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张东风)在1月12日闭幕的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对会议进行总结时要求,贯彻落实好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突出重点,找准工作着力点,抓紧做好四项工作,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抓住国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有利时机,切实把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的任务落实好。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以加强中医医疗服务机构的基本条件建设和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农村中医药工作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重点专科、优秀临床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实施,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水平和可及性,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认真研究在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吴仪讲话特别提出,“要制定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增加纳入报销范围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降低中医药报销起付线,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这些政策的落实,将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以研究相关政策为着力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尽快把中央明确了的政策落到实处。
认真研究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制定符合中医药、民族医药特点和需求的相关政策措施。吴仪讲话明确提出,要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中药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使用和发展;要抓紧组织制定民族药监管措施,扶持民族医药的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好中药资源普查。这些政策制度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为契机,以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作用为着力点,加强相关研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
认真研究在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中,如何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吴仪在谈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时提出“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鼓励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要认真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医医院的特点,提出具体的政策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研究有关中医药经济政策,也要研究提出各级公立中医医院科学规范管理的措施。
房书亭指出,抓好落实,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把思想统一到吴仪副总理关于中医药地位、作用和科学性的深刻认识上来,克服无所作为、难以作为的思想;把思想统一到吴仪副总理对中医药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上来,统一到吴仪副总理对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明确思路上来。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按照吴仪的指示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推动全局工作的进展。
房书亭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对吴仪副总理讲话中提出的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体方案抓紧落实;对涉及的政策要点,尽快组织开展研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早落实建立中医药部际协调机制问题。
中医药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一句“我坚定地支持中医药发展”,像一股缓流,让全体代表为之振奋,备受鼓舞。在会议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吴仪副总理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亲临会议,既体现了吴仪副总理对中医药事业的关爱之情,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坚定行业信心、振奋行业精神、鼓舞行业士气、凝聚行业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代表们说,“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讲话”理清了中医发展思路,鼓舞了士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说,吴仪副总理的讲话高屋建瓴,非常深刻,非常精彩,字里行间充满对中医药的感情。不仅从理论上、政策上阐明了中医药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作用、特色和优势,而且指明了当前中医药工作的重点和支持中医药工作的着力点。吴仪副总理充分强调中医学是我国具有原创性知识产权的一个领域,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它的发展和突破,一定要按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办事,在管理上防止套用西医西药的某些做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闫树江说:吴仪副总理的讲话对中医药当前的形势把握得非常准确,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了中医药的作用和地位。她从建设创新国家的角度分析了中医药,认为中医药最具原始创新的潜力,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从穷国办大卫生的角度指出中医药的市场潜力巨大,还提出中医药走向世界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迎来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吴仪副总理让我们不要为中医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感到困惑,不要被一些议论所干扰,更不要妄自菲薄,给我们全行业鼓了劲。
江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程兆盛表示,要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讲话精神,发展好中医药事业有三个重要环节:一是领导要支持,要在政策上倾斜和经费上投入;二是中医药行业要努力,有为才有位;三是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开拓创新,既要领导重视,又要规范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的服务能力和贡献。重庆市卫生局副局长方明金建议,要抓住吴仪讲话的四大要点,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如果能将讲话内容形成文件或制定成政策,必将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要加强中医药项目的管理,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要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和中医优势病种的筛选。西藏卫生厅副厅长喜乐也建议,最好能将吴仪副总理的讲话转发到各省政府并要求贯彻执行,同时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强协调,解决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孙塑伦表示,各中医院在拥有高精尖的设备同时,还应改善医院环境条件,将能够发挥中医药特色和应该发挥特色的内容先做好。发挥中医特色,必须有名医诊治、道地药材、传统炮制、科学煎煮,四者兼备才能保证疗效。
