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18|回复: 0

王殿卿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的现代化(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9 08: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演者: 王殿卿    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地 点:  曲阜师范大学

    21世纪即将到来,为什么还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究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还是一种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还能否成为塑造21世纪中国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教育资源?对于以上似乎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我讲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文化 道德 传统

    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套生活方式。自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人类的起源,就是文化的起源。人类以自身的创造智慧,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利用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就是文化。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形态文化、人与自身和人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形态文化,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只要和人类有关的一切,诸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态度……都属于文化范畴。

    道是道理。德是德行,人行正道而心有所得(德)。道德是明是非、辨善恶的一种行为准则。道德不仅是内心价值观念的认知,而且是外在的一种行为表现。

    文化包括了道德,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道德的躯体,道德是文化的灵魂。文化需要道德去充实,文化缺少了道德,就会变质;没有灵魂的文化与没有躯体的道德,都是难以存在的。

    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传统是历史的产物,也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传统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传统有其凝滞性,但传统不等于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不等于封建。

    传统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其力量都是巨大无穷的。

    传统,既有空间的局限性,又有超时空的无限性。它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在不断向现实靠拢、并不断为现实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

    对待传统,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笼统地、盲目地反对一切传统,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它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集中体现。

    传统文化,是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它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每个人。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也就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不尊重自己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全人类的文明,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不朽的生命力。它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雄伟辉煌的建筑,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所以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这是开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

    50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又使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大地上的每个中国人,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同世界任何一种文化一样,都有其精华,又都有其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也是任何一个有生机的民族,都要坚持的文化方针。我们今天所要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宝库,培育子孙后代民族魂的教科书,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赖以生根的沃土,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华人的心田;它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也是全世界华人,认祖归根、异地同心的灵魂;它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联在一起。21世纪的新一代中国人,应当继续强化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学习和借鉴一切有价值的外来的文明成果,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优良传统。在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一点也不要忽视面向世界,学习和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在公元之初就有了佛教的传人。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西延“丝绸之路”为公元100年罗马商团到达洛阳奠定了基础开始,中经唐代玄奘西行取经、成吉思汗与元世祖忽必烈对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到清代“中学”与“西学”的“体”“用”之争,历史上,我国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外来文化的交流与吸收。当代,邓小平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方针以来,使东西方文化的接触、沟通与交流,更加空前广泛和深人。我们是在更加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培养21世纪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两者不是割裂的、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前者的继承和发扬,是前者在当代的集中体现。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应当厚今薄古、古为今用。

                               是动力,还是阻力?

    100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学家们关注和不断争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要说明中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还是以西方的文化为动力?或者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动力?还是一种精神阻力?一句话,就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走东方的路?还是走西方的路?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还是全盘西化?

    应当说,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至今仍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的观点,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就有了,当时有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并成为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发展资本主义的精神阻力。

    这种阻力论的发明者之一,是德国近代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他在1905年出版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为西方新教伦理,是近代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动力。进而他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指出: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中国宗教伦理,对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韦伯,是站在西方看东方,站在德国看中国,以西方文明为标准,评判中国、审视东方、衡量世界。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典型体现。
    韦伯,是一位“文化决定论”者。把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归结于儒家伦理,是不公正的。它必然减轻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政治制度所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它也掩盖了西方列强掠夺和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过。
    韦伯的“阻力论”,尽管是一种没有根据的“假设”,但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却被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并逐步成为一种似是而非的“真理”。进而,这种“真理”又被殖民主义者内化为殖民地人民的一种不容置疑的殖民地意识。

    应当说,近百年来,这种殖民地意识,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它压弯了中国人的脊梁,它使一大批中国人,认为中国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西方,甚至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月亮圆。直到本世纪80年代,仍有人用《河殇》鼓吹西方的“蓝色文明”,否定东方的“黄色文明”。这是殖民地意识的变种,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可见,肃清殖民地意识,至今仍需努力。

