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台湾古月先生,不辞辛劳,重新认真整理蔡德元《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和汉服先生在统筹校对,编定全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祝贺在民间中医网站上成功发布!该书1992年初版,早已售罄。现在有很多人想看此书,已无从寻觅。且初版印刷有误,问题不少,较今电子版相差甚远。本拟为此写一篇评介性的短文,因忙于诊务而未果。现选出当时石宗文 “《校评》简介”一文,供大家参考,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蔡德元先生。
转贴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简介
石宗文*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古典医籍,1700余年来长存不衰,倍受推崇。可惜书成之后,几经兵燹,原书无可复睹,致使后世注家蜂起,流派分庭,各抒己见,许多问题,莫衷一是,遂令学者望而生畏。近读平輿蔡德元先生所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1992年12月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顿感别开门径,获益匪浅。兹不揣鄙陋,以荐同道。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古本》),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12稿,原为广西桂林罗哲初所藏,1939年,由黄竹斋在西安刊行,称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木刻版),当时鲜为人知,更少有人研究之,甚至有目为伪本者。蔡德元先生首重仲景之书,参注各家,细心以求。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后,则历代纷争定论,诸本疑文冰解,以宋本较之,则黯然失辉。遂晨夜研习,穷源竟委,而成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桂林古本》的书。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以下简称《校评》), 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蔡氏校评之作,是其读《古本》之心得,除将《古本》与“宋本”相异之处逐条列出,并阐述其优劣外,尚有短论16篇,分别从文字、文风、年代、方药等方面论述考证,态度严谨,诚多评论公允之文。下篇则为《古本》原文,以供研读。
蔡氏之《校评》有如下特点:①将通行“宋本”与《古本》用对照方法逐条评述。先录二者原文,指出异点,引前贤或褒或贬之论,提出见解,阐明“古本”之优越。辞理透达,匠心独运,颇得长沙蕴意。②蔡氏认为《古本》内容全面,篇无佚失。《古本》与通行“宋本”相比,“内容多出十分之三,处方多88首,其中温病及六淫致病证治,也是历代医家认为应有而已佚之部分”等等。这些差异,基本上解决了历代争议的疑点。白云阁藏本确实是保存好,未受简编亏替,增删改易者。③认为《古本》文辞畅达,章节合理,无懈可击。如首述四诊辨证(即平脉法),次伤寒例,杂病例,符合著书规律。其六淫病分“乘、移”脏、腑之证治,奇经八脉之隶属,实为本书独有。又脏结证治,分别五脏等等,其优点不胜枚举。而“宋本”之湿证居于太阳之前;《伤寒例》屡受后人之疑;《伤寒论》397条分为十卷;《金匮要略》398条,仅为三卷。一人之著,如此悬殊! 诸多疑问,观《古本》而后,皆瓦解冰释。④《校评》文字考证,说服力强。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之评述:“仲师文中麻黄无汤泡,薏苡不带仁,宋本如此,必是他人语气。圣师时代无“炒”字,故《伤寒杂病论》中,炒者皆曰“熬”,宋本作“炒”实非。”等等,诸如此类,从字训,语词方面精心推敲,言之凿凿,令人信服。⑤,短论16篇,论述精当。以宋本《伤寒论》中之讹误,胪列前贤对残编断简的评论,认为其有谬误者,非一人一时一地所造成。继以讨论宋本讹错的原因,并证明“古本”之优越。又对“古本”之评价及年代析考,亦有论文2篇,论据确凿。他如论厉鬼与祝由、用药奇特、温病证治、伤寒例评、解神丹、木通等,皆不乏独到见解,足资启迪人思。
要而言之,《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对研究学习仲景学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诚如班秀文教授所言:“精心考证,校评中的”。是一本专门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不可多得的开启之作。
*河南省淮阳县曹河乡石营医院
( 原文载 广西中医药 1993年12月第16卷第6期4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