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法案例及机理探微
王业龙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排出体内病邪的一种疗法。《诗•大雅•丞民》说“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是关于吐法的最早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高者,因而越之”一直奉为吐法的主要理论根据。
汉朝张仲景精于伤寒,亦重视吐法,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说:“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南宋许叔微,恪守经方,尤有发挥。屡用吐法治中风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证。
金元时期的张从正,标新立异,是将吐法应用得炉火纯清的医家,力倡“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其“引涎法、漉涎法、嚏气法、追泪法”皆归于吐法。他的《凡在上者皆可吐式》,既囿有《内经》之规范,又极大拓宽了吐法的治病谱。
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首次将吐法列入医门八法,给吐法应有的一席之地,对吐法的发展,功不可没。及乎近代诸家用者鲜少,斯道几至湮微矣。昔人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见长,能独探吐法之奥旨,屡起大症。近贤亦有验案可资借鉴。今读王吉春老先生(见《中医杂志》1981年第十二期21页)吐法验案,令人拍案叫绝,选摘如后,并试析其愈病机理。
病案举例:
一:陈某某,65岁,素有痰嗽旧疾,饱食后与人诟罡不胜, 然而踣,不省人事,抬至家中,更医多人,迄未得效,气息仅属,历十余日而不绝。1979年9月10日初诊,病者面色暗青,错不知人,时太息,胸腹膨隆,哕声频频,唇部 动不息,牙关微紧,脉细弦若丝,启口视舌,舌苔腻,质暗红,此为痰浊食积滞塞中脘为恙也。俾瓜蒂散1.4g、麝香0.15g调匀灌服,越二时许,吐出酸腐积食,杂以大量痰涎,泄下痰沫甚夥。翌日二诊时,人事已清,且能啜粥。觉气短心悸而喘。起坐则头眩欲仆。脉细弦,苔腻而斑剥。盖吐后脾胃气伤,健运失职,水浊内停,上冲为眩,凌心则悸,冲肺作喘,治以扶阳涤饮法:茯苓30g、桂枝15g、白术12g、甘草10g、六剂而安。
二 :宋某某,女,35岁,因类中右侧 僻为遂,病历经年,复因惊恐外触,气恼郁劳,陡然昏仆,四肢强直,两目直视,痰声曳锯,神志瞀乱,医用凉肝熄风养阴理痰法,诸症已缓,但妄言妄动,神识昏瞀,乃入精神病医院,治疗历时数月,病为少衰故要求中医治疗。1978年9月20日初诊:脉弦滑搏指,舌苔腻滑,,口气酸腐龚人,神志昏瞀,呢喃不休,唇 舌摇,四肢震撼,参以舌脉,诊为木郁不达,气化为火,木火生痰,阴蔽灵窍。宜吐而蠲之,用瓜蒂1.5g、麝香0.15g。服后,吐黄稠胶痰约100毫升,泄下二行,神志已清。历一月共吐五次,不但诸症如濯,先前之患难与共肢亦能活动自如。步行数里而不倦,唯觉右足歪斜已不自复旧矣。
。木郁不达,气化为火,木火生痰,阴蔽灵窍。用吐法吐去黄稠胶痰,脾胃醒,诸窍开,痰涎化而渐康复。
