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知止

中医要如何认识恶性肿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1 1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当然了中药治愈癌症并不是每个中医都能做到的,不能做到也不能说中药不能消瘤,这就像不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不能说相对论不科学一样。我的观点是中药能不能消瘤,主要看你的辨证水平高低和用药是否得当,你的中医水平到了一定水平,而且抓住某一疾病用药特点,消灭肿瘤是不难做到的。

    中药抑制肿瘤效果不佳,一是辩证不准确,一是用药不精当,一是辨证用药皆不对。辨证是第一步,辩证不准难谈疗效。辨证就不是简单的脏腑辩证,一个较高水平的辩证应融合了阴阳、寒热、虚实、脏腑、三焦、六经辨证,同时根据五运六气辨患者禀赋及就诊时年月运气(后面有专门章节谈五运六气与肿瘤的治疗),如此才能比较全面的认识患者的病候、病机,辨证精确了,才能决定正确用药,只有正确的用药才有好的疗效。用药如用兵,敌情了解了(即中医辨证清楚了),采取何种战术、该派哪元大将、派多少兵也是要明确的,军事家重谈兵法,中医治病重谈治则治法,治则治法明确了,用什么药用多大量就比较容易了。所以有人谈中医看病讲三步曲,即辨证、治则治法、用药,治则古人有论述,即“坚者消之、结者散治、留者攻之、损者益之”,是不变的,而治法是根据每个患者制定的,是在变化着的,但总的治疗策略是不变的,如果大夫给同一个患者每次开的药都不同,那么这个大夫的水平就很有限。名医孙秉严先生认为肿瘤是由寒凝、血瘀、癌毒引起的,是因瘤致虚,强调八纲辨证,治疗大法是“温阳散结”“通下”“以毒攻毒”,用得多是猛剂主消肿瘤。我的观点是,或因瘤致虚、或因虚致瘤,肿瘤患者存在虚实夹杂,临床强调阴阳、寒热、虚实、脏腑、三焦、六经辨证,治疗在辨证基础上重视“温阳”“活血”“以毒攻毒”“通利大小便”,药物虽缓但消瘤作用同样明显。治法明确了,之后就是选药了,有人认为选药没什么,只要符合肿瘤辩证用药就行了,如果这样认识用药的话疗效就要大打折扣了。中医选药很关键,就像派将作战、也像田忌赛马,需要计谋,如果对方是武艺高强、足智多谋之人,你却派了个鲁莽之将,很难取胜。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用金钱白花蛇、蟾皮、斑蝥、壁虎、核桃楸皮等药,而不喜欢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的原因,是嫌其力小难胜重任。辨证、治法、用药没问题,可效果不明显,这要查剂量是否得当了,有时剂量小也难以取效,这时不要以为疗效不明显就是辨证不对,可能是用药剂量太小,如若剂量太小,这时必须加大剂量。有些药物的取效剂量是临床多年摸索出来的,如黄芪补气60克效果显著、蟾皮消瘤一只(约10克)即能见到疗效,斑蝥3-4只、金钱白花蛇1-2条也能见到瘤体缩小,如用壁虎消瘤需用到30克,大约23-25只才能见到满意疗效。
发表于 2007/7/21 1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昶

肿瘤治疗中还有许多未知数,有医生水平的因素、有患者病种心态与经济因素、还有自然界的因素。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人类随着自然界的变化生生不息,所以必须重视自然界对人体影响。五运六气可帮助分析人体禀赋和时年运气,协助辨证、治疗,还可帮助分析许多疑难或者许多怪问题,如今年(2007年)是丁亥年,厥阴风木不足,所以今年风少、风小;少阳相火司天,5月21日----7月21日是主气少阳相火所在,所以今年从5月份就很高热难耐,气候的炎热导致人们上火的多,咽喉干痛患者明显多于去年,心脑血管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很奇怪,有两位肿瘤患者,原本中药治疗很稳定的肺部转移瘤不明原因的突然变大了,不是所有转移灶都变大,只有为与少阳经近腋中线靠近胸膜的肿瘤增大,其它稳定不变,这种现象用中医常理难于解释,可用五运六气从今年主运、司天、主气就很好理解了,针对少阳相火司天、主气、客气,在5月份始加用疏解少阳相火之药,瘤体再次稳定、缩小。所以说肿瘤的辨证、治法、用药不是简单的普通辨证论治,需要有渊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辨治经验,才能取得中医消瘤效果,要想达到中医消瘤,最实用的捷径就是读中医经典,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发表于 2007/7/21 1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肿瘤治疗取效时最先表现为症状的改变,症状消失是取效的表现,症状加重有时也是取效表现,这一点不为患者认同,也有许多医生不理解。肿瘤科的医生经常见到骨转移的患者应用帕米磷酸二纳后会疼痛加重,大夫会给患者解释为这是流感样症状,是副反应,近30%的患者会出现,是正常的,过几天会明显减轻;而对应用中药后症状加重却难以理解了,不知所措了,事实上应用中药后症状加重,只要辨证准确,这种症状的加重是正邪相争斗的表现,继续用药症状也会很快消失,病情也会明显缓解的。中医治疗疾病就怕用药后不痛不痒,丝毫无缓解迹象。我的观点是不论多么疑难病,哪怕是肿瘤,用中药7天应该见效,如7天无效就应该找原因了。
发表于 2007/7/26 17: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涛医师的案例

2007/07/25 21:58:31

現在跟進一下那位乳房包塊的病人。

她治療至今,大約已4星期了,在首二周,乳房硬塊縮小一些了。7月14日覆診,說那些粒狀的硬塊減少了,而且更加鬆動,推之易動。再治療一周,她出現了排痰現象,咽癢咳嗽,排出稀白泡沫痰,但包塊卻未見變化。上周再診,她覺得包塊疼痛增加,脈象弦實,似是月經將至。我跟她說月經來後,包塊應該會明顯縮小的。她23日回來,說今次月經早了一個星期 (距上經三周),現已來潮兩天,份量較多,而包塊果真縮小了。她說很神奇,我當然認為理當如此,但覺此例實在很值得分享,也順道向這位病人解釋一下吧。

