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808|回复: 15

拯救我中华古医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4 1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中医徐木兰(blog.163.com/sz_xuml):女,五十六岁,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第六代嫡传。外祖父徐祖礼是五十年代党中央专门特邀的一批名医,任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研究院、担任研究组长,五十年代中末期《健康报》、《人民日报》曾有徐祖礼有关事迹报道。



   10月7日,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帖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医疗技术。虽然,这个原本寄希望能够得到万人签名的活动最终只有一百多个人。相信这些人和张功耀一样对中医懵懂无知,却又偏偏要自以为是的偏执狂,这些人实在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甚至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



   但事件本身,倒是为我们国人敲响了中医中药一蹶不振,苟延残喘,和难以为继的悲惨命运。撇开政策不谈,中医的教学和培养模式被严重西化,使得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已经是没有掌握真正中医知识的医生了,是中不中,西不精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再留校考取研究生博士生,继续在那里培养更加半吊子的所谓“中医师”。一句话,中医被捆绑手脚,不能按照自己的模式和传统来培养接班人。所谓中医中药现代化,是在丢弃了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西医的办法在那里盲目“现代化”,所谓发展,也是在毫无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知道这样能发展出什么结果来?别看每年都有一批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看起来桃李满天下,其实,这是在不伦不类的模式下被栽在一个个花盆里的盆景,没有扎根在传统的大地上,一旦离开了园艺师,这些盆景大多数都会枯死,更不可能成为栋梁之材,秀出杏林!



    下面是最近从网站上下载来的一些内容,在此再载,可以说他们都是明眼人,都看到了现存制度的症结所在——



    『『 全国政协委员、南中医博士生导师王旭东教授认为,叫嚷“让中医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张功耀等人对于中医的**,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对中医的不了解,抓住中医的边边角角,就认为抓住了中医的“死穴”,实在是太幼稚了。



    “搞哲学的人不能偏执、片面,更不能无知,张功耀这种人占着中南大学的哲学讲坛简直是玷污哲学神圣的殿堂。”王中林认为张功耀教授对中医一知半解就敢误导视听,简直就是在误人子弟。



    “国外不仅一直致力于把本国传统发扬光大,而且还把一些能够沾上点边的历史文化当作本国的文化来发展,而我们当中却有人要把自己的传统斩草除根,这样的举动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悲。”



    1、中医号脉象的尴尬



  一位网友留言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脊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卫生部发言人的此番表态深以为然。但同时,我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中医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不能不引起国人的深思。



 有网友尖锐指出,中医走到今天是存还是废的处境,是由于卫生部在中医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和措施的结果。概括地说就是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管理中医,用培养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将中医“西医化”。这位网友说,中医和西医各自孕育于两个完全异质的文明系统,因此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用任何一方改造另一方,都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消亡。而用西医改造中医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庸医的大量增加和良医的急剧减少。



    2、中医院沦为二流西医院



  来自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指出,我国现在的等级中医院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在这些“中医医院”中,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多数中医已不会用“望、闻、问、切”辨证施治。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王丽介绍,有一位老年妇女患者,咳嗽两个多月,在西医院服用了多种抗生素、止咳药不见好转,她怀着希望转到一家中医医院就诊。一位专家竟然给病人一边输抗生素,一边吃中草药。一个月以后,病情仍不见好转。王丽看了一下这位中医院专家开的方子,组方用的全是清热药和止咳药,每次开十天的量,根本没有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而是受了西医理论的影响。王丽给这位患者开了三副中药,三天后她的咳嗽就好了。



  身兼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的贾谦认为,现在中医院中的医师不能掌握中医理论和技能,西医水平又无法和专业西医医师相比,所以中医医院已经沦落成“二流的西医院”了。 据了解,我国中医院校每年招收几万名学生,但培养出的真正中医并不多,有中医科研成就者很少,明白的中医更是罕见。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认为,这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医化的结果,大部分老中医也持此看法。



对32所中医院校的调查显示,学生约1/3的时间学习西医,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丰富,但中医理论基本训练严重不足。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了1/4。历来被中医大家所重视的中医经典学习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中医教学中掺杂“牵强附会”的西医学诠释内容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基本看不懂中医古籍。中医科学院的一位教授介绍,由于课程设置和考试关系,他的21个研究生的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却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在技能培养上,学生要做很多动物实验,但对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功夫训练不足。毕业后,多数学生不大会用中医理念看病,大多转行西医,或名为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中医药学研究生,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提高,而是按照西医的教育模式和标准,提出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并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



  贾谦举例说,有位中医学院院长原是西医妇科硕士,做了两年白鼠实验成了中医博士,当上了中医学院的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教授痛心地称:“我们是一代‘完人’,完蛋的完。”他担心学院派、实验派中医成为主流后,中医将不知如何发展。



      调查显示,现行中医院校的教育模式正在把学生培养成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成为中医的“掘墓人”。他们利用一知半解的中医和西医知识,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或利用一些时髦的标签语言来阐释并未真正理解的中医理论。而中医院校将中医、中药、针灸等设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医不识药,药不懂医,如此割裂水乳交融的中医医学和药学,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残废”,中医、中药、针灸的作用都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很难维持原有水平。



