降低,球蛋白增高,伴白球

比例变小或例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周围血象降低,特别

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可阳性;肝活检肝小

叶结构紊乱或破坏,门脉区有慢性炎症浸润累及小叶周围,

肝细胞有坏死性病变,位于小叶肝细胞界板者为碎屑样坏死

,门脉区之间或中央静脉与门脉区之间有稀形坏死,肝小叶

内亦可有广泛坏死。

     本病属中医“黄疸”、“湿阻”、“胁痛”、“虚证”、“症

积”等范畴。

[处方一] 慢性肝炎。

    茵陈6.4斤、五味子2.2斤、大黄炭1.4斤、郁金、丹参、

太子参、地骨皮、当归各2斤,蜂蜜1.6斤。先将茵陈加水

煎去渣,并浓缩烤干为粉。其余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

蜜水泛为丸。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10g(约60

丸),小儿酌减,15天为一疗程。

[疗效] 治50例,愈42例,好转6例,无效2例。

[处方二] 慢性肝炎,小建中汤。

桂枝9g  甘草6g  芍药18g  生姜9g 大枣4枚  胶饴24g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入胶饴,用微火消解,分二次温服。

注;本方同胁痛一方条。加茵陈可治伴有小便自利的虚劳黄疸。

[处方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

  茵陈20g   白花蛇舌草20g   丹参20g   黄芩12g  

紫胡12g    大黄10g  藿香10g  青皮10g  陈皮10g

  金钱草15g  泽泻15g  赤芍15g(共169g)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或研末,每日服二至三,每次8g。

[疗效] 治20例,住院最长者66天,最短者40天。从住院至出院后3个月内复查一次转阴者4例,复查二次转阴者11例,复三次转阴者5例。

注:如研末服,原方加大4倍,可服28天。(原方量可

服7天)。

[处方四] 肝炎SGPT升高。健肝汤。

   柴胡6g  白芍12g  瓜娄12g  山楂12g  甘草5g

   山栀5g  红花3g

[用法] 水煎日一剂。

[疗效] 治疗103例,恢复正常达93%,平均服药25.5剂。

典型病例:王某某,男、18岁。患急性无黄疸型肝炎,SGPT264单位,服本方38剂,恢复正常。

[处方五] 乙型肝炎,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每天2毫升肌注。

[疗效]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肝功正常)为25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疗程为2个月。

[处方六] 肝炎SGPT升高。

     北五味子100g   白僵蚕100g   蝉衣50g

[用法] 共研细末,制成丸药,每服10g,每日服2次,30天一疗程。

[疗效] 一般一个疗程SGPT即恢复正常,后改为每晚服10g,再服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处方七] 肝炎SGPT高。

     茵陈80g   北五味子60g   大枣30枚

[用法] 共为细末,每日2—3次,每服4g。

[疗效] 治单项转氨酶高,颇为有效。

[处方八] 乙型肝炎。

   黄  芪15g   丹  参15g   女贞子15g   蚕  砂15g

  妇      科
一、先兆流产
祈艾、白芍、菟丝子各六克 ,川朴、香附、川芎各三克,荆芥、姜活、川贝各五克,北芪、防风、当归、阿胶各九克。
用法:用二碗半水煎余大半碗,分二次服。
疗效:效佳。
发表于 2007/2/24 08: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有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该用哪个药方?
 楼主| 发表于 2007/2/24 1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肥胖症

肥胖症是由进食过多热量后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所形成,与遗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饮食过多、活动量过少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方1、【组成】绿茶、何首乌、泽泻、丹参各10 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 剂。
 方2

  【组成】绿茶6 克、大黄2 克。
  【用法】沸水冲泡,随喝随泡。
  【主治】肥胖症。

  方3

  【组成】绿茶、荷叶各10 克。
  【用法】沸水冲泡,随喝随泡。
  【主治】肥胖症。

  方4

  【组成】茶叶、草决明各6 克。
  【用法】开水浸泡如茶饮。
  【主治】肥辟症,见大便干,口舌干燥者。

  方5

  【组成】茶叶3 克、陈葫芦15 克。
  【用法】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肥胖症。

  方6

  【组成】乌龙茶3 克、槐角18 克、首乌30 克、冬爪皮18 克、山楂肉15 克。
  【用法】后四味同煎去渣取汁,冲泡乌龙茶饮用。
  【主治】肥胖症。

  方7

  【组成】乌龙茶适量。
  【用法】长期坚持每日饮茶适量。
  【主治】肥胖症。
  【说明】本方尚有预防作用,能促进脂肪代谢,避免肥胖症发生。
发表于 2007/3/20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无私奉献,功德无量,收藏了!
发表于 2007/3/20 14: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无私奉献,收藏了!
发表于 2007/3/20 21: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验方好处真是不少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21: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民间中医这网站里,很多临床病例都是我亲自经历的,很多都是原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8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