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月)

从桂芍加减座标图看桂枝汤(学习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4 20: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月先生辛苦了.我刚看时以为是按左升右降来排的.后来才知道是加减芍药.挺直观的.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御心居主人 at 2007/2/11 18:30:
古月先生真有心人也,只是草图不够完善,最好用尺子画直线,把主要内容写在方框里,要把桂枝汤类方全部包括进去,至少要用8开一张的绘图纸,做到精细绘图,一目了然,在运用时就得心应手矣!


多谢御心老师指示。
这个图,原摆在心里想了一下,画过一张草图前的草图,因为很不成熟,原本考虑不发的。在讲堂学员总结课前,临时决定还是先发了以后再改,那时已是UC讲堂活动时间了(19:30 ),用了十分钟的时间把很凌乱的草草图弄成次凌乱的草图。原因之一是方便同学们在总结时有个「索引」(我自己虽还在迷雾中,但如果能让学友有所触发,或许不是坏事),另外也是暂代我的学习报告,但是这份报告真是太简略了。我学习动作比较慢,要做较完整的报告,大概还要两三年吧,这个图大概会逼自己再用功一点。

现在看起来,这个草图中的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三个方子的位置是不对的。
将来修改时会用软件绘图来处理,让大家的眼睛少受点折磨,但那会比较花时间了,还要再等一阵。

御心老师说「主要内容写在方框里,要把桂枝汤类方全部包括进去」,这个问题我想过的,问题在怎么把各个方子摆在这个图上有意义的位置,而且要绘图技术上能做得到。实际上,我有可能反其道而行,把这个图简化,或分成总图与分图来处理。

古德说桂枝汤为群方之祖,在这个过程中,深深觉得真是有道理,应该说,要了解桂枝汤五味药的全部加减变化,以及其背后的道理,才算真的了解了这个方子。

这段日子,从御心老师和各位老师这边学习了很多,非常感谢。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2/17 at 02:53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淳厚 at 2007/2/12 19:19:
在各位老师的讲授,学习中,虽已粗粗看完一遍“伤寒论”,但很多内容还是一团粥,认识的内容也是支离破碎,很机械。而您的这个草图就如同一根线讲散在的珍珠串联起来,各位老师再不断补充,修正,那将会大有裨益。...


做成图,就像地图一样,会让人有一种鸟瞰的感觉,比较不会迷路。我自己记忆力不好,有时会求助于图象。

其实我建议大家都可以试试看:在您家中找一面墙,把相关的方子(正文及汤方)写在小纸片上(一张小纸片写一方证),然后以您自己理解的位置一个一个贴上去,或许会您会有自己的体会。我自己目前要这么做还有点困难,因为我家的大部分的墙面都被孩子所涂鸦的图所占满了,只能在天花板上凭空虚想。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1: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平安佳园 at 2007/2/14 20:25:
古月先生辛苦了.我刚看时以为是按左升右降来排的.后来才知道是加减芍药.挺直观的.谢谢.

是有考虑过左升右降的(包括向外向上/向里向下),实际上,本来有左升右降的箭号,后来被我涂掉了。因为,左升右降对我来说,还是很需要厘清的概念,只能摆在心里慢慢的参,举个例子来说,桂枝加葛根汤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摆上面,加附子和加龙骨牡蛎摆下面,这上与下之间,应该不难理解吧,但为什么有的摆左边,有的摆右边呢?我虽因概念还不清晰而暂时不愿强加附会,但在我心里是对自己有所暗示的,只是理解还不到位,暂不宜在此多谈。

另外,还有其他的问题我也会摆在心里,例如:桂枝加黄芪汤呢?栝蒌桂枝汤呢?该摆在哪?
更多味的,例如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呢?

如果一定要说明什么的话,我是以纵轴表「阳」,横轴表「阴」。
横线如地平线,象大地;纵线如大地上万物之生长,包含了地面上向上长的枝叶和向下长的根(?),在向上生的同时也相对的包括了向下的凋零或化为春泥吧…(梦呓中)。

在平脉法那个图,也是以纵轴表「阳」,横轴表「阴」。

平安佳园同学说芍药加减,只是其横轴而已,纵轴是以桂枝加减。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2/17 at 02:35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芍药的问题…

UC讲堂:061230【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研习资料 + 心得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103
5-7楼文,请大家参考一下。其中提到两篇论文(第一篇在上帖5楼文有附件):

《傷寒論藥方中的收縮因素--芍藥》
http://icm.myweb.hinet.net/pdf/icm02B08.pdf

《傷寒論藥方的向量分析》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9545

我在该帖7楼整理了一下,文如下:

