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822|回复: 2

“臌胀性疸劳病”证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21: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慢性(迁延性、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肝炎、肝硬变,在身体发黄(包括目黄)时以黄疸论,在腹满膨胀时以臌胀论,无黄、臌而倦怠时以虚劳论,胁下有痞块或症癥者以积聚论。此外,还有从胁痛、肝瘟等论治者。然其发展趋势,却难免发为臌胀,因而将其名为臌胀性疸劳病。
  病名辨析
  《内经》以单腹膨大、皮色苍黄、肤络暴露为其特征。《素问·水胀》云:“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后世则因病因、病变不同,有多种称谓。或称蛊或称胀,且有气、血、水、虫等分辨。其中虫蛊显然指血吸虫病及部分结核性腹膜炎等的腹水。《景岳全书》所名“单腹胀”,应是本文专指之臌胀。它以气、血、水的运行失常为条件,寒、热、虚、实的相互转化为轴心,揭示着病机的实质。考诸现今各种肝功及实质损害而致腹胀者,每多近似。至于黄疸,《金匮要略》曾立专篇,详及黄疸的酒疸、谷疸、女劳疸及黑疸的诊治,后世又有阴黄、阳黄之分。在急性肝炎(尤以“甲肝”)中最为多见,其他胆、胰、肿瘤及梗阻性黄疸,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然各型肝炎及肝硬变发展中所出现的周身黄染,则为本病所述疸病范畴。关于虚劳,本系虚损劳伤,凡脏腑亏损、元气耗伤者,皆属之。不少肝病患者病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虚证表现,甚至纯以虚劳为主诉,部分“慢肝”或肝硬变患者,理化检查虽为阳性,但无腹胀、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甚至连恶心都不存在,仅以食少、倦怠、眩晕为表现。若纯以虚劳为治而不顾及蓄邪(病毒)等,常难收到应有疗效。
  病机证治
  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传化为臌、疸、劳者,在所不免。其气、水、血运行失常情况、正邪互争胜负状态,是辨识病机及论治的关键。
  1.秽浊中阻,郁遏肝脾:急性肝炎(特别是“甲肝”)初起,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病程中,因外感湿浊邪气或素湿内盛,壅遏气机,使脾不得运、肝不疏泄,可出现短期类似胃肠型感冒症状,如胸脘痞满,泛恶呕吐,不饥不食,或腹痛泄泻,恶寒头痛,身重,发热不扬,午后热显,舌苔白腻,脉濡滑或细弦缓。无论黄疸及胁痛有无,治当暂投芳化和肝汤,以藿香、佩兰、厚朴、半夏、豆豉、草蔻仁芳香化湿;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利水渗湿;柴胡、郁金、苦杏仁宣气胜湿;板蓝根、蒲公英、败酱草清解毒邪。食滞者加谷芽、焦三仙、鸡内金,腹满加莱菔子,发热加虎杖,泻甚加白术、车前。一但痛止呕停,满除能食时,即当另图辨治。
  2.湿热蕴盛,阻滞胆道:浊湿素盛,久郁化热,或外感湿热,或气滞久而化生湿热,均能遏阻胆道,发为身黄、目黄、尿黄,其色鲜明如橘或如黄柏,伴发热午后较甚,腹胀脘痞,呕恶尿少,便秘或溏而不爽。以急性甲型肝炎为多见。慢性或迁延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中晚期,亦可或有散见。舌红或绛,苔黄厚腻。脉弦、沉、细、濡而均兼滑数。治选清解和肝汤退黄,以茵陈蒿、虎杖、芦根、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黄芩、黄柏、栀子、甘草、大黄清泻热实;茅根、滑石、竹叶、通草利水渗湿;柴胡、郁金、陈皮、三七理气活血。HBV阳性及两对半呈“大三阳”或“小三阳”者,加白花蛇舌草、荔核、半枝莲、旋覆花。
  3.气滞郁结,瘀阻肝脾:情怀不畅、生气动怒,使气血碍遏,瘀滞络道,肝自郁而脾受乘,可引致众多肝炎、硬化等肝病。症见善太息,胁肋胀满,闷痛或刺痛,口苦或酸,脘痞恶心甚则呕吐,伴心烦易怒,头晕目眩,舌红或紫,苔白或灰或淡黄,中有竖纹。脉弦或沉或兼细。治取理气和肝汤,以柴胡、郁金、木香、青皮、陈皮、香附、枳壳(便秘易枳实)、荔核疏肝理气,调中畅脾;白芍、当归、丹参、三七养血活络,柔肝化瘀;白术、云苓、甘草、草蔻、谷芽、鸡内金健脾益胃,和中化湿;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以祛留邪。腹胀加莱菔子,眩晕加石决明,烦燥加龙骨、牡蛎,黄疸加茵陈蒿。