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要建立起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中医药的资源,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马秀珍说,农村对中医药的需求非常大,有中医药的乡镇卫生院患者就比较多,甚至规模达到和超过了县级中医院的水平,而且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宁夏从去年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工资全额保障,药品统一采购,取消药品加成,由于有了这样的政策,中医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适宜技术在宁夏推广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宁夏科技厅测算,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一个县级市就节约了90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真正起到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项工作还要坚持做下去。
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索天仁说,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在社会所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应该贯彻吴仪讲话精神,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健全组织领导,加强临床研究,在本省树立品牌,建设特色中医院,打造特色专科,发挥名老中医作用,深入落实“三名战略”。
“讲话”为解决中医药发展关键问题指明方向
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对一些中医药工作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代表们热烈的讨论。
这次吴仪副总理不仅自己亲临会议,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等16个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起参加会议。她说,就是要群策群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因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她在会上提出,建立一个由国务院有关部委组成的部际协调机构,统筹协调、齐心协力支持国家的中医药事业,共同把中医药事业推向前进,并给国务院各部委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所涉及的都是中医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与会代表对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提到的关于建立中医药部际协调机制表示热烈欢迎。大家表示,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通过各部门的相互协调,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中医药将大有希望。湖北省卫生厅副厅长胡菊萍说,这种支持非同一般,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全力以赴支持中医,中医药发展中的很多问题就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吴仪副总理在谈到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时说,要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发挥其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由于受到价格的影响,针灸、推拿、小夹板等一些中医疗法在一些地方正在萎缩。国家应逐步提高中医适宜技术的劳动价值,特别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对为群众提供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行国家补助,以保持中医“简便验廉”的特征。如果不这样,中医的“廉”是很难保持的。
继承与创新要落实到行动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讲话中说,发展中医主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要自强、自信,走尊重自身发展规律和突出特色优势之路,同时要利用多学科的成果技术,提高中医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中医药自身得到发展。中医药要积极参与医疗体制的改革,积极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公立医院管理四项基本制度的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吴仪副总理站在国家和振兴民族医药的高度对中医药工作给予了肯定,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狠抓落实,要自信、自立、自强,把中医药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平说,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关键是怎么做的问题,对特色和优势要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研究固定下来,在具体项目上进行继承和创新。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局局长吴坤平表示,继承与创新的关键是怎样用中医理论指导中医科研、医疗,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谢阳谷说,现在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连中医院的院长都不愿意姓“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抓的中医院内涵建设问题。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也指出,目前,中医药工作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医院西化的倾向。如果中医院不能发挥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那么中医药发展前景及其社会存在价值就会发生危机。我们将结合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情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选择一些优势病种组织攻关以加强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
青岛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赵国磊说,不能用管理西药模式生搬硬套地管理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应当允许院内调剂。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认为,中医的事要中医自己来管。以往,中医药按西医药方式管理,把很多中医药的特点管“丢”了,因此必须改变中医药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努力担负起发展中医药的历史重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说,从吴仪副总理的报告中,我们体会到国务院的领导层对中医药工作非常支持,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有很多紧迫的工作要做,如拿出说明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数据,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形势,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已经确定的工作,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厚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世中联副会长李振吉表示,世界中联将重点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教育合作、医疗合作;探索新的机制,拓宽合作渠道,组织合作项目;研究推行“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和“名厂、名店、名药”战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等。通过战略研究,制定相应措施,把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殿兴说,四川省将重点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在“十一五”期间,造就一批著名中医专家。以优势重点学科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高、国内同行公认的知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朱征明提出,发展中医药重在推进继承和创新;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设“名医、名科、名院”,提高医疗质量;树立“名厂、名店、名药”,增加经济效益;大力推进自身建设。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彭炜说,吴仪讲话更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信心,我们将进一步拓宽视野,用战略眼光,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本报记者 张东风 厉秀昀 胥晓琦 于丽珊 高新军)
