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海韻

病案辨析:心悸、肩頸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4 22: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盈盈於晚上八點回饋:
1.頭部、頸部、肩部的疼痛感減少;
2.晚上因複習睡得還不是很好,但二個下午小睡都補回來,所以,原來眼球下邊澀痛感也消失了。
3.心悸的現象幾乎沒有了,以前身心很疲倦的感覺也沒有了,這點比較明顯。
4.手腳不太冰涼,盜汗現象沒有了。
5.大便量略多,稍正常。

存在問題:
1.頭部、頸部、肩部還有疼痛感,補充,兩側率谷疼痛,特別是左邊。
2.飯量少,中午飯後有脹感,有氣反呃。﹝以前經常不想吃飯。﹞
3.經期推遲,五至七天,量多。
4.眼睛經常乾澀,痛。
5.害怕再有心悸。

舌象:舌質淡紅,無苔。

脈象:右寸沒有昨天長, 左寸比昨大、正常。
           兩邊關脈都大,左略弦。
           兩邊尺比昨天正常。

这个病例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阳经通路受阻(颈项为诸阳经之通路)。从少阴温之是其正治,用四逆汤和葛根汤化裁不错。用专治颈项强痛之葛根汤中的葛根,我的经验量一定要大于30克,否则效果不显。综上证建议调方如下:葛根30g人参10g甘草10g附子10g白芍30g桂枝20g当归15g。减少人参虑补气太过易至气滞,甘草减少虑其甘缓助参之气滞,白芍增加虑阳明热或胃阴虚,兼有补肝阴(眼睛干、涩、痛)之用,加当归为去血中之寒(经延后)。2剂。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22: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勝感激 ing...........!

非常感謝大熊貓老師!

愚下學醫日子淺,囊中虛虛,老師賜教,如沙漠的清泉、雪中的炭!

我好好想一下 ... ...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22: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4 22:23:
这个病例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阳经通路受阻(颈项为诸阳经之通路)。
从少阴温之是其正治,用四逆汤和葛根汤化裁不错。

用专治颈项强痛之葛根汤中的葛根,我的经验量一定要大于30克,否则效果不显。

综上证建议调方如下:
葛根30g 人参10g 甘草10g 附子10g 白芍30g 桂枝20g 当归15g。

减少人参虑补气太过易至气滞,甘草减少虑其甘缓助参之气滞,白芍增加虑阳明热或胃阴虚,兼有补肝阴(眼睛干、涩、痛)之用,加当归为去血中之寒(经延后)。2剂。

呵呵... ... 老師就是老師,提綱挈領,清清楚楚!

素聞大熊貓老師熟讀傷寒,
再請教老師:要透徹理解這一切,我應該再好好研讀那一篇?

先謝!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23: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月含山 at 2007/1/4 18:36:
呵呵,行医一路顺利,我也这样大概行医有一年了。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呵呵

傍晚,想起你這句話,想起你的鼓勵,心里戚戚然 ... ... 不禁熱淚盈眶!

有效、無效,
跌跌、宕宕,
向上登高一步是如斯艱難!

所幸的是,
有您這樣的朋友在、有老師在,
我可以鼓起生命的風帆,乘風破浪 ...

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23: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师承好 at 2007/1/4 17:39:
好啊.版主的方子字写得好漂亮.那把称也够靓.看着药材也比我这边的地道.

【7.91】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

謝謝師承好兄關注!

香港的藥材確是比內地地道,但價錢也挺貴。
我曾試過在香港抓一付要五十元的藥,在深圳抓才13~15元,
所以惟有買多一點,買批發價,再自己配,故  買了一把小秤。

感謝您的鼓勵!
講堂見,
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1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4 22:23:
        这个病例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阳经通路受阻(颈项为诸阳经之通路)。从少阴温之是其正治,用四逆汤和葛根汤化裁不错。用专治颈项强痛之葛根汤中的葛根,我的经验量一定要大于30克,否则效果不显
       综上证建议调方如下:葛根30g人参10g甘草10g附子10g白芍30g桂枝20g当归15g。减少人参虑补气太过易至气滞,甘草减少虑其甘缓助参之气滞,白芍增加虑阳明热或胃阴虚,兼有补肝阴(眼睛干、涩、痛)之用,加当归为去血中之寒(经延后)。2剂。

我本身會試湯藥的。昨晚我僅把藥渣煮第三次服下,昨晚睡得很香。
酣睡了八小時,今早起來身體很舒服,臉色也很好,說明昨晚修復得不錯。

一味葛根如此了得!
﹝盈盈考試去了,另回饋。﹞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1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葛根30g  人参30g  炙甘草30g  干姜20g  附子10g  芍药20g  桂枝20g

《神農本草經》摘錄

1.葛根
        味甘平。
  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吴普曰:葛根,神农甘,生太山(御览)。
  名医曰: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五月采根,暴干。

