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57|回复: 1

中医:洋人眼中的“救命稻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0 12: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自:人民网-华南新闻

中医药店走出唐人街 成为洋人眼中“救命稻草”

  就在国内某些人联名呼吁取消中医的同时,中医在英国的发展并没有停滞。最近,记者随广东省侨办考察团赴英国,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英国发展至今,中医药店已逐渐走出唐人街。目前3000多家中医诊所和中药店遍布英伦三岛各大小城镇,仅伦敦地区就达400多家。不少西医疗效不明显的洋病人慕名转求中医。一些名中医收诊的病人八成是洋人。如今中医已从英国近200种注册的补充医学中脱颖而出,成为西医之外最受英国人欢迎的辅助医疗手段。眼下,英国政府正寻求通过立法来为中医“正名”。

  洋人眼中的“救命稻草”

  在伦敦唐人街,中医诊所和药店是排在餐馆之后密度最大的店铺,似乎传媒上的风波对业内影响不大。在街口一家叫“英国兰”的中医药店里,中医师罗鸣辉10点多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一早预约的老朋友KEITH是位地道的伦敦人。1999年找到罗医师时,他因受严重湿疹的折磨,全身皮肤糜烂。KEITH哭着找上门来,因为他已试过无数次西医治疗,但病情一点不见起色,他把“神秘”的中医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才几个疗程,我就感觉到身体明显在好转,连原来给他治疗的西医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讲起自己的病史,KEITH先是皱眉,随后越笑越灿烂:“现在我的病好了,但仍坚持几个月回来复诊一次……”每次见到罗医师,他心里就舒坦。

  像KEITH这样慕名而来的病人在伦敦唐人街并不少见。上世纪90年代初,这条街上的“康宁堂”中医药店门前每天都有100名左右西方人排长龙,最盛时曾出现由警察出面维持排队就诊秩序的局面。他们是来找罗鸣辉的姐姐、中医师罗鼎辉问诊的。正是这对来自广州的姐妹,以精湛的医术与良好的医德,破除了英国人的偏见,使中医中药在英国广为人知。她们治疗欧洲常见皮肤病湿疹比西医效果明显,20多年来诊治了不同肤色的病人达10万人次。由于她们在治疗英国常见皮肤病湿疹上疗效突出,引起英国传媒的关注。

  1993年,英国电视台BBC1最高收视率节目EQD在黄金播放时段,用整整半小时报道了罗鼎辉医生成功治疗湿疹的消息。著名皮肤病专家DR.DAVIDATHERTON著文指出,在其所在医院未能治愈的病人,有70%经罗鼎辉治好。专家认可和传媒的宣传使中医在英国引起轰动,西方人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去投诊中医。事实证明,中医在诊治其他一些英国常见病方面也显露出某些优势:像对病毒感染、免疫病变、不孕(育)症等。中医很快从英国近200种注册的补充医学中脱颖而出,被英国人公认为正规西医之外又一套可供选择的系统疗法。

  良莠不齐的中药铺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不仅罗医生的诊所门庭若市,其他中医诊所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皮肤病患者和其他疑难杂症患者蜂拥而至。虽然当地人看中医要自费,看西药可公费,但罗医生的病人八成以上是非华人,有的甚至从丹麦、挪威、瑞士专程而来。

  1995年,当欧盟各国开始执行《欧盟禁用草药工业制品》法令时,英国政府决定暂缓执行此令,其结果是使英国成为欧盟事实上的中医中药中心。英国康乐部甚至曾探讨以中医药治疗疯牛症的可能性,这表明英国官方部门也愿意向中医“取经”。

  此外,中医针灸近年正融入英国主流医疗体系,英国医学会曾建议卫生部将中医的针灸列入国民保健计划。2004年2月,英国国民保健署医院唯一的中医诊所Gateway获得威尔斯亲王基金综合医疗奖,再次证明中医已逐步获得英国人的认同。

  “但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与西方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之间毕竟缺少共通点。要让西方人真正接受中医阴阳五行的概念并非易事。”同样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陈炳忠医师是唐人街上康源药行的老板,在英伦从业20年,阅尽了业界的沉浮,对目前英国中医药业的前景,他坦言:“既看好,又担忧。”

  看好是因为中药多为天然植物,符合西方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思维潮流。中医药对部分连现代西医也感棘手的疑难杂症确有疗效。“正因如此,在伦敦,近年来连洋人也开始经营起中医诊所和中药批发生意,因为他们同样看好中医的发展前途。”

  今年8月,英国药管局又查出一小部分中药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洋病人登门就诊,陈炳忠问:“报纸上刚登了中药的负面影响,你们不怕么?”洋病人的回答令他十分宽慰:“没什么好怕的,中医几千年的历史,西药也就几百年。”

  但中医药行业目前在英国的准入门槛很低,英国政府没有针对中医从业资格方面的限制,连许可证都无须申请就可开业。一般人只要找一个小型店铺,到批发商那里买一些热门的中草药,再加上一两幅人体图,便可开业大吉。一些江湖骗子开始乘机“混水摸鱼”当起郎中。由此在英国造成了数次医疗事故,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

  立法程序可望后年完成

  “在这种情形下,英国政府也感到‘不能不管’了。”陈炳忠对记者说:“英国政府也知道地道的中医药学是个好东西。因此,他们正在考虑通过《草药与针灸立法管理议案》来确立中医的合法地位,这在欧美地区还是第一次。”