先說說她剛覆診的情況。她兩乳的巨大包塊縮小了,連上面的粒狀硬塊也減少了,另外咽部持續痕癢,咳嗽咯痰,大便稍爛,上次月經是在6月27日來潮的,今次則在7月21日,提早了將近一周,量多,血塊也較前多。原本紫暗的唇,已變得鮮紅潤澤了,只是尚有瘀點未清,舌象是暗紅的,脈細澀。

我們知道乳汁是白色的,是肺的產物,然後在肝的疏泄,心的推動下,下降至子宮而成經血,或注於乳頭而成餵哺之奶水。乳房包塊,多數是乳汁排泄不通,積聚而成的。因此治療乳房包塊,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都要注意通調。但再進一步想想,何解會積聚呢?這個,多多少少都與情志抑鬱有關,又與內寒有關。

凡乳房有塊者,其情志多數抑鬱,易悲易憂,情感需要亦特別多,要家人或伴侶的照顧。正因她們情緒上的敏感,容易造成肝氣鬱結。未為人母者,容易發生疼痛的乳房包塊,初為人母者,則容易奶水鬱滯,因而乳房脹痛,甚至紅腫化膿,形成西醫說的乳腺炎。這種病人,一般沒有明顯寒象,相反更會見到鬱熱之徵,例如包塊疼痛,晨起口苦,半夜口乾,暴躁善怒。

另一種原因是內寒。其人陽氣虛弱,陰寒內生,推動乏力,致乳汁停留,久積而成包塊。這種包塊,因為沒有陽氣的推動,也就沒有陽氣不通的現象,所以不會疼痛,也一般不會紅腫。惡性腫瘤,多數屬於這種類型。她們多數畏寒,四肢不溫。陽虛內寒者,除了乳癌外,也比較容易發生其他腫瘤病。治療上,必須要恢復她的熱力,使其積滯得溫而化。

慶幸的,是這個病人的情況屬於前者,所以我跟她說:「我不認為你的腫塊是癌。」而治療過後,真的明顯縮小了,她當然開心。這樣,她的心境將更開朗,更有利治療。

乳房包塊,是乳汁積聚所形成的,要清除積乳,必須給予出路。乳房位於胸壁,肺之前方,乳汁又是肺所產生,順理成章,便應該從肺去排除。另外乳汁又會化成月經,那麼,月經來潮的時候,也是清除積乳的好時機。我開的處方,就是要疏通胸陽,然後通過肺和月經將積乳排出。

我們知道肺主皮毛、開竅於鼻、借道咽喉、與大腸相表裏。因此,這都成為排乳的渠道。第一次看這病人,我就跟她說:「治療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出現感冒症狀,例如頭痛身痛發燒惡寒等等,症狀可以是前所未有的劇烈,也可能腹瀉,或者咳嗽咯痰,或者鼻涕甚多,這不是說你病了,而是乳房的積滯排出的表現。」結果病人真的出現咳嗽了,暫時未有明顯感冒,只是咽癢咳嗽,已咳了十餘天,排出泡沫痰。這種痰是在肺中排出,因而帶著泡沫。

至於她今次的月經提早來潮,是因為新鮮的乳汁繼續製造,成為經血的材料,原本積聚的乳塊亦在陽氣推動的作用下,漸漸溶解,也下注成為經血,所以她今次的經血提早充盈來潮,而且份量增加了。積乳得疏,包塊自然縮小。只要明白箇中關係,要做到這個效果,其實並不奇怪的。

人體的運作,就是如此的奧妙。中醫時常說陰道陽,好像二者同樣重要,但其實,真正在主導人的,是陽氣,不是陰液。陰是不變不動的,之所以變動,是因為陽在變動。陽動則陰從之。人在生病時會有各種症狀,是因為陽氣受到不同的壓力,產生不同的反應。這些,都是陽氣的語言。當中醫的,必須與病人的陽氣溝通,明白病人的身體發生何事,然後處方糾正。當然,絕不能只顧陽不顧陰,我只是強調調控陽氣的重要而已。

陽氣如何運動?我們如何跟之溝通?《內經》說得很多,《傷寒》、《金匱》也有不少。
发表于 2007/7/26 19: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到家就忙上了啊.
发表于 2007/8/11 2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应加强中医经典学习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黄金昶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会问,古代肿瘤患者很少,也没有留下效果很好的可以照搬照用的方药,学什么?其次我们现在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及临床各科不都是从经典里总结出来的吗,有这些足够用了,何必非要抱着经典不放?再次要是中医经典重要,为什么中医管理部门非要把经典从必修改为选修呢?

