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男,43岁,住成都东门外青龙正街。
解放初,以行商至康定、甘孜一带,在高寒地带,奔走步年。原有色欲过重,肾脏亏损,气管炎兼哮喘之症,至此更发展为腰脊冷痛背驮腰弯,强不能直。一九五五年回成都经中西医治疗,均未取得显著疗效。
一九五七年九月,前来我处诊治,初用桂枝汤,加熟地、当归、二活、防风之类,毫无影响。继用桂枝15克、白芍31克、麻黄10g、防风15克,附子12克(先熬l小时),知母24克,白术31克,生姜3l克,亦不见汗,仅气管炎稍有好转。诊知其寒湿太重,非重用五积散不能生效,按古方等分,用数倍的量,逐步增加,如桂枝用至15克,麻黄10克,当归、白芍、潞参、茯苓、白术等,增至24—31克,又加吴茱萸、附片。先后共十一剂,均不见效。
偶阅《验方类编》—书,在风寒湿痹类中,有用五积散治愈严重关节炎的验案。细察处方,纯系古方轻剂等分,独麻黄用至l0克,较他药多至数倍,故病人服后,大汗淋漓而愈。因我用五积散系采重剂等分,桂枝、潞参、白术、当归、白芍等用量过大,已足妨碍发汗,汗何从得?因照古法处方如下:
麻黄l0克 川芎1.2克 当归3克 白芍2.4克 茯苓1.2克 陈皮3克 厚朴2.4克 生姜3片 潞参10克 桔梗1.2克 苍术3克 白芷2.1克 干姜2.4克 炙甘草1.2克 桂枝1.5克 枳壳2.4克 葱白3根 法半夏2.1克 鲜桑枝40寸(酒炒)
此药服后必然见风(汗?),汗后必须忌风。因此嘱他 “见汗后不可起床,或喊人来介绍情况我自送医上门。”
第二日晨七时许,其父来我处 说“昨晚病人服药两次,大汗如雨,腰脊周身巳大为松活;汗出后,精神却更爽快。”他请我去诊时,病人于床边连连施礼说, “老师救我”。见其腰脊伸直毫无痛苦,而且咳哮喘,都已大松。因凋其再服一剂,严格忌风。
两剂服完,汗巳透尽,乃改用大建中汤法以敛其汗。
桂枝l0克 白芍24克 潞参31克 黄芪12克 当归15克 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6个 原皮参31克(每次用15克,熬水兑服)
服完两剂,汗止病除,精神朗健,胃气大开,腰脊强病症从未复发。气管炎哮喘病有时发作,但不如以前那样严重而已。因他未能继续诊疗,
按:程钟龄《医门八法》论汗法说,“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
祖国医学中,对关节炎种种表现,通称为痛风、痹症,其痛在筋骨者,为肝肾虚废。偏于寒湿者,贵在培养气血,发汗散寒;而五积散为治寒痹的要方,以其补气和血,温中散寒,宣畅胸隔,化痰发汗。 《医学集成》亦颇赞此方之妙。
惟我初用此方而未见效,后即发现用药等分不称,欲求汗而不得汗,因采和剂局方原始等分,重用麻黄,而见特效。可见祖国医学在于辨证施治,尤贵在处方的等分轻重和酌情加减才能药到病除。
不过,对此症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次用四物、四君、四苓、合建中、四逆等法,重剂等分达十一剂,虽未见速效,然早已调气养血,温中散寒,起到一定作用。故最后按和剂局方等分,重用麻黄而始见大效,若一开始即用此法,亦未必奏效如此迅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