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8 1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时习之
以前读过与这个想关的文章,用GOOGLE搜索了一下,找到这个:
在《论语》第一篇《述而》中,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以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
孔子所处的先秦时代的不少汉字其含义与朱熹所处的宋代已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朱老夫子的解释,“学而时习之”就是学了以后要经常温习。
然而,“时”这个词,在先秦可作副词使用,其意为适当的时候。如《孟子•梁惠王》:“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其意是指在适当的时候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习”可作“实习”,“练习”解,如:“习礼乐”、“习射”等等。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是倡导“学以致用”。因此,“学而时习之,不以说乎?”的意思是:学到了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实践,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1700多年前,魏晋时代王肃的《论语注》,已经做过这样的注释。
为什么宋代以后,人们不这样理解了呢?
原来,人们仰尊学儒,把朱熹的解释作为考试的“标准答案”,为了考取“举人”、“状元”,就必须按照“标准答案”来背诵、解释经文,否则“十年寒窗”就白费了。
到了现在,人们还把“学而时习之,不以说呼?”作为“温故而知新”来解释。这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已相差甚远了。
所以说,朱熹老夫子望文生义,用宋代的词义去解释先秦的词义,不但气煞九泉之下的孔子,而且贻误了无数的后人。
所以说,一个人太强势了,不是好事;一个政党、一个集团太强势了,也不是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