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tnova

金针秘传--民国•方慎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4: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侧头部

(左右凡二十六穴)1.颔厌∶二穴在曲周下,颞 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 急,耳鸣多嚏,颈项痛。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忌如前法。

2.悬颅∶二穴在曲周上,颞 中,足少阳脉气所发。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 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忌如前。

3.悬厘∶二穴在曲周上,颞 下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热病汗不出,头偏痛,烦心不欲食,目锐 赤痛。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4.天冲∶二穴在耳上如前三分。治头痛,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恐。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5.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治膈胃寒痰,伤酒,风发脑两角强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6.曲鬓∶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陷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灸亦良,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7.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齿龈肿。可灸三壮。明堂别无疗病法。

8.窍阴∶二穴在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劳疸发厉,项痛引头目痛。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9.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发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胸中满不得喘息,耳鸣KT KT 无所闻,颈项痈肿及瘿气,肩背不举,悉皆治之。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0.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络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风痉耳聋,小儿发痫螈 ,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不宜针,即可灸七壮。

11.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痢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可灸三壮,针入一分。

12.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治头痛烦心,癫疾,头面虚肿,齿龋,偏风,口眼 斜,颈项痛不得回顾,小便赤黄,喉痹颊肿。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3.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

治耳聋,口眼 斜,失欠脱颔,口噤不开,吃不能言,颊肿,牙车急痛。针入七分,可灸七壮。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四)侧头部

(左右凡二十六穴)1.颔厌∶二穴在曲周下,颞 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 急,耳鸣多嚏,颈项痛。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忌如前法。

2.悬颅∶二穴在曲周上,颞 中,足少阳脉气所发。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 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忌如前。

3.悬厘∶二穴在曲周上,颞 下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热病汗不出,头偏痛,烦心不欲食,目锐 赤痛。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4.天冲∶二穴在耳上如前三分。治头痛,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恐。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5.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治膈胃寒痰,伤酒,风发脑两角强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6.曲鬓∶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陷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灸亦良,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7.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齿龈肿。可灸三壮。明堂别无疗病法。

8.窍阴∶二穴在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劳疸发厉,项痛引头目痛。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9.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发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胸中满不得喘息,耳鸣KT KT 无所闻,颈项痈肿及瘿气,肩背不举,悉皆治之。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0.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络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风痉耳聋,小儿发痫螈 ,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不宜针,即可灸七壮。

11.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痢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可灸三壮,针入一分。

12.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治头痛烦心,癫疾,头面虚肿,齿龋,偏风,口眼 斜,颈项痛不得回顾,小便赤黄,喉痹颊肿。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3.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

治耳聋,口眼 斜,失欠脱颔,口噤不开,吃不能言,颊肿,牙车急痛。针入七分,可灸七壮。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四)侧头部

(左右凡二十六穴)1.颔厌∶二穴在曲周下,颞 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 急,耳鸣多嚏,颈项痛。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忌如前法。

2.悬颅∶二穴在曲周上,颞 中,足少阳脉气所发。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 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忌如前。

3.悬厘∶二穴在曲周上,颞 下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热病汗不出,头偏痛,烦心不欲食,目锐 赤痛。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4.天冲∶二穴在耳上如前三分。治头痛,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恐。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5.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治膈胃寒痰,伤酒,风发脑两角强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6.曲鬓∶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陷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灸亦良,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7.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齿龈肿。可灸三壮。明堂别无疗病法。

8.窍阴∶二穴在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劳疸发厉,项痛引头目痛。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9.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发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胸中满不得喘息,耳鸣KT KT 无所闻,颈项痈肿及瘿气,肩背不举,悉皆治之。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0.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络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风痉耳聋,小儿发痫螈 ,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不宜针,即可灸七壮。

11.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痢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可灸三壮,针入一分。

12.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治头痛烦心,癫疾,头面虚肿,齿龋,偏风,口眼 斜,颈项痛不得回顾,小便赤黄,喉痹颊肿。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3.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

治耳聋,口眼 斜,失欠脱颔,口噤不开,吃不能言,颊肿,牙车急痛。针入七分,可灸七壮。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七)正面部第三行

(左右凡一十穴)1.阳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足少阳、阳维之会。

治头目痛,目眵,背腠寒栗,重衣不得温。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2.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跷脉、任脉、足阳明之会。治口眼 斜,目 ,面叶叶动牵口眼,目视KT KT ,冷泪,眼 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忌如常法。

3.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头痛目眩,眼生白翳,微风目 动不息。可灸七壮,针入三分。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

4.地仓∶二穴侠口吻傍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微动,跷脉、手阳明之交会。若久患风,其脉亦有不动者。治偏风口 ,目不得闭,失喑不语,饮食不收,水浆漏落,眼 动不止,病左治右,病右治左。针入三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亦得,日可灸二七壮,重者七七壮。其艾作炷,大小状如粗钗脚大。灸炷若大,口转 却,灸承浆七七壮即愈。慎猪、鱼、热面、房劳等。

5.大迎∶二穴在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寒热颈痛,瘰口,齿龋痛,数欠气,风痉口噤,牙疼,颊颔肿,恶寒,舌强不能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今附∶风 面浮肿,目不得闭,唇吻 动不止,当针之顿愈。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八)正面部第四行

(左右凡八穴)1.本神∶二穴在曲差傍一寸五分,一曰直耳上入发际四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眩,颈项强急痛,胸胁相引不得转侧,癫疾,呕吐涎沫。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2.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手少阳脉气所发。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无所见。治目眩,头痛目赤,视物眩眩,风痫,目戴上不识人,眼睫毛倒,发狂吐涎沫,发即无时。针入三分,留三呼,宜泻不宜补。

3.瞳子 ∶二穴在目外 五分,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治青盲无所见,远视KT KT ,目中肤翳白膜,头痛,目外 赤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颧 ∶二穴在面 骨下廉,锐骨端陷中,手少阳、太阳之会。治口 面赤,目黄,眼 动不止, 肿齿痛。针入二分。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九)侧面部

(左右凡一十六穴)1.头维∶二穴在额角入发际,本神傍一寸五分,足少阳、阳明脉之交会。治头偏痛,目视物不明。

今附∶治微风眼睑 动不止,风泪出。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2.客主人∶二穴,一名上关。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动脉宛宛中,足阳明、少阳之会。治唇吻强,耳聋,螈 ,口沫出,目眩,牙车不开,口噤,嚼食鸣,偏风,口眼 斜,耳中状如蝉声。可灸七壮,艾炷不用大,箸头作炷。若针必须侧卧,张口取之乃得,禁不可针深。问曰∶何以不得针深?岐伯曰∶上关若刺深,令人欠而不得KT ,下关不得久留,针即KT 而不得欠,牙关急。是故上关不得刺深,下关不得久留针也。

