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8 14: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腧穴主治的神经因素
神经及其终端结构是腧穴中唯一的显形结构,神经因素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也最具有稳定性与客观性。若是离开了神经,腧穴几乎无实体可言。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的治疗作用与整个神经系统都有关系。限于篇幅,本文对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现代医学的系统知识不予赘述,只讨论其与腧穴有关的内容。
一 针灸效应中的神经反射类型
1、脊髓反射
脊髓反射是节段性反射,即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属于相同节段或相近节段。这类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作用比较局限,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治疗效果。根据参与反射的神经成分,又可分为如下几种反射类型:
a、内脏--内脏型反射
由腧穴中的内脏性传入神经(如外周血管壁上的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传入针灸刺激,由分布于内脏与血管的内脏性传出神经产生治疗效果。
b、躯体--内脏型反射
由腧穴中的躯体性传入神经传入针灸刺激,由分布于内脏与血管的内脏性传出神经产生治疗效果。
c、躯体--躯体型反射
由腧穴中的躯体性传入神经传入针灸刺激,由分布于肢体的躯体性传出神经产生治疗效果。
2中枢反射
中枢反射是整体性反射,即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不限于相同节段或相近节段。这类反射的中枢在脑部,因此,作用比较广泛,具有非特异性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产生的快慢,又分为速效型反射与缓效型反射:
a、速效型反射
速效型反射是治疗信息直接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官,因此,作用比较迅速。
b、缓效型反射
缓效型反射是治疗信息必须通过神经体液系统才能到达效应器官,因此,作用比较缓慢。
二 主要内脏器官的交感神经支配节段
舌---C2
心、肺---T1-5
肝、胆、胃---T5-9
肾---T10-12
结肠---T9-11
阑尾---T11-L4
直肠---S2-4
膀胱---L1-S3
尿道---T11-L4
生殖器---S2-4
三 腧穴的神经分段方法
本文采用以内脏性传入神经为主、躯体性传入神经为辅的腧穴分段方法。就是将包含有节段较为一致的内脏性传入神经纤维的腧穴归为同一个穴段,再在每个穴段中将包含有节段较为一致的躯体性传入神经纤维的腧穴归为同一个穴区。
同一穴段内的若干腧穴有节段较为一致的内脏性传入神经,也就有较为一致的主治共同性。而同一穴区内的若干腧穴还有较为一致的躯体性传入神经,也就有更为一致的主治共同性。
由于腧穴中的内脏性传入神经主要是支配外周血管的交感神经,因此,穴段基本上是根据外周血管的交感神经节段来划分的。又由于外周血管的节段性支配有一定的重叠性与模糊度,故穴段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
四 腧穴的分段分区与主治
1、头面穴段(T1-3<4>)
(1)颅部四区
a、 主治共同性
(a)头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等
(b)中枢性疾病:如昏迷、脑血管意外等
(c)部分五官疾病
b、腧穴分布
(a)三叉神经区
(b)三叉神经、枕大神经区
(c)枕大神经区
(d)颅部枕小神经区
(2)眼部三区
a、主治共同性:眼病:如结膜炎、近视、视神经萎缩等
b、腧穴分布
(a)三叉神经区
(b)三叉神经、面神经区
(c)三叉神经、耳大神经区
(3)耳部六区
a、主治共同性:耳病:如耳鸣、耳聋、耳炎等
b、腧穴分布
(a)三叉神经区
(b)三叉神经、面神经区
(c)面神经、耳大神经区
(d)耳大神经区:
(e)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区:
(f)枕小神经区:
(4)鼻部三区:
a、主治共同性:鼻病:如鼻塞、鼻炎、鼻出血等
b、腧穴分布
(a)面神经区
(b)三叉神经、面神经区
(c)三叉神经区
(5)口部二区
a、主治共同性:口病:如牙痛 、颊肿、面神经麻痹等。
b、腧穴分布:
(a)三叉神经、面神经区
(b)三叉神经区
2、颈肩穴段(T1-5)
a、 主治共同性
(a) 颈、肩局部病症
(b) 咽喉和胸腔疾病:如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食道炎等
b、腧穴分布:
(a)颈神经丛分支区:
(b)臂神经丛分支区:
3、上肢后侧穴段(以T2-9的上几个节段为主)
a、 主治共同性
(a) 上肢痛或麻痹
(b) 头面或五官疾病:如头痛、眼结膜炎、耳鸣、咽痛等
b、腧穴分布
(a)臂神经丛分支区
(b)桡神经区
(c)尺神经区
4、手穴段(T2-9)
a、 主治共同性
(a) 上肢痛或麻痹
(b) 部分头面或五官疾病
(c) 部分胸腔器官疾病。
b、腧穴分布:
(a)桡神经、正中神经区
(b)尺神经区:
(c)正中神经区
(d)桡神经区
5、上肢前侧穴段(以T2-9的下几个节段为主)
a、 主治共同性
(a) 上肢痛或麻痹
(b) 胸腔器官疾病:如咳喘、支气管炎、肺病、心悸、心脏病等
(c) 部分腹腔器官疾病:如胃痛、呕吐等
b、腧穴分布:
(a)尺神经区
(b)正中神经区
(c)桡神经区
(d)肌皮神经区
6、胸穴段(T1-5)
a、 主治共同性
(a) 胸胁痛
(b) 胸腔器官疾病:如咳喘、支气管炎、肺病、心悸、心脏病等
b、腧穴分布
(a)颈神经丛分支区
(b)臂神经丛分支区
(c)肋间神经区
7、上背穴段(T1-5)
a、 主治共同性
(a) 上背痛
(b) 胸腔器官疾病:如咳喘、支气管炎、肺病、心悸、心脏病等
b、腧穴分布
肋间神经区:
8、上腹穴段(T6-9)
a、 主治共同性
(a) 上腹痛
(b) 腹腔器官疾病:台胃痛、消化不良、腹泻和肝、胆、脾、胰等疾病
b、腧穴分布:
肋间神经区
9、下背穴段(T6-12)
a、 主治共同性
(a) 下背痛
(b) 腹腔器官疾病:如胃痛、消化不良、腹泻和肝、胆、脾、胰等疾病
b、腧穴分布:
肋间神经区
10、下肢外侧穴段(以T10-L3的上几个节段为主)
a、 主治共同性
(a) 下肢痛或麻痹
(b) 腹腔器官疾病:如胃痛、消化不良、腹泻、和肝、胆、脾、胰等疾病
b、腧穴分布
(a)股神经区
(b)腓总神经区
(c)腓深神经区
(d)腓浅神经区
(e)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区
11、足穴段(T10-L3)
a、 主治共同性
(a) 下肢痛或麻痹
(b) 部分腹腔器官疾病
(c) 部分盆腔器官疾病
b、腧穴分布
(a)腓浅神经区
(b)腓深神经区
(c)胫神经区
12、下肢内后侧穴段(以T10-L3的下几个节段为主)
a、 主治共同性
(a) 下肢痛或麻痹
(b) 下腹和盆腔器官疾病:如水肿、小便不利、便秘痔疮、月经不调痛经、子宫疾患等
b、腧穴分布
(a)胫神经区
(b)腓总神经区
(c)股神经区
(d)闭孔神经区
(e)髂腹下神经区
(f)髂腹股沟神经区
(g)坐骨神经区:
13、下腹穴段(T10-L3)
a、 主治共同性
(a) 下腹痛
(b) 下腹和盆腔器官疾病:如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月经不调、子宫疾患等
b、腧穴分布
(a)肋间神经区
(b)髂腹下神经区
(c)髂腹股沟神经区
(d)会阴神经区
1、 腰骶穴段(T10-L3)
a、 主治共同性
(a) 腰骶痛
(b) 下腹和盆腔器官疾病:如水肿、便秘、痔疮、前列腺炎、遗精、月经不调、子宫疾患等
b、腧穴分布
(a)腰神经区
(b)骶神经区
(c)臀上神经区
(d)臀下神经区
(e)尾骨神经区
五 重要整体反射腧穴归类
几乎所有的腧穴都可以认为是皮神经穴与血管神经穴,因此,我们只须归类淋巴管(结)神经穴、压敏穴与痛敏穴。
1、淋巴管(结)神经穴
具有消炎、退热作用,用以治疗感染、炎症、高热等症。
2、压敏穴
具有平衡、镇静、镇痛作用,用以治疗烦躁、失眠、疼痛等症。
3、痛敏穴
具有醒神作用,用以治疗昏迷、中暑、休克等症;弱刺激具有治瘫、治麻作用,用以治疗瘫痪、麻木等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