我想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介绍几个病例。第一个病例,是北京一男性患者,62岁,2005年4月行左肾癌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透明细胞癌,术后予大剂量干扰素生物治疗,术后7月出现左后背第8、9脊椎旁皮下转移,大小约5×6cm2,皮色正常,高出皮肤,边界清楚,疼痛拒按,经r刀治疗后肿物未见缩小,于2006年5月找我诊治,主诉后背疼痛,睡觉不能平卧,局部皮肤暗红,为放疗后所致,我处方为六味地黄丸加黄芪、菊花、鹿角胶、川乌、草乌,7剂后疼痛缓解,1月后后背不痛,能平卧休息,察看肿物明显缩小,3月后肿物消失。这个病例的问题是,原发灶没复发,但转移到后背了,那么后背肿物中医临床怎么辨证呢?《黄帝内经·素问》的《金匱真言論篇第四》中谈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出现肿瘤应该为阳气不足。记得上大学时,教中医基础理论老师介绍说“在周朝,阴阳学说很盛行,阴与阳是根据日光的向背和多少来定,凡是面向日光、阳光充足的地方为阳;背向日光、阳光荫蔽的地方为阴,农民在田中耕作,背向上接触阳光多就为阳,腹部接触阳光少就为阴”,听完课,我还和同学嘲笑中医不科学,调侃说,睡觉时腹向上腹也该为阳啊!现在回想起来很笑自己无知。后来学习内经时从经络角度认识到督脉走北部脊柱中线、太阳经位于督脉两侧,督脉为阳脉之首,太阳为三阳,故背为阳。背部出现肿瘤当为阳气不足,所以在方中加川乌、草乌、鹿角胶温补阳气。另该篇还提到“黄帝 问 曰 : 天 有 八 风 , 经 有 五 风 , 何 谓 ? 岐 伯 对 曰 :八 风 发 邪 , 以 为 经 风 , 触 五 藏 , 邪 气 发 病 。 所 谓 得四 时 之 胜 者 , 春 胜 长 夏 , 长 夏 胜 冬 , 冬 胜 夏 , 夏 胜秋 , 秋 胜 春 , 所 谓 四 时 之 胜 也 。 """"" 西 风 生 于 秋 ,病 在 肺 , 俞 在 肩 背;”从这里知道肩背为肺所主,所以在处方中加入黄芪补肺气。一个病例可能为偶然,那我再介绍一个病例,这个患者今年(2007年)21岁,2005年11月份经别人介绍来找我看病,为颈7椎胸1-3椎软组织肉瘤,已先后5次手术了,复发最短时间为半个月,那么就是说一个月做过2次手术,找我时刚手术1个月,无不适主诉,舌尖红,薄苔,脉弦细,诊为肾虚髓亏、阳虚水停,用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加干姜、川乌、吴茱萸、黄芪、黄连、葛根、蜈蚣、壁虎等加减,谁知2006年4月后胸部CT见胸椎3-4右侧见一直径约2.5cm大小低密度影,手术医师考虑为水肿,继续观察,一直服中药,2006年7月时肿物略有增大,考虑患者放假可手术切除以防后患,术后病理并非水肿,仍为软组织肉瘤复发,手术边缘未切净,之后患者母亲每次带患者就诊时总是不停哭泣,其父亲面带愁容,父母商量病孩肯定保不住了,决定尽快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者父母反复强调尽最大努力也要治,求医生把患者活马当死马医,有了患者及家属的支持,我决定背水一战,在原处方基础上重用川乌30克,加用草乌30克、鹿角胶30克等,同时在术口周围用了外用药,外用药物为麝香、川乌、草乌、山慈姑、壁虎等。这些外用药大多数为温阳药,到写该书稿时(2007年7月)患者已手术后12个月,各项检查未见复发。目前患者和其父母比以前宽心了,平添了许多笑容,由于其母亲年龄大,卵巢功能差不能再生育了,这是他话。这两个病例,都是根据《内经》的经义来治疗的,就这简单的普通来百姓都知道的“背为阳”概念,在临床治疗背部肿物竟有这样大的指导意义。

下面还要介绍病例,不知大家见没见过感觉皮下有虫爬的患者,我见过,是一位女性胃癌晚期患者,曾开腹探查术,皮革胃,患者进食水都吐出来,汗极多,在上海某大医院医生束手无策,每日给营养支持治疗,请我会诊,给予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旋覆代赭汤等药加减,同时用五倍子研末敷脐,用药后病情好转,汗少,进食2小时后有时呕吐,最长时3天才出现呕吐。由于当时患者不在北京调药不便,3月后出现嗜睡,无汗,口干,每日用加湿器不停的对患者嘴部吹,再次请余会诊,自述皮下如有虫爬,恶风,披厚被,谵语,烦躁,天亮之前安静入睡,脉微细,左寸浮大,电解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正常,脑未见转移灶,此为虚阳外越之象,用白通加猪胆汁汤,2天后病情略有好转,但因家属上呼吸道感染,怕患者被传染上,给予患者服用感冒清热冲剂以预防,孰料服感冒药后半小时始呕血,连续3次,约500ml,家属连忙打电话向我求救,我告诉患者继用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加烧干蟾10克,可惜病情太晚,2天后患者去世。这个病例古代有没有论述、有没有治疗意见?看一下《伤寒论》就清楚了。先看如虫皮下行症状,现代中医肯定认为是风证,可《伤寒论》第196条云:“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认为该症状为阳明病,而且皮下如有虫爬是久虚的原因,你看医圣论述的与原病例是多么的相符。现在你还能说肿瘤的症状在经典内找不到吗?再往下看,《伤寒论》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患者为什么呕血,患者寸脉浮大,为虚阳外越,虽然症状恶风、皮肤痒象桂枝汤证,可予桂枝汤类方剂会加剧,促进亡阳。同时患者谵语在后半夜缓解,与经文中“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虽症状不同,其理相同。在我招收研究生时,提问了有关经文中关于皮下如虫行的论述,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出处。

