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020|回复: 25

UC讲堂:070120【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研习资料+作业+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21: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御心老师将在 2007年1月20日 把【桂枝甘草汤】和【炙甘草汤】结合着讲。
请大家准备资料,提早预习。

整理资料的方法可参阅下帖: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6605
(2楼)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1/12 at 21:59 ]
发表于 2007/1/13 1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注意:我们越早贴出资料,对大家越有利。不光是方便学员准备,也方便老师备课、引用资料。

请大家不要以为:老师上课时间到了就自动有一份讲稿从天上掉下来。常来听课的朋友应该会同意,老师讲课那么严谨,肯定是花了时间准备的,只要有人提早整理资料,方便讲师和其他学员,对自己也有好处,因为整理资料的人自己通常是受用最多的,利人即是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还没认领过的朋友们积极认领。我们希望这个工作可以大家分工,不要都是老面孔在贴资料,也不要让管理UC房间的同仁跳下来整理(他们花在管理UC房间的时间已很多了),尤其不要让老师催促我们整理资料(这是很惭愧的)。

因为大家都是业馀学医,生活上都忙,没有谁是比较闲的,唯有分工,才能细水长流。相信那些常贴资料的人会越贴越熟悉怎么操作,而且他们也很乐意贴资料(毕竟受用的是自己),但如果事情都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时间只有这么多,做得了这样,就做不了那样,别的更重要的事就没人去做了。

就像打排球,如果大家都抢着接球固然可能撞在一起(我倒希望有这么一天),但是如果大家都等别人接球,那球肯定要落地失分的。如果大家都太客气的等别人「能者多劳」,到最后就不会有人想去当「能者」了,因为谁也担不起啊!希望讲堂的风气是「劳者多能」,不懂整理不懂操作没关系,边观摩、边请教、边做边学,慢慢的就学会了。

资料很多,认领的朋友不必(也不可能)一个人包山包海的贴完,每个人都做一点,做不完的别人来补,资料就会多起来了。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整理资料,不是很好吗?如果要学医,这种能力是一定要培养的。这样大家一起成长、共同提高,才有意思!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1/13 at 19:48 ]
发表于 2007/1/13 16: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古本

【7.33】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

【8.53】 伤寒,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4.25】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 Last edited by 白熊熊 on 2007/1/13 at 16:36 ]
发表于 2007/1/13 17: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农本草经

甘草  味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川谷。

==============================

本草新编

甘草,味甘,气平,性温,可升可降,阳中阳也。他书说阴中阳者,误。无毒。反甘遂,不可同用,同用必至杀人。入太阴、少阴、厥阴之经。能调和攻补之药,消痈疽疖毒,实有神功。尤善止诸痛,除阴虚火热,止渴生津。

但其性又缓,凡急病最宜用之。故寒病用热药,必加甘草,以制桂、附之热。热病用寒药,必加甘草,以制石膏之寒。下病不宜速攻,必加甘草以制大黄之峻。上病不宜遣升,必加甘草以制栀子之动,缓之中具和之义耳。独其味甚甘,甘则善动,吐呕家不宜多服,要亦不可拘也。甘药可升可降,用之吐则吐,用之下则下,顾善用之何如耳。

或问:中满症忌甘,恐甘草助人之胀乎?不知中满忌甘,非忌甘草也。中满乃气虚中满。气虚者,脾胃之气虚也。脾胃喜甘,安在反忌甘草。因甘草性缓,缓则入于胃而不即入于脾。胃气即虚,得甘草之补,不能遽然承受,转若添其胀满者,亦一时之胀,而非经久之胀也。故中满之症,反宜用甘草,引人参、茯苓、白术之药,入于中满之中,使脾胃之虚者不虚,而后胀者不胀,但不可多用与专用耳。盖多用则增满,而少用则消满也;专用则添胀,而同用则除胀也,谁谓中满忌甘草哉。

或问:甘草乃解毒之圣药,古人盛称而吾子约言。岂甘草不可以解毒也?嗟乎。甘草解毒,无人不知,然尽人皆知解毒,而尽人不知用之也。愚谓甘草解毒,当分上、中、下三法。上法治上焦之毒,宜引而吐之;中法治中焦之毒,宜和而解之;下法治下焦之毒,宜逐而泻之。吐之奈何?用甘草一两,加瓜蒂三枚,水煎服。凡有毒,一吐而愈。和之奈何?用甘草一两五钱,加柴胡三钱、白芍三钱、白芥子三钱、当归三钱、陈皮一钱,水煎服,毒自然和解矣。泻之奈何?用甘草二两,加大黄三钱、当归五钱、桃仁十四粒、红花一钱,水煎服,毒尽从大便出矣。此三者,虽不敢谓解毒之法尽乎此,然大约亦不能出乎此。毋论服毒、中毒与初起疮毒,皆可以三法治之。此用甘草解毒之法,人亦可以闻吾言而善用之乎。