  4.湿热郁毒,瘀阻气结:急性肝炎,无论黄疸有无,或慢性(迁延性尤其是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程中,倦怠乏力、肢体酸困,午后诸症加重,脘腹胸胁痞满或闷痛,纳呆食少,恶心或呕吐,便秘或溏,小便黄赤,头昏如蒙,午后发热或有闷热欲雨之感。舌红或绛,苔或白或黄,均厚腻或水滑。B超可见肝脾肿大、炎症或硬化声波;化验见转氨酶(SGPT)增高,浊絮(TTT、TFT)异常,HBV活动等。治宜甘露和肝汤,以虎杖、胡黄连(或黄连)、通草、草蔻、茵陈蒿(无黄疸者去之)、滑石、藿香、菖蒲、薄荷、半枝莲清热利湿化浊;蒲公英、连翘、败酱草、甘草、贝母清热解毒散结;旋覆花、荔枝核、郁金、柴胡、佛手、香橼、香附疏肝解郁和胃;白芍、丹参、三七柔肝活络化瘀。呕恶甚者加半夏、竹茹,食滞加谷芽、鸡内金。
  5.肝郁脾虚,热湿瘀毒:急性肝炎后期、慢性肝炎(包括酒精肝、脂肪肝及药物性肝损害)、肝硬化等,本类病机最为多见。症见脘腹胀满,或鼓之如鼓,或青筋暴露,胁肋憋闷、胀痛(钝痛、刺痛、隐痛、困痛、酸痛、顶痛),胁下痞硬、癥瘕积聚,纳呆食少,恶心或呕吐,倦怠乏力,口苦或酸或寡而无味,口不渴或漱水不欲咽,或见鼻、龈偶有出血,便秘或溏或黑,四肢清冷,形体枯瘦(脂肪肝例外),或胫足浮肿,或肤有血缕血痣(蜘蛛痣),寡言少语,面及肤色青黄不泽,或萎黄、青暗、紫暗、灰暗。舌淡或微紫、紫斑、瘀点,苔薄或腻。脉虚弦、弦细、沉弦细。此肝气郁结、脾气伤损、湿邪郁遏、气滞血瘀、热郁为毒、寒热错杂、升降失司,乃本虚标实之候。治予分消和肝汤,以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培健脾气而化湿;柴胡、郁金、佛手、香橼、香附、枳壳、荔核疏肝理气而和胃;败酱草、蒲公英、胡黄连、虎杖、半枝莲清火泻热而解毒;猪苓、泽泻、厚朴清利水湿而散满;旋覆花、姜黄、黄芩、半夏、砂仁调寒热而复升降;白芍、三七敛肝止血而化瘀。肝脾肿大加龟板、鳖甲、蟹爪甲,浮肿加冬瓜皮、茯苓皮,酒精肝加葛花或葛根。
  6.肝肾阴虚,毒聚邪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缠绵经久,致肝肾阴血亏损,气机逆乱,毒邪不去,虚者愈虚,实者愈实,形成痞块、癥瘕、积聚,症见面色憔悴,肤色或暗黄、青黄、萎黄或有血缕血(蜘蛛)痣,头眩耳鸣,目涩或干或红,两颧嫩红,咽、舌干疼、入暮尤甚,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胁痛隐隐或胀闷,齿鼻不时渗血,腹大坚满或胁腹痛而夜甚,形体瘦削,皮肤枯涩或如鱼鳞,精神萎靡,或伴骨蒸盗汗,便结尿短,舌红瘦或绛干,苔少或花剥,脉弦细、沉细、虚弦,均可兼数。治用柔阴和肝汤,以生地、熟地、麦冬、旱莲草、女贞子、白芍、楮实子、枸杞、绞股蓝补益肝肾阴血;郁金、荔核、佛手、香橼、川楝子、柴胡、香附、陈皮疏肝理气和胃;胡黄连、虎杖、甘草清泄虚火解毒;三七、丹参和络活血止血。诸药相伍,滋养阴血以补肾柔肝,兼顾热湿郁瘀之毒。癥瘕积聚(肝脾肿大)酌加龟板、鳖甲、螃蟹爪甲,腹水加半枝莲、半边莲、茅根。
  臌胀性疸劳病,无论是慢性肝炎抑或肝硬化,治疗均较难,须在详辨病机基础上,坚持用药,避免精神和肉体的疲劳,合理膳食,方能取得应有效果。如系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用西洋参、青黛、力核、三七、虎杖、黄柏、板蓝根共研极细过筛,日3次,每次3g。对乙肝病毒DNA检测滴定度的降低乃至阴转,有一定作用;若系“慢肝”或/及肝硬化,在上述六型方治同时,另加太子参、三七、土鳖虫、姜黄、郁金、山楂、胎盘、荔核、蟹爪研极细过筛,日服3次,每次3g。当理化检查证实确已痊愈时,仍宜单服本散3月以上,方能臻其巩固。
发表于 2006/12/2 10: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见解甚高,我是一名中医的门外汉,读了之后有一个问题甚为不明:
就是以上六种病机,如何精确辨得,特别是病人兼有各种症状的时候,特别是“气滞郁结,瘀阻肝脾”和“肝郁脾虚,热湿瘀毒”这二种的症状有时混在一起。
请您赐教,谢谢!
发表于 2006/12/2 10: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见解甚高,我是一名中医的门外汉,读了之后有一个问题甚为不明:
就是以上六种病机,如何精确辨得,特别是病人兼有各种症状的时候,特别是“气滞郁结,瘀阻肝脾”和“肝郁脾虚,热湿瘀毒”这二种的症状有时混在一起。
请您赐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6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