3.下关∶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即闭,足阳明、少阳之会。疗 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 ,牙关脱臼。其穴侧卧,闭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禁不可灸。

牙龈肿处,张口以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慎如前法。

4.和 ∶二穴在耳前锐发下横动脉,手少阳脉气所发。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针入七分,可灸三壮。

5.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耳聋,耳中状如蝉声,通耳食,牙车脱臼相离一二寸。其穴侧卧张口取之,针入七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不须补。灸亦良,日可灸五壮至二七壮止,十日后根据前报灸之即愈。忌食动风、生冷、猪、鱼物等。

6。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治耳有脓汁出,生疮,HT (都礼切,)耳 ,耳鸣,耳如蝉声,重听无所闻,齿龋。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7.听宫∶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阳、太阳三脉之会。治耳聋如物填塞无所闻,耳中嘈嘈,心腹满,臂痛,失声。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8.颊车∶二穴在耳下曲颊端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牙关不开,口噤不语,失喑,牙车疼痛,颔颊肿,颈强不得回顾。其穴侧卧开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

灸亦良,日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止,炷如大麦,慎如常法。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4: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一)肩膊部

(左右凡二十六穴)1.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中者是。一名膊井,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间,两手不得向头,或因扑伤腰髋疼,香港脚上攻。《甲乙经》云∶只可针入五分,此膊井足阳明之会,乃连入五脏气。若刺深,则令人闷到不识人。即速须三里下气,先补不泻,须臾平复如故。凡针肩井,皆以三里下其气。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灸七壮。

2.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治肩肘痛引颈项急,寒热,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3.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手阳明、跷脉之会。治背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灸五壮,针入一寸。

4. 会∶二穴,一名 。肩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治项瘿气瘤,臂痛不能举,气肿痛。针入七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七壮。

5.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明、跷脉之会。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疼。可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刺即泄肩臂热气。唐库狄钦若患风痹,手臂不得伸引,诸医莫能愈。甄权针肩 二穴,令将弓箭向垛射之,如故。

6.肩 ∶二穴在肩端 上陷中,举臂取之。治肩重不可举臂肘。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7.肩贞∶二穴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治风痹,手臂不举,肩中热痛。针入五分。

8. ∶二穴在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手足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治寒热,肩肿引胛中痛,臂酸无力。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9.天宗∶二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六呼。

10.秉风∶二穴在肩上小 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治肩痛不能举。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11.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治肩痛,周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12.肩外 ∶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治肩胛痛热而寒至肘。可灸三壮,针入六分。

13.肩中 ∶二穴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治寒热,目视不明,咳嗽上气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十壮。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二)背部中行

(凡一十三穴)1.大 ∶一穴,一本作椎。今从页作 ,余皆仿此。在第一椎上陷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疗五劳七伤,温疟 疟,气疰,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针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若灸以年为壮。《甲乙经》云∶大椎下至尾 骨,二十一椎,长三尺,折量取 穴。凡度周身孔穴,远近分寸,以男左女右,取中指内纹为一寸,《素问》云同身寸是也。又多用绳度量孔穴,绳多出缩,取穴不准。今以薄竹片点量分寸,疗病准的。

2.陶道∶一穴,在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足太阳之会。治头重目瞑,洒淅寒热,脊强,汗不出。

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3.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治癫疾,螈 ,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针入五分,灸七七壮。

4.神道∶一穴,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 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可灸七七壮,至百壮止。小儿风痫螈 ,可灸七壮。

5.灵台∶一穴,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经阙疗病法,出《素问》。

6.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寒热,解散,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7.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视。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8.脊中∶一穴,一名神宗。在第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风痫,癫邪,温病,积聚,下利。禁不可灸,灸则令人腰背伛偻。针入五分,得气即泻。

9.悬枢∶一穴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

治积气上下行,水谷不化,下利,腰脊强不得屈伸,腹中留积。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10.命门∶一穴,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螈 里急,腰腹相引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11.阳关∶一穴在第十六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三壮。阙疗病法,出《素问》。

12.腰 ∶一穴,一名背解,一名腰柱,一名腰户。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然后乃取得其穴。督脉气所发。治腰髋疼,腰脊强不得回转,温疟 疟。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慎房劳,举重强力。《甲乙经》云∶针入二寸,留七呼,灸七七壮。

13.长强∶一穴,一名气之阴 ,督脉络别。《甲乙经》云∶在脊 端,足少阴、少阳所结会。治肠风下血,五种痔,疳蚀,下部 。针入三分,抽针以太痛为度。其穴跌地取之乃得。灸然不及针,日灸三十壮,至二百壮止。此痔根本是冷,慎冷食、房劳。《甲乙经》云∶针入二寸,留七呼。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三)背部第二行

(左右凡四十四穴)1.大抒∶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甲乙经》云足太阳、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不可俯仰,头痛,振寒,螈 ,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劳气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2.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针入五分,留七呼。今附∶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可灸五壮。

3.肺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干,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甄权《针经》云∶在第三椎下两傍,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治胸中气满,背偻如龟,腰强,头目眩,令人失颜色。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一百壮。

4.厥阴 ∶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针入三分,可灸七七壮,出《山眺经》。

5.心 ∶二穴在第五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中风,狂走,发痫,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咳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

6.膈 ∶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肢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情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7.肝 ∶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惊狂,鼽衄,起则目KT KT ,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少腹痛,唾血短气。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8.胆 ∶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腹胀满,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干,咽中痛,食不下,目黄,胸胁不能转侧,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9.脾 ∶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胆善欠,胁下满,泄利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10.胃 ∶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胃中寒,腹胀不嗜食,羸瘦,肠鸣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随年为壮。

11.三焦 ∶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肠鸣腹胀,水谷不化,腹中痛,欲泄注,目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12.肾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藏久冷,心腹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目视KT KT ,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以年为壮,慎如前法。