再介绍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女性,为肺癌脑转移、纵隔淋巴结、骨转移,住在广州某部队医院,延请我会诊时,患者已嗜睡,其子叫20余声才勉强轻微回应一声,看病时已是晚上9点,患者面色苍白浮肿,左上肢肿胀,脉微细,反复抽搐,皱眉,因患者不配合,没法看到舌苔,随急予真武汤,并与其主管大夫交流意见加用脱水药物,第二天上午再看病人时面目上肢水肿渐消,神志见好转,10天后电话告知患者神志清醒,无抽搐,但患者全身疼痛,其主管医生用芬太尼贴剂也不能缓解疼痛,向我寻求办法,时值4月份,广州很热,空调开放,患者为少阴病复外感寒湿,嘱其家属不能用发汗药,开了7剂附子汤通过手机短信发过去,2月后,患者的娘家嫂子患牙龈癌建议找我诊治,此时其子告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精神很好,唯有右上肢能动,左上肢和双下肢不能自主运动,只能在床上静养了。假如你一见患者感受寒湿,就用散寒去湿的药,不管患者阳虚,那么病人极有可能不在人世了,我的用药是根据那条经文呢?《伤寒论》第305条,“少阴病,身疼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你看经文多重要,即把禁忌告诉你,还把用药介绍给你。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不论哪种癌症患者,仅表现嗜睡,没有其他不适的患者,往往在一般在晨5时-12时去世而不在晚上,而发热的患者多在午后到子时期间去世,为何?我们可从阴阳转换交替中找出答案,肿瘤病嗜睡的患者属少阴病,到傍晚,阳气渐归于体内,除肺心工作外,其余脏器需要阳气者减少,少阴病很少的阳气尽可能的维持心肺功能,但到晨始,脏腑渐开始工作,争夺阳气,使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这一点与少阴病欲解时(子丑寅)基本相符,《伤寒论》第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从子至寅就是子丑寅,一日之中,为晚上11点到次晨5点,所以我值班时见到这样的病人会告诉学生去安心睡觉,11点之前没事,到早晨5点之前也没事。发热患者就不同了,发热患者需要阳气,争夺阳气,阳气不足,心肺功能难以维继,同时下午阳气渐衰,加速心肺衰竭,故发热患者多在午后至子时死亡。医圣张仲景补充了的六经欲解时,补充了五运六气中没有时辰的不足,在临床是十分实用的。通过五运六气结合六经欲解时,可以推算患者转归,此也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可惜所有教科书中没有一点相关记载,只能从《易经》《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查寻学习。

我在临床上经常用经方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后面会单独有章节介绍),绝非以上介绍的少数几个病例,如单从我们教科书中介绍的点滴经验,你可能治不好以上介绍的肿瘤病,也可能你不知道如何辩证,这充分说明了经典的知识并不是不适合肿瘤的治疗,而且能开拓你的治疗思路和提高治疗水平。

谈到开拓治疗思路,我想谈谈我对胰腺癌中医药治疗的看法,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现代医学目前主要用健择化疗,主要目的改善生活质量,然而也不甚理想。我查阅所有中医文献,未见比较理想的治法和方药,我曾反复请教中医学院从事基础研究的老师,问胰腺属于中医何脏器,是消化还是内分泌,莫衷一是,甚是苦恼,然看号称专门治疗胰腺癌所谓专家中医方子,不过是补气药加抗癌药,这也未脱离中医健脾补气抗癌之法,何谈有效,根本无效,你言他言,纯属传讹,多么荒谬!我再没摸透胰腺癌的脏腑辩证之前,就不敢接手中药治疗胰腺癌,所以多次在门诊将患者推荐到别处治疗,生怕耽搁病人,于心不忍。偶有一关系户,也为胰腺癌,不能推托,患者腹泻,每日3-5次,腹痛拒按,消瘦,食欲差,住院予健择化疗,谁知化疗后腹泻加重,每日近20次,为水样,甚急,往往便泻裤中,用了所有西药止泻药及消化酶,泻不止,用甘草泻心汤加泽泻、石榴皮等药,仍泻不止,遂用乌梅丸加石榴皮等药,3剂后泻明显好转,腹痛减轻,食欲大增,应用一月余,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纵观胰腺癌治疗,反复从脏腑辩证,无脏可辩,仔细研究觉得此为厥阴病,符合厥阴病的心痛、气上冲心、饥不欲食,下利等症。再观糖尿病(与胰腺有关的病)治疗给药时间在早上4时,而此在厥阴经,那么胰腺癌也当归在厥阴病;再如治疗急性胰腺炎用大柴胡汤有效,大柴胡汤证为少阳阳明合病,主在少阳,胰腺炎多表现在阳证,胰腺癌多表现在阴证,是否在厥阴经呢?此值得思考。我个人认为从厥阴经治疗胰腺癌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假如我没记住厥阴病提纲,就不会想到胰腺癌与厥阴病联系,也可能终生为破解胰腺癌的中医治法而苦苦思索。目前已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了十余例胰腺癌患者,效果满意。这是读经受益的一个实例。

我想即使你工作几十年,临床上很难看到一模一样的病,同样临床也难找着教科书看病,我们学习经典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要领会其诊治疾病的精神,学习圣人的辨证、立法和用药等,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守病机,隔四所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如若你为缘木求鱼之人,一看经典无治疗肿瘤之法,就不认真研读,那你只能成为一位平庸的中医,以为毫无作为的中医。

讲完这些,大家应该清楚认识到学经典的重要性了。那么中医学院教材都是从经典演变而来的,熟读教材是不是足够了?告诉大家——远远不够!为什么不够?原因有两条。一是我们上学时选用的是经典部分章节,不是全貌,而且《难经》《易辞》连选读本都没有,很少有老师讲解,中医教材中没有全面概括经典的内容。第二是每位作者读经体会不一样,学出来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易辞》一书,孔子、墨子、孟子三位圣人读后分别写出《论语》《大学》《中庸》,三书对《易辞》理解认识内容各不不同,何况我们平庸之人,所以教材里的内容只能反映大多数人的观点或者某几个人的观点,怎能说是经文之意呢?就半夏泻心汤方解而论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没有一位解释清楚地,为什么?没有从五脏所喜无味和辛开苦降与脾胃斡旋中州理论来分析的,不从东汉之前的理论去解释而用现代人理论解释你认同吗?答案不言而明。再如《伤寒论》讲义中桂枝加桂汤解释加桂的“桂”有两种说法,一说加“桂枝”,一说加“肉桂”,讲义认为都有理,可事实上临床大夫“桂枝”“肉桂”是不能混用的,两者功用截然不同,那么加桂的“桂”选那个为对呢?当然是桂枝,理由很简单,在命门学说之前,一直认为心主火,心为少阴君火,肾水需要心火温煦,才能水火既济,桂枝温通心阳,自然是用桂枝了,用肉桂是后来人根据当时的理论主观臆断,不合经义。