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呈现6大亮点
□ 周 颖 本报记者
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1月11~12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良好开局,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呈现6大亮点。
亮点一:吴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自率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等16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出席了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是大有作为的;她同时表明了坚决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态度。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亮点二:高强主持会议并对中医药工作提出6点要求,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这次会议由卫生部部长高强主持。他在主持会议时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6点要求:一是中医院一定要姓“中”,要相信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强大生命力,坚持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二是坚守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倡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中医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探索创新中向前发展。四是坚定不移给予支持,要明确发展中医药事业需要国家给哪些政策扶持。五是坚持去伪存真,加强监督,打击非法行医,维护中医的声誉。六是坚定理想信念,中医药工作者要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
亮点三:佘靖的报告紧紧围绕中医药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所作的工作报告,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全面总结了2006年中医药工作,认真分析了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部署了2007年的中医药工作。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扎实,对指导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四:代表们精神振奋,反响强烈,备受鼓舞,坚定了信心。
在聆听了吴仪副总理重要讲话之后,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认真的学习讨论。每个小组座无虚席,大家精神饱满,发言踊跃,反映强烈。他们感到,吴仪副总理的讲话高屋建瓴,求真务实,意义深远,使大家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代表们认为,吴仪副总理的讲话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医药工作的深刻思想内涵,具有立意高、观点明、措施强、落点实的特点。立意高,就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从国内需求和国际发展的视野,深刻阐述了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观点明,就是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国家要大力扶持、加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态度和政策导向;措施强,就是提出了要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明确了16个部委办局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任务和职责,这是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开创性举措;落点实,就是对中医药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辩证关系和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了深刻阐述,对做好中医药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亮点五:会议经验交流具有典型意义,对各地工作有较好借鉴作用。
会上,广东、四川、内蒙古、上海、山东、河南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从建设中医药强省、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政府扶持与依法管理、科技推进中医药社区服务、中医药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突出特色病证管理等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介绍了他们自己的经验,这对各地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亮点六:会议代表讨论热烈,所提意见和建议具体而符合实际,对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结合当地情况和行业特点,从医疗服务体系、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医药监管、中药材市场建设和管理、医药标准化建设、国际服务贸易、法制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大家还建议尽快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吴仪副总理的讲话,以便各地及各有关部门学习贯彻;以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以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关于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决定或指导意见;热切期望尽快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代表纷纷表示,回去以后,要及时汇报、传达并组织学习贯彻,把吴仪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和今年中医药工作的各项部署切实落到实处。据悉,就在会议举行的当天晚上,已有数个省市参会代表先期电话向当地领导报告了吴仪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并对本省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作出了安排。
发展中医药决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
本报讯 (记者张东风)中医院购置大型医疗设备过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刚刚闭幕的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和领导对这个问题看法一致:发展中医药,决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
吴仪副总理在1月11日的讲话中谈到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时指出,“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而要借助其支撑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卫生部部长高强也在会上谈到,发展中医药,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院一定要姓“中”,要相信中医药的科学性,这是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基本保证。要坚守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倡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也表示,我们反对的是那些完全脱离中医临床实践、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而不是反对中医医院引进和吸收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中医医院里面有一些必须的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医药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利用现代化设备的目的是“为我所用”。老是“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中医什么时候才能现代化?
