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577|回复: 1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调查:“摸着石头过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7 16: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说,两年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开始实施时,主要作为“关怀项目”,针对不能接受抗病毒西药治疗的患者,那么,两年后,对以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为首的专家组成员而言,心中则更多有着“中医服务人类健康”的使命感。

  自2004年10月项目开始至今,一项持续两年、涉及1792例病人的临床疗效评估显示:相对西医药,中医药在缓解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发病时间、延长生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医药能使艾滋病患者感觉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

  水黄村的故事

  河南省尉氏县水黄村,是该省30余个艾滋病高发村之一。快过年了,村民叶狗明说,准备卖掉家里的几头猪,好好置办些东西。看他神采奕奕的样子,谁也不会想到,两年前处于艾滋病发病期的他,因为皮炎等机会性感染,眉毛胡子都掉光了,而且浑身乏力,更别说下地干农活了。

  10多年前,叶狗明和村里人四处卖血,感染了艾滋病毒。直到2000年,经常无故生病,又听到乡亲们流传的一些说法,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后,他被检查确认,接受抗病毒治疗,没想到全身过敏反应强烈。正在绝望之际,2004年10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在村里实施,他试着参加。中医药的“神奇”,给他带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从医30余年的村医刘广岭说,全村2500多人,上世纪90年代不少村民因卖血感染,数年后陆续发病和死亡,2002年死17人,2003年死19人。此后,接受抗病毒西药治疗,死亡率下降,但八成病人胃肠道副反应厉害,其他则因过敏等原因不适应抗病毒治疗。“头发、眉毛掉的,皮肤烂的,拉肚子止不住的……好多家田里都荒了,不少小孩子没人管了,我这卫生所有时一天接几十个病人,很惨啊!”

  转折发生在2004年10月,中医药项目实施。很快,情况发生了变化,100多个病人中,有副反应的明显缓解,皮炎、腹泻、发热的好了,乏力者有劲了。走在街上,病人和正常人看不出两样。

  “鸡尾酒疗法”的困境

  作为全国最严重的艾滋病疫情省份之一,河南省疫情主要开始于90年代中期。当时,有偿献血风在较贫困的豫东南一带盛行,造成艾滋病的经血传播,涉及18个省辖市,局部村庄呈高度密集的“灶性”分布。发病人群以30岁到50岁之间的青壮年为主,占83%。由于有偿献血已10余年,现进入发病、死亡高峰期,病人逐年增多。

  进入21世纪,该省实施西医药抗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又称鸡尾酒疗法)和抗机会感染的医疗救治。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日益突显:一是“成本高”。从采购、配送到监督服药到口,免费治疗对国家则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二是“机会感染难控制”。农村条件差,免疫力较低的患者机会性感染层出不穷,西药的对抗治疗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基层卫生机构因此天天人满为患,压力巨大。三是“耐药性”。鸡尾酒疗法每3至5年服用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须重新调整药物方案。每次调整,则给下一步的治疗带来更大难度。四是“存在不适应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等人群,无法接受抗病毒治疗,面对的只有“绝望”。

  很快,从中央到地方,从医学专家到基层医生,一种让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的呼声渐起,并迅速为决策层采纳。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财政部启动“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选择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广东等5省,涉及2500余例患者。其中,仅河南占到七成以上,达1792例,所具有的大样本优势,也使该省的试点项目最具疗效评估的价值。

  2004年8月,按照三部委的统一部署,经过周密的准备,备受瞩目的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在5市9县区展开。

中医“摸着石头过河”

  河南中医药“试水”治疗艾滋病,还要上溯至2002年7月。由于新蔡县疫情严重,在治疗措施难以跟进的情况下,希望转向中医药。当时,李发枝等专家赶赴疫区时,心情复杂,对中医药能不能治这种“新病”心里没底。几天内接触60余例病人,归纳、分析、反复讨论,然后开出处方,制成中药制剂,选择200例病人服用。1月后反馈来的信息令人振奋,病人原先的并发症状大为缓解。尽管这次尝试没有持续下去,但专家们对中医药的疗效有了“底”。

  2004年8月国家项目启动,以李发枝为首的专家组提前进驻尉氏县的3个高发村,对300多例进行先期治疗探索。20余个河南中医界各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几乎天天泡在村里,以2002年经验为基础,讨论病机病理,辨证施治,观察处方疗效,一次不行二次、三次……“先当学生,后当老师”,一个可以在全省推广的初步治疗方案慢慢“出笼”。两个月后,项目全面推开。

