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382|回复: 0

正在消失的听诊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2 1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勾新雨北京、大庆报道

  70多岁的穆大夫清晰地记得,40多年前参加工作时,手里的检测设备只有一样——听诊器。

"现在恐怕只有儿科大夫偶尔才用一下听诊器”,大庆市某医院的一位中层干部说,现在的医生几乎失去了使用听诊器这项最基础的基本功,患者一进门就是各种检查和化验,从CT到核磁共振,“多贵的检查都有”。

  国内最贵的检查设备价值上亿。湖南一所著名医院的医生说,对于这样的设备他也是莫名其妙,只闻其名,没有见到过实物,他们医院最贵的检查设备也就是几百万,比如MRI设备。

  “对外一次检查报价900元,内部价格450元”,他说,MRI就是类似于照片子,是CT的延伸,对普通病人根本没有使用的必要。

  这或许可以解释中国医疗设备高增的产值。一份统计报告显示,90年代中国医疗设备产值的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5%左右的高水平,2010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

  一位著名的医疗产业专家说,全世界最好的医疗设备在中国都能够找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确实在某些方面出手阔绰,令人惊叹。比如,世界上最好的、最贵的轧钢机都在中国,但中国每年仍需要从日本进口生产不了的冷轧薄板,同样,中国的医生用上了最顶尖的设备却似乎没有给患者带来相对应的福祉。

  “我活了70多岁了,是O型血,却被北京一家大医院检查成了AB型”,穆大夫虽然也是医疗系统的人,但回忆起今年2月份在北京那家著名的部队医院里的一次乳腺手术,还是不寒而栗。

  她说,我去找他们领导理论,血型怎么都能查错,他们领导还不承认呢,说机器不会出问题。

  当时,一个和穆大夫同一个病房、治同样病的病人,同一天住院出院只花了2000多元,自己却花了7000多。因为那个患者是自费,乞求医院省些钱,自己享受医疗保险,只能听医院的摆布了。

  “猛宰你!”她说,没有住院也算上天数、没有开的药也算上价钱,更有一堆莫名其妙的昂贵检查费,精通医术的穆大夫说,光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检查费就高达2000元。

  这家医院的科室早已承包给了几个医生,超额部分就作为奖金了,在整个医院人们已经很难看到挂着听诊器的大夫了。

  “望、触、听、扣”,70多岁的穆大夫,穿着白大褂,闭上眼睛念叨着23岁时在天津医科大学学习时,老师谆谆教诲的西医基本功。

  听,指的就是听诊器。自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以来,听诊器在近2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医生的主要检测设备之一,挂着听诊器的医生出现在各种画报上,成为了医生的文化符号之一。

  “现在有些年轻大夫根本就不会用了”,穆大夫说,听诊器可以听出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等等,是当年做医生的一项必修功课。

  医学界的人士说,除了癌症等重病以外,大部分疾病是没有必要动用五六百元一次的CT和核磁共振的。

  “其实医疗检查费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患者造成的”,上述湖南某医院的医生说,以往通过听诊器等常规检测可能会有1%的诊断误差,现在医疗官司和纠纷很多,医生就是让你多花钱去检查,用设备来消灭这1%。

  他说:“设备总不会出错的,即使出错了也是设备的责任。”

  沈阳的刘先生对此不以为然,他说,照这样的逻辑,全让机器检查,还要大夫有什么用,任何有点医疗常识的人岂不是都能做大夫。

  “有些医院的检测设备就是一个科室内几个医生和护士凑钱买的”,他说。

  上述湖南那家医院正在投资7亿元盖医院的大楼,大部分资金是从银行贷款获得的,上述那位医生年前到北京请有关主管部门的一位官员吃饭,每顿都超过1万块钱,为的就是大楼项目尽早获得批准。

  尽管有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尽管是享受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但医院“跑部前进”的势头并不弱于企业。大项目、大投入、高收费、高利润,我们看到的中国的一些医院几乎在用发展钢铁和石化等重化工产业的思维来发展我们的医疗事业。

  “我们其实就是企业,贷款盖楼,赚钱发工资,财政投入只是一部分”,上述湖南医院的医生说。

  中国目前的医改正如很多领域内的改革一样,是个彻底的半拉子工程,非驴非马,改到了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时就戛然而止了,既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化,也不是政府全包的免费医疗。占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医院一面拿着财政补贴去挣钱,一面在叫苦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和患者不够温柔。

  北大的教授刘国恩说,中国的国有医院和国有企业一样,还面临一个预算软约束的问题,没钱了就向政府要,再贵的设备也舍得买。他说,解决这个问题“惟有打破国有垄断”。

  “进口的大设备回扣大啊,我们的听诊器再好也是个小物件,医院领导根本不感兴趣,领导喜欢大项目”,无锡康达医用听诊器公司的办公室负责人朱小姐称。

  该公司专门生产听诊器,一半出口,一半内销,最大的不同是出口的都是清一色高档产品,而国内不论多有钱的医院都只买低档产品。

  她说:“我们对听诊器很不在乎,都21世纪了,听诊器还是1983年制定的一个产业标准。我们的高档听诊器拿到落后地区,很多医生都没见过。”

  让朱小姐感到庆幸的是,这次医疗系统的反商业贿赂风暴中,很多大型医疗器械厂家都栽了,而只做听诊器的他们则没有受到影响,更利好的消息是本轮医改要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听诊器又有了用武之地。

  让穆大夫感到难以理解的是,现在即便是中医院也是各种检测设备全上齐了,为了躲开那些冷冰冰的设备,真正施展中医医术,穆大夫退休后就到了北京某著名药店当了坐堂医生。现在,她每天只依靠两根手指来诊断所有患者的疾病。

  “你准备带徒弟吗?”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穆大夫有些激动了。她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不虚心,觉得自己是个博士硕士,都看不上她们这些“老家伙”了。她突然声音提高了八度说:“我不带,我们这代人只有把这些医术带到棺材里了。”


来源:经济观察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1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