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186|回复: 36

四大经典中几处容易犯错的地方,请大家留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8 17: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大部分是根据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增订版整理的。

以前看过《中国名医之路》,也有几处比较好,但是没有做笔记,就忘记是什么了。

大家看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有的话,补齐,这样就方便学习了。

[ Last edited by hillman on 2006/11/9 at 16:27 ]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罢极之本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罢极”一词,注家众说纷纭,犹以高士宗之说为奇谈:“肝者,将军之官,如熊罴之任劳,故为罢极之本。”

丹波元坚见诸家之注不可解,乃擅改“罢极”为“四极”,即四肢,亦不足为训。

李今庸老师独具慧眼地指出:
“罢”,原作“罷”,当作“能”字而读作“耐”;
“极”字则训为“疲困”。

故“能极”即“耐受疲劳”。盖人之运动,在于筋力,一肝主筋,而司人体运动,故肝为“能一极之本”。

详见其《读古医书随笔》一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明则日月不明

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王冰注谓:“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喻者何?言人之真气亦不可泄露,当清净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人于空窍。”

后世注家亦一直沿用其说。
作者觉得“大明”、“小明”之说不可通。古代文献中,皆称太阳为“大明”。

如《礼记•礼器》云:“大明生于东”,郑玄注谓:“大明,日也”;

《周易•系辞》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明之道,贞(正)明者也”;

《说文解字段注》亦谓“明”从月从日。“明”字由日、月二字相合而成。王冰为了强解经文,所以杜撰“大明”、“小明”之说。此不可通之一。把’“天”与‘日月”割裂,而日月是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岂能舍日、月、星辰而言天?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其关系如此,强为分割,此不可通之二。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天明则日月不明”这句话有问题。

有人认为,“明”通“萌”,则“天明则日月不明”当作“天萌则日月不明”,亦即“天不明则日月不明”之意。

此义最为合适。

黄元御把“天明”解释成“天不藏德”,也是相当的高明呀。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王冰最先把“足”作手足之“足”解:“所以丁生于足者,四肢为诸阳之本也。”
林亿《新校正》对此提出批评,说:“丁生之处……非偏著足也”,并认为“足”应作“饶”讲。骆氏《内经方拾遗》从之。

作者认为,还是胡澎《素问校义》、俞秘《内经辨言》之说可从。他们都认为,这个“足”字系“是”字之误。俞云:“上云‘乃生座’,此云‘是生大丁’,语义一律。”

至于“大丁”一词,一般皆以“丁”同“疗”,即“疗疮”作释,于义未妥。“丁”在十天干中属火,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所以“丁”应该是泛指所有疮疡而言。

黄元御把“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解释成“膏粱之人,饮食肥甘,肌肉丰盈,脉络壅塞,郁热蒸烁,多生大丁,如持虚器而受外物,得之最易也。”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问•举痛论》:

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合于人,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诸注家对这个“厌”字,作了许多解释。
如张志聪说:“必有足于己”;
吴崑说:“厌为之足,言洞悉也。”
两个人的说法,均难使人满意。

其实,《说文解字》明明白白地说:“厌,一曰合也。”

如此,则“验”、“合”、“厌”,三字为同义对文明矣。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得木而达

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王冰注谓:“达,通也。”

读书至此,不能无疑,这里伐、灭、缺、绝,皆指被克,为什么偏偏“土得木而达”,不被克?

《说文》:“达,行不相遇也。”即不通、被克之义。这才是“达”的本义。
反训之,即为“通达”之达。
反训义行而本义废,这里用的是本义,就反而难理解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中,常可见到“凝”与“泣”两个在同一句话中作因果关系使用。如: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五脏生成篇》)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调经论》)

许慎《说文解字》释“泣”为“无声出涕,从水”。无论如何,和“凝”沾不到边。或谓“泣”义同“涩”,诚是,但为什么“泣”字用在这里不通,不用“涩”而用“泣”呢?

20年前,作者读研究生的时候,便以此请教过任应秋老,任老说:“泣”当作“沍”,乃形近之误。”

于是作者去查了《辞海》、《辞源》等工具书,如《左传•昭公四年》:“固阴沍寒”;《列子•殷汤篇》“霜雪交下,川池暴沍”。知“沍”有闭塞、坚冻之义,任老之说是相当高明的。

《内经》中尚有一些“凝泣”放在一起作一个词用的,如: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五藏生成篇第十》)

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
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
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
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调经论》)

“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经络论篇》)

这里的“凝泣”,则当系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了。即“凝泣”就是“凝”的意思。

这类词,在古书中不少,如“日出东南隅,照作者秦氏楼”,这两句诗里的“东南”,就只是“东”的意思。
仲景《金匮要略》“胸痹缓急”的“缓急”,也是一个偏义复词,意为“急”。
现代语言中诸如“国家“指“国”;“作者的兄弟”指“弟”,也都是偏义复词。

后来,作者又从前人医著中查到“凝沍”一词,如《叶案存真•疝):“高年病证,是下之虚,气冷凝沍,会聚攻附,乃沉痛之疾。”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搏”

在不少地方,“”字相当难解。例如: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此谓精。(《灵枢•决气篇》)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伤寒论》)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同上)

《内经》之“两精相搏,合而成形”之“搏”,很显然应当是“摶tuán”字之误。摶为传的繁体字。

盖“摶”者“合”也。

而《伤寒论》“风湿相搏”之“搏”,也当作“合”解才妥。

只有正与邪之斗争,才可称之为“搏”。

风与湿皆为邪气,怎么相搏?

《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便是解。

[ Last edited by hillman on 2006/11/8 at 17:40 ]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7: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僻

这个《金匮要略》中的,不是《黄帝内经》的。

《金匮要略•中风》篇指出中风的主要症状是“?僻不遂”。

“不遂”即“半身不遂”;

“?僻”,历来注家,皆谓即“口眼歪斜”。

其实,仲景只说的口歪,并没有说眼也歪。

《说文解字))谓“?,口戾不正也’;“僻”,宛如左僻,一曰从旁牵也”,亦有“斜”而“不正”之意。

现代医学证实:脑部疾病时出现的中枢性或上运动神经原性面神经麻痹,仅限于下面部表情肌,而见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而上面部表情肌则正常,说明仲景观察相当准确。

之所以把“?僻”解释为“口眼歪斜”的原因,是误把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之面瘫与之混同了。后者确与直接受风寒侵袭有关,冬令严寒,或夏季贪凉者,常可见到。

而错误的产生,又在于长期以来误以中风为外来风邪所中的缘故。

[ Last edited by hillman on 2006/11/8 at 17:44 ]
发表于 2006/11/8 18: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可补读经之不足.
楼主辛苦。建议顶起来,以使更多的人读书而知其真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