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愈纵隔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黄金昶
XXX,男,45岁,2005年9月发现右侧锁骨上一黄豆粒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进一步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经中药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2005年11月中旬因患上呼吸道感染,右侧锁骨上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片,质硬,活动度差,于12月5日在解放军某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右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纤维及淋巴组织中见有分化差的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胞浆空壳,部分细胞核仁大,核分裂缘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MelanA(+++),S-100(+++),HMB45(-),CEA(-),CK7(微弱+),CK20(-),EMA(-),PLAP(-),CA117(-),CA30(-)。考虑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2月6日PET检查示:右侧锁骨区域及右侧上纵隔多发恶性高代谢灶,余部位未见明显灶性高代谢改变。于12月16日行右侧锁骨上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考虑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12月23日胸部CT示:1.右上纵隔肿物伴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增大;2.两上肺大泡。并于12月5日开始行锁骨上窝及纵隔肿物放疗,共33次,总剂量66GY,放疗后于2月17日、3月15日、4月6日及5月11日共化疗4周期,具体用药为泰素300mg,ivgtt, d1,卡铂500 mg,ivgtt, d2,骨髓抑制Ⅳ0,消化道反应Ⅲ0,9月1日、9月30日行第5、6周期化疗,具体用药为力比泰1000 mg,ivgtt, d1、顺铂80 mg,ivgtt, d1、70 mg,ivgtt, d2,骨髓抑制Ⅳ0,消化道反应Ⅲ0。
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160/100mmHg,服降压药控制在正常范围。2005年9月在某医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吸烟20余年,约20支/日,已戒掉,间断少量饮酒。
家族史:其父死于肝癌。
06年11月21日就诊,见一般情况可,右胁下不适,咽干,时心悸,查: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2×1.8cm,质硬,活动度差,双耳肝区硬结,舌略暗,苔薄白,脉细关尺略滑,心肺腹(-)。
僵蚕10g 蝉衣15g 浙贝母15g 茯苓30g
桂枝15g 吴萸10g 黄连 3g 清夏10g
生芪30g 小白花蛇1条 壁虎30g 瓜蒌皮15g
薤白10g 海藻30g 莪术6g 白芍15g
干姜15g 生姜5片 菊花15g 14剂,水煎服,配合金龙胶囊、华蟾素片
2007年2月27日二诊,右锁骨上小淋巴结消失,纵隔占位明显变小,咽部有痰,目胀,小便正常,大便不畅,查锁骨上淋巴结(-),舌暗红,苔白腻。上方去茯苓、桂枝、生姜,加射干10g、丹参15g,其他药继服。
2007年5月22日三诊,肿物继续缩小,眼部不适,咽部有痰,大便臭秽,舌尖红,苔厚腻,脉关上滑,11月21日方去茯苓、桂枝、生姜,加牛蒡子10g、佩兰15g, 其他药继服。
2007年9月11日再诊,近日火大,大便欠畅,舌红,苔黄厚,脉细
僵蚕10g 蝉衣15g 浙贝母15g 吴萸10g 黄连 3g 清夏10g
生芪30g 小白花蛇1条 壁虎30g 瓜蒌皮15g
薤白10g 海藻30g 莪术6g 干姜15g 藿香15g 砂仁10g(后下) 佩兰15g
牛蒡子10g 马齿苋30g,其他药继服。
2008年1月8日,肿物基本消失,皮疹,反复上火,胃部发胀,大便不畅,脉细,舌红,苔黄腻,生大黄6g 赤小豆30g 生白术60g 僵蚕10g 蝉衣15g 浙贝母15g 吴萸10g 黄连3g 清夏10g 生芪30g小白花蛇1条 壁虎30g 瓜蒌皮15g薤白10g 海藻30g 莪术6g 干姜15g 藿香15g 砂仁10g(后下) 佩兰15g, 其他药继服。
2007-12-27胸部CT报告(影像号:),1.纵隔内神经内分泌癌复查所见,与前片(2007-5-11)比较肿块稍缩小。2.右肺上叶病灶与前片比较吸收好转3.左上肺大泡与前相仿。
PET/CT报告(解放军某医院检查号:DW)纵隔肿瘤放化疗后。右上纵隔轻度代谢增高,与2006-7-4PET结果对比观察,病变范围缩小,代谢程度显著降低,治疗有效。左颌下淋巴结轻度代谢增高,建议随诊。脑PET/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2008-3-16检查未见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