2.人参
  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吴普曰: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微,一名玉精,神农甘小寒,桐君雷公苦,岐伯黄帝甘无毒,扁鹊有毒,生邯郸,三月生
  叶,小兑,核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御览)。
  名医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
  案说文云:参,人参,药草,出上党;广雅云:地精,人参也;范子计然云: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刘敬叔异苑云: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
  皆具,能作儿啼。

3.甘草
  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省字,蘦,苓通。

《伤寒》炙甘草汤:
甘草四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人参二两,生地一斤,阿胶二两,麻仁半升,麦冬半升,清酒七升,水八升,煮三升,去渣,入阿胶,消化,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治少阳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以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循胃口下两胁,病则经气上逆,冲逼戊土,胃口填塞,碍厥阴风木升达之路,木郁风作,是以心下悸动。其动在胃之大络,虚里之分,正在心下。经络壅塞,营血不得畅流,相火升炎,经络渐而燥湿,
是以经脉结代,相火上燔,必刑辛金,甲木上郁,必克戊土,土金俱负,则病转阳明,而中气伤矣。甲木之升,缘胃气之逆,胃土之逆,缘中气之虚。参、甘、大枣,益胃气而补脾精,胶、地、麻仁,滋经脉而泽枯槁,姜、桂行营血之瘀涩,麦冬清肺家之燥热也。


4.干姜
  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名医曰:生楗为及荆州扬州,九月采。
  案说文云:姜,御湿之菜也。广雅云:葰廉姜也。吕氏春秋本味篇云: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司马相如上林赋,有茈姜云云。

5.附子
  味辛温。
  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御览作痿)。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御览引云:为百药之长,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附子一名莨,神农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温,或生广汉,八月采,皮黑肥白(御览)。
  名医曰:生楗为及广汉东,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御览)。
  案范子计然云: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

6.芍药
  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艺文类聚引云:一名白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及丘陵。
  吴普曰:芍药,神农苦,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一名甘积,一名解仓,一名诞,一名余容,一名白术,三月三日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白术,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食,一名铤,生中岳,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挛夷,芍药也。白术、牡丹也。北山经云:绣山其草多芍药。郭璞云:芍药一名辛夷,亦香草属。毛诗云:赠之以芍药。传云:芍药,香草。范子计然云:芍药出三辅。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三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有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也。又云:一名可离。

7.牡桂
  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名医曰:生南海。
  案说文云:桂,江南木,百药之长,梫桂也;南山经云:招摇之山多桂;郭璞云:桂,叶似枇杷,长二尺余,广数寸,味辛,白花,丛生山峰,冬夏常青,间无杂木;尔雅云:梫,木桂;郭璞云:今人呼桂皮厚者,为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 Last edited by 海韻 on 2007/1/5 at 11:02 ]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1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學兄提示,轉貼自:http://www.gsd.com.tw/book1/bok1102.htm

國之中藥  本草備要  甘草 有補有瀉、能表能裏、可升可降

  味甘,生用氣平,補脾不胃足,而瀉心火。火急甚者,必以此緩之。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解退肌表之熱。入涼劑則瀉邪熱,白虎湯、瀉心湯之類。入峻劑則緩正氣,薑、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黃加之,恐其峻下,皆緩之之意。入潤劑則養陰血甘草湯之類。  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生肌止痛,土主肌肉,甘能緩痛。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凡解毒藥并須冷飲,熱則不效。小兒初生,拭去口中惡血,綿漬汁,令咂之能解胎毒。故有國老之稱。

     中滿證忌之。甘令人滿。亦有生用為瀉者,以其能引諸藥至於滿所。(經云)以甘補之,以甘瀉之是已。故(別錄)(權甄)并云:除滿,脾健運則滿除也。(仲景)治痞滿,有甘草瀉心湯。又甘草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瀉。(陶宏景)著(明醫別錄)發明藥性。

  大而結者良,補中炙用,瀉火生用,達莖中腎莖。用梢。梢止莖中痛,淋濁證用之。白朮、苦參、乾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胡洽)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實,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埋。「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棗十枚。(仲景)治傷寒表已解,心下有水氣,喘咳之劑。(時珍曰)甘草,外赤、中黃,色兼坤、 離 。味濃、氣薄、質全土德,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贊帝力而人不知,參神功而己不與,可謂藥中之良相也。(昂)按,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湯、甘草芍藥湯、甘草茯苓湯、炙甘草湯,以及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理中、四君、調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湯,無不重用甘草,贊助成功,即如後人,益氣、補中、瀉火、解毒諸劑,皆倚甘草為君,必須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奈何時師,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習成風,牢不可破,殊屬可笑,附記以正其失。
发表于 2007/1/5 11: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疗效关注中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12: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周凌 at 2007/1/5 11:50:
呵呵疗效关注中

久違了周兄!

能在這里見到周兄,高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4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