  随后,对试点地区的一线医生进行了广泛的业务培训,一个以县中医院为依托,省、县、乡、村四级参与的项目实施体系开始运行……

  面上治疗的问题基本解决。然而,随着病程的自然延进,重症患者增多,尤其伴发的严重腹泻,此前的方案又显不足。2005年7月,专家组赶赴重症病人最多的上蔡县中医院,几番临床,3个月后,制成“泻痢康胶囊”,有效控制率达90%。

  “天天像在打仗。”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夏祖昌说,开始时经费不多,补助也低,条件艰苦,“他们靠的是中医悬壶济世的使命感”。2005年,《河南省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治疗要点》完成并在项目县推广。河南的经验被全国其他省市试点地区借鉴。

  中西医“疗效”之别

  分属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中医和西医,在艾滋病治疗疗效评价问题上再次“交手”。对于西医,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CD4淋巴细胞数量)是公认的疗效指标。病毒载量下降越快,CD4细胞上升越快,疗效越好。如果以此为标准,中医药的劣势是明显的。河南1000多例病人两年的临床显示,单纯用中医药对增加CD4细胞、降低病毒载量不明显,仅能减缓CD4细胞的下降幅度,稳定病毒载量,显示可以延长病人生存期。

  但在现实中,中医药在病人带毒生存方面,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尤其针对艾滋病并发症的疗效之快捷和稳定“独具优势”。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常伴有发热、胸痛、腹泻、咳喘、乏力、自汗等症状和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疱疹等体征,很难治愈,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棘手。西医只是对症治疗,往往“按下葫芦起了瓢”,病人备受折磨。

  面对复杂的病理损害,中医辨证施治,以其“化繁为简、执简驭繁”的特点,能迅速缓解病情,对上述症状改善率在60%以上。最重要的是,病人在病情改善之后很少复发,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显示,下降率分别为感冒82%,腹泻64%,疱疹78%,溃疡65%。而且,病人的感觉“非常之好”。

  “体重增加了,能下地干活了。”记者在采访中,类似的话语不时听到。项目通过治疗前后卡氏积分(生活质量量表)对比,显示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然而令中医尴尬的是,这些代表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无法得到现行客观评价体系的认可。

  “艾滋病病毒一旦感染将终身携带,中医的优势在于解决病人带毒生存的生活质量问题。”项目专家组组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徐立然教授认为,如同肿瘤治疗,如能根治最好,如不能根治但能很好的带瘤生存,同样符合医学目的。目前,中医改善肿瘤病人长期生存状态方面的疗效,在国际医学界得到广泛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应当有自己的疗效评价标准。”

  为人类健康做独到贡献

  除了上述的疗效,中医药还使不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不适应病人”有了新希望,并显示出明显的经济优势。这一方面体现在中药价廉上,单纯中医药治疗费用每人每天不超过10元,远低于抗病毒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另一方面,病人并发症大幅减少,节约了大量的费用。

  中医治疗艾滋病始自20年前。1987年,根据政府间合作协议,中国中医科学院派专家赴非洲坦桑尼亚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从此,中医专家陆续在该国治疗数千例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初步证实中医药的疗效。200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开设艾滋病门诊,中医药治疗近千例。然而由于上述病人多为散在,以及条件的限制,临床科研不足。

  2003年,国家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启动。2004年,河南等5省开始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设计完善的临床科研同时展开。2005年,项目扩大到11个省区市,2006年,扩至14个,治疗患者由3500人增加到6000多人。同年,河南省该项目扩大到13个县区,人数增至2546例。

  “治疗艾滋病最好的选择是中西医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两者取长补短,使“降低病毒载量”和“提高生存质量”两个问题都得到重视,探索出一套有效完善的艾滋病治疗方案和评价标准,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河南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中国,艾滋病带来的严峻挑战将长期存在。专家强调,已有的实践和未来的前瞻显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是我国特有的优势和资源,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集中攻关,为艾滋病治疗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原文出处:http://news.sina.com.cn/o/2007-02-15/090111248664s.shtml
发表于 2011/5/31 1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艾滋病是中医发展的突破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