    3、《执业医师法》切断中医师徒传承模式



  中医是一门继承性极强的医学科学。几千年来,中医人才培养一直靠师徒传承,通过口传心授,将基本理论、中医特色、临床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在抄方侍诊中,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治病用药的方法。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称,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不仅治疗水平高,而且成本很低,但是因为西医知识不足而过不了执业中医师考试关。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者,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近2/5是西医知识。而民间大量的中医无此学历,不懂西医,不懂外语,虽然医术高明,也拿不到行医资格,行医即属非法。



  现行医疗执法监督制度也阻碍了正常民间行医,民间行医即使属于正常死亡,因无行医执照,若有人提起诉讼,必受制裁。中医院的中医师也会受到这方面的制约。例如中医的医疗事故要由西医来鉴定,由于中、西医属于不同的体系,之间就会产生分歧,致使中医诊治时缩手缩脚,不敢用药。在这些限制下,许多真正的民间医生只得地下行医。由于老百姓对民间中医的需求巨大,所以三教九流的江湖郎中也混迹其中,良莠不齐。



  中医药界目前普遍流传着这样一个警告:照此下去,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果如此,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因为我们的后人将以高昂的代价,从外国人那里去赎回原本由中华民族发明的中医中药,他们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的先辈如此愚昧,竟把国宝当垃圾一样扔掉呢?』』

  

      鄙人亦明医之后代,深感痛心,彻夜难寐,叹人心之不古,感中医之没落,哀国粹之将亡,不由得奋臂疾呼:“爱我中华!扬我国粹!振兴中医!”已实在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这实在需要政策的公平合理!相信那些以前制定相关政策的人,自己都不会料到那些条文,给中医中药造成何等的损失!多大的深重灾难!甚至连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快没有了!



      就以我徐氏家族来说吧,我的亲舅舅徐永庆是第5 代传人,曾任江西广丰县中医院院长,年轻时,曾在杭州中医学院就读,显然当时的那套教学方式,也严重背离传统的传承模式。在临床实践中,我舅显然是和鲁迅雷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自己学了一点点解剖之类的洋医,就被西医彻底征服,一旦对西医迷信太过,就由迷信而偏执,反过来就和鲁迅一样藐视国粹,自视甚高,结果还真应了一句民间的谚语:“骄傲出于浅薄,疯狂源于无知。”我舅常跟我老外公斗嘴,争执不休,各执其是。我舅舅说我老外公是老古董、不开窍,而我外公也是毫不客气地指责我舅舅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说“你这个洋学生能把病治愈我就服你。”结果我舅舅还真给我老外公说中了,自己老婆未尽天年就死于心脏病,儿媳妇的胆结石都束手无策,还是有我这个没有进过洋学堂的外甥女把她治愈了。我舅舅藐视传承的结果,就是成了一个中医不通洋医不精的半吊子,白白地虚度了一生宝贵的光阴。结果是他的小儿子反而要来跟我这个没有进过洋学堂的原汁原味接受我外公传承外甥女登门求教。



      中国总是出一些这样的人,数典忘祖、大逆不道,可怜、可悲!使人寒齿心凉,你们喝了几天洋奶?就这样屙洋屎、拉洋尿、放洋屁!不认祖宗了,灭圣灭祖,生你是中华母亲、喂你住的是中华土地、写的是中华字体,虎狼还不食同宗!先祖曰:“道并行而不勃。”我不知道中医到底碍着你们什么了?却非要除之而后快!也许这些无知之辈却自以为高人一等,想当年鲁迅等人不是也极尽反对中医之能事,殊不知,鲁迅这样的人,本来对医学就无知,在日本学了几年洋医,显然是洋医的一些解剖和实验等“客观现象”把他对医学的无知给征服了!又联想到从小看到的中医的那套“神乎其神”、“装神弄鬼”和“玄而又玄”的“深不可测”,就断定中医是骗人的!其实,他学过中医吗?他对中医了解多少!却不知道自己在获得少得可怜的西医知识的基础上,贸然抨击更精准的博大精深的一个系统理论!你自己可以无知!允许你自己无知!却不能误导大众!也不可以误人子弟!你可以不认祖宗!却不可以挖祖宗的坟墓!你可以喊洋人干爹!却不可以让你的同胞兄弟也和你一样去认洋干爹!不可以和你一样挖祖宗的坟墓、断祖宗的血脉!万万不可以!