    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在近20年的飞速发展,都宣告了西方中心论的破产,也都显示了东方文明的巨大历史潜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现实社会现代化的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而真正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因素,应当是“西方中心论”所演化而成的殖民地意识,以及当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韦伯这一代学者,是在法国1789年大革命之后100年才问世的。他们没有认真学习过1789年以前的100年历史。正如西方学者所说的,“对中国了解的程度,18世纪的法国人,比19世纪的法国人要多得多”,更何况韦伯是个德国人。在17-18世纪那100年,是欧洲学者、乃至整个欧洲相继出现“中国文化热”或称之为“东方文化热”的100年。法国大革命之前的那一代思想家、伟大的启蒙学者,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非常革命的。进步的启蒙思想。在这伟大的启蒙思想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662 年在法国翻译出版了《大学》——《中国的智慧》
    1663 年在法国翻译出版了《中庸》一一《中国政治道德学》
    法国的巴黎大学,是当时“中国文化热的中心”。
    这个时期的欧洲有一批大思想家,都曾经非常狂热地崇拜中国文化,如:伏尔泰、莱布尼兹、霍尔巴赫、魁奈、歌德、克斯奈……    是他们把孔子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博爱观,视为“天赐的礼物”,也正是他们响亮地提出,要向欧洲“移植中国的精神”,使中国的儒家思想成为他们“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依据。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1694-1778年)认为:“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是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是他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罗伯斯庇尔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大字,写进了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法国重农学派的权威魁奈,不仅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受到了启示,而且特别“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他们认为,孔子的“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平等的思想;从中央到地方都办学校,重视教育,“学而优则让”和“科举考试”的教育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一点,就成为他们反对欧洲贵族世袭制度的思想武器。他们在18世纪,就按照“中国的教育模式”,倡导和推行了法国教育的世俗化和普及化,这对于19世纪法国教育发展,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由此,可以证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儒家思想,在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也曾经充当过举足轻重的一种精神动力。令人遗憾的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到了19-20世纪,新生的两代西方人,把这一段历史给忘掉了。到了韦伯这一代,背靠西方列强的日益猖狂,面对中国的日益衰败,举起“西方中心论”的旗帜,开始教训西方的老师——中国人了!

                                  代价论与历史代价

    有一种流行甚广的观点,认为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以牺牲原有道德为代价。此种观点始于西方,确使西方付出了巨大的历史代价。此种观点正在流行于东方,东方是否也要付出与西方同样的代价?
    社会现代化的确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幸福,同时也确实招来了现代愚昧与罪恶。
    伴随社会现代化而来的道德失落,世风日下,盗窃、抢劫、凶杀、赌博、吸毒、卖淫、嫖娼以致于黑社会等丑恶现象日益蔓延。这些社会现象似乎已成为所有国家,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逾越的“红灯区”。

当今,各国的青少年犯罪都在走向低龄化、少女化。
当今,西方吸毒的恶习,继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再次传人亚洲、传人中国。

据1995年6月26日报纸公布的消息,我国已有38万人吸毒。
    当今,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的国家,家庭解体的速度都在加快。美国在l994 年,离婚率已达到40%。我国在 1994年,离婚率已达到 7.l%,在北京、上海、辽宁等离婚率较高的省市,已达10%以上。
    家庭解体的速度加快,造成破损家庭子女的群体迅速膨胀;家庭解体,导致家庭对子女启蒙教育功能的消退,给学校教育。给社会治安都带来巨大困难。
    在美国18岁以下青少年中,有27%的人与未婚妈妈生活在一起。在所有美国的少儿中30%的是非婚生子女,在所有的美国黑人少儿中有68%的是非婚生子女。
    英国在1994年,已有25%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到2000年将达到50%。
    我国,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也有8%-10%的小学生是破损家庭的子女。
    日本,在1991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有77.7%的犯罪青少年属于无父母,有25.9%的犯罪青少年生长在单亲家庭,只有1.4%的犯罪青少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之中。在美国的监狱中的青少年犯罪有  57%是来自单亲家庭。可见家庭的结构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

    家庭解体,已经不仅仅是夫妇之间两个人的私事,而涉及到子女教育、社会安定、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等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维护家庭的稳定,不仅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发展,家和万事兴;而且是民族凝聚、国家安定的基础。维护家庭的稳定,是东方的文化传统。东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维护家庭的稳定,新加坡在近些年,把巩固家庭作为一项国策,在住房制度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

    国际社会已把保护家庭作为人类发展战略的一部分。1994年第44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唤起各国政府对家庭问题的关注。以便促进“家庭和睦与进步”。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引用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得出结论说:没家庭的参加,发展将一事无成。