对《中医基础理论》能否反映经典愿意,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大家可以参读,我这本书重临床,挤出有争论的内容我这里不做重点讨论。

    仔细研究历史医学名家无不是研读经典方成一派的,但他的著作不能称为经典,不能代替经典,无法超越经典。近代名医也多推崇经典,如蒲辅周、秦伯未、刘渡舟等。我在读硕士时经常看到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由于病人太多,往往半天八九十个病人,刘老经常把完脉,问一两个症状,就和学生说什么什么方,或什么什么方加某药多少克,每每效如桴鼓。你只要在刘渡舟教授身边抄2次方子就会感受到中医经典的深奥和受用,对经典会有一份叹为观止的感觉。

    为什么中医学院把经典弄成选修课呢?其一,由于时间关系,临床医生应用西医越来越多,而且西医在临床容易见效,患者容易接受,同时经济效益好,对许多危重患者抢救及疑难病认识较中医相对实用等等,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在学校把西医内容学习时间延长,这是对的,也是实用的,西医学习时间延长,中医学习时间自然缩短,自然把经典的学习时间减少;其二,对经典的临床价值认识不够,许多中医未把《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等经典仔细研读,有的更别说每年读一遍了,临床更少应用,难见其疗效,所以许多中医界决策层把经典改为选修就不足为怪了。

    许多人把学过中医的人称为中医大夫,认为只要是中医学院毕业的就是中医,就会用中医,如果这样认识有时会出现偏差,我形容个例子,都说沧州为武术之乡,沧州人普遍会武术,那么到底沧州多少人习武呢?去看一下就知道了。再举个例子,中国人普遍会骑自行车,可又有多少人把自行车练成演杂技呢?我想没几个。学过中医就懂中医是一个不全面地认识,假如你找了个水平很低的中医医生看病效果不好,以偏概全的说中医不会看病那是不实的看法。
发表于 2007/8/13 17: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肺癌可从肺痿论治
王三虎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治第七》中有关肺痿的内容基本符合现代医学有关肺癌的论述,而现代有关书籍讲到肺癌与中医有关病症的关系时却往往忽略了肺痿,即使有提到肺痿的也多半是泛泛而谈,一带而过。讨论肺癌从肺痿论治,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1.病名
  肺痿出自《金匮要略》。“痿”与肿瘤的关系,有其病理基础。可能是由于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造成广泛狭窄,以致产生通气不良所致,或因支气管阻塞发生肺不张, 或肺癌造成的恶性胸水使患肺的体积大为压缩等直观理解和推测而来的。现代CT诊断肺癌的一个依据就是“胸膜凹陷征”,也提示用“痿”来形容肺部的癌症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肺在胸腔,肿块摸不到,相比之下,腹部尤其是上腹部的肿块就常见的多,且坚硬而推之不移。而盆腔的肿瘤如膀胱、直肠等部位的肿瘤也往往是早期不能摸到,而主要凭特殊症状来诊断。这可能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中所谓:“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的注脚。
  2.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明确指出了肺痿的病因:“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即津液耗伤是造成肺痿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本条指出的消渴是肺痿(肺癌)的原因之一,目前已得到佐证:“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恶性肿瘤形成、发病的一个相关因素。”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提出了肺痿的病机是“热”,根据本条“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的症状论述以及临床考察,我以为燥湿相混是肺癌的主要病机。在肺癌患者中,一方面痰浊上泛,一方面阴虚燥热,正是由于气血津液不能循经运行供养全身才导致津泛为痰。这种燥湿相混的病机,往往贯穿在疾病始终,而且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治疗起来每每相互掣肘,滋阴不利痰浊,化痰容易伤津。
  3.临床表现
  咳嗽、咽喉不利、浊唾涎沫、气急、喉中水鸡声,咳嗽是肺痿的主要症状,是肺失宣降,气机上逆所致。所以《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治第七》第一句话就是:“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 咳嗽往往伴有气急、气喘且哮鸣音,即“咽喉不利”、“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但也有“吐涎沫而不咳者”。现代医学的描述与此颇为相似:“肺癌以咳嗽为临床第一症状出现的约有54.7%……典型的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常有咳不净的感觉……无痰或有少量泡沫白腻痰……甚至伴有‘气管鸣’”。气急,或叫气短,张仲景称为“上气”,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治第七》中5次提到这个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造成广泛狭窄,以致产生通气不良所致。晚期淋巴结转移压迫大支气管或隆突、弥漫型肺泡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均可引起气短。约12.8%的患者以此为第一症状。”(见陈贵廷等《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
  (1)咯血或血痰:“由肿瘤组织破溃所致,一般为痰中带血丝或血块等,大量咯血少见。以咯血为第一症状出现的约有18.9%。” 张仲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肺痿有咯血或血痰,但将“咳唾脓血”的肺痈和肺痿并列提出,按他省略互见的语言风格,咯血或血痰在肺痿中出现就是不言而喻了。一个有脓有血,一个有血无脓,非常清楚。明代医家王肯堂在《杂病证治准绳》中就明确指出:“肺痿,或咳沫,或咳血。”
  (2)胸痛:张仲景将肺痈和肺痿并列提出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说肺痿也有“咳即胸中隐隐痛”,所以指出“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反”字提示重点讲的是肺痿。为了进一步强调同是“咳即胸中隐隐痛”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他紧接着就从脉象上加以鉴别:“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3)发热、脉虚数: 从张仲景原文“脉数虚者为肺痿”和“数则为热”来看,肺痿是有发热的,这也与现代医学关于肺癌“以发热为第一症状者约有30.9%。”的认识相吻合。
  此外,从张仲景描述的“遗尿,小便数……必眩” 来看,与肺癌脑转移的症状相似。
  4.鉴别诊断
  首先要与普通的咳嗽相鉴别。普通的咳嗽不应该有“浊唾涎沫”,所以“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
  肺痿和肺胀相鉴别。二者均有咳而上气,但肺胀以喘为主,严重者目如脱状,而没有肺痿的胸痛、浊唾涎沫等症状。即“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其脉浮大。”
  对于肺痿属于“肺中冷”而用甘草干姜汤治疗者,根据服药后的反应也要与消渴相鉴别,“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这是因为肺痿的寒属于痼冷沉寒,不象消渴寒邪较轻,用热药易于消散。
 