或问:甘草乃和中之药,攻补俱用,不识亦有不宜否?夫甘草,国老也,其味甘,甘宜于脾胃。然脾胃过受其甘,则宽缓之性生,水谷入之,必不迅于传导,而或至于停积瘀滞。

夫水谷宜速化者也,宜速化而不速化,则传于各脏腑,未免少失其精华,而各脏腑因之而不受其益者有之。世人皆谓甘草有益而无损。

谁知其益多而损亦有之乎;知其益而防其损,斯可矣。或疑甘草在药中不过调和,无大关系,此论轻视甘草矣。甘草实可重用以收功,而又能调剂以取效,盖药中不可缺之药,非可有可无之品也。

或问:细节甘草,其性少寒,可泻阴火,不识阴虚火动之症,亦可多用之乎?吾谓甘草乃泻火之品,原不在细小也。细小泻火,岂粗大者反助火乎。惟是甘草泻火,用之于急症者可以多用,用之于缓症者难以重加。盖缓症多是虚症,虚则胃气必弱,而甘草性过于甘,多用难以分消,未免有饱胀之虞,不若少少用之,则甘温自能退大热耳。若阴虚之症,正胃弱也,如何可多用乎。毋论粗大者宜少用,即细小者亦不可多用也。

==============================

神农本草经读

甘草
  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补中。)  
  
  陈修园曰: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甘主脾,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焉。脏腑之本气,则为正气;外来寒热之气,则为邪气;正气旺则邪气自退也。筋者,肝所主也;骨者,肾所主也;肌肉者,脾所主也;气者,肺所主也;力者,心所主也;但使脾气一盛,则五脏皆循环受益,而皆得其坚之、长之、倍之之效矣。金疮者,为刀斧所伤而成疮,疮甚而肿。脾得补而肉自满也。能解毒者,如毒物入土,则毒化也。土为万物之母,土健则轻身延年也。

==============================

长沙药解

甘草
  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伤寒》炙甘草汤:甘草四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人参二两,生地一斤,阿胶二两,麻仁半升,麦冬半升。清酒七升,水八升,煮三升,去渣,入阿胶,消化,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治少阳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以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循胃口下两胁,病则经气上逆,冲逼戊土,胃口填塞,碍厥阴风木升达之路,木郁风作,是以心下悸动。其动在胃之大络,虚里之分,正在心下。经络壅塞,营血不得畅流,相火升炎,经络渐而燥湿,是以经脉结代,相火上燔,必刑辛金,甲木上郁,必克戊土,土金俱负,则病转阳明,而中气伤矣。甲木之升,缘胃气之逆,胃土之逆,缘中气之虚。参、甘、大枣,益胃气而补脾精,胶、地、麻仁,滋经脉而泽枯槁,姜、桂行营血之瘀涩,麦冬清肺家之燥热也。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治太阳伤寒,发汗过多,叉手冒其心,心下悸动,欲得手按者。以阳亡土败,木气郁勃,欲得手按,以定撼摇,甘草、桂枝,培土以达木也。

[ Last edited by 白熊熊 on 2007/1/13 at 17:11 ]
发表于 2007/1/13 18: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桂枝甘草湯

  桂枝 炙草
  
  發汗過多,心悸欲得按。汗洩腎陽,木氣拔動,風動而衝於上也。風木之氣即肝木之陽,肝陽下陷則肝風上衝,肝陽上升則肝風自平。桂枝升肝陽,炙草補中氣,肝風衝到上部,中虛極矣。心悸得按,奔豚之漸也。

====================

炙甘草湯

  炙草、人參、大棗、生地、麥冬、阿膠、麻仁、桂枝、生薑

  少陽經病,誤汗傷其津液,脈行阻滯,繼續不勻而現結代,心動作悸,結代動悸,津液既傷,中氣尤虛。草棗人參大補中氣,地膠麥麻潤肺養肝以滋津液,桂枝生薑助肝肺之陽,以行地膠等潤藥之力也。

====================

炙甘草湯證冶本位的意義

  炙草四錢、人參三錢、大棗四錢劈、生地四錢、麥冬三錢、阿膠三錢、麻仁六錢、生薑二錢、桂枝二錢

  治津液損傷、脈結代心動悸者。

  此滋養津液以運中氣之方法也。血脈,心之所主。津液流通,中氣旋轉,心氣下行,心不動悸,脈不結代,是為平人。津液損傷,脈絡枯滯,中氣不能旋轉,故心氣不能下行而跳動作悸。悸者,似驚非驚,所謂心跳是也。脈來遲緩,停止一至為結。停而復來,來而又停為代。此津液被醫藥損傷,經脈枯滯,中氣因以不運之病也。

  方用炙草、黨參、大棗以補中氣,生地、麥冬、阿膠、麻仁以滋養津液。桂枝、生薑升降肝肺之氣,使生地、麥冬、阿膠、麻仁陰潤之性,運動不滯也。此方滋養津液,而重用炙甘草並用黨參、紅棗,且以炙甘草名方。非中氣運化津液不能復生,卻非津液滋潤,中氣不能運化之意也。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輪相輔,運動流通,故結代動悸俱愈。此方與理中丸為對待的治法。一則病濕寒而中氣不運,一則病燥熱而中氣不運。一則溫補中氣以運動濕寒,一則清潤燥熱以運動中氣。

