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067|回复: 1

七方以明绳墨, 十剂以准规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2 2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李用粹《同德堂医案•序》  
  十剂是方剂的功用分类法,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七方是七种组方制度,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七方肇始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以方剂的药味多寡、分量轻重及功用性质划分的组方原则,用以针对病位的高下远近及病证的表里。十剂,源自北齐徐之才《药对》,是对药物作用的分类,谓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涩可固脱,滑可去著,燥可去湿,湿可去燥。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据此提出十剂之名,作为方剂的分类。后世对此有不同主张,如《本草衍义》增加寒热二剂,缪仲淳增加升降二剂,各为十二剂。张介宾以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取而代之,程国彭易之以寒、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无论七方、十剂,还是后世的各种分类方法,无非是想在层出不穷的万千方剂中找出规律,以便执简驭繁,在多种多样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章可循,立方遣药不致散漫无着,而能较好地契合病机,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研究掌握方剂分类组成的规矩法度,是每个医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本条提出的“七方”、“十剂”,可理解为方剂规矩法度的代名词,不必囿于文字,因词害义。
发表于 2006/10/12 22: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八法还不是后人从伤寒里面总结出来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4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