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55|回复: 0

上海医院中医实习生中医经典考试 半数不合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1 11: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伦》、《温病学》,这是中医四大经典著述,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在最近的一次‘经典’考试中,却发现竟有半数实习生不合格。”上海曙光医院副院长蒋健教授忧心忡忡地对说。

  昨天,曙光医院百年庆典暨首届曙光传统医学国际论坛举行,来自法国、德国等国的20多位著名医学专家来沪“取经”传统中医。在西方医学界对传统中医越来越认同的同时,许多国内名老中医却开始对中医的传承深表担忧,“经典”都被束之高阁了,传统中医何以为继?

  【现象】准中医过不了“经典”测试

  曙光医院创办于1906年,作为全国最早的中医院之一享誉海内外。然而,提起传统中医的传承,曙光医院副院长蒋健教授却颇为沉痛,“我很担心20年后传统中医后继乏人。”他说,“我不是杞人忧天,医院里来的实习生都是读和中医相关的专业的;但奇怪的是,近几年来我发现,他们却不爱读‘经典’,为了给他们‘补课’,医院每半年要考两次‘经典’,然而就是最近一次竟然有半数不合格。”

  小陆(化名)是上海市某所高校中医专业的研一学生。“除了我所在的中医基础医学专业是必修课外,‘经典’在其它专业都是选修课;而即使是必修课,每门‘经典’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学期,而作为选修专业,学生们则只需要在四门中选两门。” “大家通常是出于完成学分的需要才读‘经典’的,真正出于兴趣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我们班有25个人,真正对‘经典’、对传统中医感兴趣的也只有两三个而已。”小陆说。

  【原因】“读经”没有学英文计算机实惠

  据专家介绍,目前,中医其实应该分成两种:现代型中医和传统型中医。前者到处可见,而后者却正面临匮乏的危机。由于多种因素,其实综合性中医医院平均中医治疗率最多只有70%,甚至更低。“传统中医在临床上越来越少见,让学生看不到读‘经典’将来的出路在哪里;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传统中医何以为继?这让传统中医的发展陷入困境。”蒋健教授说。

  “这样的课程设置有些不合理,但却也是无奈之举。”曙光医院名医教研室副主任窦丹波说。他告诉记者,传统上,“经典”对于中医来说虽然是安身立命之“本”,但目前,“经典”素养却并不在考核之内,换句话说,“经典”水平再高可能“用处”也不大。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学生来说,评“职称”往往更强调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因而从大学时代起,学生也往往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英语和计算机上;而在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则要忙于轮班等,更来不及补大学时未念全的“经典课”。

  【探索】储备纯中医关键看“经典”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有27.6万人,到2004年是27万人,55年没有增长。全国约520万医务工作人员中,中医药工作人员不足1/10。

  “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多中少西”……昨天了解到,为了“纯粹的”传统中医后继有人,曙光医院专门设立了传统中医诊疗中心,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医临床诊疗基地,中医治疗率要求达到90%以上。曙光医院副院长蒋健表示,传统中医诊疗中心突出中医,并不是摒弃中西医结合,而是要将“望闻问切”的中医经典发扬光大。记者了解到,自2002年,曙光医院已正式启动了纯中医储备计划,其中,对“曙光高级中医师”的培养和选拔,“经典”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老中医王羲明建议:为中医医生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我于1945年开始在上海中医学院研读中医,当时我15岁,从那时起四大‘经典’可以说是时时读,反复翻阅。”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名老中医王羲明教授回想起自己的中医学习生涯时,至今记忆犹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一辈中医都十分注重中医“经典”的研读。

  王老平素勤备好学,编著了《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实用中医肿瘤手册》等多部书籍。王老告诉记者,读“经典”让他终身受益,至今还时常回过头来翻阅,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和体会。他说:“对于研读中医的医学生来说,读好‘医古文’比‘英文’对提高医技更有帮助,年轻人不可太急功近利。”同时,他也建议,对于中医医生的考核和评价应该有新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利于传统中医的传承。(来源:上海青年报;作者:张彩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4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