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075|回复: 3

老百姓需要的是“上工”的中医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 17: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2500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就把中医分为两种:“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也就是说,对于高明的医生——“上工”医生强调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在疾病产生的初期,就采取调整生活方式、针灸或简单的药物治疗,这样可以很快控制疾病的发展,迅速恢复身体的平衡。即使已经有了疾病,也是从多方面进行治疗,特别强调扶助病人自己的身体的平衡,主要依靠病人自己的身体来抵抗疾病。对于庸俗的医生——“下工”医生,只管开药方,卖药治病。以为开出的药方越复杂,用药越稀奇,越能显示医生的水平。
到了今天,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从西方传入的西医。西医医学对人类的疾病和身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确实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进步。但是,现代西医医学对人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还是相当初级的,很多疾病都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现在西医对疾病的治疗,就如中国传统笑话中所说庸医治疗驼背的故事,庸医用大力把驼背压平就认为医治好了,而不管人的死活。譬如,西医对癌症的治疗,主要就是手术、化疗和放疗。往往是癌症控制住了,人的性命也没有了。所以说与庸医治疗驼背的手法差不多。虽然,西医也提倡预防疾病,但是西医对疾病的预防往往是被动防御。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西医在西方的机械认识论影响下,对人体本身的运行机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往往采取局部的、机械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中医理论虽然是2千多年以前形成的,但是中医是从辨证的认识论出发,对人体的运行、人体与自然的关系、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疾病的成因等都作出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虽然,这些解释现在看起来是比较粗糙,甚至带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色彩。但是,随着人类对自己身体运行情况的了解,对疾病的成因和与身体的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证明中医在几千年以前提出的看法是如此的正确和全面。譬如,中医对人体经络运行和作用的描述是如此的深刻和全面,在对身体的运行过程,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人体经络理论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人们仍然无法确切的对它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解释。以至于,人们在深深地敬佩古代中医创造者的智慧的同时,也猜测古代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否来自于更高级智慧的星外文明。不管对中医的理论如何看法。中医在治疗一些西医很棘手,甚至西医无能为力的疾病方面有确确实实的效果这是一个无争议的事实。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著名的西医权威那里也都得到承认。很多西方人士在西医诊治不了他们的疾病时,往往也求助于中医。中医在美国、欧洲的许多国家被承认为合法的医疗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当然,几千年来,中医的发展也有很多曲折和弯路,有一些甚至现在还对中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传统的中医理论的深奥难以掌握,而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医药的需要使得“下工”医生比较容易发展,所以历史上中医从传统的“上工”医生演变为重医药而轻医疗的“下工”医生的情况非常严重。几千年来,中医学在理论和诊疗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医药的使用上有发展。各种祖传秘方、宫廷秘方、“灵丹妙药”层出不穷。当然,许多下工学派的药物确实有效,但是疗效与寿命是两码事。为了取得迅速的疗效而缩短寿命,这是非常悲惨的。比如:鸦片确实有迅速止痛的效果,但是使用鸦片就会危害人的寿命。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药疗不如食疗”的道理,大部分药物都是对人体有副作用的。所以,“上工”医生在治疗中是少用药或不用药。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就很少谈到用药物进行治疗疾病,而且把药物治疗是放在预防和针灸治疗之后的第三位的辅助治疗方法。但是,“下工”医生通过医药费用得到的经济收入可以大大高于“上工”医生。而且药物的治疗作用来得快,可以较快地减轻人们的病痛,常常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所以,长期以来“下工”医生及其有关的中医理论得到比较大的发展。然而,正是这些“下工”医生把中医引向了死胡同。特别是近代的中国,在西医占统治地位的当今社会中,大量的中医是以西医的思想方法培养出来的,他们实际上是开中药的西医。虽然,他们也可能会装摩做样地把三个指头伸出来搭一下你的脉搏,看一下你的舌头,但是过后什么反映也没有,就连忙拿起西医的化验单、X光片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来,或者马上大笔一挥写下一大篇只有药房认识,而老百姓谁也不认识的药单叫你去掏钱。他们只能算“下下工”医生。长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这些“下工”医生和“下下工”医生来认识中医,所以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甚至有一定见识的人提出“废止中医”也不足为怪了。然而,真正的“上工”医生才是中医的脊梁,虽然今天真正的“上工”医生少之又少。