房书亭说,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组织研究制定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其中将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为我所用,为我服务”的原则,坚持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原则,坚持有利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原则。
--------------------------------------------------------------------------------
[二版] 专 版
交流工作经验 推进事业发展
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大会交流发言摘要
河南:开展特色病证管理促进中医药优势发挥
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介绍说,近年来,河南围绕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和特色优势的同步提高,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专科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病证管理为切入点,以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为引导”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实施特色病证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其主要做法:一是选择中医优势病种,制定特色病证管理方案。以医院为单位,选择中医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优势,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的住院病种,通过文献查询、临床经验总结,制订以临床诊疗规范为核心内容的特色病证管理方案,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步总结完善。二是开展特色病证临床质量监测,提高特色病证管理质量。制订了《河南省中医特色病证临床质量监测工作方案》,对中医特色病证临床质量进行监测。三是将特色病证管理纳入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和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标准。四是设立河南省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专项,为特色病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去年,重点建立了中风、病毒性肝炎和骨伤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规范,共有16项子课题获得立项。
特色病证管理的实施,形成了中医医院、重点专科、特色病证三级特色优势管理和评价体系,充实了中医医院业务管理和重点专科建设的内涵,已初显成效。通过对5720例特色病证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实施特色病证管理后,中医治疗率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平均住院天数减少3.88天,平均住院费用降低593.97元。同时,特色病证的治愈率、好转率等指标也有明显提高。据统计,2006年全省中医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2.2个百分点,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增加2.18个百分点,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比例增加3.4个百分点。
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夏祖昌谈了三点体会:一是中医药特色优势必须常抓不懈,二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必须和业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三是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优化方案应成为中医药科研的重要支持方向。
内蒙古:加大政策扶持促进蒙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为加快蒙医药事业发展,从2007年开始,自治区本级蒙医中医专项经费将由过去的1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卫生厅副厅长乌兰介绍说,自治区政府提出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为法律依据,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挖掘、整理、提高、创新蒙医药理论为奠基石,以蒙医药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蒙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创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扩大蒙医药的服务范围,使蒙医药工作呈现较好发展势头。主要做法是:
一是提高认识,准确定位。蒙医药以其“简、便、验、廉、效”的特点,深受广大农牧民和老百姓的欢迎和信赖,要合理配置资源,改善服务条件,让广大农牧民和基层群众就近得到方便、适宜、价廉的蒙医药服务。二是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实行事业费单列,增加专项经费;提高定向或定额补助标准;制定和完善技术服务价格政策;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蒙医药服务给付政策。三是依法管理,依法发展。颁布《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全区蒙医事业费财政补助由2001年的68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亿多元;健全蒙医药管理机构。四是完善管理体制,实行全行业管理。五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目前,该区已基本形成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蒙医医疗、教学、科研的网络体系。全区旗县级以上蒙医机构76所,以牧业为主的旗县综合医院均设有蒙医科;苏木(也就是乡、镇)卫生院大都设置蒙医科(室)和蒙药房;嘎查(村)卫生室也配备蒙医药人员。初步形成以旗县级蒙医院为龙头、乡镇苏木卫生院为枢纽、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蒙医药三级服务网络。全区蒙医病床2351张、蒙医药大中专院校3所,包括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和呼伦贝尔市蒙医学校。
山东:发挥中医药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仇冰玉介绍说,近年来,山东农村中医药工作紧紧抓住国家推行新农合制度的契机,以中医药政策保障为先导,以强化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取得较快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质优、价廉、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全省制定了5项优惠政策,即优先考虑中医医疗机构为合作医疗定点,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降低中医药合作医疗补偿线,提高中医药项目补偿比例,门诊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或疑难病可享受住院补偿比例。同时,积极开展了新农合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试点工作,把在新农合中相关中医药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考核目标,使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近年来,山东始终把构筑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和中医药人才队伍“两个平台”作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了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通过加强院校教育、实施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和强化中医经典著作学习,使2500名乡村医生得到正规学历教育,6万余人接受了系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全省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作为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和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的突破口,精心筛选适宜技术,制定完善推广方案,重视宣传发动,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形式推广,建立推广激励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到2006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乡镇推广覆盖率达到97.8%,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5.4%,82%的乡村医生能够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为农民群众服务。同时,围绕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这一根本任务,将中医药优势作用和新农合制度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三个共赢”,即农民群众受益,促进了新农合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本报记者 于丽珊 周颖 高新军整理)