    当今,艾滋病正在全世界迅猛蔓延,它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癌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1990 年,有817.6万人;1992 年,有1300万人;1993年,有1400万人;1994 年,有1700万人;到2000年,将达3000万一4000
万人。
    在美国自1981年艾滋病蔓延以来,已有40万美国人染上此病,其中有20 万人已经死亡。
    在非洲,据1995年6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巴黎发表的一项公报说,非洲已有1000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在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300万人中,有200万人是非洲人,使100万儿童失去了父母。更加严重的是,有40%的非洲孕妇感染上了艾滋病毒。到2000年将有1000万不到10岁的孩子因母亲死于艾滋病而成为孤儿。
    在泰国自1984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10年后,1994年竟达到150万人。这与其全国4000万人口相比,是个很大的比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它与性混乱。性泛滥、性商业的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毒感染的病人以来,l0年后,1995年初达到1774例,到2000年将达到10万人。
    199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推定,世界各地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西欧50万人以上;东欧、中亚地区5万人上;北美100万人以上;南美200万人;北非和中东地区10万人以上;中南非洲1000万人以上;东亚5万人;南亚和东南亚200万一300万人;澳大利亚2.5万人。世界合计l600 万人。
    全世界50多亿人口之中,有l600 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而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约有13亿一15亿人口的地区,只有5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这不能不说,与这个地区的文化传统、传统的性文明,传统的家庭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过去30年中,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现代新观念,曾经风靡一时,这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牺牲原有道德的一种体现。这种牺牲的社会代价,就是今天西方的性解放,性混乱,性犯罪,性商业的泛滥成灾;就是家庭解体速度加快,独身少年母亲的增多,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和艾滋病的飞速蔓延。

    面对这种“疯狂的岁月”,西方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始对‘代价论”进行深刻反省和自我批判,在饱尝历史苦果而又束手无策的时候,又怀念起传统价值观,呼唤“传统价值观的回归”。近两年,由美国前总统里根政府的教育部长威廉·内特编著的《道德读本》大为走俏。全书分为“自我修养”,“关心他人”,“责任”,“工作”等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记有普通家庭平时说给孩子听的古典道德佳话。作者对从每个佳话中可以获得的什么启示都作了评论。
    布热津斯基在他1992年著的《大失控与大混乱》一书中,指出,美国面临十分严重的20个大难题:(1)债台高筑;(2)贸易赤字;(3)低储蓄和投资;(4)缺乏工业竞争力;(5)生产率增长速度低;(6)不合格的医疗保健制度;(7)低质量的中等教育;(8)日益恶化的基础设施和城市衰败现象;(9)贪婪的富有阶级(10)爱打官司走火人魔;(11)日益加深的种族歧视和贫困问题,(l2)广泛的犯罪和暴力行为,(l3)大规模的毒品流行;(14)社会上绝望情绪蔓延;(15)过度的性自由;(16)视觉媒体大规模传播道德败坏之风;(l7)公民意识下降;(l8)制造分裂的多元文化抬头;(19)政治制度出现上下脱节现象;(20)日益弥漫的精神空虚感。他对此得出结论:“美国既成不了全球的警察,也当不成全球的银行家,更做不了道德家……美国由一个自由人主宰和塑造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全球人拼凑的社会,这不仅会引起美国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而且会使整个社会凝聚力进一步丧失,以至造成新的混乱和分裂。”他呼吁:“美国需要长时间在哲学上反省和文化上的自我批判。”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1994年联合国大会上,不仅公开引用了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而且把希望的着眼点定位于中国。他断言:中国把自己富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成功,将是这个悠久文明复兴的先声。

    一部世界近代史,已经表明,以牺牲原有道德为代价的社会现代化,的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不应具有历史的普遍性。
    当今,世界上已经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和正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国家,都在自身的实践中,都在痛苦的体验中,共同意识到:21世纪呼唤东方优秀传统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绝对不能以牺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代价。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中国文化的精华与西方文化的精华相结合,要坚决反对用东、西方文化糟粕混合物,污染社会,毒害青少年。

[ Last edited by 王世伯 on 2006/10/29 at 08:4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8 14: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