    中华大地,历来藏龙卧虎,时彦辈出,是圣人的发源地,达道之人,咸以扶危济困、济世安邦为己任,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彼治国之良,靡不内怀黄老之术,外用儒家之道,一体一用,互为发明,相得益彰,以为平国而治天下。以道、医、儒,乃至百家,皆同一源,都起于易。所以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一至于今,历代先民,繁衍生息,不可以希夷离。此诚乃民族之本、国之本。国运昌盛,则文化昌盛,文化昌盛,则国运昌盛,无知之辈,若割断文明之传承,是则国运必衰,是国之危!民族之危!国家民族,将成无本之木,国将不国,民将不民,绝非危言耸听。



    中国医道,源于轩辕黄帝,自黄帝、歧伯以来,上有扁鹊、太仓公,中有华佗、张仲景,后有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概称时彦,莫不景仰于当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由近知远,仰视俯察,由观天道之行,而得出易经这一精妙的宇宙数学模型,用阴阳五行的描述,是多么的简捷!真令人拍案惊奇!用这个模型来阐述人体,就形成了中医学理论。中国的阴阳五行,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玄的,它就是一套数学模型!是一套用来描述人体最简单扼要,又十分相似准确!模型的描述是一种比喻,古人当然没有你们这些崇洋媚外的奴才愚蠢,决不至于真的认为人体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些元素组成的。好比我们今天用坐标来描述空间宇宙一样,难道我们还会认为宇宙是由坐标构成的吗?如果我们祖先把中医分门别类成现代西医那样复杂,又有谁还能学懂!能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相反,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那是蠢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者,不正是现代西医的真实写照吗!



    自易经创阴阳八卦,验之于人,遂有中医之子午流注,人体小宇宙中,同样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据此即有补泻之法、四诊八纲之要,调节人体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平衡。唐代孙真人重视医德,主张医家习业:“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修医先修身,治病先治因,治病必求本。



近期香港凤凰台为大陆公道讲评,大陆引进国外医学百年,失我中华二千余年古医精髓。当年非典是否中医中药立下头功?炎黄古医遗产微微无几,流传民间,讲的是医家为道,医德为先。鄙人继承祖医十四载,古医救活世界各地患者,是现代医学望及莫策,人证、物证,不可推翻事实证据(包括当今医学、医生、护士、香港医学士)多少家庭完整了,感恩之极。鄙人悬壶济世、借富济贫,义诊全国各大名山寺庙。出家人、孤老、孤儿、乞丐分文不取,送药、送钱、送德。全愈患者至今健在服务社会。



       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者,于理无有是处,但国人素来对中医之道,并无兴趣,也无研究,致使张功耀教授这样的人可以大行其道,虽鱼目混珠,亦无识其真迹者。若果真当一回事和他议论,却反而又助长了这一小撮人的气焰,高抬了他们的身份。但为了廓清迷雾,还中医一个公道,还事实一个本来面目,希望用事实说话,替医祖讨一个公道,接受挑战。是金子就会发亮、是真理就会永住。



    现今民风不古,崇洋迷外,失我中华士节、人格、医圣教诲全然不取,不学无术、投机取巧、治病不以探本求源,动以开肠剖肚为能,换肾换心换骨者,比比皆是,以为技高一筹。好像黎民百姓也都喜欢假的,不喜欢自己本有的真东西,眼珠可以换假的,心可以换人造的,骨头可以用不锈钢代替。伤人元气、黎民受苦、百姓畏医、职业杀人、人财双空、逆天而行、乾坤泪血。而其中的很多疾病,在中医看来,原本不需要这样,很多被当今之称谓绝症者,在中医也许并非无药可救。人类当今绝症难关,或许是人类自作自受,天理昭昭,业果报应,循环往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何不自省之也?古医几千年前莫须有的绝症:癌症、白血症、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症等疑难杂症,终生服药,化疗放疗,血透腹透、开肠破肚、损体伤财、不病求病、不死求死、搬石砸脚、自毁毁他的愚行,使人心焦。



    忧之于心,书之于笔,举世皆浊,我独清乎,也不是。纵观各论坛,对中医没落到现在的境况,有指划条陈、论理得失而井井有序者,其数实不在少。鄙人也极愿意担负起传承中医文明的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愿不图回报,将我六代祖传古医遗产公布于世,发扬光大!



    虽不敢比于先祖,然家学渊源,所传的真,每起沉疴,救拔危难,药到病除者,数不在少,许多今天所谓的“疑难杂症”,绝大多数其实是可以治愈的,本人也绝大多数照单全收。有身患绝症,医家技穷,而不知所措者,不妨来我处就医。本人秉承家教,勤求古训,以救世度人为己任,所治病例,遍及各科,无分内外——



    凡疑难杂症,不知者或以为无望,而会家不难,要在对症下药,辨证论治,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几可以见病知源, 知所施为。否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病象虽一,而变化多端,愚者每胶柱而鼓瑟,刻舟以求剑,不知探本求源,而为表象所惑。各种古里古怪的现代病名,显得极其可笑,各类“综合症”的名字一大堆。究其因,无非是不知其源,不求其本,莫名其妙,不知其之所以然。把本来简单的毛病越搞越复杂,使得本来不疑难的变得疑难,原本不复杂的成为复杂,因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所谓“疑难杂症”。大道至简,要言不繁,关键在于对疾病的阴阳,虚实,表里,及五脏六腑诊断无谬,并不是越复杂就表示越高深,也并非所用的科学仪器越先进就表示对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虽然现代医学可以把实验做到分子细胞水平,但从中医的角度看,仍然是粗疏的。中医可以细到“气”的水平,或许你现代西医要再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对中医中的“气”进行测量。中医可以从阴阳五行的哲学高度提纲挈领,现代医学还根本无法证明它。美国著名的盲人教育家海纶说过:“人最大的悲哀是睁着眼睛看不到东西。”所以,你现代的手段再先进、再进步,你看到的仍然只是现象而不是真相,真相在你眼前你并不总是能够看到的。所谓“瞽者不闻雷霆之音”,即是指此而言矣。愿各位慎勿以为中医代表落后,西医代表先进。如果你真这样认识,那么,真要被医圣张仲景不幸言中:“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享受动物般的待遇!