上海:加强科学管理做实社区中医药服务
上海市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7所,其中中心城区113个,郊区1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68个,覆盖城市全部人口,基本上做到居民平均15~20分钟就可得到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马强说,总体思路是把中医药进社区纳入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实施品牌战略,做精“三名”(名医、名科、名院),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做实社区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和达标点的建成数量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27.8%,按照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基本规范实施细则》的要求,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要达到全市的80%。2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设立中医科的达到212所,占93.4%;全市33家社区中医药服务示范点的中医药服务量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总量的25%左右;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室)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60%提供中医药服务比例达到50%以上。
具体做法:一是坚持调查研究,重视社区中医药政策引导。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积极遴选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力加强对适宜技术的遴选和论证,将“安全、有效、便捷、实用、经济、易学”的适宜技术向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迄今已举办五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适宜技术推广相关学习班,培训医务人员近千人次;制作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影像光碟一套,编撰《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指南》等。三是以创建中医药示范区、达标点为抓手,扎实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社区中医药服务基础。严格人员培训和适宜技术遴选,是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健康发展的关键。去年举办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学习班7期,1557人接受培训,全市9个区(县)7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员参加学习。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殿兴介绍说,四川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及明显的中医药科技、人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中医药大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全力促进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
杨殿兴局长说,从1984年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开展振兴中医工作以来,通过构建良好的政策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大中医药教育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使该省中医药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省有县及县以上中医机构207所,中医药从业人员近10万人;建成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国家级13个、省级40个,受惠农民总数达4000多万人;拥有3个国家级中药研究开发中心;22年来共获得各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励504项。
“十一五”期间,该省将重点实施“中医药服务基层利民工程”,完善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加强中医优势特色建设,提高四川中医整体优势,形成示范,带动发展;实施“名药和名企战略”,通过打造川产药材品牌、研发创新药物、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中药企业和资源、人才、技术有机组合,扶持中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四川现代中药产业;加快中医理论和临床技术创新,完善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完善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模式,为中医药事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保障;落实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环境。通过以上各项措施,最终实现“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战略性转变。
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开局良好势头强劲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局局长彭炜介绍说,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开局良好。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实施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群策群力,全省呈现出力度大、氛围浓、势头猛、后劲足、前景好的喜人态势。
一是实施“三名两进”工程,中医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去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门诊量达3156.7万人次,住院服务量达49.6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75%;12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通过验收;建成5个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80%的社区医疗机构掌握了8~12项适宜技术。
二是整合科技资源,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对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常见病、重大疑难病进行系统研究和联合攻关。“973”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稳步推进;58项中医药项目列入省自然科学基金,55项列入省科技计划;青蒿素衍生物及板蓝根颗粒入选首批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0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励。
三是加强学科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渠道拓宽。延揽全国名老中医,采取“集体带、带集体”的师承模式,培养中青年骨干。广州中医药大学“211工程”建设通过整体验收。新增中医药硕士授权专业14个。“中医疑难病症”、“中药资源科学”等列入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四是注重外引内联,中医药发展空间扩大。该省中医院与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属下的中华医院、新加坡中医学院分别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中医药讲学团到印尼开展中医药专题知识讲座;组建粤澳中医药产业合作专责小组,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中医药合作。
五是制定产业指引,中药制造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前三季度,该省中药业销售收入达69.8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7%;中成药产量9.7万吨,占全国13%。预计全年中药产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增长14%以上。
--------------------------------------------------------------------------------
[三版] 视 点
在大科学的背景里“考量”中医