发表于 2007/8/13 1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5.分型论治
  阴虚内热,痰浊上泛:这是初中期的主要证型,症见咳嗽,咽喉不利,浊唾涎沫,气急,胸痛,或痰中带血,发热,舌红而干,苔少或花剥,脉虚数。治宜滋阴清肺,化痰降气。主方用麦门冬汤。即张仲景所谓:“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肺中虚寒,痰蒙清窍:这是晚期的主要证型,属于阴损及阳,阴阳离决的危重阶段。症见吐涎沫而不咳,口不渴,甚至拒绝饮水,表情淡漠,气力全无,遗尿,小便数,头眩,舌体瘦小,舌质暗淡,苔白滑,脉虚数。治宜温阳散寒。主方用甘草干姜汤。张仲景谓“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痰热黏滞,气机不利:早中晚期均可见到,突出表现是咳嗽气急,喉中痰鸣,甚至连续咳喘,痰黏难出,涕泣俱下,胸痛,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数。治宜化痰利咽,清肺降气。主方用射干麻黄汤。张仲景谓“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顽痰壅滞,肺失宣降:病在早期,素体偏于阳虚者易见。以咳嗽,气急,短气不足以息,痰稠而多,甚至胶黏成条,不能平卧,失眠,舌质暗淡,苔厚,脉滑。治宜温阳益气,化痰降气。主方用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张仲景“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一条,证虽典型,方仅皂荚一味,却显得单薄。所以选用《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此方作为《金匮要略方论》的附方,唐代孙思邈、宋代林亿等先哲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表寒内热,肺气上逆:病在早期,或兼夹外邪,以“咳而脉浮” 为特征,当有气急,喘息,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白,脉虚数。急则治其标,法当降肺气,解表寒,清里热。主方用厚朴麻黄汤。方以厚朴降肺气为君药,麻黄解表寒,石膏清里热为臣药,半夏、杏仁化痰并助厚朴降肺气平喘,干姜、细辛、五味子通降肺气为佐药,再以小麦甘平养正为使。
  水积肺痿,正虚邪实:多见于中晚期,胸腔积液,胸闷胀满,气急,喘咳身肿,体力不支,舌体胖大,舌质红,脉沉。治宜泻肺行水,扶助正气。主方:泽漆汤。考泽漆,是一味泻肺降气行水而略具补性的药。如《本草汇言》所谓:“主治功力与大戟同,较之大戟,泽漆稍和缓而不甚伤元气也。” 作为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散结的紫参与补气扶正抗邪的人参同为臣药。半夏、白前止咳化痰,桂枝、黄芩寒热并用均为佐药,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为使药。
  肺肾两虚,摄纳无权:久病及肾,肾不纳气,咳嗽喘满,短气不足以息,甚至张口抬肩,虚汗不止,失音,舌体淡胖,脉浮而虚。治当补肺肾,定喘嗽。方用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中治肺痿的人参蛤蚧散。以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肾,定喘嗽为君药,茯苓、甘草和中健脾为臣药,杏仁、贝母化痰下气,知母、桑皮滋阴清热共为佐药。
  气血双亏,阴阳俱损:病到晚期,消耗殆尽,心肺双竭。症见:多唾涎沫,气急心悸,动则虚汗淋漓,消瘦已极,不能自理,畏寒,咽干,大便难解,舌淡,脉结代。治当大补心肺之气血阴阳,炙甘草汤主之。
  6.预后判断
  对于肺痿的预后判断,张仲景指出:“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这实际上是肺大面积癌变,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纵隔淋巴结转移造成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的危重表现,如果再加腹泻,则水电解质平衡进一步紊乱而更加复杂。
  7.病情转归
  从上述可以看出,肺痿基本上有肺癌的表现,与伤津耗液有关,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以肺热阴伤,痰浊上泛为主要病机。阴虚内热,痰浊上泛,是初中期的主要证型,治不得法,迁延日久,往往阴损及阳,渐至阴阳离决,或气血双亏,阴阳俱损,消耗殆尽而亡。这就提示我们要有整体观念,注意动态把握肺痿(肺癌)的病情转归规律,发在机先,早为预顾。如在应用滋阴清热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癌症往往寒热胶结,阴损日久,势必及阳,若早用甘草干姜汤或可夺得生机。这就是中医不仅要辨证,更要辨病的意义所在。

[ 本帖最后由 王海峰 于 2007/8/13 17:33 编辑 ]
发表于 2007/8/21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治疗肿瘤新思路:以王道感化取代霸道攻伐