       愿:歧黄之术,长盛不衰!造福我中华子孙万代!
发表于 2006/12/25 23: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 89岁抗日老战士、老中医:吕炳奎
胡 锦 涛总书记:
  现向您报告有关中医药学遭遇到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灾难的事实。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学科。它又是一活文物,中医药学没有因为它的古老而在现今丧失治病的功能和极高的疗效,因为它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创立的学科,具有超时代的内涵所致。说到文物,对文物保护有整旧如旧、原汁原味的要求,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医药学。现今,卫生部等部委对中医药采取了以现代化的道路去改造它,要对中医药进行创新,这将给中医药的原汁原味彻底破掉,这是个错误的路线。中医药学在现今,不存在创新的问题,而只有继承、发扬和提高之路。原因很简单,中医药学在高等教育上已完全被西医化,继承都已经成为问题,如何去创新?
  建国53年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中医药一直是十分关注和保护的,谁反对和要消灭中医药学,就会给予严厉的批评、直至撤职处分。解放初期,就有对当时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贺诚和副部长王斌的消灭中医药政策的行为,给予行政撤职处分的先例(部长是民主人士李德全)。但是,这并未将中、西医在行政管理权上给予分开,使得中医在卫生部内长期受到西医的排斥和压制。可以说,中医被西医统治了53年!因为有了王斌、贺诚被撤职的前车之鉴,反对中医药的势力,采取了打着发展中医药学、弘扬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帜,进行着反对和消灭中医药学的勾当。由于卫生部长期以来均是西医掌权,现今,在消灭中医药学的进程中,已经获得节节胜利。2002年11月6日,中国中医药报刊登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这个纲要将中医药学彻底的破坏了,是西医消灭中医药学的重要证据,也是它蔑视中医药学的一块耻辱牌。
  对西医消灭中医的做法,或者说以西医改造中医的做法,庄子在《应帝篇》中有一很恰当的比喻,其谓:“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实行中医药现代化,其意就是要中医药西医化,这与倏和忽为浑沌凿七窍异曲同工。
  由于中医药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促发剂。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开始增大,在许多国家政府以及人民也开始承认和接纳中医药学的时刻,中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却在做着过去连殖民主义者和汪伪***都未做到的事--消灭中医药学。这不光是广大中医药从业者所不能容忍的,一旦真相大白,全中国人民也是不能容忍的。故针对当今这种打着发展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号,干着消灭中医药学的行为,党中央及中央政府应当顺应中医药界以及中国人民的心声,采取有利于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行政措施,即将中西医在行政上分开,各自独立管理,真正让中医药学在没有西医干扰的前提下重新获得生机。这对提升中国文化在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国人对党和政府的拥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挽救中医药学不被消灭,特提出以下解决办法,望能充分考虑,给予实施,真正以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生死存亡为基点去挽救中医,也必然会得到中医药界和中国人民的拥戴。
 一。解决办法
  为能使中医药学真正按照自身发展和存在规律弘扬起来,针对现时对中医药学的错误认识和一切以美国医药标准为中药标准的错误做法,防止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为幌子,去消弱和消灭中医,我的建议如下:
  1.建议中央以保护中医药学为由,将卫生部一分为二,设立中医与西医两个在行政等一切方面平等的行政机构,终止建国53年来西医统治中医的行政模式,使中医能够独立管中医,能够和西医平等竞争,相互补充,现今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仍是被西医统治的,故没有起到设立它的应有作用;并推荐现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同志负责中医药的领导职务,他是中医药学徒出身,对中医药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知识,并有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经验,现年57岁,是中医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2.为能使分治后的中医药行政部门真正按自身发展规律存在下去,应加强和扩大中医药行政部门的相应权力,与现行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权力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中医药行政部门至少应有以下权力:
  (1)首先将中医药的教育权从教育部移交给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
  (2)由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中医药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上报人大批准;对以前限制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宣布它不适宜中医药界,只适用于西医药界;
  (3)有确立中医药的研究课题的权力,可与科技部协商,如确立中药自身的符合中医药的鉴定标准,废除以美国医药鉴定标准为中医药的标准的规定和做法;
  (4)中医行政部门有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审批中医师职称以及设置临床机构的权力;
  (5)确立中医药和西医药在行政上,医疗上,地位上的平等原则及法律,使它们在为人民治病上获得同等地位;
  3.应在中央或国务院成立一支持中国文化中各个学科发展的小组或委员会,保障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独立发展和存在。如,在此框架下,成立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人员由中医药界著名老中医、老药师、和坚决支持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行政官员和教授、讲师组成。其负责监督指导和协助中医药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防止偏离中医药发展的正确路线。
  二。现时状况