13.大肠 ∶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慎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14.小肠 ∶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小便赤涩淋沥,少腹 痛,脚肿短气,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5.膀胱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泄利腹痛,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 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6.中膂 ∶二穴,一名脊内 ,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侠脊起肉。治肠冷赤白痢,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17.白环 ∶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挛急痛,大小便不利。《甲乙经》云∶针如腰户法同,挺腹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气即先泻讫,多补之。治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虚风,不宜灸。慎房劳,不得举重物。

18.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嗣,阴挺出不禁。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19.次 ∶二穴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20.中 ∶二穴在第三空,夹脊陷中,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大便难,腹胀下利,小便淋涩,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1.下 ∶二穴在第四空,夹脊陷中,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阴中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寒湿内伤。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2.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傍,督脉气所发。治腹中冷气,泄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四)背部第三行

(左右凡二十八穴)1.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相去各三寸,手足太阳之会,正坐取之。治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理,颈项强痛不得回顾,风劳,臂肘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2.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 痛,咳逆上气,呕吐烦满,虚劳肺痿,五尸走疰,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灸亦得,日可灸七壮,至百壮止。忌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3.膏肓 ∶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从胛骨之里,去胛容侧指许,摩KT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三百壮,当觉下咙咙然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因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角覆其空,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论曰∶昔在和缓不救晋候之疾,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不能,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难遣,若能用心,此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出《千金》、《外台》。

4.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 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背脊强急。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5.噫嘻∶二穴在肩 内廉,侠第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以手痛按之,病者言噫嘻,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热病汗不出,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 内廉痛不得俯仰。可灸二七壮,至百壮至。忌苋菜、白酒物等。

6.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7.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8;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 胀,大便泄利,小便赤涩,身热目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9.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不止,消渴,目黄。可灸五十壮至一百壮,针入五分。

10.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内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不得俯仰。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1.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叉肋间。异经云∶与鸠尾相直,治心下肓大坚,妇人乳有余疾。可灸三十壮,针入五分。

12.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强痛,食饮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失精,小便淋沥,针入五分,灸三壮。

13.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恶寒,少腹坚急,癃闭下重,不得小便涩痛,腰背卒痛。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4.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五痔发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慎如前法。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一)侧颈项部

(左右凡一十八穴)1.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后,手太阳脉气所发。治喉痹寒热,咽中如鲠。针入一寸,可灸三壮。

2.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肿眼合。先取噫嘻,后针天牖、风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噫嘻,即难瘳其疾也。

3.天窗∶二穴,一名窗笼。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肩痛引项不得回顾。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5.扶突∶二穴,一名水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治咳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6.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治寒热,瘰 ,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

7.人迎∶二穴,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傍,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所发。

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伤人。治吐逆霍乱,胸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针入四分。

8.水突∶二穴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一名水门,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咽喉 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得。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9.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

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二)膺部中行

(凡七穴)1.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治咳嗽上气,胸中气噎,喉中状如水鸡声,肺痈咯唾脓血,气咽干,舌下急,喉中生疮,不得下食。灸亦得,即不及针。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慎如前法,忌辛酸物等。

2.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皮满痛,喉痹咽肿,水浆不下。

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3.华盖∶一穴,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紫宫∶一穴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胸膺骨疼,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5.玉堂∶一穴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一名玉英,任脉气所发。治胸满不得喘息,胸膺骨疼,呕吐寒痰,上气,烦心。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6.膻中∶一穴,一作 ,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仰卧取之,任脉气所发。

治肺气咳嗽上喘,唾脓,不得下食,胸中如塞。可灸七七壮。今附∶疗膈气,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少。其穴禁不可针,不幸令人夭折。慎猪、鱼、酒、面物等。

7.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噎塞,食饮不下,呕吐食还出。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4: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三)膺部第二行

(左右凡一十二穴)1. 府∶二穴在巨骨下,璇玑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咳逆上喘,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2.或中∶二穴在 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能食饮。

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3.神藏∶二穴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嗜食。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灵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胸满不嗜食。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5.神封∶二穴在灵墟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6.步郎∶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鼻塞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四)膺部第三行

(左右凡一十二穴)1.气户∶二穴在巨骨下, 府两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喘逆上气,胸背急不得息,不知食味。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2.库房∶二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多唾浊沫脓血。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3.屋翳∶二穴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身体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螈 ,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膺窗∶二穴在屋翳下一寸六分,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满短气,唇肿,乳痈,寒热,卧不安。可灸五壮,针入四分。

5.乳中∶二穴当乳,是足阳明脉气所发。禁不可灸,灸不幸生蚀疮,疮中有清汁脓血可治;疮中有 肉若蚀疮者死。微刺三分。

6.乳根∶二穴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下满痛,臂肿,乳痈,凄惨寒热,痛不可按抑。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五)膺部第四行

(左右凡一十二穴)1.云门∶二穴在巨骨下,侠气户傍各二寸陷中,动脉应手,手太阴脉气所发。治喉痹,胸中烦满,气上冲心,咳喘不得息,胸胁短气,肩痛不得举臂。《甲乙经》云∶可灸五壮,针入三分,刺深使人气逆,故不宜深刺。

2.中府∶二穴肺之募,一名膺中 。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足太阴之会。治肺系急,胸中痛悚悚,胆热,呕逆上气,咳唾浊涕,肩背痛风,汗出腹胀,食不下,喉痹,肩息,肤骨痛,寒热。针入三分,留五呼,可灸五壮。

3.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饮食不下,咳唾稠脓,针入四分。

4.胸乡∶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引胸背痛,卧不得转侧。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5.天溪∶二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中满痛,乳肿贲膺,咳逆上气,喉中作声。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6.食窦∶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举臂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 陆 陆,常有小声。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六)侧腋部

(左右凡八穴)1.渊腋∶二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得之,治胸满无力,臂不举。禁不宜灸,灸之不幸,令人生肿蚀。马疡内溃者死,寒热者生,马疡可治,针入三分。

2.辄筋∶二穴在腋下三寸,复前一寸着胁,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喘息也。可灸三壮,针入六分。

3.大包∶二穴在渊腋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治腹有大气,气不得息,胸胁中痛,内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天池∶二穴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一名天会,手心主、足少阳脉之会。治寒热,胸膈烦满,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一)腹部中行

(凡一十五穴)1.鸠尾∶一穴,一名尾翳,一名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治心风惊痫发癫,不喜闻人语,心腹胀满,胸中满,咳逆数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浆不下。不可灸,灸即令人毕世少心力。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此穴下针,不然取气多,不幸令人夭。针入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肥人可倍之,忌如前法也。

