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报讯 在昨日的南京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医药学分会场上,南京中医药学会的代表忧虑地指出,由于中医教育不断“西化”,中医高等学校沦为“中西医结合院校”,已经步入不可自拔的误区,如果不加解决,中医10—15年后就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消亡。
学中医的毕业后做起医药代表
在许多中医院校,西医的课程已经占到总学时的三成,中医课程只有不到四成,其余三成为公共基础课程,外语的课时比古汉语还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医教育模式是从西医学来的,无论是课程的设置和编排也都是参照西医,在这种西化教育下,许多学生很少有时间、精力看中医的经典书籍,一些中医院校甚至将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只是作为选修课程。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在很多中医院学生接触不到中医临床,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而中医教科书中,用西医理论诠释中医概念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而按照这种西医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以后几乎不会按照中医的思路看病,转行的很多。南京的一家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告诉记者,现在学中医的同学大部分转行了,不少做起了医药代表。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能“拿得出手”的名中医不过300人,能真正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也不过3000人。
单靠学校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
专家呼吁,现在对于中医学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多层次”的中医人才,以满足社会不同的需要。所谓“多层次”主要有三类,一是“研究型中医人才”,这类人主要是进行中医研究生教育,在中医特色及临床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涉猎多学科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落实到中医研究上来;第二种是“外向型人才”,这类人必须在牢固的中医根基基础上,学好外语,准确把握中医理论的外语表达,把中医“推向世界”;第三种是“亦中亦西的人才”,这类人的学制可以从一般的4年延长到6年,先学中医、再学西医,或先学西医,再学中医,培养的人才既会用中医理论指导防病治病,又会用西医理论指导。
此外,中医人员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中医各专科人才,不可能仅在院校中培养,更多的要靠临床实践和继续教育才能完成。
作者:仇惠栋/来源: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