  经过调查,中医药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关心中医药存亡的人已不局限于中医药界,如,现代教育报编辑郝光明,年仅28岁,对中医药的处境做了调查,在2001年10月写出了“救救中医吧”的系列报导,对中医药学的失落痛心疾首,虽然文章上有些偏激和不熟悉新中国中医发展的历史,但是,他从此不知去向。
现将各方面的现实汇报如下:
  1.现今虽已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但其在行政上仍隶属于卫生部,加上其现行司局长以上官员从未对消灭中医药学的行为和法律法规进行过抵制,没有起到促使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作用。这是西医统治中医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
  2.现今中医药学的管理权已被各大部委瓜分,如科技部、经贸委、教育部、农业部、药监局、卫生部、商业部、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都有权插手中医药学,造成中医药学在管理上多头而无序,并且大多部委全是不懂中医药学的人在管;
  3.《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的学历者,方能参加资格考试,而中医药界大量的医师均没有这种学历,基本上是学徒出身,造成大量的中医师失去了行医资格;
  4.取消中药店内的坐堂医师的传统,不顾中国百姓的治病习惯和方便就医,既伤害了百姓的感情,又增加了他们治病的麻烦,也使大量的中药店倒闭,大量中药从业人员流失;
  5.中医师现今就是具备了开设门诊部的资格,也无法申办,全国已停止批准新设置个人门诊部,而且,就是准许设置,其硬件及注册资本也会令人望而却步:门诊部必须大于300平方米,注册资本也不菲;
  6.中医师临床用的自制药是每个中医师都必须掌握的技术,而对中医师自配药的限制,约束了中医师治病的手脚,并且,经常被执法部门随意扣上销售假药的罪名;
  7.将中药定性为农产品,将其种植权放开,由农民自行决定,并不顾中药产地的特点,随意改变具体中药种植的产地,这对中药的药性带来了破坏性的结果,造成中医治病的疗效大降,给患者造成痛苦,也使假药充斥中药市场;
  据国家药监局文件〖国药监市(2001)497号〗中披露,对全国17个中药专业市场的抽检结果,不合格率最高的竟达到95。1%,最少的也有25%,总体看,17 个市场中不合格率在50%以上的有11个,其中超过90%的有6个;
  8.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病的主要物质基础,它是经过数千年实践而来的,是中医中非常科学和方便配药的物质基础。现今所推行以颗粒饮片来代替实物饮片的方法,破坏了中医师配药的规律,颗粒饮片的药性远不如实物饮片,况且它还给储药、配药、病人冲服带来了大麻烦。颗粒饮片的强行推广,并将此说成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将把中医药破坏至尽;
  注:颗粒饮片:是把中药单味药提取浓缩,然后加入淀粉糊精制成颗粒,分小包装装入塑料袋内,服用时根据处方的各味药的颗粒饮片混合起来冲服。这种剂型同传统中医开处方用中药饮片煎煮成汤药有很大的区别。……并且,这种颗粒的价格比普通中药饮片平均价格高出2~3倍,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和公费医疗的支出;由于工艺简单,全国所有中成药厂都能生产;由于把有形的饮片变成了细小的浓缩颗粒,肉眼不能分辨其所用药材的真伪,因此极易被假冒仿制,市场上又很难监管,……因为生产中加了糊精淀粉,且用塑料袋包装,因此又很容易受潮变质,存放期短,占空间大……等等。
  9.在中医药学的教育上,西医化已成为事实,并且中医药学理论被否定,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会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方法来诊断疾病了,大多学生毕业后,根本不相信中医,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对他们的评价是:中医药学的掘墓人。可见中医药学在教育上已到了后继无人的境地了;
  10.中药出口以及对中药的鉴定标准,不按中药自身的标准鉴定,反而以美国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中药的地位,在客观上否定了中药的药性;
  11.贬低中医药学的学术地位,以及在中医药学教育上的随意性,使中医药学成为一部分人骗医的招牌。如有关部门举办的针灸学习班,时间只有1~3个月,就可以拿到盖有卫生部大章的结业证书,很多学员拿此在国外开起了诊所……,败坏了中医药学的名声;
  12.中西医在行政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中医一直受到西医的统治,在经费上的分配就可以看到,中医的经费只占有很少一部分;中医的人数, 1950~1958年时近50万,1978年时只有25万,现今也只有38万,而西医人数则由1930年时的4000人,到现今的200万人,中医药学由于在各个方面都与西医药学不平等,中医已接近被消灭的边缘;
  13.中医院说是中医,实质上仍是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中医为辅。全国几乎没有一所纯中医医院,中医成了西医的附属品。这还不如韩国,韩国对中西医有明确的规定,即西医不得使用中医方法和中药,中医也不得使用西医方法和西药,这个规定我国是可以借鉴的。
  总之,中医药学在现今的状况,可以说已经被西医消灭了,只是掌握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还没有死绝,人还在,但是这些人也都是50岁以上的人了,50 岁以下的会纯中医的几乎为零。照此下去,再有10年,中医药学要翻身就难于上青天了。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现代西医学是无法与它相比的,如果现在不去纠正对中医药学的错误做法,不断然将中西医在行政管理上分开,还延续现今的管理模式,那么,中医药学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落,如果这样,那我们将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1-
三。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有关历史情况
  1950-1951年间,中央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卫生行政工作会议,这个会议还邀请了汪伪***余云岫参加会议,他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医是封建社会产生的封建医”。卫生部错误地轻信了余云岫的话,把中医的行医资格取消了,全国各地办起了进修学校,把中医集中起来学习西医,来改造中医师。因此,全国的中药店也都关门停业,中医药界一时一片混乱。不久,中央的钱俊瑞同志发现了这个问题,中央***局对此进行了讨论,毛主席立即撤消了卫生部党组书记兼第一副部长贺诚与副部长王斌的职务,中医药重新开业。
  1953年初,我在南京,时任中共江苏省统战部副部长兼省政协秘书长。当时,中央***局常委、江苏省委书记柯庆施刚从北京开完***局会议回来,正值年关。由柯庆施出面在其家里邀请南京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吃年夜饭(当时的中科院尚在南京,还未迁来北京),在席间,柯庆施传达了中央对卫生部轻视排斥中医的错误,撤销了卫生部党组书记贺诚和副部长王斌的职务。并把我介绍给大家:“咱们新四军中还真藏龙卧虎呢,吕部长是名医出身,叫’中医司令’,那时兵荒马乱,名不副实,现在该归队了,中医的事业让他来搞吧。可以先办一家中医院,并成立一个中医学院。”这样,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我也很高兴重操旧业。