2.巨阙∶一穴,心之募也。在鸠尾下一寸。鸠尾拒者少,令强一寸中人,有鸠尾拒之,任脉气所发。

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针入六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灸亦佳,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止。忌猪、鱼、生冷、酒、热面物等。

3.上脘∶一穴,在巨阙下一寸,当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治心中热烦,贲豚,气胀不能食,霍乱吐利,身热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风惊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气状如覆杯。针入八分,先补后泻之神验。

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其疾立愈。灸亦良,日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未愈更倍之,忌如常法。

4.中脘∶一穴,一名大仓,胃之募也。在上脘下一寸,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纪者,上脘也。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霍乱,出泄不自知,心痛,温疟,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因读书得贲豚气上攻,伏梁心下状如覆杯,寒癖结气。针入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亦良,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忌猪、鱼、生冷、酒、面等物。

5.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针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壮止。

6.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治腹痛,六腑之气寒,谷不转,不嗜食,小便赤,腹坚硬,癖块,脐上厥气动,日渐羸瘦。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良,可灸七七壮,至二百壮乃止。

7.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任脉气之所发。治腹坚如鼓,水肿,肠鸣,胃虚胀,不嗜食,绕脐痛,冲胸不得息。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若水病灸之大良,可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针,针水尽即毙。

8.神阙∶一穴,一名气合,当脐中是也。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禁不可针,慎如常法。

9.阴交∶一穴,一名横户。《素问》云∶在脐下一寸。任脉气所发。治脐下 痛,寒疝引少腹痛,腰膝拘挛,腹满,女子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可灸一百壮止。

10.气海∶一穴,一名脖 ,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妇人月事不调,漏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绕脐 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11.石门∶一穴,一名利机,一名精露。在脐下二寸,三焦之募,任脉气所发。治腹胀坚硬,支满,妇人因产恶露不止,遂结成块,崩中漏下。灸亦良,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妇人不可针,针终身绝子。

12.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

治脐下 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溺,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良,可灸百壮,至三百壮止,慎如常法。

13.中极∶一穴,一名玉泉,一名气原。在关元下一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治五淋,小便赤涩,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疝瘕,水肿,贲豚抢心,甚则不得息,恍惚尸厥,妇人断绪,四度针,针即有子,故却时任针也。因产恶露不止,月事不调,血结成块。针入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百壮,至三百壮止。

14.曲骨∶一穴,在横骨之上毛际陷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疝,少腹痛,妇人赤白带下,恶合。可灸七壮至七七壮,针入二分。

15.会阴∶一穴,一名屏翳。在两阴间,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治小便难,窍中热,皮疼痛,谷道搔痒,久痔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可灸三壮。

(二)腹部第二行

(左右凡二十二穴)1.幽门∶二穴侠巨阙两傍各一寸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胸中引痛,心下烦闷,逆气里急,支满,不嗜食,数咳健忘,泄利脓血,少腹胀满,呕沫吐涎,喜唾,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2.通谷∶二穴在幽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失欠口 ,食饮善呕,暴哑不能言。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3.阴都∶二穴,一名食宫。在通谷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身寒热,疟病,心下烦满,气逆。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石关∶二穴在阴都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疗脊强不开,多唾,大便秘涩,妇人无子,藏有恶血上冲,腹中 痛不可忍。可灸三壮,针入一寸。

5.商曲∶二穴在石关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腹中积聚,肠中切痛,不嗜食。可灸五壮,针入一寸。

6.肓 ∶二穴在商曲下一寸,脐傍各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大腹寒疝,大便干燥,腹中切痛。可灸五壮,针入一寸。

7.中注∶二穴在肓 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可灸五壮,针入一寸。

8.四满∶二穴,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脐下积聚,疝瘕,肠癖切痛,振寒,大腹石水,妇人恶血 痛。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9.气穴∶二穴在四满下一寸。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冲脉、足少阴之会。治月事不调,泄利不止,贲气上下引腰脊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10.大赫∶二穴,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男子阴器结缩,女子赤带。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11.横骨∶二穴在大赫下一寸。此穴诸经阙疗病法。《外台》云∶治腹胀,小便难,阴器纵伸痛,可灸三壮。

(三)腹部第三行

(左右凡二十四穴)1.不容∶二穴在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脉二寸,直四肋端,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腹满 癖,不嗜食,腹虚鸣,呕吐,胸背相行痛,喘咳口干,痰癖,胁下痛,疝瘕。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2.承满∶二穴在不容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肠鸣腹胀,上喘气逆,食饮不下,肩息,唾血。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3.梁门∶二穴在承满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胁下积气,食饮不思,大肠滑泄,谷不化。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关门∶二穴在梁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遗溺,善满,积气肠鸣,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气游走侠脐急,痰疟振寒。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5.太乙∶二穴在关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可灸五壮,针入八分。

6.滑肉门∶二穴在太乙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癫疾,呕逆,吐舌。可灸五壮,针入八分。

7.天枢∶二穴,大肠之募穴,一名长溪,一名谷门。去肓 一寸五分,夹脐傍二寸,足阳明脉气所发。

疗夹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寒疟,泄利,食不化,女子月事不时,血结成块,肠鸣腹痛,不嗜食。可灸百壮,针入五分,留七呼。

8.外陵∶二穴在天枢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腹中痛,心如悬,引脐腹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9.大巨∶二穴在外陵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少腹胀满,烦渴 疝,偏枯,四肢不举。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10.水道∶二穴在大巨下三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少腹满,引阴中痛,腰背强急,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可灸五壮,针入二寸五分。

11.归来∶二穴在水道下二寸。治少腹贲豚,卵缩,茎中痛,妇人血藏积冷。可灸五壮,针入八分。

12.气冲,二穴,一名气街。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宛宛中,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肠中大热,不得安卧,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淫泺,月水不利,身热,腹中痛, 疝阴肿,难乳子,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阴痿,茎中痛,两丸蹇痛不可忍。可灸七壮立愈,炷如大麦,禁不可针。

(四)腹部第四行

(左右凡一十四穴)1.期门∶二穴,肝之募。在不容傍一寸五分,直两乳第二肋端,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利,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女子产后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心中切痛,善噫。若伤寒过经不解,当针期门,使经不传。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2.日月∶二穴,胆之募。在期门下五分,足太阴、少阳、阳维之会。治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可灸五壮,针入七分。

3.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阴、阴维之会。治大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针入三分。

