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桂亮邮箱

《金针探秘》系列及略评蒋氏大小周天针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6 22: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1直接灸和发泡灸只是适合重病患者达到引邪外出或回阳救逆的效果,一般患者不必如此.
2灸则久火也,须热量持久稳定,缓缓见功故用艾盒疗效更好.
3灸后不可沐浴喝水,恐解火气,以静养为主.
4笔者因见论坛上诸多勇士勇气可嘉,但治疗之方法并不符合病情,有些张冠李戴,小题大做.灸得皮开肉绽得不偿失.
发表于 2006/10/7 10: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3、灸后不可沐浴喝水,恐解火气,以静养为主.

       感谢先生的回复!上面先生提到灸后不宜喝水,请问是单指“喝茶”,还是喝白开水都包括?我的感觉是灸后非常容易口干的。
       先生的指点真是拨云见雾,论坛的许多爱好者太需要您这种及时的指点了!还有一事请教先生:马氏温灸法中用铜制的马氏温灸器,灸的时候用一层艾绒加一层药粉,请问先生作何评价,这种方法,用于灸神阙保健,可行吗?马氏温灸的网站是www.wenjiu.com.
       最后,请问先生收徒弟吗?办培训班吗?需要什么条件?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9: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善水养心 at 2006/10/7 10:54:

       感谢先生的回复!上面先生提到灸后不宜喝水,请问是单指“喝茶”,还是喝白开水都包括?我的感觉是灸后非常容易口干的。
       先生的指点真是拨云见雾,论坛的许多爱好者太需要您这种及时的指点了!还 ...

回复:
灸后非常容易口干正是灸之疗效,故不可饮水,因此包括任何茶水.艾能通十二经之气血,故无须其它药物来辅助.
发表于 2006/10/7 2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不要有味道的饮食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应该吃些清淡食物,使气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气.忌生冷瓜果,一切生冷食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2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探秘十四之学针心得

2学针心得——筑基
桂亮
笔者这些年潜心研究针法与丹道,认为《黄帝内经》是研究人体后天之学,而丹道是研究人体先天之学。而针道是沟通人体后天转化为先天之桥梁,故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分。因此《黄帝内经》著书的本意就是通过针灸手段来保全形体,,把握阴阳,达到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而要达到古人的境地,首先要保全形体,治疗和预防疾病.所以《黄帝内经》以:上古天真论列为首篇,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中医治疗疾病总的概括起来无非是扶正祛邪和祛邪扶正,针灸也是如此,如何灵活运用其实是针灸疗效成败之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疾病取同样的穴位,或愈或不愈。因为这正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体质差异的不同。因此我们治疗同一种疾病可采取扶正祛邪和祛邪扶正二种不同的方法。在《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中讲到上古之人治疗疾病只要运用移精变气和祝由的方法就能把病医好,而当今之世,人们内则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之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虚,外邪乘虚而入,内则侵犯五藏骨髓,外则伤害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所以运用移精变气和祝由的方法不能医好疾病。笔者一直在想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几千年《黄帝内经》的理论竟然可以通用到现在,而且见解得如此透彻。正因为上古之人懂得如何保养形体,而今世之人不仅不懂保养形体,而且在不断的消耗正气。才使他们的身体体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对于虽然病症相同但不同体质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而笔者认为对于当今社会现状,应更侧重于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
我们在临床治疗各种疾病中,对于治疗同一种疾病治疗大多采用较单一相同类似的方法。最多在针灸治疗时多取几个穴位,这些个穴位没有效果再换几个穴位试试,而临床治愈率也不是很高。而没有从辨证和整体循序渐进的思维去分析,因为我们所治疗的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方法,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体质差异,我们难道不应该去辨证去区别对待吗?在临床中为什么有的患者针灸效果很好,那是因为你的治疗方案准确,你的配穴与手法,患者的体质能够完全适应和吸收,这样才有好的疗效。反之,虽然你的治疗方案配穴与手法正确,但患者体质却不能完全吸收,好比胃口差的人,你摆了一桌山珍海味,他吃进去了还得吐出来,这样会有效果吗?由此笔者联想到丹道筑基,筑基就是打基础,好比造房打地基,我们所看见的是一层层的高楼大厦,但我们了解它的地基有多深吗?没有深厚的地基高楼大厦能造起来吗?因此从丹道理论讲如果筑基没有完成,是不可能进入炼精化气的程序,所以只要根基扎实了,才能上台阶。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要注重病邪的转化,更要注重病邪背后的体质差异。所以我们在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下,要换一种角度多思考。笔者经过了多年临床的摸索,终于研究创造出适合于各种体质的系列整体针法。也就是不管病人是何种体质或者有何隐疾,只要按照此整体系列针法一步一步依照理论程序配穴治疗,都能得到满意的疗效。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贯彻运用此思维模式治疗疾病,注重每次治疗之过程有方向的循序渐进,最终都达到了提高体质治愈疾病的目的。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2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探秘十五之体质与治疗