——写在《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定稿之时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先进单位,因此,国家决定发布“2006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学科进展报告”的时候,中华中医药学会从近一百个学会里脱颖而出,成为将要发布学科进展的少数学会之一。
学科作为一种学术分类,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具体科学的分支。因此,学科既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又是科学发展的标志。在众多学科里如何展现中医药的特色,如何评价中医药学的学科发展,这是中医药行业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2006年6月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就积极筹备这项工作,并且成立了由院士牵头、学科带头人及学会管理干部参加的综合研究课题组。经过几上几下的动员、起草、修改,2007年1月5日,在北京京东宾馆,经过20多位专家的讨论修改,三易其稿的《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进展报告》,最后定稿了。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方针,为中医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6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2006-2020)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将中医药现代化作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中医药的科技投入,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2006年7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标志着中医药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
2006年8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确立了重点发展的10个项目,为中医药改革与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2006年9月25日,国家科技部将“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等五个项目列为“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并委托相关单位组织正式启动实施。
2006年10月在日本召开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地区会议,审查《经穴定位国际标准》征求意见稿,以及相关的挂图与模型。目前361个经穴中已对345穴的定位达成共识,并完成了标准草案中文稿的撰写。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减少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度。中医药学是原创于我国的独特学术体系,是理论、技术与经验三位一体的学科,近年来世界100多个国家已经引进了针灸与中医药,充分说明了其学术特色是很鲜明的,也为中医药学带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提供了机遇。
在我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方面,中医药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医与西医构成了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并且一直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药学科发展还不够完善,如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分会里,既有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骨伤、耳鼻喉等二级学科分会,也有中医心病、肾病、脾胃病、风湿病、糖尿病、艾滋病等三级科目的分会,平列在一起,都是总会下边的二级分会,还有新近成立的络病、体质、整脊分会,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学科体系。
对于中医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中医的特点和实际,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从而为中医营造一个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医骨伤科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现在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设了中医骨伤科系,有很多骨伤科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其独特的理论技术,深受患者喜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中医特色浓厚的学科,在院校教育中却不能设置专业、这将影响学科的学术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中医特色的认同,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人民大众的认同尤其重要。目前的就医选择上,中医药在很多时候已经被排在补充与替补的位置上,这说明我们在中医药特色的保持与优势的发挥上,的确出现了问题。
在中医药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时候,有人提出取消中医药的错误主张,别有用心地把中医药称为“问题医学”,这说明了我们需要做的振兴工作、需要开展的科普宣传任务十分艰巨,甚至必须“从娃娃抓起”,使中医药“接上地气”,与中华民族文化一起复兴。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导致科技创新向系统化、整体化方向发展,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思维不谋而合。人的健康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问题,这正是中医“天人相应”思想的内涵。可以认为,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是21世纪医学发展研究的主体之一,符合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
中医体质学说、络病理念的提出,就是中医药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进步。当然,中医学的理论进步,一向被人们以为“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其实,只有量变的中医学,说明它是一个理论成熟的学术体系。中医学重视经典著作,是因为经典著作不是只有经验的简单医学技术,而是集理论、技术、经验于一体,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反复验证了几千年的成熟医学。
在现代西医学产生了免疫学说之后,人们就从中医药中找到了调节免疫的有效方法;人类从来没有见过SARS病毒,中医药辨证治疗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也就是说在西医一个抗SARS病毒的西药还没有的时候,中医药就有一个“武器库”;艾滋病的治疗,中医药也有不俗的表现,不仅“国家队的专家”发挥良好作用,而且八个“民间中医”也都有不亚于“鸡尾酒疗法”的效果。
我们的政策应该符合国情,符合中医药学的特点,不能人为限制民间中医,不能为中医药的创新设立太多的障碍。目前按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就是一种严重的限制,丸散膏丹灵活创制的机制不存在了,中医药如何积累经验?如何创新?
如何让中医药在新世纪焕发活力,如何再现“奇峰突起,学派纷呈”的大好局面,需要在政策、资金、舆论方面大力扶持,也需要中医界“扬旗击鼓,彰显个性,奋进于振兴之旅”。
编后:少点批评 多些建议
在关注“中医存废”之争,甚至有少数人提出将中医打入“伪科学”之列的“喧嚣吵闹”的眼下,我们更应该冷静地看到,千千万万在当前体制下缺少话语权的中国普通民众,对沿用已久的中医药是怎样一如既往地信赖、忠诚和热爱;更应该明了,我国政府对中医药始终持保护、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在近年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中,对中医药的支持投入力度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疑,国家层面的“大环境”是好的,中医药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民众间的“人气”也在不断攀升,然而,我们投身并热爱的这个行业,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诸多的问题困扰我们自己,在某些时候竟似被“行外人”批得“体无完肤”?
客观面对中医药的“热”和“冷”,不夜郎自大,亦不妄自菲薄,摆正了心态,埋头苦干。中医不需要口号,她需要方方面面的中医人拿出办法和成绩为之“说话”。
文章列举去年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的同时,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和问题。认真分析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靠中医人的自身努力,还需要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对中医药的发展应科学、客观地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少点批评、多点建设性意见。这也正是“视点”版编辑对您今年来稿的热忱期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