4.大横∶二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脐傍,足太阴、阴维之会。疗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可灸五壮,针入七分。

5.腹结∶二穴在大横下三分,一名肠窟。治绕脐痛,上冲抢心,腹寒泄利,咳逆。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6.府舍∶二穴在腹结下三寸,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交会。此三脉上下三入腹,络肝脾,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 三阴、阳明支别。治疝痛,脾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霍乱。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7.冲门∶二穴,一名慈宫。上去大横五寸,府舍下横骨两端,约中动脉,足太阴、厥阴之会。治腹寒气满,积聚疼,淫泺,阴疝,难乳子,上冲心,不得息。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4: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侧胁部

(左右凡一十二穴)1.章门∶二穴,脾之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季胁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足厥阴、少阳之会。治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支满,喘息,心痛,腰不得转侧,伤饱,身黄羸瘦,贲豚,腹肿,脊强,四肢懈惰,善恐少气厥逆,肩臂不举。可灸百壮,针入六分,忌如常法。

2.京门∶二穴,肾之募,一名气 ,一名气府,在监骨下腰中,季胁本侠脊,治腰痛不得俯仰,寒热,胀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黄,少腹急肿,肠鸣洞泄,髀枢引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七呼。

3.带脉∶二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治妇人少腹坚痛,月事不调,带下赤白,里急,螈 。可灸五壮,针入六分。

4.五枢∶二穴在带脉下三寸,一云在水道傍一寸五分。治男子寒疝,阴卵上入小腹痛。针入一寸,可灸五壮。

5.维道∶二穴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治呕逆不止,三焦不调,水肿,不嗜食。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6.居 ∶二穴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中,阳跷、足少阳之会。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灸三壮,针入八分。

十四、或问

予编《秘传》竟,或有进而问者曰∶诸家所言某穴主某病,某病必宜取某穴,其说确不可易乎?曰∶此不过示以大概,其实治病无定穴也。大凡邪中于人,与正周流上下,或在气分,或在血分,无有定止,故喻用针正如用兵,彼动则此应,或出以奇,或守以正,无有定制。如医者不究病因,不察传变,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说,执中无权,按谱施治,譬之狂潦泛溢,欲塞下流而获安者,亦偶然耳。夫病变无穷,针法亦无穷,病或在上而从下取之,病或在下而从上取之,或正取,或直取,审经与络,分气与血,病随经而在,穴随经而取,庶得随机应变之理。予所以选录《灵枢》、《素问》、《难经》置于卷首,使人熟读深思者,正欲人知此随机应变之理,而得圆机活法也。

或又曰∶圆机活法,既得闻命矣,但学人望洋无下手处,奈何?曰∶譬犹匠者教人以规矩,取方圆也。

规矩之法在师,方圆之法则在弟子矣。夫圣人之于针,非经络孔穴,无以教后学。后学非经络孔穴,无以受之师。苟不知变通,徒执孔穴,所谓按图索骥,安能尽其法哉!故曰∶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此之谓也。

或曰∶今有专取奇穴治病,亦多有效,究竟是否?曰∶人身正经十二,奇经有八,大络十五,小络三百余,皆所以行气血也。圣人取穴三百六十有六,按岁之三百六十六日也,后人以为未尽,更取奇穴,是犹置闰月也。奇穴者,络穴六,经穴二。余络余经,置而不用,速求巧捷,遂悖圣经。又有六十六穴,拘于日时开合用之,犹未周备,而况拘于八穴者乎。盖八穴病在气分,则有可劫之功。若在血分,徒损元气,病何由安,正是血病而泻气也。邪在血分,则直求病之所在而取之可也。今人泥而不用,岂非可笑。

或曰∶针灸宜避天忌日,何也?曰∶经云∶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子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己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

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藏应四季中州,其日戊己。大禁太乙所在日(即前所云)。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值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或曰∶后世有子午流注之说,始于南唐何若愚。谓三焦是阳气之父,心包络是阴气之母,二经尊重,不系五行所摄,主受纳十经气血养育,故只言十经阴阳二脉,逐日各注井荥俞经合,各五时,晨毕。每日遇阳干合处,注于三焦,遇阴干合处,注于包络,此二经亦各注井荥俞经合五穴,阳干注府,阴干注藏。如甲日甲戌时,胆气初出为井,乙日乙酉时,肝出穴为井云云,其说甚长。盖谓左转从子,能外行诸阳,右转从午,能内行诸阴,其说于经亦有据乎?曰∶此皆臆说。《内经》、《难经》所不载,不惟悖其经旨,而所说亦自相矛盾者多矣。彼谓阳日阳时阳经穴开,故甲子日甲戌时甲胆窍阴井开,此固然矣。丙子时属于乙丑日辰,乃阴日阳时也,而谓丙小肠前谷荥穴开,其与阳日阳时之说,合乎否乎?举此一端,其余可推类而知,其自相矛盾不待言矣。经言荣卫之气,五十度大会于手太阴。终古不改其常度,此谓阳日气先血后,阴日血先气后,其乱经旨也大矣,岂可为法于天下后世哉!或曰∶针灸家动谓各有秘法,不轻示人,信乎?曰∶传世所传十四法、十六法,如青龙摆尾云云,可谓已尽之矣。舍此谓更有神秘,吾未之信也。况此等法,证之于经,则有悖于经,质之于理,则有违于理,彼以为神,我以为诡,彼以为秘,我以为妄。此编虽亦罗列诸法于前,因既为世俗之所通行,固不可不知其法。且外间所传者,往往名是而实非,予故为之考证其说,归于至当,免其以讹传讹,且可与《内》、《难》诸法,考究异同,俾能实验于针下。如果精研经旨,深明古法,则于近世之所谓秘密,虽全弃而不可用也。

或曰∶诸家针科书所载,某穴针几分,留几呼,灸几壮,出于经欤否欤?曰∶此多出于后世,于经并无考也。经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浅深不得,反为大贼。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古人治法,惟视病之浮沉,而为刺之浅深,岂以定穴分寸为拘哉!又谓某穴宜留几呼,悻理尤甚。经曰∶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又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岂留呼而可为定准耶?经又云∶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不以息之多数而便去针。是古人用针,惟以气至为期,而不以呼之多少为候。若根据留呼之说,气至则可,气若不至,亦根据呼数而去针,徒使破皮损肉,有何益于病哉。故曰∶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 ,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又谓某穴宜灸几壮,亦非至言,惟当视其穴俞肉之浓薄,病之轻重,而为灸之多少大小则可耳,不必守其成规。所言某穴针几分,灸几壮,谓病宜针某穴,则宜入几分,病宜灸某穴,则宜灸几壮。针则不灸,灸则不针。不知其说者,既针复灸,既灸复针,为害不浅。