  过年后,年初五,省委开会做了正式决定。任命我为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组书记。
  我即利用卫生厅原有的中医学习西医的进修学校改为中医师资进修学校,把学员培养为师资,集体编写中医教材,这所学校共培养了二百多名中医药师资,编写出第一套中医药系统教材。这二百多名学员(师资)以后支援到北京40多名,其中大多成为日后北京有名的中医师,有董建华、程莘农、杨甲三、王绵之等,还支援了河北、河南、内蒙等省区的中医院校。中医药学的第一批师资与教材,全是我在南京办起来的。
  1956年,我调任卫生部中医司任司长,此时,李德全部长,徐运北副部长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郭子化副部长具体领导我我日常工作。中医工作在这个时期 (大约一年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始建立中医高等教育院校,由于有南京中医药学师资和中医药学教材的基础,北京中医学院经过半年的调整,进入正规教学。以后,为了团结西医,响应毛主席的中西医结合的指示,中医司又进行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工作,简称西学中,卫生部的西学中报告是我起草的,毛主席对此有著名的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这是中医工作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另外,为使西医能学好中医,专门让南京又编写了“中医学概论”,并推向全国使用。后来的全国数十所中医学院,全是我一手推动办起来的。
  中医药学受到毛主席的直接关心,有了很大发展。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对各个行业进行了精简,教育系统也同样面临40%的精简。根据精简精神,卫生部教育司提出,全国23所中医学院只留5所,即南京、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对此,我心急如焚,多次与教育司协商,得到的结果是留12所。此后,国务院文办在有关教育系统精简大会上(开了40多天),仍宣布中医学院只保留5所。我立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报告,并恳请徐运北副部长亲手交给周总理。徐副部长将信交给周总理时,还将我的意见直接转达给了周总理:“中医学院问题,中医司不同意砍掉10多所!”得到周总理“中医学院问题再考虑”的一句话。在教育系统精简大会总结会上,文办主任林枫宣布:“中医学院不动”,就这样,经过我的力争,中医学院全部保留了下来,只是河南洛阳正骨学院和河北中医学院因省里坚持下马,实际保留下来21所。
  但是,由于中医管理部门一直是在卫生部领导之下即西医领导之下,到了60 年代,卫生部某些领导仍然对党的中医政策阳奉阴违,为此,自1964年9月7日,1965年1月13日,7月12日,我针对卫生部对中医政策的错误做法,连续给毛主席写了三封信,向他直接汇报和反映这些问题,使中医事业又得到了一时的发展。
  ***期间,中医药事业遭到了破坏,***后,中医药界大减员,由1958年的50多万,锐减到1978年的25万多人,中医药学面临着失落的危险。中西医学术上的偏见,影响到卫生部行政领导,中西医的不平等地位就是这种偏见的状况。虽然在解放后,我们党和政府极为重视中医药学,提出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和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政策,把中医药学从绝境中解放出来,旧中国那种“中医饱受欺凌摧残,祖国医药学日趋湮没”的境况得到改变,中医药学得到了新生,中医药事业有了发展。但是,由于学术上存在着严重的偏见,而且根深蒂固,对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采取鄙视、歧视中医药学的错误态度和把中医药学体系放在医药体系的最低位置的做法,始终没有解决。1980年,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长期发展长期并存,把三者置于同等的地位,三支力量的方针,可以说在理论上解决了几十年来遗留下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三支力量的方针,在1982年衡阳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医药发展的方针。会后我即退居二线,当时的部长崔月犁同志虽然竭力支持中医,弘扬中医,对中医药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卫生部对中医药学的偏见和压制,已经无法改变,三支力量的方针没有得到执行。中医被西化的倾向愈来愈严重,虽然此后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但又是主张中医西医化的人在掌权,中医想走按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无法实现。而中医药学的教育大权又放到了教育部,也是中医教育走向西医化的一个原因。
  如果现今不去纠正中医西医化和中药现代化的错误做法,不给中医药学独立的行政管理权,那么,不出十年或再长些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医这个名词永远存在着,中药中的植物、动物、矿物也都存在着,只是会用这些药物的中医师没有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再去纠正就为时太晚了,后人将会骂我们这代人是消灭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宝的罪人。中华民族独有的宝库也就形同虚设了。中华民族连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中医药学都保护和继承不了,将无颜面对全人类!我作为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者和见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中医药学的复兴大肆呼吁,希望总书记注意到这一关系到中华民族自尊心,和代表了比现代西医学水平更高的学科--中医学的命运,认真考虑这一有关中医药学生死存亡的建议。
  此致
  一个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进行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流过血,负过伤的老战士;一个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老中医;一个不愿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科学瑰宝--中医药学失落的中国人寄与厚望的
  敬礼!
  吕炳奎
  地址:北京德胜门内大街68号 邮编:100035
  电话:64040590
发表于 2006/12/29 22: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dr33longsq at 2006年 23:55:
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 89岁抗日老战士、老中医:吕炳奎
胡 锦 涛总书记:
  现向您报告有关中医药学遭遇到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灾难的事实。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 ...