====================

炙甘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此方用生地麥冬阿膠麻仁,涼潤之品,大補津液。因脈已結代,心已動悸、已現津液燥熱之象。津液乃中氣旋轉之所生。必須中氣旋轉,津液方能復生。又必須津液滑利,中氣方能旋轉。此互相關係的實際上,學者能思維透澈,得到著落,便能解決陰虛用藥的困難。因向來治陰虛病的方藥,只知涼潤,不知補中。及至涼潤傷中,仍不能不用涼潤。結果中氣敗完,液乾人死。不補津液,中氣不能旋轉。不補中氣,津液無由而生。而補中之藥,必傷津液,補津液之藥,必傷中氣。故困難也。此結代之脈、並不弦細,與普通脈象一樣。如其弦細,脈絡枯濇,炙草參棗,不易用矣。

[ Last edited by 白熊熊 on 2007/1/13 at 18:06 ]
发表于 2007/1/14 15: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节选自黄煌<<经方的魅力>>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金匮要略》载《千金翼方》的主治是“治虚痨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外台》的主治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其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对于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合仲景方名之常例。仲景以药名方,皆方中之主药,其用量也相对要大。但本方炙甘草的量并非最大,只用四两,而生地黄用量却独大,用一斤。由此可见,复脉汤的方名更适合本方。另外,《伤寒论》的条文是否存在脱简,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对此,清代经方家莫枚士也有独特的看法。他在《经方例释》说“疑经文本当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复脉汤亦主之,且二方互可并治。”并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是《伤寒类要》以一味甘草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二是《千金》以一味甘草治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莫氏的观点值得重视。

关于复脉汤,我想提出个人的一点新的看法。那就是本方的的最初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张军医用方。是用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后造成大出血的士兵们的。大量的出血,也同样可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方中用大剂量地黄和阿胶就是为了止血。这一点从内补当归建中汤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黄土汤和胶艾汤都主血证,也都用地黄阿胶,由此类推,可知本方也应主治血证。桂枝甘草取桂枝甘草汤治悸之意。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当补以无形之气,人参之用义该如此。大出血致使肌体极度衰弱,故又配合大剂麦冬、麻仁、大枣。为防补药滋腻碍胃,故配生姜。在没有输血补液的古代,这的确也是一首对证之方了。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也说本方“治血脉空竭”,诚可谓是独具慧眼。

《本经》说地黄“长肌肉”,麦冬主“羸瘦短气”,大枣主“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麻仁主“补中益气”,甘草“长肌肉,倍力”。这些药物主治的共同点都是其人枯瘦乏力。因此,我在临床上常以此方治疗以肿瘤为代表的恶病质类疾病。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常常表现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干结,病情进入虚痨阶段。此时只要食欲尚佳者都可用本方。我的经验是:治疗食道癌时,麦冬要用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应加天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秘者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另外,我还以此方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剂。

[ Last edited by 王海峰 on 2007/1/14 at 15:50 ]
发表于 2007/1/14 15: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以后。患者精神萎靡,有明显的动悸感,并可伴有早搏或心房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消耗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或循环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多见这种体质类型。目前在临床上多见于肿瘤患者及老年病患者。
发表于 2007/1/14 15: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有很好的理论,没有实践的验证,到头来只是一副空架子。所以家父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告诫我必须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道路。如在学习伤寒论182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一条文时,如不结合临床,很难理解炙甘草汤中为何要用火麻仁。在临床中曾了解到一例心肌梗死病人,当用药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病情缓解,但患者大便干结,(经治大夫)未予注意。一日(患者)在用力排便时,猝死于厕所。这说明,排便时要增加腹压,同时(大便干结必须用力排便)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心肌梗死复发而猝死。从而说明了炙甘草汤中火麻仁并非可有可无之品,而是(仲师用思精的)“点睛之药”。实践对真理的验证可见一斑。

以上摘自《关思友医案医话选——中医临床思维例释》p414,R249.7 . ISBN7-81048-587-3
发表于 2007/1/14 15: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对炙甘草汤中的麻仁也有同样的认识,郝老师所讲抄录如下:

炙甘草汤这张方子,在药物组成上,用了麻子仁,有人就觉得麻子仁在这里好像用处不大,实际上心脏病的病人,应当说,这个病,炙甘草汤证,脉结代,心动悸,就是一个心率失常的证侯,脉搏出现了间歇,出现了不匀,这不就是心率失常吗?这实际上应当看成是个心脏病的病人,心脏病的病人,尤其特别严重的心脏病的病人,最怕大便秘结。有不少医院就有过这样的病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恢复以后,可以下地活动了,可以自己去解大便了,结果由于大便乾燥,用力解大便导致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的这种病例,几乎各个大医院都有,所以张仲景在治疗这样一个心率失常较严重的心脏病病人的过程中,用了比较大剂量的麻子仁,客观上起到了润肠通便的作用,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以减少这种病人的危险性,我想这是有深刻的、有确切的临床意义的。《郝万山讲伤寒论》第29讲阴阳两虚证

[ Last edited by 王海峰 on 2007/1/14 at 15:57 ]
发表于 2007/1/14 16: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胃癌、肝转移——炙甘草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