或曰∶《内经》明言足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甚热壮。刺此者,不深不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此皆古法也。如先生所说,则经中所论,并皆非欤?曰∶此古人特论其理之常如此耳。凡用刺法,自有所宜,初不必以是为拘也。经曰∶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而病益。又曰∶少长小大肥瘦,以心撩之。又曰∶其可为度量者,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夫瘠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者是也。

或曰∶近世针法,刺左边之穴,将针右拈而气上行,将针左拈而气下行,刺右边则反之。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其法亦可师欤?曰∶经络周于人身,无有左右上下之别。今针左右不同如此,将谓左之经络,与右之上下两不相同耶?经曰∶刺不知经络之往来,血气之流行,不足以为工。此亦可谓不知经络之往来矣。

或问近世补泻之法,男用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用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午前如此,午后反之。其法是耶非耶?曰∶经云∶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此论一年阴阳之升降也,即此一日阴阳之升降,午前阳升阴降,午后阴升阳降,无分于男女也。考之《内》、《难》,男女脏腑经络穴俞血气昼夜周流,无不同。今言午前午后,男女补泻颠倒错乱如此,悖经旨也甚矣。

故曰∶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也。又曰∶刺实须其虚者,针下寒也,刺虚须其实者,针下热也。曰寒曰热,以针下为候,何尝以提按而分男与女哉!

(一)头风

袁总统身体素来甚好,其思想与记忆力亦远过常人。冬日不怕寒,头更不畏冷,在小站练兵时,于溯风凛烈之中,常光头出外。初不以为意,后因受风过久,时觉头痛,一遇思想太过即发。民国初年,遇有不如意事更甚,但不过数日即瘥。三年之春,因某项事逆意,而痛增剧至三十余日不愈。南通张季直先生电保石屏先师,力言可愈此疾。

得京电复时,适慎庵在沪,师嘱随行。其病系前后脑痛,第一日针百会,第二日针风池、风府,皆以泄风泄热为主。每一针刺入,袁即感觉脑中发有大声冲墙倒壁而出,再针如服巴豆、大黄直扶肠胃而下。

师曰∶此即风散热降之象,应手而愈。袁总统称奇不置,浓谢而归。

(二)阳痿

南通张涩老,中年即痿而不兴,其时尚未生子。病原由于幼年用脑过度,可见性与脑最有关系,不尽由于性病也。耳石屏师名,情托请治。其时石屏师为富安场盐大使,情不可却。为针肾俞、关元、气海、中极数穴,即日见效。后每觉疲劳时,必延往治。石屏师罢官后,常驻于通,皆涩老为东道主也。一次随师往,见其仅针关元一穴。因询一针足乎?师曰∶此补精而活其气,不宜太过,过之则兴奋,过甚反于年老阳强阴弱之体不宜。予亦承赐一联(能以金针引 起 曾从黄石受书来),并长跋于侧,今尚什袭藏之耳。

(三)中风

戊辰之秋,张盛全病中风不语。在中西医束手之时,余为之针百会一穴而苏,其时人皆以余为善治中风。其实中国之针,何病不可治。己巳春,枥城曹幼珊先生,忽中风而神昏不语,由张盛全急邀余往,脉已停止,两目紧闭,呼之不应。询其家人知病发仅一小时,数日前已觉口眼歪斜。此乃实症,不可误认为虚,乃为针肩井、三里等处,其脉立出,口已能言。询其本人,则云四肢麻甚。余复针头之风府。足之涌泉,三日即能起坐。复刺口角之地仓而口正,刺目 之睛明而眼不斜,七日即康复如常。八年来体健身轻,虽七十有一,视之如五十许人也。曾以神针寿我四字为赠。

(四)臂痛

臂痛不能举,在医理上缘因甚多,虚实寒热皆可使其病也。初起人不留意,后至半身不遂,全体不用,大病造成,治之已迟,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褚德彝先生之夫人,臂痛经年,中西杂治,百药无灵,最后就诊于余。其右手不能平肩,日夜酸楚无宁息,断为肺络之痰阻滞血脉。为针曲池、合谷,应手而瘥。

是以褚先生赠联( 石名言征吕览 针俞神术阐仓公),有一针而愈之跋,所以纪实也。

(五)手麻

吴兴陆连奎先生体健无疾,惟左手常麻,曾经中西杂治而不效,皆云防作风疾。前年其夫人因患偏头风痛为余治愈。而信金针必可疗斯疾,针手三里即愈。是以本书序文中曾道及也。凡手足微麻,人都不在意,而不知风症之初多有此类现状。如不即早图之,引起他症以至不救者甚多,如脑充血、脑裂、心脏病等。

在中医医理上追本穷源,皆中风一症之分门别类也。

(六)盲肠炎

庚午冬,余受苏州朱姓之请,频行有竺氏者来延治盲肠炎,有急不待缓之势。而朱姓之中风又不能略迟,不得已允以当夜归来。夜返申时,在站为其迎往。病患年三十许,服务于沪宁铁路。道其家人曾患盲肠炎剖腹而死。其父羲庵先生年七十有八,见其子病而焦灼,惶急之象,溢于言表。病象在右少腹奇痛,右足不能伸。予只针归来、三里、气海数穴,其痛立时即止,足亦能直。三次后即行走如常,来寓就诊,五日其病如失。羲庵先生仁和旺族,善绘事而能诗。因其子鹿奇先生之疾,即写竹屏四幅,中有一诗,“横截风烟竹两竿,黄山白岳出群看,金针度尽人间厄,太乙真传不用丹”之句,乃见其子大病之愈出乎意外,极其高兴,故诗画皆生气勃勃也。

(七)中风

师君兰亭老而健,某年来沪,寓于浦应仙家。夜半睡醒,忽口眼歪斜,语言难出而半身肢体同时麻痹。延西医王某治之,谓此病西法并无专药。如延余诊,当有效。师仍游疑,复请某国医博士,多方疗治,犹不见轻,乃请余治。予谓病在少阴,痱症也。为针气海、环跳、肾俞等穴。顷刻之间,麻痹半身即能自行转侧,十日即完全告愈。某西医闻之曰奇矣。师君时已六十有三,次年又生一子。