中医的本来面貌,请看以下这篇文章:
中医治疗肿瘤新思路:以王道感化取代霸道攻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11:11 《市民》杂志
  文/何裕民
  我们1998年曾经接治过一位晚期卵巢癌患者,美籍华人,时年49岁。求诊时人十分消瘦,恶病质。原来约半年前,到美国西海岸打拚了近十年,已稍有成就的她,发现体重减轻,月经失调,经常小腹疼痛。坚韧的她,初不当一回事。有一天,驾车时小腹疼得直冒冷汗,去医院一查,晚期卵巢癌,肿块全小腹粘连,已无法手术。美国大夫一边摇头,说不行;一边怪她看的太晚,也敬佩她的坚韧毅力。唯一措施只有化疗。且化疗,生存期也难过一年。从那以后,连续四次的化疗,人骨瘦如柴,已无力下地,这时,在上海的兄妹找到了我们求助。由于隔洋,人一时无法回国,所以只能先予中医药调整,以笔者擅长的零毒抑瘤疗法,帮助她度过难关再说。在美国医师的坚持下,她又做了2次化疗。由于有中药支撑着,这两次化疗她不仅挺了过来,而且体重、精力、消化功能等都有好转。化疗一完,即搭乘航班,不远千里,回国求治。此后,约有一年半时间,仅以中医零毒化疗加辨证调理,到2000年前后,患者基本康复,脸色红润,体重恢复,原来化疗期间一直居高不下的癌胚指标(CA125)也接近正常。虽还偶有小腹不适,但临床稳定。腹部CT示虽结构模糊,粘连严重,但肿块也已不明显。自那以后,她一半时间住国内,一半时间在美国料理原先的事务。2003年圣诞前后,在美国她曾求诊的那家医院偶尔碰到了当年的主治大夫,主治大夫惊叹她居然还活着。刨根问底,始知是“草皮树根”救了这位妇女,不禁大为感叹,并转介绍了多位美国病人求助于我们。其实,尽管卵巢癌很棘手,但类似的以中药为主康复的不同的案例,我们可以信手举出不少。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肿瘤治疗始终存在误区,这就是仅注重癌瘤本身,只知以对抗性思路,想尽办法干掉它,一味地利用放、化疗等杀死癌细胞,结果把机体的正常机能和正常细胞也都给破坏或杀死了。却没有从深层次去考虑人为什么会长肿瘤,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肿瘤治疗中抑癌保命等的悖论问题。
  其实,肿瘤是人体中原本正常细胞在不同的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下,出现分化异常和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赘生物。大多数肿瘤是机体的正常细胞演变而来,不是外来的。因此,每个人一生都有可能出现癌细胞。但为什么人群中发生癌症的仅仅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不会患上了肿瘤呢?这就应了中医学的经典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为正常人有着强大的免疫功能,时刻都对身体内的组织细胞进行免疫监控。当发现有少量异常或突变的细胞时,免疫系统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可及时予以清除。只有当个别突变的癌细胞躲避了人体的免疫监控,或是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严重失调时才有可能“趁虚”而为,发生癌症。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保护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是何等重要。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在患者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应强调及时停止手术、放化疗等创伤性治疗。这时,治疗的目标不应当仅仅放在如何去缩小和消除癌组织(在人极度虚弱时消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先救人,人活着才可考虑下一步…,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消除癌瘤,保全生命之目的。
  以往,中医界习惯的抑制肿瘤思路主要表现为:受西医用毒药化疗思维的负面影响,只知以毒攻毒,一味寻找毒药来杀癌。故有毒的蜈蚣、蛇蝎、班蟊等一并俱上,造成肝伤肾损的不少,现常因此遭诘难。事实上,研究与临床都表明:抑制肿瘤不应落入西医旧巢穴,而应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传统优势:讲究以人为本、“王道治疗”,而不是“霸道攻伐”,只消癌不救命。教训促使我们以扶正为主,零毒(无毒)抑瘤,开创了中医药抑制肿瘤的新思路,临床疗效比较理想。这种肿瘤治疗的新思路主要有两大块:以辨证为主,讲究零毒抑瘤和调整免疫,而后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也包括对症治疗,改善症状,这是疾病治疗的共同点,故不赘列)。
  所谓的“零毒抑瘤”,其已明确的现代机理除可调整免疫外,重在诱导癌细胞的分化与自我凋亡。所谓的“自我凋亡”,所有细胞都有自然寿命,自然死亡被称作“凋亡”,就像花果自然凋零一样。癌细胞是发育(分化)不全的细胞,只是处于生物学的幼稚状态,自然死亡机制受阻,只是疯长而不死,故表现出肿块剧长。以前人们只知以毒药好坏细胞一起杀死,现发现可以利用比较温和(无毒)的方法,促使癌细胞进一步发育(分化),改邪归正,成为正常细胞,从而进入正常死亡程序,自然死亡。这就叫诱导分化与凋亡。虽然起效需要点时间,却安全而持久恒效。因此,零毒抑瘤不仅成了现代中医治疗肿瘤的有效新法则,而且也是近十多年来国际肿瘤治疗的一大新趋势。
  其次是调整免疫功能。中医药这方面有佳效,已被充分证明。临床上辨证地选择一些中药,包括善用一些活性多糖成分,常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各种抗癌细胞因子活性。如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淋巴细胞,增强NK细胞、LAK细胞活性等,从而增强自体免疫细胞对体内癌细胞的防御能力,尽可能地抑制癌细胞。此外,免疫功能的改善还可以及时清除从原发灶脱离并进入循环中的癌细胞,从而控制转移灶的形成。即可有效防范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我们知道:今天的肿瘤患者70-80%是死于转移复发的。如此有效控制,自可使患者大大受益。
  再者,进一步分析零毒抑瘤,配合调整免疫的机理,还和清理调整适宜于毒瘤生存的内环境有关。人体内长了毒瘤(癌),就像自然界长有“毒菇”一样,因为有适合于“毒菇”生长的土壤环境、酸碱度、温湿度等,才会有“毒菇”的蔓延。不清除这些内环境,就不足以防范其复发。而温和的中医辨证调理,零毒抑瘤,虽起效较缓,可却持久地改善和清理内环境,使不再适合于毒瘤生长。
  事实表明:零毒抑瘤,调整免疫,改善内环境,对于肿瘤的治愈与康复的关系极大。不少越过5年生存期的患者又见复发,或患两次癌,有时就在于这些环节注重不顾,或免疫功能(类似于中医说的“正气”)仍处于失调或低弱状态,以致“春风吹又生”。这很值得已存活多年的患者深思!
  其实,多数癌症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即使被称之为“癌中之王”的肝癌、胰腺癌患者,经中医药零毒治疗后重焕生机的也不胜枚举。如深圳的某助理工程师,母体时感染了乙肝,26岁时发展成晚期肝癌,用金西医方法,已黔驴技穷。求诊时黄疸,恶液质,极度消瘦,全身情况极差。经四年多纯用中医药零毒抑瘤治疗,现已经完全康复。认笔者做了干爹,并于一年前喜结良缘。又如上海郊区某肺癌患者,39岁时大口吐血,肺癌6公分大小,并已骨转移,拒绝一切创伤性治疗。依赖中医零毒抑瘤治疗,现已安全生存了6年半。 扬州一医师,晚期胰腺癌,阻黄,自知“恶果”,准备了后事,破釜沉舟求治中医。一年半后基本康复,第三年重新穿上了白大衣,现已第六个年头。总之,换个思路,以辨证为主,讲究零毒抑瘤和调整免疫,注重心态纠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必要时讲究中西医结合,多数肿瘤患者是可以柳暗花明,甚至完全康复的。
  当然,肿瘤有它的特殊性,中医治疗也有其许多注意之处。比如,虽然它是有形肿块,属中医所说的“瘀血”,但这种瘀血包块,不太适合用活血破瘀药,乱用有时可能促使肿块破裂或促进肿瘤细胞扩散。我们说调整免疫,也不是滥用补益药,否则,很可能“闭门留寇”,即补药用之不当,有助于“邪寇”肆虐。些研究也表明:补药不当,可促进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即长得更快),不利于肿瘤的治疗。故肿瘤的中医治疗,也须慎之又慎。
  (作者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发表于 2007/8/29 2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用中药抑瘤应注意什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黄金昶
    我在前面重点谈了中药可以抑瘤,事实上临床有许多中药抑瘤认识上的偏差,需要引起注意.

