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232|回复: 0

台湾整合中医学 桂枝汤药方组成的系列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4 0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體由「宗脈」所形成的全身氣血運行--《傷寒論》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藥理

本文依 《難經》及 《傷寒雜病論》二書,論證人體存在一個由中軸線 「宗脈」經五藏六府至人體十二經脈的氣血循行系統,首先建立中國醫學體系下的人體幾何結構及運作其上 「生理學」。並發現「柴胡龍骨牡蠣湯」能進入「宗脈」排出深入其中的風寒,進一步在上述人體幾何結構下建立 「病理學」及 「藥理學」。
前言
第一節    由《難經》「三焦」到《傷寒論》的「宗脈」
第二節    「宗脈」氣血的循行與任、督的形成
第三節    任、督脈的氣血帶動十二經脈
第四節   「奔豚」為「宗脈」氣血不足的病理現象
第五節    「柴胡龍骨牡蠣湯」為治「宗脈」氣血外感的藥理方劑
結 論

人體「經府藏」的拓撲結構及其內氣血的「旋繞」運作

本刊前面諸文由「宗脈」、「五藏六府」及 「十二經脈」建立了人體全身的中醫解剖學結構。本文進一步對人體五藏的每一組 「經」、「府」、「藏」間,建立一完整的「拓樸結構」及其內以氣血 「旋繞」為主的運作,作為人體爾後生理、病理運作的最基本單元。
前言
第一節    人體單一內藏所形成的 「經府藏」結構
第二節    「經府藏」結構內「宗點」的形成及其內氣血的「旋繞」
第三節    由藥方說明「藏府」內氣血的「旋繞」
第四節    「經脈」內氣血的「旋繞」
第五節    「藏府」與「經脈」內氣血的「旋繞」
第六節    「經府藏」結構內「旋繞」的破壞
結論

經府藏結構的「宗點」與《傷寒論》藥方中的 「甘草」
「甘草」在藥方中的角色一般被視為無足輕重。但本文以《傷寒論》的藥方為研究對象,將其每一藥味與人體經府藏的拓樸結構作比對,發現「甘草」一味與經府藏結構中元氣源頭的「宗點」對應。在發汗藥方的研究中發現「甘草」是整個藥方在經府藏空間內形成向外向量的起點。「甘草」更進一步令作用在同一經府藏內諸藥方可以其為焦點而進行加法的運算。「甘草」不但重要且成為整個《傷寒論》制方的起點。
前言
第一節     藏府陰陽和合的「宗點」與「甘草」的出現
第二節     「甘草」作為諸藥方在藏府群拓樸空間上「向量」的起點
第三節    「甘草」成為經府藏拓樸結構內藥方「加法運算」的起點
第四節    藥方中沒有「甘草」 的幾種狀況
結論

中藥方中「薑」、「棗」的角色----以人體經府藏的結構來研究中藥複方
前言
第一節    發汗藥中「畫 、棗」角色的假設與證明
第二節    藥方中「生薑」行衛氣的角色
第三節    藥方中「大棗」行營血的角色
第四節    桂枝湯中「營」「衛」藥味的加減血藥方對應拓樸結構的改變
結論
本文乃是桂枝湯藥方組成的系列研究之一,重點在說明桂枝湯方乃至整個中藥方中「生薑、大棗」所扮演的角色,並將此等角色放在臟腑經絡具體解剖結構中加以了解。
        本文首先提出「生薑」行衛分,「大棗」行血分的假設,然後由《傷寒論》的藥方中證明行營衛氣血的方中有「薑、棗」,不行營衛氣血的方子則否 (第一節)。接著說明入氣分的藥方中「生薑」用量增加 (第二節),入血分的藥方中「大棗」的用量增加,以進一步證明前述「薑」行衛分、「棗」行營分的觀點。
        最後以《傷寒論》中的實例來說明桂枝湯中入營衛的薑、棗經過適當藥味的加減,可令桂枝湯周行於全身的臟腑與氣血等人體的解剖結構,符合《難經》所述「原氣」的行經路線,並賦予藥方在人體作用時具有特定「藥位」的基礎。

《傷寒雜病論》中 「芍藥」的藥理分析
前言
第一節    芍藥在《傷寒雜病論》的處方概況
第二節    以芍藥為主的方劑
第三節    桂枝湯加減芍藥方的分析
第四節    由「加」方探討芍藥的作用
第五節    從「減」方探討芍藥的副作用
第六節    芍藥的劑量增減與病位深淺的關係
結 論
芍藥,在中醫的方劑配伍中是相當常用的藥物,然而實際運用上卻非常深奧。原因在於其適應證太多,它可以在很多淺層肌膚與深層臟肺的藥方中作用。如何才能掌握用藥之精髓,對現代醫師是一大考驗。
        本小組首度以元素與反元素的概念來解釋疾病和藥方的對應關係,因為疾病有其「病性」與「病位」,所以每個藥物除了「藥性」外,應還有其特定的「藥位」,在此稱為「藥物空間」。運用這種研究方法,歸納出芍藥在人體拓樸結構下,可以軌範並收斂主方的作用,除了讓主方在其所設定的空間內自由運作外,並有單向瓣膜的作用,使藥物及水分只出不進,確保主方不受稀釋,將療效發揮到極致


上述文档均为pdf格式,已上传到民间中医网 中医资料下载服务器
[url]ftp://upload.37tcm.net
[/url]

《难经》「肾间动气」与中国汉代以前的养生家及医家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 ... 2%BC%B0%D2%BD%BC%D2

[ Last edited by lion on 2006/9/24 at 09:08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4 07: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