(八)肠癖

书家颜二民患肠癖十余年,其苦万状,中西医治终未能愈。乙丑余由陕军谢职归,遇于邗上,殷殷求治。为针手阳明数穴,以泻其热而通其壅,数日而愈。颜书一联(铁骑威边徼 金针度世人)以志感谢。肠癖之症,虚实并有,颜乃实,故效速。如属虚症,则养阴补脾,清胃固脱,缺一不可。

甚矣,同一用针,同一治病,而其难易相差如此。是故学针易,识症难也。

(九)脚面毒瘀

甲戌春,往上海某医院,为某姓治第四期梅毒入络。因其心脏衰弱,该院无法疗治,而由某君求余针之,是以间日必一往。一日闻女病室中,有北方口音之女子,嘤嘤作泣。余问故,某君谓此是警局董队长之妻,今将锯腿,是以悲泣。询其病状,则云脚面红肿而痛,已住院六月不瘥。某君怂恿予为之设法,余怜此妇如无足几等于死,即往详询病情,始知由郁热而兼外感,邪留经络,中西杂治,药石乱投。断以温补之剂,邪不能出,下注于足,以致红肿大痛,气上冲心,日夜不安,寝食俱废者数月。余谓此病无需锯腿,可用别法以救之。而该院之某医,谓君能愈此病乎?余云中西医皆能愈,独君不识此症耳。先以提毒散瘀外治之法,即在委中放毒血盈升,针三里、悬钟、三阴交等穴,次日即安,十日大愈。节至中天,惠我角黍金丸,夫妻同来,叩谢再生之恩也。

(十)肩背痛

叶氏媪,六十又三,患肩背痛,由颈循督脉而下七八寸,转侧不能,因此两臂亦痛不能举,日夜呼号,惨不忍闻。诊其脉沉迟,舌绛滑。《灵枢》云气胜有余肩背痛,适在督脉之上,肺实可知。先泻其肺俞,当夜即能安睡,再针肩井、肩 、曲池而愈。

(十一)胸痛

朱右,年四十二,体素弱,中脘常隐隐作痛已十余年,时发时愈。近月连痛不已,甚且至于昏厥。初以手按之,痛可暂止,继则拒按,似觉有一气块由下而上,如至鸠尾处则大痛,再至咽间则厥矣。脉大而数,舌黄黑且垢腻,断为浊阴之气结于胃脘不散。为针中脘、三里而痛渐止,再刺关元、照海,即下黑色如栗之矢若干粒而愈。

(十二)子宫岩

老友解梅生兄之夫人,少腹中硬痛拒按,某西医谓为子宫生岩。一再检验,确定无疑,舍解剖之外更无生理,以此病商之余。余谓子宫岩乃新病名,其实乃气血所凝,到处皆可成岩,不独子宫,宜以气化之。为针气海、肾俞诸穴,当日痛止,更数日而块消。凡有形之病,皆宜设法消散为上策,实在不能消散,再设他法以解之。去块之法甚多,有急治,有缓治,病实无妨用猛剂以攻之,病虚亦有助其中气,使其辅正祛邪,亦可渐收大效。

(十三)肾不纳气

南海莫君敏庄,侨居燕北有年,平生喜藏金石,是以搜罗甚富。庚午以臂痛不举,向余求治。见其行动即喘,脉大而空,两尺尤少力,入夜则口渴咽干,小溲频数。余告以君之本病,乃肾气不能收纳,其臂痛不举,乃标症也。如不根本治之,花甲之年,岂有肾虚而能延寿者。即针肾俞、关元等穴,并书专门补敛肾气之方为丸治之。二月之后,本标各病全愈。莫君以其收藏之历代帝王玉玺印成四屏,并跋予为治病经过以留记念云。

(十四)臂痛

宋子良先生患左臂痛,连带至手,延至三年,百方医治而无效。后由某外医为之解剖,先后六次,痛势仍不少减,且不能确指此症究属何病。最后延余治之,身强体壮,一望而知为康健之体,脉亦坚实,饮食起居,无一不好。惟右手掌背之肌肉瘦削异常,仅余皮骨,以虎口萎缩尤甚。多处穴道,无法下针,只好先针曲池,去针以后,云甚松快。次日告余曰∶往日多为痛醒,今晨居然醒而不痛。计针三日,痛势全愈。惜合谷一穴,因肌肉缩尽,仅余上下二层皮,无受针之余地。盖解剖之术只能施之于有形,可以割而弃之。若经络之气为邪所伤,无形无影,于此而加以剖割,此在高明之西医或可优为之,而在中医之治法中,则殊不能赞一词也。

(十五)心痒

丙寅春,余来游沪,时下榻同益公。其司账何绍全,邗人也,素有心痒病,闻余至,欣然向予求治。自述病起于八年前,初觉痒时,异常难受,百治不效。后为痒所逼,狂奔多时,居然痒止。起初二三月一发,后即愈来愈勤,现下一日一夜之中亦屡发不止。虽严冬亦不暇着衣,痒发时,非速奔不快。予谓此乃心气郁结,血液过腻所致。狂奔则结气解散,血亦转清,此所以有效也。为针肺经云门,心包络天池、内关各穴,专用泻气散血之法。二次以后,痒不复发,此亦奇疾之一也。

(十六)腰痛

甘镜先律师,留欧美有年,饮食起居皆有西洋化,以致遇有疾病,亦无不用外医。一日其夫人病腰痛不能辗转,注射电疗诸法无不用尽,终归无效。余素与甘友善,甘乃询以斯疾足下金针能愈否。余答金针无病不治,何况区区腰痛。乃刺肾俞,一补而瘥,镜先以神术目之。夫腰痛之起因甚多,虚实寒热皆有,须看准病原,自然发无虚射。甘夫人乃肾虚腰痛,如认为实症,用力去邪,殆矣。如孙东吴俞逸芬诸子,皆患此病,无不病随针去,而针法亦各不同。盖皆按照各人病原针之,不是千篇一律也。

(十七)膈食

姚守仁先生之夫人,肝木不和,体又素弱,于归十载,未经生育,以此肝脾之病影响于胃,发生膈症。

三年来不能进粒米,仅以流汁度其生命,咽中如有物窒塞,腹虽觉饥而不能下咽,夜来必有潮热,经亦不调而多带。细思非舒肝和脾,不能开其生机,徒治胃病,如以石投水。乃先刺期门,再针膈俞、白环俞、中脘、中极等穴,食欲大增,升能经调带止。今年已育麟儿,此乃病理中应有之效,并非出乎意外也。

(十八)胃病

曾则生任沪保安处副处长时,曾病胃疾,食不甘味,中脘作痛,日渐瘦削,卧床数月,几无生理。解震皋先生与则生有师生之谊,往探其病,而则生泪出,以为生机绝望。震皋先生以其侄梅生兄曾有痼疾,为余所愈,令延予治之。询其经过,中西杂治,补泻兼施,终无起色。予只为针中脘、关元诸穴,其疾良已。盖曾君之病,不过胃阳不足,消化不良,以致失其营养。治法虽多,毫不中病,诛伐无过,安得生机。予不过为之拨动机关,令其胃阳畅遂而已,岂有其他妙巧哉!