  据介绍,该议案提出建立“辅助与替代医学委员会”,一方面管理使用西方草药、中草药、印度草药等的草药师;另一方面管理从事西方针灸、中医针灸、日本针灸和韩国针灸等的针灸师。按计划,2008年很可完成全部立法程序,并成立正式的管理委员会。

  对此,在英国中医专业人士看好并不一致。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将中医与其他的替代疗法纳入同一顶‘大伞’下,甚至有割裂中医之虞。”他们认为立法报告对中医药发展不利之处有三:第一是中医药完整性被破坏。中医被分拆成两部分,将中医药固有的针灸与草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被切分。第二是中医医生资格得不到承认,只能分别申请注册针灸师和草药师,而且门槛很高。对中国来的医生,最困难的是英语水平需达到雅思七分(相当于非英语母语学生报读英国大学文科专业研究生所需的英语水平)。第三是报告附录没有中医教学大纲,只有草药医教学大纲,这可能导致中医药治疗效果得不到完全发挥,从而降低中医药在业界中的地位。

  也有些人认为:立法将为中医“正名”。他们希望能经过这立法和规范化的管理来一次“大浪淘沙”,涤清中医药的从业环境。据了解,目前,在英国现有的中医从业人员中,多数是以针灸业为主。只经过短期培训,掌握初级中医理论和技能者为多数。能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与临床技能者,主要是中国大陆正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这些人是在中国大陆接受正规中西医训练和从事过临床实践的。初到海外语言虽有障碍,但只要勤于实践,过了语言关,这些人将成为真正的中医骨干。

  “无论如何,英国将中医纳入立法范围,等于肯定了中医在世界医学的合法地位。”英国中医药联合总会主席、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马伯英教授称,由于英国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其立法后将影响到欧盟和世界其他地区;其次,这将使中医以合法的身份逐渐进入到英国国家医疗体系成为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人接受中药会有文化上的障碍吗?

随着中药向西方的广泛传播与在西方人群中的应用增多,中药有毒的声音也不断传来。
  强调中药有毒,难道是因为西药没毒吗?还是仅仅因为中药的说明书没有写明毒性?如果觉得这样的疑问不够确切有说服力,你是否会冒出另一种想法——西方人是抵制中药的吗?换一种说法就是:西方人接受中药会有文化上的障碍吗?为此,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角度,从西方人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入手进行一下探讨,看是否可以从文化层面上寻找到一些可作说明的原因。
  读了美国汤姆·斯丹迪奇《六个瓶子里的历史》,其中有关于咖啡的事例,由此而产生了一些想法,它对认识西方人对待中药的态度也许会有一些启示。
  咖啡原产地为阿拉伯半岛,那儿在18世纪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惟一的咖啡供应地。1652年,英国人首先在伦敦开设咖啡馆品尝这一新的饮品,而法国人的咖啡馆则是在1671年才开设的。
  他们接受咖啡,当然因为这是一种好的饮品。但当初对咖啡反对的声音,却是非常有趣的。我们不妨借鉴来看一看,或许现时的中药在一些外国人或反对者眼中的态度,与此颇有相似之处。
  其一,咖啡是有毒的,这种观点主要出自当时的医药学者。“咖啡不过是一种不起眼的外来事物,一种由山羊和骆驼发现的长在树上的果实。它能使人热血沸腾,能导致痉挛、身体虚弱和消瘦。它会损害马赛市民的健康。”——法国马赛持反对态度的医生的观点。
  其二,批评家认为,咖啡馆让人们把时间都浪费在了细枝末节的小事上,而忽略了正事大业。阿拉伯的批评家也持这种观点。
  其三,饮用咖啡与饮酒的冲突,酒商和酒馆老板从利益竞争的角度对咖啡咬牙切齿。
  其四,尚未习惯的口味。咖啡闻起来简直就像是“煤烟”或“久穿不洗的老臭鞋”。
  其五,被排斥在外的人群——妇女。她们的态度与抱怨是:过度饮用这种“令人憔悴”的液体产生的“亢奋”给她们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喝了过多的咖啡,她们的丈夫变得“像沙漠一样‘不结果实’”,这导致了家庭不和睦。此外,由于男人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咖啡馆里面,而咖啡馆又不允许女人进入,“人类都濒临绝种了”。(《女性控告咖啡的请愿书》)
  咖啡在支持者和接受者眼中,它又是什么?
  它驱寒养胃,让天才反应更敏捷,把你从回忆中解脱出来,化沮丧为振作,让人精神振奋,又不失理智(1674年伦敦出版的一本匿名诗集中称赞咖啡为“有益健康的饮品”)。咖啡是提神的饮料,是滋补心神的营养品。与酒精饮料不同,咖啡让我们神志清醒,思维专注(法国历史学家朱尔斯·米什莱)。
  另有一本书,是琳恩·贝厄的《医学与文化: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的不同医疗方法》。从中看到,她对这四个国家常用的医学诊断进行了比较,发现差异极大。如:在这四个国家中,医生开处方的药量会有10至20倍的差别;美国的人均外科手术率是英国的2倍,乳房切除术的比例是英国的3倍,冠状动脉手术是英国的6倍;欧洲使用的抗生素量远小于美国……贝厄女士认为,医疗中的这种巨大差异,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原来如此。我们往往说中西医之间的差异巨大,想不到在西医同一医学体系内部的差异也不小。文化是化而不同的东西:文化必须为群体接受或遵循才成为文化,一个人成不了文化;而之所以成为文化,又因为不同群体的接受或遵循有所差异,而只有差异,才能显示出文化的丰富多彩,医学亦如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6 0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