从现有资料分析研究,在殷商时期已有端倪。研究殷商时期之医疗活动,从殷虚甲骨文出土以来,已发现记载殷商王室医疗活动之甲骨数以百计,其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大部分属于巫筮卜辞者外,更有相当数量甲骨可以明显看出:药物治疗、针疗、灸疗、按摩、用酒医疗与食疗卫生等朴实资料的记录。?

  殷商时期的医疗,从现有甲骨来看,医疗实权还掌握在巫医的手里,特别是在巫的手里,因为在此时期,巫不但掌控着国家大权,宫廷医疗自然不能例外。但从甲骨文有关医疗之内容、方法与技术来看,药物、针灸、按摩、酒疗等仍然得到重视,《山海经》在追述许多巫与巫医之活 动时强调:“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反映了殷商时期的王室医疗虽以巫为主体,但也存在着医、巫之间的思想斗争。?

  甲骨文专家胡厚宣教授在研究:“贞:(得)”中之“  ”字或“  ”字时,释为“疒 小 臣”之合文,并认为“疒小臣”……即管理疾病的小臣。在甲骨卜辞中,多处出现该字。联系到“众人小臣”、“小众人臣”等,当属管理不同奴隶职务的小臣。疾小臣当是商代掌管宫廷医事政令的小医官。其地位似乎处于龟筮与巫医之间的商王室医疗管理者。
发表于 2006/12/29 22: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起源--周宫廷医学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建都镐,周公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其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时又分为春秋(前770-前476)与战国( 前475-前221)两个时期。

  《周礼》一书,或名《周官》,或名《周官经》,古文经学家认为是周公所作。由搜集周王室官制而成,其战国各国制度等,当为战国时人所加,由《天官宰》等6篇组成。
?
  《周礼•天官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医师是众医之长,是负责医药行政管理之官员。在周的医事制度中,医师是最高管理官员,相当现今的卫生部领导。周代的医生分四科,即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食医,中士三人,职位仅次医师,位居诸医之首,负责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从宫廷职官中还设有“膳夫掌王之食饮膳馐, 以养王及后”,膳夫为上士,职位同医师,高于食医,可见“食医”是在膳夫指导下,实施王后饮食营养的, 食医从职责讲,除了“食”,应当还负责王、后疾病之食疗、食养,他们当属中国最早的御医。
?
  此外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自然不会不含有治疗王后之疾病。疡医职位较低,外科医生 地位低于内科,自周而然。王后有肿、溃、金、折之疡,自然也是疡医治疗之中。兽医之设 ,无疑是为宫廷养育战马之类服务的。与清代“上驷院”之“绰班处”相当。?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伊尹以滋味说汤”。医圣张仲景有《伊尹汤液》数十卷,晋• 皇甫谧《黄帝针灸甲乙经》序中强调:“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资治通鉴》综合上古有关文献指出:伊尹“闵生民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浊重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可见伊尹创制中医汤液已为历代医学家,历史学家所共识。为什么呢?必须从伊尹之身势与知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

  伊尹本来是一位有莘氏陪嫁奴隶而到商汤王室的,因他颇有才干,精于厨艺与医药知识,由最初 是一位任职汤王厨房厨师的奴隶,被起用为商汤之宰相,并以精明能干而颇多政绩。一次在回答汤王的问题时,说过“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这姜、桂既是厨房调味品,也是发汗、除热的药品,是食疗治感冒的常用剂。这也证明商汤王室医疗的一个侧面。?