    (1)否认现代医学的作用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笑,目前对现代医学认同的人多,怎么会否认现代医学的作用?如果您这样认为就会大错而特错了。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害怕手术、放化疗,也经常见到手术放化疗后患者迅速去世的,从心眼里反对手术、放化疗。既然中药治疗肿瘤效果好,副反应不大,用中药就行了。其实这是一个不全面的看法,肿瘤是一全身性疾病,需要合理的科学的综合治疗。中药、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皆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这些治疗可以相辅相承,合理应用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效果。如若疗效不好不能单纯追究患者的因素,同时还要分析医生水平的原因。举个例子,配制鸡尾酒,用同样的佐料,不同的调酒师可能调节出不同口味的鸡尾酒,原因何在,我认为这主要是水平的问题,主要是配比不对,这时你千万不能因为味道不佳就否认原料不对,肿瘤的治疗同样也是这样,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全面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不是用一种方法代替其他方法,一种治疗否认其他治疗。

    (2)认清肿瘤增长的原因,有针对性治疗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肿瘤的生长既有恶性程度高增值旺盛的一面,又有身体虚弱难以抑制肿瘤的一面,要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临床上经常看到肿瘤在放化疗时增长很快,不放化疗了单用中医辨证治疗瘤体不长反而缩小了,什么道理呢?道理很简单,肿瘤的生长是由于身体太虚难以抑制肿瘤引起的,这时只要重视扶助元气有时能够控制肿瘤。同时这里也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就是你用迅猛的攻击性的手段治疗肿瘤效果不满意时,不妨重点用补益药物,有时会有很好的效果。

    临床切忌单纯“以毒攻毒”,“以毒攻毒”有时瘤体能缩小或消失,但大多数效果并不明显,近代肿瘤学术界对此有深刻认识,这就像带兵打仗一样,不能单靠作战官兵攻城拔寨,同时需要文职官员来治理城市,只有顺民意,治理顺了,才能长期占有这个城市。扶正祛邪并不矛盾,治疗是主要根据身体情况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来制定扶正为主,还是驱邪为主。

    (3)多途径给药

    中医药通过口服、静脉给药相对而言起效较慢,可通过局部给药以提高疗效,局部给药可重点放在驱邪消灭肿瘤上,局部给药主要为肿物体表部位局部外敷、或敷脐、或熏吸、或直肠灌药、或吸鼻、或贴穴位等。局部给药可解决服药困难的问题,又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集中力量解决某一方面。局部给药另一点好处是要求辩证不一定非常精确。我在临床上喜欢外用药,用外用药治疗肿瘤及其合并症并发症,效果满意。如我治疗肿瘤的外用药主要是温阳散结化痰抗癌药物,可以贴在局部,也可贴在穴位上。当然了局部用药也讲究辨证,盆腔肿瘤多为阳虚湿阻,所以治疗盆腔的肿瘤温阳药比例大一些;头颈部肿瘤热毒多一些,所以治疗头颈部的肿瘤外用药温阳药要少一些,同时加用祛风辛凉解表的药物,如此效果才会好一些,万万不能一个方包治所有肿瘤。

    (4)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只要治疗肿瘤有效,就不能给肿瘤一喘息的机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前肿瘤界不认为肿瘤细胞内有神经细胞,现在发现了有少数神经细胞,其实肿瘤很狡猾,很容易耐药,这时要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经常看到患者一个方子吃3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这是错误的吃药方法,必须改变)最大限度的消灭肿瘤,直至肿瘤消失,身体完全恢复。即使是肿瘤消失也不是万事大吉,这时还要继续用药,在继续抗肿瘤的同时,还要改变肿瘤患者体质,只不过是抗肿瘤的药物不像以前那么多了,2-3年后患者体质慢慢改变了才可以松口气,但每年都要复查,同时让患者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1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