(十九)蛇蛊

蛊症江浙不多见,余随宦在川滇及游历两广,曾有闻见放蛊害人之说。谓由五毒蛊合而为一,饮食起居坐卧之地,皆能传毒,此齐东野语,不见经传之谈。然亦有受山岚瘴气,腹中便尔成形,或水土不宜,初到水远山遥之地,体质与风土不合,亦易发生此病。庚午,奥人陈姓,肢痛治愈后,其家一区姓媪云有胃疾,余以为普通胃病,嘱其来寓针之可也。越日媪来求治,自云病已七年,而中脘坟起,腹饥则痛,多吃不易消化之物则安。七年来,日渐加重,人则奇瘦,其脉大小不一,顷刻异状,其舌满布红白相间,杂之小点,而如蒙以一层灰白之薄苔,断为蛊症无疑,试针数处。次日再来,云不针尚可,针后虽多食而痛不能止。即为再针中脘,不十分钟而狂呼大痛,欲自拔其针,禁之则云要吐,口即喷出奇臭之水,随出一物,类似蛇形,长逾一尺。

蠕蠕而动。同时诊室中之病者,皆带针而逃,一时秩序大乱,而区媪晕矣。顷刻即苏,七年痼疾,经此一针,病根全去,良深快慰。怜其贫困,乃以药物助其调理,不久即平复如常。

(二十)干血

曹女年十七,忽停经九月,人渐瘦,脉沉实,舌白,口渴心烧,中脘痛,少腹左胁下痛而拒按,夜来潮热盗汗,便结溲少而热,微咳无痰,皮肤枯燥,肌如甲错,无一不是干血痨之症状。但室女停经与妇人稍异,治法亦各有不同,较之曾经生育之妇人尤为棘手。乃一方用去瘀之法,刺其肝脾各经之穴,其腹痛拒按之状渐解,一方又以培养新血之法,从期门等穴启其生机,心烧潮热等症亦退。前后月余,其经复至,诸病霍然。

(二十一)死脉

一日在蒋某家治疾,有附诊者一。三十许之妇人,云日来偶觉胃纳不健,请书一开胃方剂,按其脉大异之。询其有无他状,云无。余未书方而告其家人曰∶殆矣。其脉二十至必一停,停后不能复还,继而复动,则与前后不能接续。经云一息不运则生机穷。此在脉法中谓之代脉,虽无大病,必难久存。蒋某以余故神其说,未之信。十余日后,忽患气塞而没,是乃气脱,非真窒塞也。至此方信余言之不谬。

(二十二)小肠气

名画师金健吾,乙丑春病小肠气,左囊肿大,寒热交作,转侧不能者有日矣。余因嗜画,耳其名,由友人之请托而往诊。乃为针归来、肾俞、气海诸穴,数日即愈,今已十余年而未一发。夫小肠气之病,虽似有形,而实为气所结,其气一散,其形立消。今之医家,误认为实。在有形之病,可以割而弃之,岂知此等病朝割去而夕复生,屡生屡割,不死不止。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即在他事,且犹不可,况病关生死,岂可草率从动,用剖割草菅人命。因论小肠气,而可悟其他类似之病状治法矣。

(二十三)齿痛

黄金荣先生病齿痛二十余日,遍服清泻苦降之剂,始终不效,寝食为之不安。余适有他事往谒,问此病针法能治否?余谓舍蛀齿外皆可治也。即为针合谷、吕细等穴,针去痛除。先生云金针治病如此神速,悔不早用之,致多受二十余日之痛楚云。

(二十四)腰痛

中外医家商讨金针医学时,有同文书院院长大内畅三先生在坐,询及金针能治年久腰痛否?余曰可。间日邀诊,谓余年六十有二,病已十又三年,平日起居坐卧均感不便,惟阴雨之先,节气之前,不但不能转侧,且腰部肤冷如冰。中西杂治,终未离去痛苦。前曾一度归国,请其国中著名针灸家治之,亦无大效。言次即以手臂腰腿等处之灸疤出视。余谓《内经》云太阳所至为腰痛。太阳,膀胱府也。又云腰为肾之府,转侧不能,肾将惫矣。今既不能转摇,而腰部肌肉又异常觉冷,其为肾阳衰败无疑,宜温通肾府,以去寒湿而助元阳。即针肾俞,腰部立觉奇暖,去针后即起立如常,谓十余年之痛苦去于一针,何神速乃尔,即书东亚神术四字为赠。



《金针秘传》为吾师合肥方先生慎庵手着。师世家子娴兵法,总师千军旅之余,得黄公石屏金针秘诀,十年来蔽蓰尊荣,行道海上,起死人而肉白骨何可胜纪。窃唯一命之士必怀济人利物之心,良相良医本有异途同归之趣。诵古人一将成功万骨枯之句,则舍彼就此,人爵何如天爵乎!痴佛浮沉宦海,无补时艰,一官匏系非所愿也。前年函求方师指示金针大法,蒙恩开导,遥沐春风,获其余绪,颇有奇效。推吾师之学而广之,不亦足以济世活人耶。今师将黄公石屏所授秘诀及历代针经之奥妙,着成此书,则活人功德垂百世而无替也。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一月弟子赵痴佛谨书于山东高等法院
发表于 2006/9/30 1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方慎庵为“神针黄石屏”弟子。
发表于 2006/9/30 14: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无论何种学术,凡可以文本相传者,多属其中之糟粕。若其精华所在,绝非文本可以相传。』

        薪火相传,其理正矣。
发表于 2009/9/20 20: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很有启发!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3: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