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广州日报
某医院专科贾教授顺应“潮流”网上开设免费咨询,谁知好心惹来坏事:求他开秘方的、求他根治癌症的、求他鉴定对方医生是否违规操作属于医疗事故的……回答稍不满意有的患者就谩骂连连甚至扬言要告他。
为了吸引病人、树立品牌,越来越多医院开设网络在线咨询培养“医患感情”,然而记者发现,因为缺乏法律约束医患双方行为,医生们为规避风险回答的都是“万金油”。而患者却极需要大量信息,咨询潜在市场庞大。一方面医生们呼吁立法,另一方面专家提醒:医生绝对不能网上看病开药、患者也必须“自担风险”。
教授网络答疑惹麻烦
贾教授(化名)是广州某医院知名专科的主任,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其独特诊疗方法,贾教授不但被业内同行视为翘楚,更深得患者信任。为了更好地传播疾病相关科普常识以及和患者积极互动,不久前贾教授顺应“历史潮流”开设了专科网站并设置了网上免费咨询。网站刚一成立就点击率飙升,由于名声在外,全国甚至海外的患者都纷纷通过网络向贾教授发问求救,平均每天都有几十封问诊帖子不断刷新:问药的、问是否该手术的、问能否根治的、问是否癌症先兆的、要求开处方的、甚至想要秘方的……不一而足。
虽然身兼临床、教学、科研三大任务忙得不可开交,但见到有那么多患者身陷焦急困惑的等待中,贾教授还是抽空不厌其烦地回复患者各种问题。谁知好心却惹来了麻烦,由于该教授太过热心,每问必答,而且答得详细,结果……某位患者介绍完情况追问他“给我看病的医生治疗方案有什么问题?你给我权威答复,这肯定是医疗事故吧?”他难以回答,对方就开始责难;甚至还有患者要求其开药,得不到就谩骂其没良心……
“都怪我自己太‘单纯’了,没想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再也不敢了。”贾教授和记者聊起来依然十分“后怕”,他没想到没收诊金的义务劳动也会招“事”。现在他学圆滑了,患者问再多他都用模棱两可的话语回答,不是寥寥数语就是左右逢源答了似乎等于没答,他说“我弄怕了,不要钱回答问题还给自己惹官司,哪里敢!”虽然有些明明可以给更好的建议,但他死活不肯多开口了。
医院纷设网上免费咨询
记者发现,广州市几乎所有医院都设有网上免费咨询问诊和在线答疑,为什么这种咨询会“遍地开花”呢?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行政管理委员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这对于医院是一举几得的营销手段。“首先可以很好地建立医院在市场上的品牌,其次这种方式能有效培育市民对医院的忠诚度,再者,医院也都希望能帮助新老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多医学建议。”
然而,记者搜索发现,由于出现了太多发生在贾教授身上的问题,因此存在时间稍长一点的这类网站的在线问答要不就是冷冷清清很久没更新,要不就是只见问题不见答复,有的甚至基本陷入瘫痪!广州市某医院一位分管网站建设的办公室主任无奈地告诉记者:“不是我们不想回答啊,是不敢啊。”
网络治病卖药都属违法
坚持义务咨询六年、回答两万多名患者咨询的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华主任表示,“之所以很多问题都无法回答是因为网络上无法张举权利和义务,而诊断和治疗疾病,网络治病和卖药都是违法的,所以一定要非常慎重,只要有一点没把握就不能乱说。”他说在线咨询难度很大,因为没有划分界限导致病人的要求和网络咨询能回答的范畴有很大落差。
而广东省卫生厅负责人日前曾表示支持医生的网上义务服务行为,同时强调“网上问诊”限于一般保健知识咨询,不宜开药治病。
“这是因为医学是非常特殊、复杂的学科,完整的操作流程应包括诊断、治疗和愈后,中西医都需要望闻问切,如果单凭网上互相发送资料就能给出详尽的方案,这只能说明医生不负责任、患者没有保险。”某专家表示此举严重违反医学常规,所以网络咨询应该是不涉及生命危险和疑难杂症而主要是保健服务类信息的提供和解释。
“很多患者,尤其是年轻男性,往往不愿意看病而选择网上咨询,但千万不要因为贪小便宜和方便就完全依赖网络咨询。”有专家提出忠告:只有病人去医院挂号才和医生建立了契约关系,所以只有医嘱是法立文书,而其他形式的文字言论都不能构成医患契约的凭据,“必须在诊室完成的才算数。”
他认为,医生在网络上提供建议就如同股市评论员文章,对于患者来说是“风险自担”的,所以只能用作参考意见,对自身审慎起见患者还是必须前往医院就诊。“网络咨询永远代替不了传统的诊室看病。”张华表示。(文/记者 涂端玉 通讯员 李大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