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567|回复: 2

中医发展献一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6 15: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2000年10月10日,我国各家大小报纸报道了美、日、韩三国选用中国药典中的3-5味,用高科技高度提纯,得到了“转阴肝得治”胶囊。这种治乙肝病毒的胶囊称之为“金组方”。
乙肝病毒所以很难被彻底清除,在于它与正常肝细胞的细胞膜、结合形成了特异性抗原薄膜,乙肝病毒在其保护下,任何药效对病毒就很难完全发挥作用。这种“转阴肝得治”胶囊,它内含高效成分与病毒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能迅速识别和撕掉这层病毒薄膜,直接杀灭病毒,并且能破坏残余病毒的DNA复制变异,激活人体免疫因子、细胞因子、二次杀灭病毒,同时迅速修补受损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使乙肝顽疾得以治疗。它做为肝病新药,在用于临床的短短几年里,已为数十万肝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我们看到报后,感到极为高兴。“转阴肝得治”胶囊,能治愈传染性极大,又无法根治的乙肝顽疾,这是医药界的一项伟大发明。这不仅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问题,也是中医中药能否走在二十一世纪前头的问题。科学越是发达,越能发现古代中医方药配伍的合理性,这一点绝不像中医教科书上所评论的古方那样简单。
我不同意一位中医药专家的看法,即“其用方精炼,尤其是对主要成份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有了质的突破,使其药用成份得到了最有效的提取,‘转阴肝得治’胶囊走在了用高科技改造传统组方的前列……”
如果这样,这一最新成果主要是在高科技的提取上。我们的青年攻开这一高科技是毫无问题的。那时三国对我们在药方上仍然保密,我们就只能以一味五味子为主来做试验吗?再者从五味子的功效来考虑,常用的治肝炎著名的方剂中并不用它,只不过在《中药学•五味子》药后有:“此外,以本品研末内服,对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能降低转氨酶,并不等于能撕破肝细胞膜与病毒结合成的特殊薄膜,以便能杀灭这种保护膜内的乙肝病毒。
按美、日、韩三国的合作来说,其中以日本最相信中国的中医,尤其是经方,前有吉益东洞,后有大塚敬节,直到现在的自称后世方派的九十多岁的老人矢数道明先生。但他却善用经方。用经方时他自己基本上不作加减,运用自如,出人头地。我知道日本的高级中医人才众多。作为美国很难有高等中医人才,但科技水平较高,合伙协作也许另有打算。从韩国学者向日本中医杂志投稿很活跃来看,他们深知日本学者的研究是超前的。
我感到日本人最爱中国的经方,甚至比我国的所谓经方派还爱。自然在我国药典上找到的3-5味的药方也就是经方了。可是药方《伤寒论》有113首,《金匮要略》有277首,除去两书中重复43首外,共有347首。
显然,我们不能从这347首去做试验。我们只有从这些经方中,去寻找能治肝炎的药方。我认为目前常用的为以下五首:
(1)茵陈蒿汤(三味)
(2)桂枝茯苓丸(五味)。
(3)小柴胡汤(内含生姜、大枣共七味)。
(4)柴胡桂枝干姜汤(七味)。
(5)柴胡桂枝汤(九味)。
以上五方共用药15味,如按现代中医来说,这15味作为一剂药方亦不算多。如果这样做这里边既无违背中药传统十八反、十九畏的规定,又是中药学记载之内的,没有人感到不妥吧!
可是经方派注意了它的配伍,但讲不出它的道理来。根据日本东大千原吴郎氏作了茵陈蒿汤的利胆实验结果如下:
“历来的利胆作用,并不能改变胆汁的正常成分,只一时性的提高水流量,而茵陈蒿汤利胆作用,不仅明显增加胆汁分泌量而且增加固体成分和胆红素的量,即增加胆汁正常成分之分泌量。更有意义者,若对茵陈蒿汤之三味药逐一进行利胆实验,茵陈蒿本身利胆作用微乎其微,大黄也极少,栀子根本就没有利胆作用。然而三味合成一剂,则发生明显的利胆效果。也就是说,中药的方剂,如配伍合理则出现惊人的治病能力。”
我国医家对于不加不减使用经方的经验太少,我们不能引用。记得在日本《方剂》中有一例说,先用小柴胡汤合白虎加人参汤治一患者不愈,后改为单用白虎加人汤而愈。实际上日本这种例子倒有不少。
我治一位中医所谓“脚气”的杨姓街坊患者,两足浮肿,卧于家中。自言腹部如压一块重百斤的石头。用九味槟榔汤加吴茱萸、茯苓试之,又因大便不干,去大黄。服3剂后,自言腹部被压感有所减轻。按初学所知中医习惯,每服三剂,便行加减。因观其舌有黄苔,随加黄芩10g,再服3剂,竟然无效。再去除黄芩,又有效如前,随以此方服至痊愈。可见此方加入黄芩,能使全方无效。这是我当时初学使我以后不敢自行加减药方。
根据以上所谈,日本人最讲配伍,绝不会五方合用的。从报纸上得知他们使用中国药典上3-5味药方。可是三味药就只有茵陈蒿汤了。五味药只有桂枝茯芩丸,我的意见,不如小柴胡汤虽然有七味,但其“多能性”较强。就先用小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做试验,不行时,或将桂枝茯苓丸与茵陈蒿汤做试验,感到有点希望时,可以试验半年,或更长。提纯的“金组方”还得长时连服呢?
全国治疗乙肝病毒的专家、教授对我这种想法,也许会一笑了之,我这里不过是狂夫刍言而已。
发表于 2007/2/16 19: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发展中医的殷切想法值得提倡。
但中医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方精制、提取。楼主所说的“转阴肝得治”胶囊,不甚清楚,用Baidu搜了下,似乎是虚假宣传的药,夸大其实的成分太多。
经方的疗效勿需质疑,比如现在市场上的“桂枝茯苓胶囊”就是从桂枝茯苓丸改剂型而来,用于治疗妇女子宫肌瘤,疗效还不错。但中医的治病还在变通,有是证,用是药,需要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的变化适时的变化,仲景也讲究加减,就拿小柴胡汤来讲,在使用方法中就说明了根据不同的症状详述了7~8种加减。所以大家都讲,中医的精髓在于加减,但掌握精髓确不是每个医生都能轻易掌握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15: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精髓在于加减,

中医的精髓在于加减,就这一句就知道楼上不会用经方,不了解证有主副之分,经方的可贵之处在于直接解决主证,副证自然随之而好。随意的加减并不能提高疗效。我开始也是学的后世方,感觉其疗效不佳改用经方,也进行过加减,其疗效根本不如不加减,楼上的中医的精髓在于加减,是根本不会用六经准确辨证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1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