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脚村医,这个曾在广大农村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体,在淡出20多年后其境况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核心提示
从10月底开始,河南省卫生厅对15个试点县区的102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进行验收。这批新的村卫生所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的“三统一”标准建设,每所由省和地方财政共同补贴1万元。据了解,此次补贴是近20年间由政府对村级卫生投入的最大一笔,组织者希望以建立标准化村卫生所的方式来推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村医职能的发挥仍受困于培训不足、没有报酬等一系列问题。
“从10月底开始,第一批标准化村卫生所已开始验收。”河南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副处长王耀平说。
此前的2006年4月,省卫生厅部署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安排在舞钢、鹤壁、济源等15个县市区试点,共改造1020所村卫生所,总投资510万元。
这批新的村卫生所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的“三统一”标准。组织方希望,硬件的改善能给农村基层卫生带来新气象。
在舞钢市尹集镇张庄村,记者见到了新建好的标准化村卫生所,诊所占满了一幢二层楼的第一层,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四室分开,居中间的是诊断室和药房,右边的一间屋为观察输液室,摆放着四张干净整洁的床铺,左边为治疗室,旁边甚至还有一间手术室。村医李宽玉告诉记者说,全套下来花了5万元。
一旁看病的村民对新环境赞不绝口,他们说,能在家门口享受这条件,没必要再花钱跑到城里去看病了。
村医的困境
此次由省财政投入资金直接补贴到村一级卫生所,是近20多年来的首次,这个做法被基层医务工作者形容为“村医的重新复兴”。
一直以来,村卫生所承担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网底的功能,但现实情况是“村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员素质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省卫生厅在文件中描述到。
省卫生厅基妇处副处长王耀平说,农村不少村卫生室仍然是“夫妻诊所、炕头诊所,吃饭、睡觉、看病三合一”,是农村三级医疗网中最薄弱的环节。
在舞钢市武功乡石滚河村,记者见到了56岁的孟福祥,他干了20多年的村医。孟的诊所就设在自家院子的东厢房,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凌乱屋子。
听诊器、血压计和消毒用的高压锅,孟看病一直靠着这老三样。在他的“诊所”中,两箱已经拆开的药品堆放在墙角,桌子上胡乱摆满了药盒和玻璃瓶。
在该市的枣林乡罗庄村,王合乾的名气不小,这个村因为远离市区,村民看病一般都到王合乾的诊所,他平均一天有20多个患者。
但他的诊所还是20年前的草房,虽然面积比孟福祥的大了不少,但里面光线更差,因地面没有硬化,老旧的桌子、椅子很难放稳,里屋一间输液室放个简易的床板,颇有些寒酸简陋。
舞钢市卫生局局长冶耀辉说,由于缺乏投入,农村大多数村医处于维持生活的境地,他们没有能力添置医疗设备。在舞钢这个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新兴城市,村医也只是从2004年起每月有了50元的政府补贴,更多的时候,村医的收入完全靠自己所得。
“平均算下来,每月三四百块钱,多的挣不了,有时还不到。”孟福祥说。这个村子因为交通方便,很多人看病都去乡卫生院或者直接到城里的大医院,他有时整天不开张。
孟福祥说:“我看病最常用的还是地塞米松和螺旋霉素,城里早不用了,价格低,挣不到钱。”采访的当天上午,孟出诊了一趟,村里有人划了个外伤,他去给人家消毒、包扎,一共1.5元钱。在他给记者出示的最新一周患者统计表中,最多的一个人因为输液花了27元钱,最少的一个4.8元,平均费用大都在10元上下。
标准化并非理想化
按照主管部门公布的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新的诊所占地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至少应有1名能用中医知识防治疾病的乡村医生。所有从业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
除此之外,还应该配备一些必要的设备,除了听诊器等老三样外,身高体重计、紫外线消毒灯(或车)、基本健康教育设备(电视、VCD)、地站灯等以前没有的诊疗设备都要求配齐。
这次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孟福祥和王合乾都在试点范围之内,他们希望借这个机会,把诊所“搞得像回事”,毕竟这个机会难得。
一位老卫生工作者说,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政府就没有固定的投入,村医基本上属于自生自灭,只是一些老赤脚医生在支撑。这次政府补贴一部分资金,目的是引导村医增加投入,改善病人就医条件。但在采访中,这些村医表示,硬件只是一个方面,要想解决村级医疗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村医的再教育问题。
记者在舞钢采访时,经常听到村民说,不是不去村卫生所看病,而是对他的水平不放心。在舞钢市卫生局,记者了解到,该市的村医基本上都是原来的老赤脚医生转变而来,大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只是后来经过培训,取得了行医资格。
曾经以受到温总理接见而闻名的开封村医马文芳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村医最急迫的任务就是“培训”,不提高乡村医生的水平,村医就没有前途。
事实上,这一点在农村已体现的很明显。记者在舞钢采访时了解到,该市枣林乡罗庄村的王合乾因为有中医治疗妇科病的“传家宝”,甚至吸引了周边县市的病人前来就诊,而一些没有技术优势的村医则“门可罗雀”。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村医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水平,能够承担一些日常病的诊治,会大大降低农民的看病成本。该市尹集镇张庄村的村医李宽玉说,他做个阑尾炎手术才400多元,而这项手术大医院的报价在千元以上。
对此,省卫生厅基妇处副处长王耀平说,在建设好标准化卫生所之外,将逐步启动村医的培训,去年是传染病防治培训,今年是急诊急救培训。
除正常培训之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丽霞提出,政府应改变现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每年的医学专业中,提供一批享受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名额,让愿意为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献身的学生报考,毕业后定向分配,并纳入财政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疗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政府承办的城市医疗机构应无偿地为农村地区医疗技术的进修学习提供条件。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村医承担的一部分职能比如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控等是公益事业,但一直没有得到固定的报酬。
省卫生厅基妇处副处长王耀平说,当初为了实现2000年达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曾经讨论解决村医的报酬问题,设想工资不低于村干部和民办教师,但后来不了了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丽霞说,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各级财政对农村卫生的投入,防止无效投入和低效投入,办好要办的事,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到。
按照组织者的设想,建成后的村卫生室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承担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以及初级医疗保健服务。省卫生厅厅长马建中在对鹤壁标准化村卫生所的调研中就指出,村卫生室建设好了,农民群众就可享受到廉价、便利、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农村卫生网的网底才能巩固,农民才能小病不出村。
事实上,村医正在受到各地的重视。2006年8月,广东省宣布从今年起,对全省经济欠发达的韶关、清远等14个地级市以及江门恩平市的村卫生站医生,按照每个行政村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其他市参照执行。省财政每年对村医补贴至少投入1.6亿元。
在最近关于中国医改的一系列动向中,中央对医改思路有了重要转变——从直接满足人民卫生保健的需求入手,以优先建设覆盖城市、乡村的医疗卫生网络和保障体系为医改的突破口。在这中间,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被再次高调提出。这一点,也为村医的再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当下的卫生格局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被视同医疗卫生保障的两张网。这两张网的惠及对象,应该涵盖并支持中国所有居民的最基本医疗需求。其中,在城市,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落脚点在社区医疗服务站,而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建设上,村卫生所是基础,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只有对村医加大投入,才能实现其承担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职能。 □文/图 本报记者陈辉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