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局部摘录:
全文详见:
《难经》「肾间动气」与中国汉代以前的养生家及医家 作者:赖鹏举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7216
========================
一.桂枝汤能引「肾间动气」并循着「三焦」而行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有一条文说明桂枝汤能升提少腹的阳气:“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7.90)。”「针处被寒」谓寒气随针而入人体,此寒气在体内循行的路线为「气从少腹上冲心」,「少腹」者脐下三寸之「关元」穴也,亦即《难经》所谓「肾间动气」之「肾间」;「上冲心」之「心」者,乃「膻中」穴也,由「关元」上冲「膻中」,则寒气所循之路线正好为「任脉」,而这也是「三焦」的主要方向。治疗本病的药方为「桂枝加桂汤」乃桂枝汤中将桂枝之量由三两增为五两,其馀药味不变,这表示「桂枝汤」的主要作用方向亦由「少腹」之「肾间动气」而上至「上焦」之「心下」,而增加「桂枝」之量的用意在桂枝性「辛温」,能引肾间阳气上行,以对治因「针处被寒」而入於体内的寒气。
「桂枝汤」行走「肾间」乃至「三焦」的进一步证据出现在《伤寒论·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的「带下」:“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为诸经水断绝,血结胞门;或绕脐疼痛,状如寒疝;或痛在关元,肌若鱼鳞;或阴中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或下气街,此皆带下(16.26)。” 妇人因「虚积冷结」而致月经阻塞不来,因冷所结的瘀血聚於「子宫」,并向外扩散於「绕脐」、「关元」、「阴中」、「少腹」、「腰脊」、「气街」等。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及大枣五种药味所组成。仲景之前的古方书如《五十二病方》与东汉初年的《武威医简》,其方中虽不乏同时出现桂枝汤五种药味中的数种,但皆不曾出现完整的桂枝汤方组成,当然亦不会出现此方的加减变化,完整的桂枝汤方及其加减变化始见於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阴中」 (「会阴」),「少腹」,「关元」,「气街」(注6),「绕脐」皆在「任脉」附近,而「腰脊」则为「督脉」的部位,故知得此病之妇人其「冷结」所循的方向为由子宫「胞门」往任,督两脉延伸,与「三焦」的走向是一致的。)此病的治疗仲景用「温经汤」以温经而散冷瘀,其药方的组成亦以「桂枝汤」为基底: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藭二两 芍药二两 牡丹皮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16.27)
本文中有桂枝、甘草、芍药、生姜诸药味,故知乃以「桂枝汤」为基底,加上温药(吴茱萸)、化瘀(当归、芎藭、牡丹皮)及滋阴药(人参、阿胶)裁化而成。但在桂枝汤方中独缺涉营分之「大枣」一味,非是此方不涉营分,乃在本病为冷结而血瘀,大枣不宜於瘀塞,如小柴胡汤例,若「下痞、去大枣」(7.68),故去大枣而加其他通瘀之药,如当归、芎藭及牡丹皮等。但整个药方的走向由会阴、少腹、关元、气海而至绕脐,乃是桂枝汤的走向,故知桂枝汤的走向主要在通行三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