  那么,成为“上工”医生是不是很难?是不是要有非常高的医术?答案:不是。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病人,当你去看中医时,如果这个中医在搭了你的脉搏,看了你的舌头后并没有马上开药。他可能会说不要紧,并且仔细询问你的生活习惯,然后指出你的一些错误习惯,会给你提些建议。如果你的病情比较重,他会给你用针灸的方法当场治疗,你会立即感到病痛减缓。然后,他可能会开一点儿很廉价的小药(经方),也可能不开药;那么恭喜你了,你碰到了上工学派的医生。如果这个中医搭了你的脉搏,看了你的舌头后说你的病很危险,这叫肝肾两虚,还有脾肾不足,然后问你带多少钱来,并且提笔开出一大堆贵重药物,还可能十分热心地帮助你交钱取药;那么就算你倒霉,碰到了下工学派医生。如果这个中医搭了你的脉搏,但是还不到2分钟,也不换左右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下你的舌头后说你去查个血,或者你去照个CT。那么建议你赶快拿起病历溜掉。因为你碰到了西式中医,“下下工学派”的医生。所以,“上工”医生,主要是要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来看病,简单的说就是重视“治未病”。如果大多数中国的中医师都成为治未病的“上工”医生,那么中医就有希望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容易解决了。因为,老百姓都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不小心得了病,也不会受西医和“下工”医生的宰割。老百姓对中医的信任就会大大的提高,如果那时候有人说要取消中医,不光是政府不会同意,老百姓也绝不会答应。所以,把中国的医生都培养成为“上工”医生,包括那些能正确对待中医医学的西医,是中医的希望,也是中国医药界的希望。
   最后,简单地谈谈中医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这个问题以后要做专题讨论)。中医的理论和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与西医有很大的不同。二千多年以前在《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使用的阴阳五行方法来表述的人体运行机制和疾病生成、防治的理论至今仍然是中医的根本方法。有一些传统的中医医生甚至认为离开了阴阳五行方法,就没有了中医。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医改革发展就是把中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制造,变成西药丸子。也有一些人把这种改革叫做“中医标准化”,认为借用西医的标准化治疗和药物方法来改造中医就可以挽救中医。等等这些看法都没有指出中医改革发展的根本。因为,他们连什么是中医的根本都没有搞清楚。中医的根本是中医对人体的运行、人体与自然的关系、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疾病的成因等问题的辨证思想,而不是阴阳五行的表述形式,更不是复杂多变的中药药方和药剂制法。所以,如果能够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正确地说明中医的根本思想,能够为更加广大的人,包括世界各国的不同语言、文化的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只能够用二千多年以前的中医经典著作中阴阳五行的表述形式呢?至于“中医标准化”,中药的药丸化,那更是药品生产商和“下工”医生们的中医改革方法。“上工”医生是要在保持中医的根本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中医,而不是拒绝现代科学技术。当然,对于同样的检查结果,如CT图片,X光透视图片,中医和西医是会有不同的病因解释、不同的治疗方法。遗憾的是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目前对地球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特别是活的人体的了解也还是非常浅显的。还不足以来帮助人类抵御各种疾病。而中医的一些医疗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还没有出现的年代就可以比较好地抵御和治疗各种疾病。如果传统的中医通过改革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相信可以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表于 2007/2/3 08: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我都赞同,唯结论有異。
中医的根本是中医对人体的运行、人体与自然的关系、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疾病的成因等问题的辨证思想,而不是阴阳五行的表述形式,更不是复杂多变的中药药方和药剂制法。
中医的根本是中医对人体的运行、人体与自然的关系、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疾病的成因等问题的辨证思想,这正是中医的至简的阴阳五行的表述形式的优越性。也只有根据这个表达的方向,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诠譯和说明中医的这个根本思想,使其能够为更加广大的人,包括世界各国的不同语言、文化的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也是很好的。将来你最终会发现,只有阴阳五行卦爻干支的表达方法,才是至简的方法,这个模式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产物。虽然是二千多年前的,但是是
演道的最佳方式,道不明,何其演法则更不明,所以今人只能用现代有形科学的发展不断去认识和了解其中之所以正确的奥妙。
发表于 2007/2/17 0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有下工,才会有上工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21: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免费 at 2007/2/17 01:52:
先有下工,才会有上工啊


难道要先做坏人,才能够成为好人?
所以,请你把“下工”,“上工”的意思搞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7 17: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