  从商之始有“疾小臣”之设到周创设“医师”,并明确其“食医”,“掌合王之六食 、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以及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等,宫廷医学已经起萌。
发表于 2006/12/29 22: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统一中国

Originally posted by 蓝天百云 at 2006年 22:46: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建都镐,周公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其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时又分为春秋(前770-前476)与战国( 前475-前221)两个时期。

  《周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庞大的国家机构,太医令丞是其九卿下——少府下设之六丞之一,秦太医令丞,为中国医政史上首建太医制之创始,其职为“主医药”,即主管全国与宫廷之医药卫生事,直接为始皇等帝王医疗保健服务者为“侍医”,奉侍于帝侧。太医不但为帝宫,及其统治集团官员疾病进行医疗,而且设“医长”掌管地方郡县之医疗事宜。
发表于 2006/12/29 2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265-581),国家处于分裂局面,兼并战乱不断,割据政权竟达20个之多,宫廷医学也比较混乱,但基本上各政权仍维持太医令制。
?
  晋太医令属宗正(皇族事务之九卿之一),后改属门下省。南朝刘宋设太医令一人,丞一人,隶侍中。梁•陈属管虽有调正,但太医令、丞之设没有变化。
?
  北朝北魏设太医令等,属太常;门下省还设有尚药局,有侍御师。不同于前者,创设有太医博士、太医助教;北齐更创设太医署,下有太医令、丞等,属太常寺。同时,太子门下坊还设有药藏局、置监、丞各二人,侍医四人等等。北周分太医下大夫等11个级别,仿周之制属天官。?

  秦汉六朝800年间之宫廷医学在商周基础上,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太医令、丞体制之创设与管理上,在编制上各有一定的调正与变化,为皇室服务的特点上也有所加强。
发表于 2006/12/29 22: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汉医疗体制

两汉医疗体制沿袭秦太医令丞制,为医事管理的最高医官,其下分工与机构设施较秦更加庞大,少府太医主要为宫廷服务,其下设有太医监、侍医、尚药监、药长。为皇后 、公主服务者还有女侍医、女医、乳医等。两汉之宫廷医学除内外科医生外,显然增加了妇产科、儿科医生。秦汉宫廷医学还逐渐形成一个惯例“君有疾服药,臣先尝之”。

  从东汉始,宫廷医学设施进一步扩大,设立了专门负责尝药之“尝药太官”、“尝药监”等等。
发表于 2006/12/29 22: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宫廷医学

隋宫廷医学:为帝后服务者有尚药局、食医;为太子服务者有藏药局 、掌医;为百官服务者有太医署等兼之。?
  隋尚药局属门下省,设典御2人,侍御医4人,医师40人,按摩师120人……等;尚药奉御职掌帝后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药藏局专为太子医疗服务,设监、丞各2人,侍医4人,典医丞管理其医事。太医署为国家医疗教育机构,属太常寺,亦有为宫廷医疗与培养人才的功能。
发表于 2006/12/29 23: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宫廷医学

 唐宫廷医学:沿袭隋制,其尚药局属殿中省,设尚药奉御2人,职掌为帝王合和御药与诊候方脉事,侍御医4人等与隋制相当,有差异者,唐之按摩师大大缩减为4人,增加了合口脂匠2人。在尚食局设食医8人。药藏局和掌医,皇太子有疾,由侍医诊疾议方,设有药藏郎2人、丞2人,侍医4人等40多人。其中掌医3人负责太子宫人之疾患。
发表于 2006/12/29 23: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宋宫廷医学

两宋宫廷医学:北宋时期(960-1126)是中国医学史上最为辉煌的历史之一,本草之多次修订补充,医书之校正,针灸腧穴之统一与规范(铸造铜人,刻石),太平惠民药局之设立等等,为中医药之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医药学之承先启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医学得到帝王的高度重视,实实在在为全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同时,宫廷医学也获得不少的进步。例如最高医学学术机构——翰林医官院,也同时掌供宫廷医药,其编制有医官使,副使各2人,尚药奉御6人,一般医官级别有多达22阶者,人员最多时达1096人,但其滥沉无度也可见一斑。?
  尚药局,属殿中省,专门负责帝后疾病之诊疗,御药和剂等,有典御2人、奉御4-6人,医师 、御医、医正、医佐、药童、药工等计88人。
  御药院,专管御药之采购供应、保管、加工、炮制等,由内侍3人管理,有医官使、副使、医官等专业医师若干。御药院医官奉旨率太医疫区送药等。?
  南宋(1126-1279)虽统治时间与北宋相当,但在医学的发展上,宫廷医学等实在不能与北宋相比,日渐衰落明显,实难提到发展与进步。?
  总之,在隋唐、两宋的700年间,宫廷医学已形成规模,而且日趋完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6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