体质与治疗
桂亮
《内经》认识到体质与治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也可以理解为“本”于体质;“因人制宜”,实质上是因体质制宜;后世所讲的“辨证论治”,从体质学角度理解,可以认为是“辨质论治”,体质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
1治病必求于本,本于体质,本于阴阳。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失调,病机亦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治疗的目的无非是协调阴阳。诚如《素问至真大要论》所说“必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质决定着既病之后的证候,类型及其演变趋势。疾病由许多症候组成,而体质与症候之间是本与标的关系。人的体质,也即是症候随着人的体质类型不同而表现不同,古人谓之“证随人见”。故凡治病必须抓住体质这个根本,才算真正全面领会了治疗疾病的核心。中医有句行话:初学三年觉得天下没有什么病不可医治,临床三年却寸步难行。那是因为我们开始学习的都是固定的方法方式,但是我们在接触治疗的病人却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伤寒论》中有伤寒和中风二证,此后《伤寒论》中许多变化就是按照不同体质的患者辨证服药后,却仍有变证,这就是因为患者本身有阴虚或阳虚的不同`体质所造成的。
2“因人制宜”,实质上是因体质制宜。《内经》治病强调“因人制宜”,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等,而这些均与体质有关。在《灵枢顺逆肥瘦篇》就谈到医家在施行针刺时,要十分注意对“年质壮大”,“瘦人”,“壮士真骨”“婴儿”等不同体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针刺方法。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更明确指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感受之人各异。或身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体质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
3辨证论治与辨质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色之一,从体质医学角度而言,体质在证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质特征左右着证型。因此,辨质被视为辨证论治中的重要环节,有人就此提出了“辨质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上的辩证观和灵活性的具体体现。体质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同一疾病由于体质不同,证候各异,故治疗也不一样;不同疾病由于体质相似,证候相似,故治疗也大致相同。例如伤寒邪入少阴的寒化证,用四逆汤治疗;热化证,则用黄连阿胶汤治之,这是体质差异的缘故,此为同病异治表现异常,所以治疗也不相同。而一些气虚体质者,可以患冠心病,胃炎,气管炎等不同疾病,但均有气虚表现,治疗上可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此为异病同治,虽病名不同但表现相同,故治疗也相同。这些都是辨证论治的精髓。
4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和质。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是中医的重要治则,对临床实际具有深远意义。从体质医学角度研讨,病证是标,体质是本。病急则首先解决标,待病缓和后则从调理体质着手,常能收到良好疗效。而调理体质对病的愈后是否良好起着主要的作用,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反之体质提高了,疾病自然就会减轻或者消失。
5体质与治疗反应。体质差异与针刺和药物的耐受性及反应性有很大关系,明确并掌握这一点,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在《灵枢行针篇》指出了由于体质的差异,行针后产生了六种不同的反应情况1 神动而气先行,针刺后立即就有反应。2 气与针相逢,反应与针同时发生。3 针已出,气独行。出针后反应仍然存在。4数刺乃知,经过多次针刺后,反应才逐渐产生。5 发针而气逆,针刺后发生气逆反应。6 数刺病益剧。所以古人强调针刺时必须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针刺方法。
这些论述看似与治疗疾病无关,但对于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当达到一定的层次时,如何掌握体质来治疗疾病是疗效的关键,也是反映治疗水平高下的关键所在。
发表于 2006/10/20 10: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受教受教,多谢多谢。
本人想学习针灸,奈何无明师指点,请老师指教应该如何学起,推荐自学书籍,再谢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9: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Originally posted by Dracon at 2006/10/20 10:11:
阿弥陀佛,受教受教,多谢多谢。
本人想学习针灸,奈何无明师指点,请老师指教应该如何学起,推荐自学书籍,再谢过!!

回复:
还是从<内经><难经>开始学起,从中医的根本开始.
                                                                       桂亮
发表于 2006/10/23 10: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桂亮邮箱 at 2006/10/20 19:31:

回复:
还是从<内经><难经>开始学起,从中医的根本开始.
                                                                       桂亮

谢谢老师!!“现代”人看古书比较吃力,能否推荐好的注释版呢?

[ Last edited by Dracon on 2006/10/23 at 10:4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