==================================
《傷寒論藥方中的收縮因素--芍藥.pdf》一文,作者赖鹏举先生提到:桂枝汤和桂枝加芍药汤,在「药性」上同样主治「伤风」,然前者之「药位」在「肌分」,后者之「药位」在「太阴脾藏」,推论出两方之差异在「药位」,两者有表里深浅之关系;另外,作者还用「去芍药」的方子加以对比申论,…推论出:

芍药之定性
芍药之角色在「药位」,有令「药位」由外往内「收缩」的特色。如去芍药时,令桂枝宣通「全身」阳气而无碍;一般量之芍药,则囿限桂枝之调营卫于「肌分」;加芍药则更束桂枝之作用于「脏腑」。

另,该文也对芍药之定量作出分析,指出
芍药=0时,作用在「全身」;
芍药=3时,作用在「肌分」;
芍药=6时,作用在「脏腑」;
三者之量有其一定递增的关系。

以上是以桂枝汤系为基础所作的分析,后来作者又以麻黄汤系和小柴胡汤系来说明其结论的一般性。
==================================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2/17 at 01:15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横轴,随着芍药的加减,如果配合上(我自己还不甚明白的)「左、右」的概念,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同样是我自己还不甚明白的)「向外向上/向内向下」的问题了。

在这个横轴上,赖先生的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不过,目前我对其论点还有些疑问,例如赖医师说:
========================
「芍药之定性
芍药之角色在「药位」,有令「药位」由外往内「收缩」的特色。如去芍药时,令桂枝宣通「全身」阳气而无碍;一般量之芍药,则囿限桂枝之调营卫于「肌分」;加芍药则更束桂枝之作用于「脏腑」。」
========================

赖医师透过《伤寒杂病论》的原文比对,得出有关芍药加减的某些规律。我的问题是:他对此规律的归纳结果,是一种客观的定律呢?或只是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诠释?

例如,依其所说,以加芍药为例,似乎是以「加芍药」为因,「药位由外往内收缩」为果,如其所说:「加芍药则更束桂枝之作用于「脏腑」」…意即:「加芍药」(因)之后,「桂枝之作用被束而作用在内」(果)。

我的疑惑是: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病位在内」为因,而「加芍药」为果呢?意即:因为「病位在内」(因),所以必需「加重芍药」(果)呢?

何者为因?何者为果?甚至--这是个有意义的问题吗?还是我想得太复杂了?
能不能理解成:第一种可能(即赖医师所说),是多加了三两芍药所以把原本的桂枝汤转而「约束(或收束)」向内作用;而第二种可能,则是加了三两芍药才足以把原本的桂枝汤由中焦的基地向外「伸展」开来(或其他用词如「舒展/推展/穿透出去」等)…?这可是两种相反的意思呢…?

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我在质疑赖医师(我想他或许是对的),只是我不愿不经思考就轻率的照单全收吧,这又是留给自己的疑团之一,因为自己的理解不到位,只能留给以后慢慢参究了。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2/17 at 22:09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2: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问题,到这里暂且打住。

岔开话题:喜欢读图的朋友,可看看这个,配合志一老师对「六经开合枢」的说明而作的图,同帖还有为三七先生的说明而作的图:

何谓开合枢?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23&page=3
(这个链接指向第三页,有心人可从第一页看起)

三七先生和志一先生近来应该都比较忙,在此处提一下以前那几个图,和学友一起温习之馀,也表示对两位先生的感谢。


又:那几个图作了刚好满一年多了,我的理解还在原地踏步,叹息…
 楼主| 发表于 2007/2/20 1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淳厚 at 2007/2/12 19:19:
“平脉法”的帖子今天才刚见到,惭愧!关于条文研习,十分重要,…很希望认证会员积极发言,众人拾柴火焰高! ...

研习版不限认证会员发帖,子栏目才限,请看该版置顶说明。
有点奇怪(或者说,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常态)的是:有些朋友关心自己是否被加为认证会员,却不关心自己是否认真发帖讨论;另外一种相反:不是认证会员,却老想在认证栏目发帖…
 楼主| 发表于 2007/2/20 2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把另一篇赖医师的文章又读了一次。这篇长文其中有个论点是:“桂枝汤能引「肾间动气」并循着「三焦」而行”。

《难经》「肾间动气」与中国汉代以前的养生家及医家  作者:赖鹏举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7216

不过,我个人目前比较希望从「营气、卫气」的角度来学习桂枝汤。

UC讲堂:070131卫气、营气资料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1920

民间中医 »  伤寒杂病论 » 方证韬略(1):调和营卫与桂枝汤(戴丽三)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329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