三: 朱某某:男,18岁,学生,因精神受到剌激而悒悒寡言,渐至行动乖常,或数日不食,恒数夜不眠,,或屹如泥塑,或 然仆地,扭曲伸伏,状若蛇行,或一饭未终,忽舞蹈雀跃,捷如猿猱,数尺之墙,翩然而越,虽善技者不是过也。素性口讷少言,病发则滔滔万言,善锋机辨与平时判若两人。尤其者本喜丹青而不工,疾作时挥笔渲染画师咸惊异之,清醒时则弗能也。其病发作无时,或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不发时则眠食如常,谨厚知礼。精神病院疑为“周期性精神病”抑或“神经官能疾患”,三年来针药不绝,迄未得效,甚为痛苦。力恳治疗乃至怆然泪下,状甚或可悯。
1974年8月4日初诊:两脉沉细而晦滞,舌苔薄腻,舌边隐有紫斑,问其苦,述说病发时胸满欲恶,觉有物上冲咽喉,则卒然暴逆,莫能自制矣。盖惊恐郁怒,忧思生痰,浊痰郁毒,沉结胶滞,盘踞脏腑匿伏经络隐幽之处,遇七情内郁或六气加外,则痰气弥漫,神机被蒙,故变症百端,发作有时,其人丰富力强,禀赋素旺,而脉沉细涩滞,非痰浊郁毒阻滞脉道若何?遂用瓜蒂散1.6g、麝香0.15g,服后仅吐稀痰少许,泄下二行,三进亦然。余谢不敏,患者怏怏而退。
孰料,彼归去后,将剩余瓜蒂6g、麝香0.6一次吞服尽净,越三时许,痰水并涌,洞泄如注,臭汗发粘,衣服尽湿,吐出痰涎先为稀薄,后则黄稠浓浊,臭不可近,泄下大量絮状痰物杂以粪水,恶血,以至冷汗僵卧,神昏不语,气息仅属。
余为灸关元百壮,进参附数剂,至平明时,人事始知,述咽喉、食道、肛门痛不可耐,令呷梨汁,委顿旬日,积年奇疾竟此霍然。尚书云:“若药不瞑眩,则厥疾不瘳,”信哉。按此症之奇与瞑眩之剧,实为笔者仅见。夫积毒郁痰沉痼凝泫,非大剂峻悍、香窜之瓜蒂不能搜剔幽隐直捣痰巢,使有出路方能有济,否则殆矣,然峻剂乱投虽或幸中,但频繁死者耳,设或不测,其咎在谁欤?记之以为少年孟浪者戒。
吐法机理探微
吐法治病机理,值得研究。因为吐法只吐出了一定的胃内容物,或残食杂瘀,或痰涎胃液,却能治三焦诸疾。这种一吐治百病的机理,笔者仅作如下探析。
1 逆向祛邪机理 所谓逆向祛邪,即逆着病邪侵入的方向而逐邪外出的方法。如六淫从皮毛而入,使之从皮毛而出,即为逆向驱邪治疗。无论吐法中的吐、泪、涕、汗,其驱邪之方向,皆逆于病邪侵入的方向。吐法产生的驱邪外出的反方向性,是其效佳的原因之一。逆向正治作用,属于因势利导的中医正治法。
2 激荡机理 临床发现,适宜的吐法,具有振奋正气,醒脾悦胃,荡涤浊气。外可除“六淫”,内可化“五邪”,这决不是仅仅吐出一定的胃内容物而取效的。我们引用了“激荡”来解释它的机理。吐时,诸窍尽开,邪有去路。而对于机体内,胃肠上下震荡,胸腔、腹腔内压剧烈变化,机体在这种“激荡”状态下,很有机会“腑气通,脏气和”。阴阳互荡再定位,正邪相争重调整。一段磨合期后,机体进入了某一层次的“阴平阳秘”。“激荡”机理,也许是吐法最具有医学意义之所在。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极大地调动了人体网络系统的协同作用,增大了治病潜能。
3 神经调节机理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吐法治病的机理是:通过呕吐直接排出胃中有害的病邪;呕吐通过药物或机械刺激咽喉的作用,引起呕吐中枢兴奋,间接引起大脑皮层其它中枢,使全身重要组织器官活动增强,从而达到了恢复和调节组织器官功能的目的。这正是它虚实兼治、治病谱广的原因所在。
4 吐法治病原理夏杂。在“激荡”应激状态下,人体神经、网络系统发挥了调节作用,机体加速了自我调节恢复的速度,阴阳减之。以吐后出泪、涕、汗为宜。借此而变,正气乘机而复。这种“激荡”期的医学意义,应该是吐法的研究焦点。
吐法,内纳诸法,医理深奥,它是祖国医学的一颗明珠。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用之得法,可点石成金,然自非才高识妙,焉能放胆使用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